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100句)

2023-01-06 13:42:3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楚庄王莅政三年

1、又被流莺唤醒来(打一成语)

2、在全国体操比赛中,不少新手~,创造出良好的纪录。

3、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是《红楼梦》中的人物贾雨村的相似的而且发挥得更加形象更加淋漓尽致的感慨,如此抒情的当时他还没有考取功名,吟诵这两句诗是表达他怀才不遇、不甘于济济无名的心情。玉和钗都被放置在盒子里,盼望有朝一日能实现它的价值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句诗暗喻怀才不遇是暂时的,生不逢时之际要懂得要能够韬光养晦,只要时机成熟就能一飞冲天。

4、成语“一飞冲天”故事中的楚庄王(前613年———前590年)为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贤君。

5、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6、一举成名、一炮而红、一步登天、名满天下、不同凡响

7、朝会以后,齐威王紧接着发兵向西进攻赵国和卫国,并在浊泽打败了魏军围困了魏惠王。魏国人只好献地求和。赵国人也把侵占的齐国长城归还。齐威王即位的第二十四年,他和魏惠王谈论过宝贝,魏惠王夸耀自己有前后照亮二十辆车子的夜明珠十颗。

8、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9月,林彪首次代表共产党亲自指挥与国民党合作对小日本在山西平型关作战,取得了对日作战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兵不可战胜”的神话,林彪当之无愧地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名将、抗日英雄而蜚声中外。之后,他便销声匿迹、蛰伏蓄力,当然也是由于被国民党一个士兵误射而受伤。他便在后方养伤,后又被送往莫斯科疗养,回国后被毛泽东任命为红军大学校长,后参与国民党谈判,直到抗日战争结束的近十年间,可以说他是不飞不鸣,钻研打仗,养精蓄锐。

9、《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所起者诛大臣举处士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10、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11、银行里的警铃(打一成语)

12、(译文)从前有个商人借贷给别人半个钱,很久没有偿还,于是就去讨债。前面有大河,雇佣别人花了两个钱然后才能渡河。到了对岸去讨债竟没有讨到。回来又渡河又花了两个钱。为了半个钱而失去了4个钱。还有在路上的疲劳困乏。所要讨的债很少失去的却很多。结果被众人所笑话。世间人也是这样。为得到很少的名利而导致损毁了大的德行,为了苟延自己身命而不顾礼义,当下得到恶名之后得到苦报。

13、及宋向戌将平晋、楚,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14、司马迁你能不能审审自己的稿子!!

15、发动兵力在徐州击溃了齐国,在河雍战胜了晋国,在宋国与各地诸侯结盟(可能是联合或者统治的意思~但当时恐怕不会这么容易称帝的.),才称霸于天下~楚庄王不因为好事太小而不做,这样就有了高的名望.不把没意义的东西拿出来显摆张扬(也可能是说楚庄王有宏图大略、有远大目标.这句“不蚤见视”意思比较模糊.)所以有大的功劳.所以说:“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这话取自《道德经》就是有大成就的人总是需要长时间磨炼~大音希声就是说这一切将人笼罩住~让人不知身在其中~有点“身在此山中”的意思~并不是具体得说大声音会让人听不到~那是被震聋了.大致就是这意思~就是那不蚤见视的意思不太好理解~“不会因为事小而不去理睬”?应该是这句意思更贴切一点~能符合上句的.

16、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17)一人,奋兵而出。

17、(感悟经济)这个典故的原意在于说明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典故也在启示我们:酒香亦要勤吆喝。骏马起初之所以卖不出去,并不是这匹马不好,而是因为它的市场知名度不高,“藏在深闺人未识”,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卖马人请伯乐,实际上就相当于现代营销中的请名人做广告:广告是提高商品知名度和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也是推销商品的重要手段。典故中的主人公深知市场上的商品购买者容易受到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的影响,实可称得上是广告学的创始人。

18、《左传》里记载了一个“楚才晋用”的故事,这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47年,说的是伍举的老丈人畏罪逃跑,有人造谣是伍举通风报信,伍举说不清,只好先逃到郑国,再逃到晋国。

19、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导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20、《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二、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

1、读典故•学政治•品人生

2、(品味人生)人生价值的实现,既需要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也需要个人的努力与奋斗。使得洛阳纸贵的《三都赋》的成功,虽与贵人的相助——张华的大力推介有关,但更是对左思“十年”赋成的回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要等待,不要彷徨,更不要牢骚满腹自以为怀才不遇。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是,我们要起而行动,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

3、《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4、(刊于《当代中学生报·高三政治》总第188期,2013年2月27日)

