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诗词名句(100句)
一、晏殊的七律
1、七•少年游慢•寄托東風
2、茫茫大界起风波,为避风波莫渡河。我心坚比支机石,肯向君平眼底过。
3、鸳鸯戏水双双影,快乐溢公园。
4、这个上联喝只有7个字,但却很是讲究。首先,“无可奈何”是一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所以下联在同一位置也需要出现一个四字词语才算是工整完美。其次,上联中提到了“花”,下联自然要出现与它能配得上的字眼,在对联里一般来说花可对鸟、月等。这个上联其实晏殊是想用在自己的词作中的,只是苦于一直找不到下句,才来问王琪。
5、作品赏析:这是陆游52岁时被免官后,在成都浣花村,病愈之后写的一首满怀爱国之情的佳作,诗中之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为历代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千百年来的名言警句。
6、原文: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缓步市郊边,生机诱意绵。
8、南宋赵长卿《满庭芳·七夕》中说:
9、南北朝以后兴起的格律诗多是抒情之作,即使叙事性很强的作品,也只是写到鹊桥相会这个主干情节或某些情节要素。但我们由这些零星的文字中,也可以看到“牛女传说”在民间流传的情况及一些要素。
10、晏殊为什么要以这种姿态对待柳永呢?陶尔夫、诸葛忆兵所著《北宋词史》中,予以了这样的解答:“晏殊之所以讥柳,是他思想保守一面的具体反映,这与他所处的政治地位、文坛领袖位置密切相关,同时也出自他对‘闲雅’的美学追求。他讨厌柳永的赤裸裸表白,而刻意追求一种‘温润酝藉’的风格。”
11、“凉飚至”也是指时至初秋。“翊”即飞。“凤轸”即凤车,指织女所乘。“纤阿”,神话中御月运行的女神,也用以指善驭者。“龙辔”犹言龙驾,指以龙为御的车。诗中将牵牛相遇时的欢喜与即将分离的悲忧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12、新冠虐。百湖城里东风恶。东风恶。片时春梦,几回离索。
13、东风拂面秀新芽,玉岭琼园醉百花。
14、晏殊的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雍容典雅,珠圆玉润。代表作为《浣溪沙》,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勾画出一片亭台香径的精致环境,表达了因花开花落、岁月流逝而产生的轻愁。另有《踏莎行》中“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等几句亦颇为有名。晏珠这种精美而清雅的词风,推动了宋词进一步文人化和典雅化。
15、鸿雁北归寻旧宅,民工南返就新岗。
16、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7、婺女俪经星,姮娥栖飞月。惭无二媛灵,托身侍天阙。阁阖殊未辉,咸池岂沐发。汉阴不夕张,长河为谁越。虽有促宴期,方须凉风发。虚计双曜周,空迟三星没。非怨杼轴空,但念芳菲歇。
18、签发病疫除杀令,斩尽根源命运偷。
19、世传牵牛会织女,雨洗云路迎霞车。初因乌鹊致语错,经岁一会成阔疏。牛女怒鹊置诸罪,拔毛髠脑如钳奴。
20、(16)浦起龙:《读杜心解》第一册卷一之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133页。
二、晏殊诗词名句
1、因乌鹊误传而形成一年中只在七夕会面一次情节的形成
2、银潢七月秋浪高,黄昏欲渡未成桥。却向人间借乌鹊,衔石欲半河已落。
3、织女不在东,牵牛不在西,何故杜陵老,诗乃颠倒之?东西既易位,心志安得齐?(18)
4、也。”然而看杜甫此诗末二句云:“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似杜公对于夫妻间一有矛盾总是丈夫一方有理,且对妻子蛮横摧残以至
5、七绝•步韵何阳义先生题钵中油菜图诗
6、始晓朔边迎瑞雪,又闻南海顶骄阳。
7、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8、当时柳永因为写词而让皇帝不高兴,于是就想走晏殊的路子,晏殊见到他,问他是否能写词,柳永回答说:就如同您一样,我也能写词。这个类比引起了晏殊的不快,晏说自己确实也作词,只是写得没有那么庸俗。柳永闻言,明白了事不可为,于是告辞出来。
9、这是民间的称说进入文人笔下的表现。
10、醉态惊佳境,由衷叹妙篇。
11、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12、本首《浣溪沙》中,词人表达了春去花落、物是人非的感叹,隐含对年华逝去,聚散无常的遗憾。这首词语言清丽自然、委婉含蓄,晏殊从司空见惯的场景中引申出对人生的思考,将情、景、理完美融合,既有审美价值,又有警策意义。
