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评课稿(100句)
一、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1、师:你又提出了一个更有价值的新问题!我请大家都来思考一下,如果换成“我不禁惊讶极了”或“我不禁惊呆了呢?”行不行?
2、如果把一个句子比作一朵“语言花”的花,那么“关键词”便是它的“花蕊”。要品味这朵“花”的甜蜜,就得到“花蕊”那里去“吮吸”。这一片段中,陈老师引导学生在“紧紧地抓住”、“再”这两根“花蕊”处“张嘴”、“吮吸”、“咀嚼”,于是里面的情变得形象可感了。
3、天游峰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五曲隐屏峰后九曲溪北,景区中心海拔408米。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
4、电子白板为美文教学锦上添花——《田园诗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徐丽)
5、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我们通常的教法是:抓住“美丽”一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这些属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范畴,和新课标中规定的“语文实践”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而指向表达方法的教学又是怎样的呢?福建名师曾扬明老师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他设计了“破题,发现‘美丽’表达之妙;说‘镭’,感知全文表达个性;品‘言’,表达秘妙中解读人物;随笔,多角度表达人物的‘形’;还原,领悟‘美丽’的表达内涵”等五个环节。五个实践活动,无一不是指向文本的表达方法;在这五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之中,无一不是从文本的表达方法入手,带领学生寻找文本表达的秘诀,形成言语表达的能力。
6、总之,当语文浸润在开放世界的时候,儿童的生命天地必然变得无限宽广和敞亮,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必然走向灵动和丰厚。
7、教学就是要尊重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逻辑,引导他们向真、向善、向美,激扬起儿童生命的内在尊严,帮助他们独立“起飞”。
8、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9、点击链接:9月,和我们一起备课吧——学习共同体线上、线下集体备课邀请
10、生:我喜欢第10自然段。
11、第一段(第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
1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3、师:回响在作者心里。老人亲近自然,热爱工作的精神留在作者心里。把最后一句话改一改,更加意味深长。
14、生:补充,姓杨的还有杨门女将。
15、第一是尊重儿童。渴望被尊重,这是人的本能,也是儿童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尊重儿童,首先要尊重儿童的生命状态,把儿童当着儿童看,“用儿童的眼睛去审视世界,用儿童的耳朵去凝听心声,用儿童的心智去思考问题”。尊重儿童,其次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心理,关注儿童的兴趣爱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接近儿童,切合儿童的心理、感受、趣味、话语和思维方式,使儿童主动建构和悦纳。尊重儿童,其三要尊重儿童的发展差异,不能用“一刀切”和“齐步走”来统一规范和要求每一个孩子,尤其要善于接纳那些“迟缓发展”的儿童,让“每一个”独特的生命尽情绽放。
16、阅读神话故事,探究传统文学的语言美与理想美——《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韦洁)
17、生:我最佩服运动员桑兰,她战胜病魔,为国争光,真是巾帼英雄!
18、一点突破扣题导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蔡亚)
19、生:令人惊叹、让人钦佩的扫路人!
20、课后作业: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选取典型事例用一段话写你熟悉的一个人。(温馨提示:一定要突出人物的特点哦!)
二、天游峰的扫路人评课稿
1、师: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说“惊讶”也可以,但看不见摸不着,不太好体会;说“倒抽了一口气”就形象化了,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说表示害怕,还可以说成“倒抽了一口冷气”,“吓得浑身起鸡皮疙瘩”,“脊梁骨发麻”。我们要学习和运用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体会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以及反衬体现出了天游峰的高、险。)
3、生:文字少,但写得好,话中有话。
4、谁能再次把我们带到这高而险的天游峰上去游览一番?
5、怎么教:在学情、写作、文体视角的观照下前行
6、生:老师读得有感情,象播音员夏青。以后多向夏青学习,迈大步。
7、学生的阅读活动,其实也是写作的学习,我们要改变已有的阅读教学思维模式,从教“写什么”向教“怎么写”转变。
8、师:看到什么抽了口气?
