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名言(100句)
一、房玄龄名
1、贞观三年(629年)二月,房玄龄改封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房玄龄尽心竭诚,早起晚睡。加之他明达吏事,法令宽平,任人惟贤,不分卑贱,人们都称他为良相。
2、众人原以为卢氏会选择前者,可令唐太宗和周围的人意思不到的是,卢氏竟然缓缓3G接过李世民手中的毒酒,说出了一句大大出人意料的话:“毒酒我可以喝下,但是我有个条件,即便在我死后,你都永远不允许房玄龄娶小妾!”说完之后,卢氏将毒酒壶瓶打开,咕噜几声便将满壶全部灌进了肚子。见到这种情况,唐太宗李世民不得不走过去拍了拍房玄龄的肩膀,唉声叹气地走了。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唐太宗给卢氏喝下的根本不是毒酒,而是满壶的醋。
3、房玄龄(公元579—公元648),名乔,字玄龄(也有作名玄龄,字乔的说法),齐州临淄县人(今山东淄博市人)。
4、最后一条应该对少年房玄龄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他父亲身边有这么一群“知名雅澹”之士,所谓“冠盖成列”、“门无杂宾”,少年房玄龄耳闻目染,影响深远。这些人“体姿文雅”、“深达政务”,虽然人在乡间,但天下大事尽在眼前。所谓体姿文雅对一个少年风姿的养成影响巨大。
5、即使会触怒天颜,也要坚守臣子之职忠言逆耳,不然只能含恨而死。
6、唐太宗为了笼络人心,要为当朝宰相房玄龄纳妾,房玄龄之妻出于嫉妒,横加干涉,就是不让。太宗无奈,只得令大臣之妻在喝毒酒和纳小妾之中选择其一。没想到房夫人确有几分刚烈,宁愿一死也不在皇帝面前低头。于是端起那杯“毒酒”一饮而尽。当房夫人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不是毒酒,而是带有甜酸香味的浓醋。从此便把“嫉妒”和“吃醋”融合起来,“吃醋”便成了嫉妒的比喻语。
7、据有关史书记载,房玄龄实在是一极小心谨慎之人。儿子房遗爱娶了皇帝的女儿高阳公主,女儿嫁给了李世民的弟弟韩王,他深深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在皇帝授予“太子少师”职衔时,上表请求解除机要职务推出权力中枢,不仅得不到皇帝的批准,而且还下诏命令他不得继续上表就同一问题请求不已,没有办法他只好接受任命。作为宰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声望的意义多于实际的意义,但当太子准备仪仗队要正式拜见老师的时候,房玄龄还是没有敢前去接受这样的礼遇,他返回了。因此,房玄龄受到当时舆论的赞扬,认为他有谦让的美德。
8、姜子牙杨炎韩非李冰张骞
9、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因清康熙帝名玄烨,为避其讳,故在清代所重修/编的史书和相关资料中又追改其名为“元龄”,与唐初一皇室太妃清河“房氏元龄”名同)。
10、“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11、房玄龄想不到的是,他一生谨慎,勤恳三十余年,最终却败在了儿子儿媳手中。房玄龄去世5年后,他的次子房遗爱和儿媳高阳公主谋反,东窗事发,房玄龄全家遭难,房玄龄家族就此陨落。房玄龄的画像,也从凌烟阁上被取了下来。真是:不肖子孙不相守,功名富贵如云烟!