5、直到最后,在1972年9月13日,“一飞冲天”丧命于温都尔汗,只不过这次飞得太猛太过,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忘记了自己这只孙猴子只能在如来佛的掌握中才能玩得转,飞得起,鸣得响。

6、(品味人生)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

7、(译文)从前有个人靠制剪刀、打铁皮为生。有一天,他碰到皇帝在郊外游玩,跌坏了皇冠,便命他去修补。补好后,厚厚赏给他一笔银子。回家途中,遇见一只老虎卧在地上呻吟,见人来了,举起一只血淋淋的脚掌,原来脚掌上戳进了一根竹刺。他取出铁钳帮老虎拔出了竹刺,老虎立即衔来一条肥鹿作为报答。他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有两样技术,可立即发财。”于是他凑足了一大笔钱,把门面装修一新,并挂起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专修皇冠,专拔虎刺”。

8、品味人生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背后,是长期的沉潜、默默的修炼。所以,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把握时机,一举成功。我们常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即此意也。

9、先是汤姆失业,后来他妻子又病了,真是祸不单行。

10、是金子总会发光,默默无闻,踏实做事,总会一鸣惊人的!

11、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闲。伍举曰:“愿有进隐。”曰:“有鸟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居数月,淫益甚。大夫苏从乃入谏。王曰:“若不闻令乎?”对曰:“杀身以明君,臣之愿也。”於是乃罢淫乐,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说。是岁灭庸。六年,伐宋,获五百乘。

12、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导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13、(5)而:“来”表示目的关系。隐:精深;微妙。

14、在伍举、苏从规劝他的那一年,楚国灭亡了庸国。即位第六年,楚国讨伐宋国,得到了五百辆战车。八年(前606),楚国讨伐陆浑戎,到达洛,在周都的郊外阅兵。这是不尊重周王室的表现。更有甚者,这个楚庄王竟然向前来劳军的王孙满询问周鼎的轻重!这就是“问鼎”一词的出处。

15、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便往债。前有大河,雇他两钱,然后得渡。到彼往债,竟不得见。来还渡河,复雇两钱。为半钱债,而失四钱,兼有道路疲劳乏困。所债甚少,所失极多。果被众人之所怪笑。世人亦尔。要少名利,致毁大行。苟容己身,不顾礼义,现受恶名,后得苦报

16、(20)举:推举;引荐;提拔。处士:隐士。

17、昔摩罗国有一刹利,得病极重,必知定死,诫敕二子:“我死之后,善分财物。”

18、伍举进谏的时候,担任的官职是右司马,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这是一个很有实权的位置,小年轻根本镇不住,就算假设伍举谏楚庄王时是15岁(公元前625年生),史上最最最小鲜肉右司马,逃亡的时候也有78岁了,就算是老夫少妻,老丈人岁数比伍举小,逻辑上也很难说得通,毕竟很难想像这个年纪的老人,还会因为婚姻关系得罪楚国人,还能劳顿奔波跑到郑国又投奔晋国。

19、(译文)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是天下最机灵的兔子。一天,韩子卢追赶东郭逡,绕着山追了三圈,翻越了五座山岭。兔子在前面累得要命,狗在后面也疲倦地快追不动了,最后狗和兔子都活活累死了。一个种田的老汉看到了死去的狗和兔子,没费一点力气,白白捡了一个大好处。

20、(12)必:必将;必会。

三、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与王隐曰

1、FirstTomlosthisjob,thenhiswifefellill;itneverrainsbutitpours.

2、这时有一位自以为聪明的老人对他们说:“我来教你们分物,必定能分得平等。就是把眼前的所有物品都破作两份。如何破呢?就是衣裳在中间剪开,盘子、瓶子也从中间敲开,所有瓮坛也砸开,钱也凿开。”

3、(品味人生)拆东墙、补西墙,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的现象,在我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在不断上演;好大喜功,不切实际,拍脑袋决策,最后劳民伤财的事,在我们社会中也是屡见不鲜。但我们也许没有加以关注,或者没有引起重视。愿我们的生活中少一些“凿湖容水”式的愚蠢之举。

4、(10)将:打算。以:为了。长:生长。

5、孔子说:“六经对于治理国家来讲,作用是相同的。《礼》是用来规范人的生活方式的,《乐》是用来促进人们和谐团结的,《书》是用来记述往古事迹和典章制度的,《诗》是用来抒情达意的,《易》是用来窥探天地万物的神奇变化的,《春秋》是用来通晓微言大义、衡量是非曲直的。”太史公说:“世上的道理广阔无垠,难道不伟大么!言谈话语果能稍稍切中事理,也是能排解不少纷扰的。”