1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14、《中秋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1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6、副主编朱四祥管恩锋南岳衡山派飘逸清风(闫仪)编辑三姑娘
17、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18、恶梦惊魂蔓九州,奔波世界祸难收。
19、七音 :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20、晏殊的儿子晏几道也是重要的词家,夏敬观在《小山词跋尾》中说:“晏氏父子,嗣响南唐二主,才力相敌。盖不特词胜,尤有过人之情。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丘,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山谷谓为‘狭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未足以尽之也。”在这里,夏敬观把晏氏父子跟南唐二主并提,由此可见,大小晏在词史中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
三、晏殊词二首
1、明月缓缓升起,如同镜子般挂在天空。万籁无声,似乎连天上的仙乐也因为美丽的月色而停止了演奏,空中只飘着淡淡的云朵。
2、绿野新花艳,招来蜂蝶飞。
3、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com。
4、春风十里醉花阴,柳绿桃红画意深。
5、(19)明汤显祖七律《七夕·文昌桥上口占》首句“共言乌鹊解填桥”,是为牵就平仄格式将“架桥”说作“填桥”。明夏言《踏莎行·七夕》中也说“底须乌鹊为填桥”。“填桥”不词,有语病。
6、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7、示张寺丞王校勘晏殊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8、这些诗根据民间传说为民间主流说法找到“证据”。喜鹊由于七夕为织女架桥、头上的毛也被踩踏脱去的说法至今存在。唐末徐黄有七律《鹊》,其前四句云:
9、春光宜草木,细雨育芳菲。
10、短暂花期犹献蜜。辛勤品性每枝同。
11、疫殇二题(新韵七律)
12、黄钟宫宜富贵缠绵,正宫(正黄钟宫)宜惆怅雄壮,大石调(黄钟商)宜风流蕴藉,小石调(中吕商)宜旖旎妩媚,仙吕宫(夷则宫)宜清新绵邈,中吕宫(夹钟宫)宜高下闪赚,南吕宫(林钟宫)宜感叹伤婉,双调(夹钟商)健捷激枭,越调(无射商)宜陶写冷笑,商调(夷则商)宜凄怆怨慕,林钟商调宜悲伤宛转,般涉羽调(大吕)宜拾掇坑堑,歇指调(林钟离)宜急并虚揭,高平调宜涤荡滉漾,道宫宜飘逸清幽,宫调宜典雅沉重,角调宜呜咽悠扬。
13、七律在唐代有着最为广阔的天空,传世佳作不少,编辑在上篇文章《20首传世经典七律唐诗:每首都有佳句!你读过几首,最喜欢哪首?》中为大家推荐了20首唐代七律经典之作。
1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15、不一样,一个是6X前3一组后3一组;一个是8×一般两两一组。浣溪沙上片和下片,一般内容上是分开的,所以3句一组内容。而且平仄要求也不同,但具体怎么不同我就不大清楚了。
16、年来理我机上丝,为郎织就云锦衣。牛兮莫使扣尔角,背上稳稳驮郎归。
17、(25)张澍:《养素堂诗集》卷《续修四库全书》第150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61页。
18、据《淮南子》佚文,乌鹊架桥的情节在西汉初年已经形成。但是,还有些传说要素是从历史文献中看不出来的,如什么时间形成牛郎作为一个农民的身份特征的?古代民间传说中,最早的说法是玉帝(天帝)发怒将他们分别处于天河两岸,后来变为王母将他们分隔在天河两岸,这个转变是什么时间形成的?北方传说中是王母在牛郎快要赶上织女时,在二人之间划出一道河来,形成天河;而近代南方传说中则是织女自己离开,是织女自己划出了一道天河将牛郎与自己隔开,这个分化是什么原因?还有,牛郎所养的牛具有灵性,也是在几个情节的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母题,这是什么时间出现的?等等。下面我们借古代诗词对传说中的一些要素加以窥探。
19、一念春风薄,梅花如雪落。飞来片片上衣襟,寞,寞,寞。玉笛声中,素心笺上,几分萧索。
20、河边绿柳人人赏,天际红云户户夸。
四、晏殊的诗词全集、诗集(381首全)
1、忆秦娥新冠核酸检测
2、《阳关曲·中秋2113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5261的一首词。这4102首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1653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一首为许及之的七律《次韵酬张岩卿七夕》,其首二句云: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14)司马迁撰,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311页。