12、太宗当朝驳斥这位亲叔叔,称他屡战屡败,而房玄龄却是“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位居一等乃实至名归。
13、七月,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太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太尉,谥曰文昭,陪葬昭陵。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
14、房玄龄命大,后来病好了,投奔了秦王,一步步走上了人生巅峰。
15、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任命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
16、该主张一经实践,便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大净化了官场的环境,巩固了新帝的权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
17、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同为李世民的宰相,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一样的。房玄龄擅长给李世民出主意,但是同一个问题,他出的主意很多,李世民也不知道采用哪个好,于是这时候杜如晦将房玄龄的主意加以分析,选出一个最适用的办法,让李世民采用。
18、在房玄龄临终之际,太宗亲封其二子房遗直和房遗爱要职,使房玄龄在世之时得见自己子孙富贵。
19、唐朝实行“群相制”,即同一时期有多个“宰相”,因此,唐朝的宰相特别多,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前后有29位宰相。纵观整个唐朝,当过宰相的人多达几百人。在这几百人中,最出类拔萃的宰相,只有四人,后人云:
20、在给李世民打工之前,房玄龄毫无地位,《新唐书·烈女传·房玄龄妻卢》用“微”字形容他的身份。虽然《新唐书·房杜》说他在隋末当过羽骑尉之类的官,以世家子身份投靠了李世民,但这样写是为了给他面子,毕竟这是他的正史,不能写得太惨。
二、房玄龄名言
1、房玄龄与妻子卢夫人在婚后一直恩爱有加,卢夫人对房玄龄的衣食住行也是照顾得到,十分精心,只是她那性格脾气来的有些霸道。
2、初建成便有二十四位初唐时功勋显著的名臣名将得以进入凌烟阁。
3、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4、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
5、房玄龄身子一颤,大叫不好,遭了遭了,回去怎么和老婆交代啊?
6、房玄龄还未发迹之时,曾有一次病重难治,他将妻子唤至身前,对她说道:“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
7、除此之外,房玄龄还发现唐太宗执政之初,国家的许多法律都不完备,于是便着手修改不合理的旧律和制定符合国家发展状况的新律,后经唐太宗采纳,对社会的安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在此后也沿用了很长时间。
8、内容合作请联系edit@gcpnews.com
9、如需要展示你公司企业信息请联系!如需发表联谊动态、新闻、供求等信息请到房氏网论坛!各类活动、谱系信息请编辑好发往房氏网存档,宣传:网站展示能面向全球八十多万房氏宗亲,各大小活动只能由当地宗亲收集整理发送网站,让外地宗亲更多方位了解当地同宗动态。
10、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
11、李世民感慨道:“房相临终之前,尚能如此忧国忧民,不愧是朕用了22年的肱股。”
12、更多优才人物(点击可阅读)
13、“(房颜谦)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房家家风醇厚,自奉素俭,乐善好施。
14、粤吾少有志,敢蹑前贤路。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15、然而隋末时节,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断征召劳役修建运河、新都,接连发动征伐高句丽的战争,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16、房玄龄最想表达的意思是:陛下,打造受苦的始终是百姓,为了天下苍生,不要再出兵攻打高句丽了!
17、在君主政治时代,李世民的举动合乎君人南面之术,是君主操控臣下的基本艺术,是常用手段,恩威并施,现代人称“胡萝卜加大棒”。皇帝必须随时感觉到自己对权力的绝对控制,随时显示皇权的权威。臣下则必须知道皇帝的底线,适可而止,激流勇退。政治第友谊第二。
18、需要补充的是,李世民曾三次为房玄龄赋诗,其中一首题为《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这样写道: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19、(来源:《秘书工作》杂志;作者:刘后滨)
20、嘴硬说自己压根儿不惧内
三、房玄龄名诗
1、为了试探房玄龄的真意,李世民可谓费尽心机,先是以“为国家做出过如此巨大的贡献,是应该享受一下人生乐趣的时候了”为由赠送给他几名绝色佳丽,但是房玄龄只是叩头如捣蒜,连呼万岁,谢主隆恩,却拒不领赏,于是唐太宗的计谋宣告失败。随后,唐太宗又以各种名义想赠送给房玄龄几名美女,可每次都被房玄龄婉言谢绝,这令唐太宗很恼火。经过一番调查,唐太宗终于弄清了房玄龄之所以不愿意领受美女的真正原因:怕老婆。此刻,李世民笑了起来,于是他想说服房玄龄的妻子,然后再赠送他几名美女。
2、每天下午5点,听闻天下!
