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的编者是( )(100句)
一、《花间集》的作者是
1、二则作者已经仙逝多年,无从商榷斟酌,随便改,其实是一种僭越,是对作者的不尊重;
2、王国维先生认为,包括《花间集》在内的唐、五代词皆是“生香真色”,已臻最上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3、《花间集》作为我国一部出现较早的词集,在内容上虽有一些缺点,但却是我国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词体开始正式登上文坛,已经在诗的国度里占有一席之地。《花间集》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在创作词时的体貌风格、主体取向、审美情趣和艺术成就,真实地反映了早期词由民间状态向文人创作转换、发展的全过程。花间词对“词”的文学体裁和美学特征起到了规范的作用,最终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并影响了宋元明清词人在艺术及语言风格上的创作。
4、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5、(诗意中国乡约武胜)乡村诗歌情景音乐朗诵会
6、读一次《花间集》,丢掉土味情话,学会表情达意。
7、就内容来讲,《花间集》除了描写山水花鸟、光阴岁月、风月恋情外,也有二十多首史事古迹、风物人情、边塞旧事等非常健康积极的题材的词作。总结:《花间集》内容上虽未必全都可取,然而在中国词史上确是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词这种来源于民间里巷,先前的诗人们只把它当作“诗余”来消遣的文学形式,从此正式登上文坛,与诗歌一同在中国文学史上并驾齐驱,争奇斗艳。
8、其实,作者之一的欧阳炯在《花间集序》里有所交代,他说:「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就是说,这些词是用在酒筵歌席上,配合音乐来唱的。歌者无疑多为妙龄女子,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温庭筠们要大玩cosplay,不惜把自己弄得一身脂粉味,因为这些词本身就是代歌者言。
9、作者上,温庭筠、韦庄、顾夐、牛希济……各个都是词坛珠玉,;
10、ps.有这么奇葩的爹,这样灾难片般的童年,还能活下来,还能写出这么清新浑然的词,我有点心疼皇甫松……
11、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花间词》是五代词的主体,大部分作品不烦注释,反复涵咏洛诵即可得其旨趣,我们重新印制这个小书,就是希望它成为大家使用称手的本子。
12、相思不可量、不可画、不可描述,可是,如果把我的心换给你,你就会知道,我对你的相思有多深。
13、你有没有心头一震,惊觉诗词之美?
14、每每谈到唐诗宋词,总有人皱起眉头:我不喜欢那些文绉绉的玩意儿!
15、这套书以宋代晁刻本、鄂州刻本为底本,参考汤显祖点评本等其他几个重要刻本综合勘校。
16、五代十国时﹐前蜀王氏﹑后蜀孟氏割据蜀中﹐60年间﹐沉湎于歌舞伎乐﹐曲子词也因之盛行。《花间集》即为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曲子词选本。词作者18人﹐其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曲子词作家﹐列于卷首﹐表示西蜀词派的源流所自。和凝是北汉宰相﹐以制曲著名,当时称为“曲子相公”。其词和温庭筠风格相近。张泌或疑为南唐词人﹐此外﹐从韦庄到李珣14人﹐都是蜀中文人﹐为王氏或孟氏的文学侍从之臣。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代表了《花间集》中的两种风格。
17、从词的叙事主体来看,闺阁之中的思妇形象是绝对的主角。作品中女子的形象常是“云鬟半坠”“金凤搔头坠鬓斜”,如此的慵懒无力,兼以“舞衣罗薄纤腰”“含愁独倚金扉”,一位瘦弱多情、惹人怜爱、具有女性魅力的闺妇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18、一首《玉楼春》,是一点道别时的依依不舍……
19、花开若相惜,花落莫相离不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花开若相惜,花落莫相离。弄花香满衣,拂花叶凄凄。醉言花间意,别情花如依。纵君解花语,霜雪下花篱。花开若相惜,花落莫相离。弄花香满衣,拂花叶凄凄。醉言花间意,别情花如依。纵君解花语,霜雪下花篱。