9、生: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
10、生:自信快乐生活,踏踏实实做人。
11、小学语文教育家周一贯先生说得好:“小学语文教学之本是要追寻儿童的语文,让儿童喜欢语文、拥有语文;要用儿童语文来呵护儿童的生命发展,润泽儿童的精神世界!这应当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归宿”。
12、这样一个“问题链”,紧扣“敬”字,从学生的心灵世界,到文本的精神世界,最后学生形成新的精神世界,这才是对话。
13、生:老人的笑声为什么直伴我走到住地?
14、小结:所以,写一个人可以进行正面描写,还可以通过侧面烘托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15、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是围绕关键词语、句子、段落展开研究,缺少从整篇文章的结合、条理、顺序等方面进行探讨。由于篇章角度阅读经验的缺失,笔者发现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段落、细节的描写掌握比较扎实,但缺乏从整篇的角度去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写清楚了哪些故事?故事和故事之间有哪些内在的联系?故事如何体现要表达的主题?……所以到学生真正动笔时,篇章意识的缺乏更显露无疑:条理不清,详略不当,布局混乱等现象比比皆是。如何从篇章角度进行表达方法的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亟待解决的难题。
16、这里所说的“深度”是相对于学生阅读的“浅表”阅读而言的,但深度解读文本并非是无限度的深挖文本,越“深”越好。恰恰相反,深度解读文本也要有个“度”,即在学生能读到的层面之上,又能切中文本的教学价值,还要符合学生现有学情,这样的解读就可以为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服务了。
17、探析言语秘妙,促进言语实践——《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刘永霞)
18、对文本“这一个”表达特色的学习,实际上是对语言的一种深度学习,训练的是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敏感度,增强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表达力。
19、③想想:这段话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20、学习“这”一文本的表达特色
三、《天游峰的扫路人》集体备课教案
1、导创:首尾呼应——抒发真感情
2、犹如建造房屋需要足够的建筑材料,当没有足够的语言材料的充分积累,学生的表达能力就难以持续发展。教材中那些富有典范的篇章特点的文本,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材料。教师应将这些语言材料按照篇章的表达特征进行归类整理,并设计成适宜的学习内容板块,便于学生吸纳。
3、师: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为什么说是“顶天立地的扫路人呢?”
4、那么,如何理解“奠基”呢?究竟要奠多高、多厚的基呢?在这方面,我们一些教师甚至包括一些学者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似乎“奠基”就是要强化知识的学习,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小学的课程越来越多,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学习的难度越来越深,儿童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难以承受。这样的“奠基”除了压垮孩子,还有什么意义呢?
5、语言,在文本语境中发展!
6、从外貌描写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7、师:这个问题怎么说比较好?
8、生:他的心灵太美好了,虽然年事已高,本该退休了,却还在这样为人们付出自己的辛劳。所以看着他,就像面对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样。(热烈的掌声。)
9、(3)语言描写:“不累,不累,……自在悠闲。”“老人摇摇头,……我能舍得走吗?”(豁达开朗)(积极乐观)
10、片段一:“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能断掉似的”。
11、生:我姓王。历史上唯一一个姓王的皇帝也是一个暴君——王莾。西晋的宰相王炎。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王安石。
12、让芳香的音韵飘进你的梦里——《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王春平)
13、用一连串动词描写人物关键性动作。
14、生:相信自己,答应要求
15、太妙了,由学生说起的“顶天立地的扫路人”,联想到“顶天立地的天游峰”,在理解说天游峰“顶天立地”的原因后,让学生说老人“顶天立地”的原因就显得容易了很多,于是诸如“他的品质太高贵了,让人敬仰!所以说他顶天立地!”的精彩言说纷纷亮相。可见,抓住文本资源,进行联想类比,学生言语的精彩常常出乎意料之外。
16、学习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17、49让阅读与表达同构共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周新霞)
18、(2)动作描写:“老人引我进了它的小屋,……我们俩的心灵。”(热情好客)
19、最是课堂能致远只是征行自有诗
20、“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四、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陈老师假设一种常见的人物外貌描写手法,与课文中这一“特殊安排的外貌描写”作一对比探究,作者如此独到的安排自然引起重视与好奇,继而其合理与巧妙之处也逐渐“浮出水面”,这一切应该归功于这一引导方式——对比。
2、主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出版著作4部。主编、参编高校教材7部,其中一部被确立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一部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在《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中国教育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等评比中10余次获奖。
3、生:我觉得“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表现的学习效果很好。
4、师:读了题目,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如果读了题目就有问题的同学,是聪明的,是会思考的。大家要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只要说就表扬。
5、原来,作者写天游峰绝不是闲来之笔,而是别具匠心——通过写天游峰的高和险来烘托扫路人的精神。
6、师:你认为哪些要强调一些,就能把险峻读出来?