3、魏征多次指出李世民的缺点,李世民都暴跳如雷。有一次甚至要杀了魏征,若非长孙皇后巧妙劝谏,恐怕魏征已经不能幸免。
4、房谋杜断,良相典范
5、唐太宗为了表彰自己的得力功臣,便在皇宫一隅修建了凌烟阁,楼中收藏有真人比例的功臣画像,并加以供奉。
6、所以说,人的地位呀并非一整不变,跟能力、心态、机遇和贵人有关,如果房玄龄没有被李世民接纳,他恐怕要一直“微”了;如果说他后来居功自傲,成了朝廷运行的绊脚石,也得不到高贵的地位。
7、当李世民占领渭北时,房玄龄毛遂自薦,″杖策拜见于军门",什么意思?杵着手杖大老远来投靠,可见玄龄之诚意。事前,温彦博也很欣赏房玄龄之才,曾不止一次的在李世民面前提及房玄龄。李世民现在是事业刚起步,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于是,有一天李世民便接见了房玄龄,与这位饱学之士聊得很是投缘。李世民发现这个房玄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收留了他。自此,房玄龄便开始追随李世民,成了李世民最得力的助手!在那封建帝制的年代,虽说房玄龄挑选的李世民,但房玄龄还得感谢李世民的知遇之恩,还.得以尽心尽力工作来报达。
8、然而即便是皇后亲自来劝,竟也被卢夫人严词拒绝。
9、言罢,便将殿前那坛“酒”放到了卢夫人面前,示意其此乃毒酒,饮之即亡。
10、房玄龄只能偷偷摸摸的带着两个美人回家,卢氏见到房玄龄回来了,很高兴,可见到他身后的两个美女的时候,脸色一下就变了。转过身就去找鸡毛掸子,不仅对着房玄龄大吵大闹,还公然让房玄龄将皇帝赏赐的美女给赶走!
11、这是劝慰夫人日后当找人相伴,不需为他寡居独守,然而卢夫人断然拒绝,甚至自剜一目以示决心,之后更是精心照顾。
12、感谢大家支持收听环球华报《环球听闻》,
13、李世民大怒,既然你要死,就赐你一杯毒酒。卢氏听完,没有犹豫,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李世民惊呆了,当即表示,这样的女人,连我都怕,何况房玄龄呢?
14、而房玄龄除了以贤能闻名之外,还有一件事在当时可以说尽人皆知,那就是房玄龄的“妻管严”。
15、司马相如孟子孔子庄子老子文天祥陆游辛弃疾岳飞
16、在房玄龄为相多年里,他总结了历朝历代在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顿吏治的主张。
17、李世民杀完人,给房玄龄写了一份玺书,告诉房玄龄:“老房,你能不能自信一点,我还不信任你吗,以后再有这样的人,你直接杀了就行了。”
18、这类的话令我们熟悉,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论功封赏时都会说这些话的,李世民也不例外,现在大局已定,国家开始进入和平时期了,俗诒说文安邦、武定国吗。现在正是这种局势,所以李世民也是刻意地去抬高文臣的社会地位,用来抑制武将和约束武将,这是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惯用的政治手腕。
19、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已过七十高寿,病重难愈。
20、可是,面对妻子卢氏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性的爱和包容,导致了卢氏的妒忌之心一发不可收拾,俨然就是房家的母老虎。世人皆知宰相房玄龄大人是个惧内的,都觉得稀奇罕见。
四、房玄龄名字出处
1、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2、唐太宗对老房这也是真爱了吧
3、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命令皇太子在定州监国,房玄龄在长安留守,得以便宜行事,不须奏请。有人前往留守办公室,声称要告密。房玄龄问你要告谁?得到的回答是:“告您。”房玄龄马上把此人送到前线给李世民处理。李世民听到报告说有留台送来告发有人谋反的事,令人持刀列队,押上告密人,问他要告谁,回答:“房玄龄。”李世民早已料到这是怎么回事,立即大喊一声令将此人腰斩,然后下玺书批评房玄龄不能当机立断。
4、这段大意便是说房玄龄为政勤勉,公平无私,任人善用,吏治通达等等。
5、为报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此后的房玄龄一直跟随其左右,为其出谋划策,尽职尽责。
6、为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
7、与李世民的会面深谈,让李世民认识到眼前这个男子有着极为出众的才华,而李世民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姿态。
8、卢氏虽然对房玄龄管得严,但是她也是出于爱,爱得越深越害怕失去的那种,她特别紧张房玄龄和别的女人来往。除了讨厌房玄龄和其他女人交往这一点,卢氏就是一个“三好妻子”,深爱着房玄龄,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房玄龄。
9、环球历史|当毒品成为全村的经济支柱,一个繁荣的地狱!