6、(刊于《当代中学生报·高三政治》总第186期,2013年2月13日)

7、(29)蚤:指时间在先,和“迟”相对。见:通“现”。

8、(品味人生)人生苦短,而机会不常有。善于把握机会,对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们不能空等机会,更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那些偶然出现、不具确定性的机会上。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切切实实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抓住当下,才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应该做的。

9、10楚庄王楚庄王本来是个好酒色的昏君,能够问鼎天下,全因樊妃的劝谏,也可能是枕头风吹得好

10、(14)不谷:“我”古代诸侯谦虚的自称。“谷”在简化前应写作"榖",指稻谷。稻谷可供人食用,引申为“美好”“善”。不谷即“不善”“不好”之意。《老子》第三十九章:“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11、后世遂用“一鸣惊人、一鸣、一飞鸣、冲天翼、三年翼”等比喻那些满腹诗书而怀才不遇者,平时看起来默默无闻,一旦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好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如成蝉之前的蛹,亦如化蝶之前的茧;无论在天在地都应当奉天承运砥砺前行,那些生命中的至暗时刻恰恰是成就我们的最好安排。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2、《史记·滑稽列传》也有类似记载:“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通“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3、(字词解释)鸣:动词,鸟叫。

14、楚庄王一听来了兴趣,整天喝酒听歌其实也同样乏味的,来点谜语做精神养料也的确不错,正好可以提提神。便有几分兴趣地问:呵呵,什么谜语,这么难猜我来试试吧

15、(感悟经济)这个故事能使我们联想到企业的经营。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就是其中之一。一个企业,只能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专修皇冠,专拔虎刺”能使主人公致富吗?显然不能。主人公在市场定位,或者说顾客目标的定位上错误的,因为修“平天冠”和拔“虎刺”的“业务”不是常有的。企业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要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要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才能不断赢得发展的机遇。

16、 《史记·滑稽列传》也载有楚庄王之后同类事:“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12)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17、此后的楚庄王也不错——

18、十三年,楚国灭亡了舒国。十六年,楚国以平定“夏氏之乱”为名讨伐陈国,虽然没有将陈国划归到楚国的版图之中,实际上已经把陈国变成了一个附属国,等于拥有了这个国家。十七年,楚国用兵包围三个月攻下郑国,郑国签订了盟约,成为了楚国的同盟从属国。郑国本来是晋国的盟国,晋国不甘心被楚国夺取,前来救援,和楚国大战,结果楚国大胜。二十年,楚国包围了宋国,宋国也和楚国签订了盟约。楚庄王在位二十三年,于公元前591年去世。

19、谚语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问题就在这个伍参身上,这个伍参是伍举的爸爸。

四、楚庄王莅政三年成语

1、大火警报(打一成语谜)

2、掌管政事。《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三国魏曹植《帝舜赞》:“颛顼之族,重瞳神圣;克协顽瞽,应唐莅政。”

3、(译文)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帽子,于是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穷。”那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做鞋是为了给人穿的呀,但是越国人却习惯于赤脚走路;织白绸子是做帽子用的,但是越国人喜欢披散着头发。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哪能办得到呢?”。

4、先看看此后的齐威王——

5、(1)楚庄王:(?~前591)春秋楚国国君,名叫熊旅,也作熊侣、熊吕。莅:统治;统领。政:政务。

6、(3)政:政绩。为,作为。也:“亦”表示同样。(4)右司马:按照古代左主政、右主兵的习惯,右司马一般指负责军事兵员管理的武官(时任楚国右司马伍举)。御座:君王座驾。

7、(24)于:“在;位于”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河雍:今河南孟州市。

8、. “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韩非子·喻老》记载这件事说:“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2)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有所暗指的话称‘隐’)(3)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5);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9、子释(7)之,不谷知之矣。’”

10、(刊于《当代中学生报·高三政治》总第189期,2013年3月6日)

11、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韩非子·喻老》记载这件事说:“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有所暗指的话称‘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12、鸡人惊(打一成语)

13、(28)故:故此;所以。大名:好的名声。

14、(刊于《当代中学生报·高三政治》总第185期,2013年2月6日)

15、(6)止:停留;停驻。阜:阜山(一则说是普通的土山丘)。

16、(晋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年,赋成)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於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17、带兵讨伐齐国,在徐州大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汇合诸侯,终于使楚国称霸天下。庄王不因为小事加害忠善的人,故此能有好的名声;没有事先显示,故此能有好的功绩。所以说:“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18、(25)合:会合;集合。宋:春秋宋国。