7、生:李太白,李小龙,李时珍
8、从篇章视角进行表达方法的教学
9、重要的是方法——《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刘芹)
10、生:第九百多级,飘飘悠悠,(再读)
11、谈完后,陈老师说:“同学们敬佩的大多是名人。有一位叫章武的作家,他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事情的经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2、师:建议大家写在书签上或夹在书里,或者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或者送给老师同学。
13、生:老人为什么舍不得离开?
14、“九百多级石梯”(高,台阶多)
15、路娟老师的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孩子把所思所想板书到黑板上,使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6、“终于”、“好不得意”(以人物的心情来反衬天游峰的高和险,天游峰很高,要上去很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所以作者上去了才会“好不得意”。)
17、(1)外貌描写:“他身穿一套……扫着路面。”“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炯炯有神。”(健康朴实、慈善)
18、生:用他学习的成果来衬托他学习的努力。
19、师: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刚才有同学说了,第一次主要写了穿着,第二次却很细致地描写了老人的眼睛、眉毛、脸色。那这两次描写的内容能不能颠倒过来呢?再读读这两段话。(生自由读第3节和第8节。)
20、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上的价值,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支配他们,来养成他们的学习习惯,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
五、天游峰扫路人主要内容
1、(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的特点。)
2、生:因为“倒抽了一口气”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呼吸了,就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一样!(掌声响起!)
3、构建寓言图式提升语文学习力——《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与点评(周新霞)
4、师:对于这一节,谁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5、师:老人为什么会说得轻松自在?
6、生:文中的我为什么抽了一口气?
7、对于“最让你钦佩的人是谁?”这一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有话要说,谈起来自然滔滔不绝。
8、他对《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理解文本内容,比如宋老师让学生介绍商丘的美景、名吃等,练习用“没到过古城,就算没到过商丘”的句式理解“没到过天游峰的人,就算没到过武夷山”,体会天游峰的美。
9、2018年9月,学习共同体研究院组织线上线下集体备课活动。邀请各学科专家和领航教师以线上指导和线下直播公开课例形式,共同研究日常课堂的设计与实施。我们将以中小学语数外为首期备课内容,欢迎感兴趣的老师点击下列链接,加入集体备课群参与~
10、(学生深情地齐读第7节。)
11、(3)学以致用(侧面烘托小练笔)
12、师:这些短语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看看哪个表达的学习效果最好?
13、姥姥是村里有名的剪纸能手,我们可以通过写()进行侧面烘托。
14、如《慈母情深》中的一个语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语段的写法与我们习惯的表达方法不同。常规的表达方法应该是“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但是作者把这个长句子一分为主语后置,反复三次,既有排比,又有倒装,好像电影的一段慢动作,表现了“我”感受到的母亲劳动条件的恶劣、工作的劳累,生活重压下的疲惫、迟钝、衰老……细细品味,学生可以学到怎样用特殊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15、所以,针对此“类”共有的教学价值,在不同学段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应对教学目标与内容有整体定位思考,再做年段分段处理,既体现“类”的一致性,又体现“段”的渐进性。
16、第二步:基于特色,归类梳理
17、品词析句放飞想象——《艾滋病小斗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朱红甫)
18、师:穿着和五官不能放在一起写?
19、联系邮箱:slc.manabu@gmail.com
20、如何品味“语言花”之“花魂”呢?通过与“抽象化表达”进行对比揣摩,语言的“韵味”便芳香四溢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