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简介(100句)
一、戴望舒
1、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2、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3、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4、戴望舒生平创作的诗虽仅百余首,却在我国诗坛有着重要位置,这是因为他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对海派诗歌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5、清晨的呼唤和灯下的闲话,
6、这只是为了一念,不是梦,
7、戴望舒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8、像徜徉在妈妈的怀抱 。
9、理论合集:《小说戏曲论集》;《读李娃传》
10、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1、聚少散多,似乎成了艾青和戴望舒友谊的宿命,但又何尝不是抗战时期日军暴戾行径带来的宿命呢这种宿命,本不属于中国人民,是日本侵略者强加的苦难
12、多少回?……过去都压缩成一堆,
13、其实,当时乔榛先生的名字是和上海译制片厂紧紧连在一起的,他传神的语言,成就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经典。当时的电影院里,人们看完电影都不会起身离去,一定要看着片尾的字幕滚动,看到这个熟悉的名字时,总会情不自禁的念出来,有的还会得意地和同伴说“你看,我说对了吧,又是乔榛。”同伴会心一笑,才心满意足地离席。毫无疑问,人们对这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艺术家充满了好奇和敬重。所以,当一系列乔榛先生录制的朗诵和配音磁带面世,人们在如饥似渴的传播中,一步步向他铸魂的声音靠近。
14、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
15、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16、是诗人,1928年《雨巷》的发表得到人们的注意,被成为雨巷诗人。他的处女作是《凝泪出门》。其他作品有:《我的记忆》(诗集)1929年,水沫书店《望舒草》(诗集)1933年,现代书店《望舒诗稿》1937年(自费出版)《灾难的岁月》(诗集)1948年,星群《戴望舒诗选》1957年,人文《小说戏曲论集》1958年,作家出版社《戴望舒诗集》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
17、戴望舒(1905年一1950年),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浙江杭州人,现代诗人,我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他早年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就读,曾因宣传革命而被捕。他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并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人称“雨巷诗人”。他的诗歌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著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等诗集。
18、戴望舒的创作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创作主要收在《我的记忆》集的《旧锦囊》《雨巷》两辑内,这时诗作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明显具有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等的影响。《雨巷》为此时期的代表作,诗作在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受到人们注意。当它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时,叶圣陶赞许作者“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19、这些众香国的谪仙不想起
20、1949年3月,离港抵北平。6月,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
二、戴望舒简介
1、戴望舒是现代诗派代表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雨巷》,人们因此称他为“雨巷诗人”。艾青,原名蒋海澄,是抗战时期成就最大的诗人,也是现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充分吸收象征派、现代派诗歌的表现手法,运用自由诗体,将新诗艺术推向新的高峰。他的诗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是我国抗战前期诗歌创作最丰硕的收获。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另有代表作品《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火把》等。名句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
2、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
3、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4、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
5、点击查看戴望舒往期作品:
6、戴望舒诗歌中的悲秋主题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诗人以咏秋的传统题材来呈现现代人寂寞与青春烦忧的感伤情怀,加强了诗歌的审美张力。理解隐藏在悲秋主题背后的死亡意识则能更好的理解诗歌中的忧郁情感。
7、现在……可不是我回家的午餐?
8、它已堕到古井的暗水里。
9、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10、毕淑敏:人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
11、只见你拿起你的粉色喇叭,
12、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曾在该刊发表许多著、译作。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或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编定诗集《望舒草》于1933年出版。这一阶段的诗作数量较多,艺术上也较成熟,在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他由此成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13、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4、初春的北京,刮过几场风后,渐渐暖了,花儿们纷纷开始争春了,只是不见丁香。天空蓝了好些天,不知怎么又蒙了厚厚的灰色,心情有些沉郁。3月17号的日历,将会记载两位大师跨越时空的对话——“雨巷诵者”乔榛拜谒“雨巷诗人”戴望舒。
15、这首穿越时空的《雨巷》,只有风听过。风路过的那棵树,正孕育着丁香的一个梦,悠长,悠长。
16、戴望舒一生发表诗文无数,与鸳鸯蝴蝶派结下不解之缘,因为在刊物上刊登了《债》、《卖艺童子》、《母爱》三篇小说,结实了杜衡、张天翼等意气相投,几人年轻气盛,风华正茂,希望成立一个以文会友的圣地,那就是后来的《兰友》三月刊,这个文学小团体就是“兰社
17、你都会张开嘴巴, 大声歌唱 。
18、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寞地。
19、像山间古树底寂寞的幽灵。
20、最美的时刻,遇见最好的自己
三、戴望舒被称之为什么
1、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扩展资料戴望舒与四本诗集
2、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3、语言大师乔榛拜谒雨巷诗人戴望舒
4、穿过我的躯体,我的心,
5、香港沦陷后,戴望舒被日军逮捕;隔了数月,经叶灵凤疏通,他被“保释”出狱,直至抗战胜利才得以重返申城。
6、《我的记忆》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27年创作的一首新诗。此诗是诗人咀嚼过去生活的记忆,以其心境所作,此记忆忠实、亲切,是慰藉生活的密友,也是一种心酸而幸福的心境。使读者能直接地感受到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和精神,极富自由体诗散文美。
7、林语堂: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
8、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
9、《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10、在法国期间,戴望舒经济拮据,不得不靠译稿来挣钱,他曾在给叶灵凤的信里说:“要读书,同时为了生活的关系,又不得不译书,而不幸又生了半个月的病。”
11、戴望舒诗歌中的田园乡愁与牧歌情怀是一种传统的人间情怀的流露,深具东方诗的神韵,而漂泊的、倦行的旅人形象不仅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羁旅者形象的影响,同时寻梦者与夜行人形象又明显地带有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构成了一个带有现代性意味的创作母题。
12、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诗人。1928年《雨巷》一诗的发表引起了轰动,因此他又被称为“雨巷诗人”。
13、而且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
14、这条路我曾经走了多少回!