10、房玄龄追随唐太宗平定天下,出入生死,备尝创国立业之艰辛。他时刻不忘创业之难,警钟长鸣,力戒骄奢淫逸,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11、两人原本有些僵化的关系便自此化解开来,可见房玄龄在与人相交上也颇具才能。
12、为什么说房玄龄少年的时候眼光就很毒呢,是因为在历史上有这样一段小故事,写的是房玄龄对于隋朝后期社会状态看法,我们都知道隋朝的后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依然是四平八稳,风平浪静的,但是实际上在暗地里,已经是暗涛汹涌,只不过是那个时候的很多人并没有察觉到这种状况罢了,但是房玄龄却发现,房玄龄跟父亲说,大隋目前的状况虽然看起来平静,但是实际情况已经宛如累卵,倾覆只在片刻之际,而历史的发展果不其然,正如房玄龄所预料的那样。
13、房玄龄在秦王府服务数十年,他谋略过人,而他的另一位搭档杜如晦则擅长决断,二人合称“房谋杜断”,李世民多次对房玄龄赞不绝口,认为房玄龄是他的“张良”。
14、果然,在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中,房玄龄、杜如晦二人作为总策划师,为李世民策划了一场闻名于世的夺位之战,李世民登基后,把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和侯君集五人,认定为第一功臣。这其中,尉迟恭和侯君集是武将,流血又流汗;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只能支持李世民;而房玄龄和杜如晦则是总策划,没有他们,尉迟恭等人连立功的机会都没有。所谓的“运筹于帷幄”,说的就是房、杜这样的人才。
15、无论是哪个朝代,它的兴盛与否都离不开这样的有能之士。
16、周敦颐苏轼李白白居易杜甫陶渊明屈原徐光启卫青
17、读唐史,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李世民身边有许多诤臣,也就是喜欢给李世民提建议的大臣,例如魏征、王珪、马周等。但很奇怪的是,这些诤臣都不是李世民的嫡系部队,魏征、王珪原是李建成的部下,而马周是后期才登上朝堂的。李世民为秦王时,麾下的嫡系大臣众多,这些人却都不愿意指出李世民的缺点。房玄龄就是这一类,有人说,房玄龄性格谦卑,其实,这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房玄龄跟李世民时间太久,他了解李世民:历史上的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喜欢大臣向他提意见的人!
18、如果喜欢,请转发我们的节目,让更多人知道。
19、留(游)学整体解决方案
20、太宗十分相信杜如晦的决断力,以至对房玄龄说,所有的重大政府决策都需要杜如晦的支持。杜如晦和房玄龄彼此取长补短,同心协力。不幸的是他身罹不治之症而死于630年,正当他的权力的顶峰时期。
五、房玄龄原名
1、在随李世民征战时,凡王府书檄,驻马即成,言简意尽,不需起草。唐武德四年曾被招为“十八学士”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封房玄龄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同时负责国史馆,先后监修成《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去世后,谥号“文昭”,后配享太宗庙廷。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2、(免责声明:本文来源已经注明。转发旨在分享、裨益大众、致敬作者!如有不妥,请及时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3、其实,房玄龄是闲散宰相,他辅佐李世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立功无数,但是,李世民以“明君”自诩,房玄龄太了解李世民,作为宰相,职责在于辅佐君王,他为何要和君王争功呢?不如把功劳都标榜给李世民吧,这样的房玄龄,才是李世民最爱的房玄龄。
4、孜孜奉国,知无不为
5、所以等到隋末的时候,天下大乱之后,房玄龄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投向李世民的怀抱,要知道这件事从根本上分析是比较诡异的,为什么要投向李世民?李世民是秦王世子,按照皇家嫡长子继承制度,王位继承没有李世民的事,所以或许就有很多人有这个疑问,为什么房玄龄选择李世民,而不去选择大唐的李渊嫡长子李建成?答案只有一个。
6、栏目主播:司晓红|AlexRen
7、一番话直说得李神通面红耳赤、羞愧难当,当即不再言语,房玄龄也自此因功得封邢国公。
