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晏殊的词精选十首(100句)

2023-02-01 15:34:1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晏殊的诗词及赏析

1、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含蓄地表现了词人伤春怀人的感情。李煜的愁苦是因为他此刻沦为阶下囚,去国离乡,孤身登楼,内心苦痛千丝万缕。晏殊的愁则着重表现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惋惜。(意对即可)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这个词也是《珠玉词》里的名篇。它用精细的笔触和优雅的情调,写出了作者这样富贵典雅的文人在秋天刚来的时候舒适而无聊的感觉。

4、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出自宋·晏殊《浣溪沙》。

5、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6、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7、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

8、“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点明了时间。“斜日”指“斜阳”。两个人不忍分别。“斜日更穿帘幕”句中的穿”字用得很让人觉得伤心。用一个动词来描写心灵之中的疼,更是鲜活而生动。这“斜日”穿透的不是“帘幕”。而是女子不舍的心。微凉渐入梧桐。又见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这是一个触手冰冷的词语。梧桐,也是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灵。

9、《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作者慨叹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思想的词作,主要是写美景不长,春去难归的无奈及人去难留,只好借酒浇愁的心情。

10、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11、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12、全词语言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13、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14、南游记(共四卷18回)

15、《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词人晏殊所作。这是一首伤别之作,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反映出词人的无奈与洒脱。

16、归骑(jì):指将归之人。骑:一人一马的合称。促:就,近。

17、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18、译文: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19、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

20、下阙,“三月暮”点出时令,“雨横风狂”,描述气候特征。此时此景只有掩起门户独守空房,发出“无计留春住”的悲叹。

二、晏殊的词精选十首

1、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2、④紫薇朱槿:花名。紫薇:落叶小乔木,花红紫或白,夏日开,秋天凋,故又名“百日红”。朱槿:红色木槿,落叶小灌木,夏秋之交开花,朝开暮落。又名扶桑。

3、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长亭路:送别的路。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残梦:未做完的梦。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一寸:指愁肠。还:已经。千万缕:千丝万缕。比喻离恨无穷。

4、在即将离别的时刻,切莫推辞杯中的美酒。回朝后要多多靠近皇上,才能仕途平稳,只是至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欢聚一堂。

5、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幼孤,少有才名,七岁能文章。景德初,以神童推荐,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历任太常寺奉礼郎。翰林学士,太子左庶子,加给事中,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因论事忤太后旨,以刑部侍郎知宣州,改应天府。后为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宋史》本传)。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诗文集今已不传。有《珠玉词》三卷。(4)

6、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此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7、“燕子欲归”,其实指燕子欲归,人未归,这其实是女子内心的愿望和最真最深的疼。“高楼”这句。晏殊词中的这“高楼昨夜西风”是对爱的无力企及和内心无法亲近的绝望与悲痛。

8、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9、  上阕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作者边听边饮,这现境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么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

10、这首小令内容虽取自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然叙事婉转,立意含蓄,语言清雅不腻,确是一篇淡雅内敛之作。

11、诗句描写花落春去的惆怅之感与惊见旧燕归来的欣慰之情。前句以“无可奈何”写春天必然逝去的自然规律,表现的是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无助之感。后句以“似曾相识”写偶见旧燕归来的惊喜心理,展露的是“失中有得”的欣慰之情。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12、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纯写秋来景色,惟结句略含清寂之思,情味于言外求之,宋初之高格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

13、上片以景物起笔,点出了离任的时间——暮夏时节。细腻描摹四季景象的迁转,是晏殊词述说情怀的鲜明特色。此处景物不仅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更重要的是透露了心情的变化。人在黄昏暮色中,感觉到西风拂面,暑气袭来,似乎蝉也焦躁不安,加速了鸣叫。因为离别的焦虑,所以暮蝉之“急”乃是最强烈的感受。

1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5、三遂平妖传(共40回)

16、道化贤良出高人!原来这些高人都是学道之人!