15、1956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戴望舒诗选》,少为人写序写评的艾青,为该诗集的出版写了逾3000字的序,这个序,实际上也是艾青对戴望舒的追思悼文
16、同时,爱情成为诗人人生体验的主要内容之这体现了戴望舒诗歌的现代性。综言之,戴望舒的爱情经历是现代的,爱情特质是现代的,但他所赋予的表现形式却是古典的、传统的。
17、戴望舒的诗,充满了让女人陶醉的温情。
18、其中,部分诗作于抗战前,交织着关于历史与个体、生与死、永恒与有限的人生沉思;部分诗作于抗战期间,风格转换,抒写了民族的集体创痛和渴望。
19、或者是怀念我们的死者,
20、隔了几十年的悠悠时光,乔榛已从风华才子成为翩翩老者,今日从上海来京,与朋友交谈中,无意中得知望舒先生就长眠于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顿生无限追思,不顾身体不适,执意要亲自去望舒墓前拜谒。
四、戴望舒是什么派诗人
1、在老树枝头把蝙蝠迷上,
2、仅使人从弦柱间思忆华年。
3、因为它们用彩色的大绒翅
4、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5、读过戴望舒诗集,听过乔榛朗诵的人们很自然会把这两位先生联系在一起。温润如兰又劲节似竹,才华令人仰视却谦卑到泥土里......可能正是因为人格的相近,乔榛先生才会把望舒先生的文字诠释地那么不动声色又不可抗拒吧。又或者,望舒先生的诗情亦在无声地影响着这位后世的知音,向着同一条雨巷走进。
6、戴望舒和杨静之间的年龄相差20岁,杨静是一个特别有主意的人,她喜欢上了戴望舒,不管自己才16岁的幼小年纪和父母的强力反对,两人冲破层层阻力结婚了
7、戴望舒的爱情诗在表现爱情的隐私性以及表现爱情时多运用女性意象方面,明显地受到晚唐诗人的影响,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温、李诗歌相思主题的现代连释。综言之,戴望舒的爱情经历是现代的,爱情特质是现代的,但他所赋予的表现形式却是古典的、传统的。
8、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情思为基点,诗歌中所蕴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首先,戴望舒的爱情诗在表现爱情的隐私性以及表现爱情时多运用女性意象方面,明显地受到晚唐诗人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对温、李诗歌相思主题的现代连释。
9、点上方蓝字关注世界名著每日读,陪你有品位阅读
10、戴望舒从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到采撷西方现代派手法,最终走向咏唱现实之路,几经寻觅和创新,形成了自己诗歌的特殊风格和色调。尤以其诗境的蒙胧美、语言的音乐美和诗体的散文美为主要特色。
11、主人却在迢遥的太阳下。
12、相关文章(点击即可阅读)
13、《寻梦者》重点表现了寻梦者对理想的追求,是一首现代寻梦者之歌。开篇以“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诗性地表达了包括诗人在内的现代寻梦者对理想的不变信仰,相信它会开出“娇妍的花”,也就是相信寻梦者终将到达理想的彼岸。如果觉得我的答案对您有用,请点有用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火星酒窖,第一时间回答你,谢谢支持。
14、一瓶花……这已是天堂。
15、▼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
16、1932年,戴望舒任《现代》编辑。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17、戴望舒一生与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缘,他的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第二任夫人是杨静。
18、清丽的小旅伴是更甜蜜的家园,
19、《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先后创办过《璎珞》、《文学工场》、《新诗》等刊物。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旬刊上发表诗歌,处女作《凝泪出门》。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带有明显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兰、中国的李金发等人的影响。
20、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五、戴望舒作者简介
1、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2、空想着天外的主人。
3、喜欢猫,喜欢简单随意的生活,
4、1938年3月,一起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5月,抵达香港。8月,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5、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6、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7、谁听过那古旧的阳春白雪?
8、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9、我瘦长的影子飘在地上,
10、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11、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12、去吧,欺人的美梦,欺人的幻像,
13、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
14、1929年4月,上海水沫书店出版戴望舒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特意在扉页题辞给意中人。谁知,对方却保持沉默,戴望舒继续充满激情地给她写情书。有一天,戴望舒既给意中人写情书,又为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撰稿,匆忙中竟装错信封。
15、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16、我颓唐地在挨度这迟迟的朝夕,
17、同样幸福的日子,这些孪生姊妹!
18、1928年8月,戴望舒的《雨巷》发表于上海《小说月报》,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之誉。嗣后,这位海派诗歌代表人物的四本诗集均在沪问世。
19、1937年初,上海杂志公司出版戴望舒第三本诗集《望舒诗稿》,施蛰存曾在信中对他说:“徐志摩而后,你是有希望成为中国大诗人的。”
20、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