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长歌行原文带拼音标准版(100句)

2023-01-06 13:42:5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长歌行原文

1、《与朱元思书》从标题看这是一封写给朱元思的信,作者是南北朝时梁代的一位文学家吴均,朱元思是他的朋友。当时,吴均正在富春江一带行船游江,两岸风光是极其优美,他就想把行旅所见述说给朋友们听,让朋友和他共享这次旅游的乐趣。

2、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

3、接着写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作者)汉乐府(朝代)汉

5、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6、这封信就集中地抒发了他对政治的失意和对尘俗的厌弃,表达了他向往自由,回归自然的思想情绪。

7、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8、 ——白居易

9、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10、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11、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白居易今译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常常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要趁年纪还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12、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13、我们的新版块(陪你读诗)上线啦!

14、▼陆维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15、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16、长歌行翻译: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清泉、好鸟、知了、猿猴如同交响乐队中各种各样的乐器,音调是各异,自成天籁,交织成一部优美绝伦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18、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19、请我吃一碟“茴香豆”?多谢!

20、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二、长歌行原文带拼音标准版

1、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

2、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

3、莲花开放的季节是(夏季),它的颜色有(深红、紫红、粉红、雪青、白色和串条(红白相杂)等)。

4、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5、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6、将“小测试”的答案在文末的留言区留言。正确答案将在下一期文末公布。

7、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8、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本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另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向日葵即其中之一。此外,蒲葵也可简称.“葵”,用蒲葵叶做成的扇子称“葵扇”。

9、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吴均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员官吏,有人说他好学、有俊才,但是一生的仕途却并不如意,甚至惹得皇帝亲自免了他的官。官场上的不得意使他心灰意冷,再加上受到当时佛教道教的影响,他便有了隐居的想法,从而对大自然特别地热衷,常常寄情于山水。

12、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

13、古诗中提到的方位词有(东、西、南、北)。

14、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

15、经纶世务者,在官场奔忙的人,虽然练达老到,但窥看此处幽深的谷底也不能不改弦易辙,忘却归路。作者这两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他此番游江的感悟和慨叹,同包容无尽的大自然相比,各色人等其实都是何等的渺小。正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样,吴均在这里宣扬的并非消极的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他只是在兼济天下而不能的状态下,求得独善其身的心灵安慰。

16、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17、①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18、马克笔跟水粉结合效果会很好,现在板绘效果也可以达到手绘水粉的状态,想要学习的话,可以到厚学网上看看相关的教学。

19、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20、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三、李白长歌行原文

1、柔转而壮,静转为动,对照鲜明,变化有致,显示出富春江风光的千姿百态,令人大有妙笔生花之感,这就是写水呀!

2、百川:大河流。少:年轻。老:老年。

3、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4、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同“花”读音同“花”。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

5、首先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6、(1)长歌行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7、《长歌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8、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9、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10、全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反复)。

11、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1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南北朝文学家吴均用140多字,就写出了这一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不过一条微博的长度,写了山,写了水,写了静,写了动,写了画,写了音,更在美景之外,写了心情,今夜一起来读读这篇凝炼多姿、下笔有神的《与朱元思书》。

13、作者:李白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主

1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5、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16、⑨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17、接着笔锋一转,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箭就是甚于箭,指这个水流的速度比箭还要快,省略了个于,猛浪若奔是比喻这个浪花的形态,就像万马在奔腾一般。

18、”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19、(1)老师经常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诗句“”来劝勉同学们要珍惜时光,要趁青春年少努力进取,否则会悔恨终生。

20、“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四、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1、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2、此诗共二十句,分为两个部分,以十句作为一个部分,前后思想贯通,展示作者理性与悟性相互作用的心象。全诗熔叙事、抒情、议论手法于一炉,诗情跳荡,变化莫测,意脉妙结,自然浑成。

3、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当然还有很多有关珍惜时光、催人奋起的文章,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写?

5、山河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呢?

6、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7、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该诗选自汉乐府卷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8、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

9、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10、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11、不意遭大难,貌毁身残疾;

12、这是我们策划的一个新专题,未来也会有其他专题,大家如果对我们专题的设计,内容的编排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给我们留言!

13、《乐府诗集·长歌行》是民间诗歌,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14、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衰:读“cuī”

15、(释义):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16、《长歌行》作者:乐府诗集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诗意: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17、“阳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18、声音是无形的,可作者运用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这样的画面,自然就引出了泠泠、嘤嘤的声音。真所谓是有声有色,至于知了的鸣叫,猿猴的啼声,人们更是早从生活或者是文学当中就有所领略,移植到了这里,其中的历史感和穿透力让人倍感亲切,也就很容易接受了。作者这是厚积薄发,随意拈来,为我所用,功底也就可见一斑了。

19、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

20、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五、长歌行原文及翻译注音

1、Hi大家好,阔别已久的我们回来了!

2、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

3、葵:“葵”,蔬菜名,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4、孩子们,快来和我们一起读诗吧!今天我们先来读《长歌行》,一起来探究如何珍惜时光。

5、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6、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7、(作者)乐府(朝代)汉

8、这种把天和山互相映衬的写法真是大气包举,抒发了作者开阔的心境,舒展的情怀。怀着这样的心情作者乘兴游江赏玩风景,驾了一叶小舟,随意飘荡,自由解脱,自我陶醉。任意东西是随它自由飘荡的意思,正反映了作者不愿停留在固定景点上的那种放松心态。

9、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

10、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11、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12、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13、所幸逢盛世,相伴有琪琪,

14、提起珍惜时间、劝勉自己努力向上的诗歌,一定会想起这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5、最后作者由写景而转为抒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已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了。像触碰天际的老鹰那样追求飞黄腾达的人,一旦见到此处这高耸的群山,相比之下也会自惭抱愧,奋发之心也就不得不偃息旗鼓了。

16、华(huā):同“花”。

17、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18、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熠熠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

19、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20、(2)赏析长歌行: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