17、当英文遇上诗词,就知道汉语有多强大了

18、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19、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20、自我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

三、晏殊的古诗词

1、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2、绿野仙踪(共100回)

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4、点亮右下方在看分享本文

5、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6、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晏殊

7、“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8、上片写早春三月,格调清丽,色彩明快,“细筝移玉柱”,则使读者听到了画外之音。下片伤春归去,“游丝”、“落絮”等暮春之景与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暗寓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结语“好梦无寻处”,即是生活哲理,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9、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10、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11、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12、《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13、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14、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15、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第二部:后汉演义(共100回)

16、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17、此词作于公元1028年(宋仁宗天圣六年)秋,晏殊将离开商丘回京时。天圣五年(1027年),三十七岁的晏殊因其刚峻的性格被贬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次年晏殊被召回京,拜御史中丞。这首词描写的便是回京前夕友人为其在宋州南湖饯别的场景。

18、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于此处安巢的旧相识吗?

19、全词词意含蓄蕴藉,抒发伤春的意绪,这首词暮春之景与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艺术风格上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20、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四、晏殊古诗文网

1、‘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

2、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3、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4、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留恋。

5、这首词是作者伤春之作。上阕主要写早春三月景色,具有很强的色彩感和活泼的气氛。下阕陡然一转,情绪一落千丈,本是满眼的春日生机,却会很快地消逝。全词语言灵动明丽,让人观之眼前一亮,意蕴含蓄绵长。

6、夕阳穿过幕帘,点点凉意慢慢侵入梧桐。有多少情话说不尽,只能写在给你的词曲中。这份情意千万重。

7、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8、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9、《千字文》完整收藏版,带翻译,生僻字有注音!

10、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11、典故:“长恨”,唐白居易有一首著名的《长恨歌》描写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春衫”白居易的《琵琶行》末有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春衫湿。”作用: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频”四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12、过片“流水”一联说随着时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结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征他们的欢聚,可惜不能长久。“行云终与谁同”,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高唐赋》)的典故,说她像传说中的神女那样,不知又飘向何处,依附谁人了。“酒醒长恨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可是,那情感却一直留了下来。每当夜阑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是空荡荡的,他永远也找不回能够填满这空虚的那一段温暖了。正因为她象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在梦里相寻了。“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在春雨飞花中,他独个儿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那女子。尽管这是在梦里,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她。此处以梦境相寻表现了词人对自己深爱过的女子深沉的爱恋和思念。

13、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出自宋·晏殊《浣溪沙》词。

14、这是晏殊《珠玉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绩平平。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迟暮落寞的感伤。《浣溪沙》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虽然这是罚掸窜赶诃非撮石郸将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的主题,但是,由于作者对此怀有独到的体会,有新颖的构思,有属对工巧的名句,所以这首词也因之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了。

15、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一作:双来去离恨苦一作:离别苦)

16、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

17、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18、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19、②叶叶梧桐坠:梧桐树叶一片一片地坠落。

20、聊斋志异(共495篇)

五、晏殊 诗词

1、《浣溪沙》,词牌名。浣:音(huàn)香径:散发着花香的小路。旧亭台:昔日的亭台楼阁。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2、官场现形记(共60回)

3、微微秋风吹拂,梧桐树叶飘飘下坠。初尝香醇的美酒人很容易就有了醉意,只好在小窗前躺卧酣眠浓睡。紫薇花和朱槿花已凋落,只有夕阳斜照在楼阁栏杆上。成双的燕子到了将要南归的季节,镶银的屏风昨夜已微寒。

4、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5、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6、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的文学常识的把握,要求学生牢记此知识点即可。小题2: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的想法。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译文: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侣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9、⑧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10、7)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晏殊)

11、三言二拍·喻世明言(共40卷)

12、“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求”字,写活了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写出了女子内心一往情深的坚持和等待。

1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14、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5、“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

16、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

17、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8、⑤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19、人们用情的态度不同,有些人的感情像一团柴火,烧起来火苗挺高。有些人的感情像一片水晶,是那么晶莹皎沽。晏殊的词表现的是一种圆融的观照。他是一个理性的诗人。我们所说的理性,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理性,而是对于自己的感情有节制,有反省,有掌握的能力,所写的一样是无常的悲哀,他可以淡淡引出,从侧面来写,“一曲断词酒一杯”,有一种赏玩的性质。词,是歌词。杯,是酒杯。可是,他的感伤就正在这“一曲新词一酒一杯”之中。

20、译文:小路边的红花日渐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覆盖,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静静的炉香像游丝般袅袅升腾。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