19、(感悟哲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需要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楚庄王莅政三年,没发布什么命令,也没什么政治改革,但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注重调查研究,了解国情,体察民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然后据此确定方针政策,一朝听政,效果惊人。

20、果然,楚庄王上任三年后,楚国逐渐强大,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五、楚庄王莅政三年原文

1、(译文)楚庄王莅政三年,从没发布过什么命令,也没什么政治改革。有一天右司马悄悄问楚庄王:“大王啊,我听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山之上,三年不飞、不叫、不理羽毛,默默无闻,这是什么道理呢?”庄王说:“三年不动翅膀,是为了让羽翼更加丰满;三年不飞不叫,是为了窥看民间的情况。虽然不飞,一飞就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就惊人。你所说的意思,我知道了。”又过了半年,楚庄王临朝听政,一下子就废除了十项弊政,兴办了九项新政,杀掉了五个民愤极大的大臣,提拔了六个有才能的人担任要职。于是,楚国大治。

2、“一鸣惊人”是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我们先看看这两位“一鸣惊人”的国君后来是否“惊人”了。

3、(15)处:经历;经过。

4、王介甫为相,大讲天下水利。一人献策曰:“决梁山八百里以为田,其利大矣。”介甫喜甚,深思曰:“何地可容?”适刘贡父在坐,戏曰:“旁凿八百里容之。”介甫大笑。

5、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楚庄王称霸楚庄王任用孙叔敖,整顿内政,悉心改革后,前597年开春,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楚庄王趁势而起,以令尹孙叔敖将中军,子重将左军,子反将右军

8、智慧大课堂:你知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来历吗?

9、(21)而:“因而;所以”表因果关系。邦:国家。

10、淳于髡(14)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15)王之庭,三年不蜚(16)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11、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你放心,我知道了。”经过半年,楚庄王就亲自听取朝政,被废除的有十项政令,被启用的有九项政令,诛杀大奸臣五人,提拔隐士六人,因而国家能被大力整治。

12、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有学问,用词故意文一点,比如,该用“光临”时偏要用“莅临”,也不管合适不合适。看下文:小叶书屋定于十一月一日正式营业,届时欢迎广大读者莅临。其实,“光临”和“莅临”不能混淆。“莅临”意思是来到、来临,只能用于身份、地位比较尊贵的人;“莅临”同时具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后面一般要接宾语来说明“莅临”的目的,如“欢迎省教育厅领导莅临我校视察工作”。“光临”是对他人来访的敬称。光顾书店的顾客身份并不明确,顾客是来买书、看书还是闲逛也不得而知,所以说用“夜临”是不合适的,应该换成商家欢迎顾客的常用词——“光临”。

13、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14、《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熊旅统治朝政三年,没有发号一项政令,也没有一样政绩上的作为。右司马伍举来到君王座驾旁,对楚庄王讲了一段微妙的话,说:“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15、初,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伍举娶于王子牟,王子牟为晋公而亡,楚人曰:"伍举实送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声子曰:"子行也!吾必复子。"

16、其楚庄王听到伍举的谏阻后,并没有马上“飞起来”,而是过了三个月,当苏从再一次劝谏后,才“飞”了起来。如果从强调“一”这个字来说,他不如齐威王来得突然和快速。所以,作为一个成语,齐威王的故事更吻合。

17、(感悟经济)这个典故放在现在,其实就是一个分配公平的问题。经济学中的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与平均主义存在根本区别。故事中的兄弟二人的公平,其实是陷入了绝对平均主义的误区,完全无视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不以效率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故事中的公平,不但不可能给兄弟二人带来高效率,恰恰相反,只会给兄弟二人带来“贫穷”,最终落得个被人“嗤笑”的、一无所有的结局。

18、(译文)有人牵着一匹骏马在集市上卖,整整站了三个早上,连上来问个价钱的人也没有。这人便去求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卖了三天都没人要。麻烦您老帮个忙,只消在我的马旁边站一站,看一看就行了。小人定有酬谢。”伯乐就踱到集市上,在经过马身边时瞟了两眼,又回头看了一下。人们听说了,蜂涌而来,抢着要买这匹马,马价立刻提高了十倍。

19、(26)遂:“终于,到底”表示最后的结果。(这里不能作“于是”或“顺利地完成;成功”解释)

20、我们的古圣先贤早在数千年之前就对于金蝉定律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不厌其烦的细致如微的解析,真可谓是对后世子孙的语重心长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