6、凤梭停织鸽无音,梦忆仙郎夜夜心。难得相逢容易别,银河争似妾愁深。
7、“牵牛织女”传说传至南方以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之一是出现了“星桥”的说法。这是由于词义的误解而形成的。南朝著名诗人庚信《七夕诗》:
8、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9、把这些元素确定后,接下来就很好办了,按照一般的创作方法,先点题以立春起承,再以祝福武汉转合,便可顺理成章。如觉得词还可用,就先放下一两个月,再修改定稿。
10、影形飘逸比肩随,似蝶如蜂痴傻,逆风追。
11、青珠挂满枝,羞赧把头垂。
12、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13、不知这段八卦的真假,但至少说明这两句诗是何等受到后世的看重。对于这整首词,后世也同样是好评如潮,比如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评价说:“此首谐不邻俗,婉不嫌弱。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但以景衬情。”
14、注:桃崙为校址。金筑为现住地。
15、浣溪沙涴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蝶恋花(北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破阵子(宋)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6、南朝梁萧纪《咏鹊诗》:“今朝听声喜,家信必应归。”乌鹊后来被叫做“喜鹊”,韩愈、李正封联句《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室妇叹鸣鹳,家人祝喜鹊。”则中唐时已有“喜鹊”之称。这同传说中它为织女架桥,使牵牛织女得以相会的情节有关。上引梅尧臣《七夕咏怀》中也作“喜鹊”。南宋蔡伸的《减字木兰花·庚申七夕》:“金风玉露,喜鹊桥成牛女渡。”都说明了这一点。
17、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等。
18、请严格按照格律写作,诗词自行检测好,方便收录。
19、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20、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五、晏殊的词精选十首
1、这种以织女或牵牛口吻为诗的表现方式到戏曲产生之后便很少有人采用。近代王树楠却用它写出了四首佳作。其《织女赠牛郎》云:
2、先生大作人人爱,通俗诙谐虑足奇。
3、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4、论牛女传说在古代诗歌中的反映
5、寻思转瞬身心老,勿待房中负妙春。
6、晋以后,有的人在这上面就犯糊涂了。晋初苏彦的《七月七日咏织女诗》中说:“织女思北沚,牵牛叹南阳。”这就完全错了(水之北为阳。以“南阳”与“北沚”相对,牵就对仗,也欠严谨)。而南朝梁殷芸《小说》竟据此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15)于是此后很多论牵牛星、织女星者都将方位搞错。
7、(4)朱熹集注:《诗集传》卷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76页。
8、鹊鸟轻柔唱,樱桃艳丽和。
9、织女女有夫,牛郎郎有妻。可惜不相守,夜夜河东望河西。一岁才一会,会合一何稀。吾闻河西有田郎可犁,云中织锦女有机。胡不一耕一织长相随。长相随,无别离。
10、岁月如歌曲志南依旧俏。
11、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12、五律/惊蛰逢两会
13、肝恙多重猛袭侵,护民设节表关心。
14、但因为不少诗中出现“星桥”,很可能作者也并未弄清是怎样的含义,只是照前人之句嵌入。于是,明代小说《牛郎织女传》中便将“星桥”作为了天上的一个景点。其第二卷即有《星桥玩景》一节。由此即可以看出古代诗词对后来小说戏剧创作的影响。
15、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16、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7、傍靠青山下,依偎绿水边。
18、我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坐去往天河的船筏,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
19、没好意思在这条街上找朋友
20、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月亮和孤寂桂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