8、总是说:“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唐人柳芳叹道:“房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玄龄不言己功;王珪、魏征善谏,房玄龄赞其贤;李积、李靖善将兵,房玄龄行其道;使天下能者共辅太宗,理致太平,善归人主,真贤相也!房玄龄身处要职,然不跋扈,善始善终,此所以有贤相之令名也!”柳芳的评论可谓恰如其分,司马光、欧阳修后来写有关这段历史评论时,都全文抄录。而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所刻《历代古人像赞》中在玄龄公画像左上角所题对联一副:“辅相文皇功居第遗表之谏精忠贯日。”也是很好的注解。
9、他们都是一群励精图治,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为了家国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这也让房玄龄更加确定自己已然找到了那颗“良木”,可以放心大胆地施展自己的能力。
11、据《旧唐书》本传记载,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即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李世民被派到渭北攻打隋军,这时正任隋隰城尉的房玄龄毅然脱离隋王朝,“杖策谒于军门”,投奔了李世民。李世民立即任命他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并以他为谋主。“玄龄亦自以为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一心一意辅佐李世民。每次战役胜利以后,将领们都争抢珍玩宝物,唯独房玄龄只考虑怎样为秦府收揽文武人才。与房玄龄齐名的杜如晦,就是因为房玄龄的尽力保护,而留在李世民幕中,最后成为股肱之臣的。此外,他还注意搜集各地民情和亡隋的图籍文书,以备将来治国之用,这些都表现出房玄龄过人的谋略与远见。
12、其实,房玄龄并非不想娶妾,只是他命运不济,碰上了一个十分厉害的妻子,可以说,房玄龄是古代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少数几个及其特殊的例外——怕老婆。正因为怕老婆,所以他不敢娶妾;正因为怕老婆,所以他宁愿与妻子厮守一生也不愿意违背妻子的意志。身居宰相之位,却整日苦守着一个老色衰的老婆,这不仅令与他同朝的许多官员不解,而且令唐太宗李世民也甚是不解。如果说他故意在朝廷百官中树立一个良好榜样吧,可唐太宗曾私底下派出过官员跟踪他的私生活,丝毫没有发现他有“出轨”的迹象;如果说他是故意做给唐太宗看吧,却也没有必要,在唐代这个三妻四妾还象征着男人身份和地位的社会,根据本没有必要通过这种途径来显示自己的美德。
13、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留房玄龄和太子李治留守京城,这时,有一个官员骂房玄龄独断专行,想要谋反。房玄龄没有将此人治罪,而是派人把这位官员送到了东北,交给李世民处理。李世民听完后,二话没说,就命人将此人拉出去腰斩。
14、贾随刚、柳军飞、谢小庆、林克、杨树山、庄力可、张彦杰、张平、刘燕、陈蜀蓉、陈泯、朴龙、李景艳、王淑清、苑冲、翟筱旭、莫爱新、张青之、罗琼、李尚志、吴微、王兆军、酒海燕、刘淅萍
15、日后,房玄令在日常工作和行为上均小心瑾慎,如履薄冰,一直深受李世民的信任,以至晚年身体患病,不能上朝议事,得到李世民特批,在家办公,在病床上处理公务。这殊荣,在中国古代是罕见的。公元648年,房玄龄病逝,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谥号:文昭!
16、巨业照国史,大勋镇王府。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铸。
17、房玄龄作为唐太宗的首席辅佐,其器识是超越群伦的,尤其是他宽厚待人的胸怀。唐太宗赋予了房玄龄很大的用人权,但他在用人方面却从未受到批评。这不得不归功于他“闻人有善,若己有之”的胸怀。唐太宗曾经批评宰相封德彝错误的人才观,说他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量别人的短处,所以选拔不出任何人才,并以“岂借才于异代”来责问他。房玄龄深知不可向其他时代借用人才的道理,所以能够做到“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18、夫妻二人深感此行不妙,惴惴不安来到殿前,却见殿前还是那两位美人,并一坛“酒”。
19、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
20、责任编辑:AlexRen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