观沧海译文30字(100句)
一、观沧海译文
1、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2、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3、第二年(公元207年)五月,五十三岁的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数千辆战车北征乌桓,出奇兵攻下了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斩了乌桓首领蹋顿,攻破三郡乌桓,消灭了逃到那里的袁绍之子袁熙、袁尚等袁氏势力,统一了中国北部,结束了中国北方的分裂状态。
4、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5、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dàn②澹澹:水波摇荡貌。sǒngzhì③竦峙:耸立。④星汉:银河。
6、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资源网
7、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8、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沧:通“苍”,青绿色。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竦峙(sǒngzhì):耸立。竦,通耸,高。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幸:庆幸。甚:极点。至:非常。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9、很高兴为您解答,望采纳!!!!!原文观沧海《曹操·步出厦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为我加分哦!!!!!!谢谢!!!
10、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11、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12、(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3、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14、《观沧海》中,表现诗人面对登山所见的树木和百草,写下总体感受的诗句是“,。”
15、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16、(创作背景):《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17、是年九月,曹操从柳城班师,此时滨海道可行,曹操途经碣石(今秦皇岛附近),策马上山,遥望渤海,回想自己功盖寰宇,意气风发,写下了著名诗篇《观沧海》,抒发了他胜利后的愉悦心情。
18、人教版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网
19、cáo cāo han曹操 汉
20、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二、观沧海译文30字
1、人教版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2、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3、诗人这次北上平定乌桓,目的是要解除即将挥师南下成就统一大业的后顾之忧,当然“幸甚至哉”了,为什么不“歌以咏志”呢?
4、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6、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7、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在《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对登山所见的水和山两种景物的总体感受的诗句是“,。”
9、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10、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2、观沧海作者: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13、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zhengzhi/
14、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15、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16、(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7、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资源网
18、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lishi/
19、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宰相,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奠基者。
20、https://www.renjiaoshe.com/gaozhongyingyu/
三、观沧海译文300字
1、shù mù cóng shēng ,bǎi cǎo fēng mào 。树木 丛 生, 百草 丰茂。
2、dōng lín jié shí ,yǐ guān cāng hǎi 。东临碣石,以观 沧海。
3、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4、译文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全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注释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②澹澹:水波摇荡貌。③竦峙:耸立。④星汉:银河。
6、(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7、登临高高的碣石山,将苍茫的大海远眺俯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波在缓缓的流淌,山岛在波涛里耸立绵延。(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岛屿上有丛生的树木,丰茂的水草郁郁芊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忽右凄厉的秋风萧瑟的吹起,大海涌起了洪波巨澜。(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那太阳和月亮啊!在无边的海涛中运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那灿烂的星辰啊!运行在海涛无垠的浩瀚!(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伟哉!壮哉!谨以此歌,抒我胸怀。(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guān cāng hǎi观 沧海
9、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10、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1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12、《观沧海》原诗:《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3、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14、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15、rì yuè zhī xíng ,ruò chū qí zhōng ;日 月之 行, 若出其 中;
16、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17、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8、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19、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0、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四、观沧海译文200字
1、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2、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3、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4、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wuli/
5、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6、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7、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8、使人感受到,诗人的勃勃雄心正航行在时代的狂风巨浪之上,像出水的蛟龙。“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然是沿例套用了乐曲中的终止句,但在本诗中,却恰与诗境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9、《观沧海》中,表现诗人登山所见秋风的总体感受的诗句是“。”
10、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11、shuǐ hé dàn dàn ,shān dǎo sǒng zhì 。水何 澹澹, 山岛 竦峙。
12、https://www.renjiaoshe.com/gaozhongwuli/
13、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14、《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农历七月,三国时历法,(大概是现在公历的八月中旬到九月上旬这段时间),曹操北征乌桓(在尚未与乌桓正面交战之前),进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致所做。这是曹操在进军剿灭乌桓之前所做。和乌桓对峙,是在冬天,民间还有说法是在第二年(但经不起推敲)。这首四言绝句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四字绝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希望能帮到你,麻烦给“好评”。
15、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16、(6)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17、(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18、在《观沧海》中,对景物作了总写,不仅写了水,更写了山。写山的句子是“。”
19、Tr.ZHAOYanchun
20、曹操(cáo cāo )
五、观沧海译文20字
1、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2、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网
3、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4、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5、出自:《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原文:
6、部编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网
7、xìng shèn zhì zāi ,gē yǐ yǒng zhì 。幸 甚至哉, 歌 以咏志。
8、出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9、观沧海作者: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10、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11、接着,诗人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俯视全景。海波动荡,暗合诗人处在动荡不安、风云变幻的时局中难以平静的心情。而山岛“竦峙”——巍然屹立,渲染了一种威严的气氛。
12、https://www.renjiaoshe.com/gaozhonghuaxue/
13、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
14、其他精品教学资源请访问教师之家官方网站:www.renjiaoshe.com
1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6、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深色的大海.海水起伏动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草长得非常茂密.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波涛万顷.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中的志向吧!
17、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沧:通“苍”,青绿色。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竦峙(sǒngzhì):耸立。竦,通耸,高。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幸:庆幸。甚:很,程度副词。至:极点。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18、https://www.renjiaoshe.com/xiaoxueyuwen/
19、为了能彻底解决三郡乌丸之患,清剿袁氏残余势力,平定北方局势,曹操决心北征三郡乌丸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古代战争取胜的重要策略。曹操知道河北平原一带,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有不少巨大的泊淀,“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
20、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