20、第一是向世俗性方面蜕变,由初、盛唐的外向与豪迈转而关照日常生活。加之城市经济的发展,市井娱乐的需求空前增长,促进了文学的世俗化进程,“于是,尽情纵乐的风气和颓唐消寂的思想交汇成一种特异的社会文化心态”,带来了两性题材作品的发展。加之蜀地偏安西南一隅,物产丰盈,歌楼妓馆林立,新声艳曲风靡,而当世儒学衰微,蜀地受儒家伦理的限制就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创作者而言,这里正是他们在创作当中大胆描写两性情爱、和“文以载道”的儒家功利主义文学思想分庭抗礼的绝佳土壤。
二、《花间集》的编者是( )
1、很多老版本都只注重对词作解释,忽略了音韵。把词句简单堆叠在一起,很难获得韵律之美。
2、《四库总目》云:「《花间集》十卷,后蜀赵崇祚编。崇祚字弘基,事孟昶为卫尉少卿,而不详其里贯,《十国春秋》亦无传。案蜀有赵崇韬,为中书令廷隐之子,崇祚疑即其兄弟行也。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或在蜀任官,或在蜀生活),词风近似,故史称“花间词派”,作者亦被称为“花间词人”。
3、由于创作者的女性主义视角,女性不再是“男性眼中的‘他者’”和“被男性所观看的”的对象,当花间词的作者们试图以女性视角去体验和描绘女性在情爱生活中的心理活动时,他们就从单纯的“欣赏者”变成了女子的“代言者”,这样视角之下的女性形象就不再仅仅是男性们在性关系上寻欢作乐的对象,那些“当筵侑酒的歌儿酒女”也成为了“美”和“爱”的寄托者。
4、一首《菩萨蛮》,是一个想睡懒觉的早晨;
5、《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本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6、•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转引自王世达、陶亚舒:《为娱乐的艺术——花间词意象审美特点及其文化社会学解析》,《西南民族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11期。
7、读一次《花间集》,你只知道辛辛苦苦的背词,但你知道吗?它们都是歌,可以唱出来的。
8、数量上,共500首;内容上,以儿女风情为主,悲欢离合。此外,也有地方风物、史事古迹、边塞人情、山水花鸟……
9、《花间集》词人还擅长以自然景象表达情爱,据统计,全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四个意象即为“春”“花”“风”“月”,更能展现怅惘之情的“残月”则出现了16次,“断肠”更是多达28次,可见作品格调的悲观,其中表现出来的两性之爱也更多是绵长的、残缺的、无可奈何的。
10、这样的词集,你不可不买,不可不读。
11、这就是《花间集》当中展现出来的两性情爱文化。作为文学作品,它离不开相应的时代背景,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下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背叛性、解放性和人文色彩。此外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创作者采取的女性视角和女性语言,由此我们可以在这种情爱文化当中观察到去物化的女性形象、真情流露的男性诗人,以及一种独特的文学中的两性关系。因此,将《花间集》一味斥之曰绮丽浓艳、一无可取未免有失偏颇,仔细品读,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在文学、心理以及两性文化等方面的珍贵价值。
12、我们这边有个俗语:老年人栽花莫栽刺(音zi)!因为岁数一大,难免遭人嫌,遭人嫌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老,而是不服老,喜欢指手划脚,刷存在感,用自己的标准去规范别人。劝人栽花不栽刺算是比较雅的,遇到血气方刚的背后会骂:“你个老屁眼儿虫”。现在的年轻人面对这样的,就不得讲这样的俗话了,他们换了个方式叫吐槽:一个“中年油腻男”的段子就把栽刺的行为调侃了一番。
13、《花间集校》1998年重印时,撤去了八幅书影,如今看来,多少有些可惜。
14、《折柳曲》、《大堤曲》中的名句,为历代乐府传唱;“涉江采芙蓉”、“送别临江渚”等诗篇,都是杰出作家的创作。春秋战国时,赵楚两方一用玳瑁珍宝装饰刀剑居室,一用三千食客以美玉缀履;晋代石崇与王恺酒席前竞比珊瑚树谁多谁大,这些莫不是奢侈竞富,争门第高下。
15、多美的词牌名,多美的故事。
16、花间词长在天真浑化,清新婉约,自非南朝宫体北里倡风可望项背,后代词家在深婉一境上或有青出,但想要达到花间的天真浑化,终非人力所能。皇甫松有《采莲子》词:
17、该印边款题曰“己丑冬日君匋儗始平公寄北京一氓同志兄即乞法正”。钱君匋是治印大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此物亦可见证一段艺林掌故。用它来钤印,也是一种特别好的纪念。
18、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同上)
19、还有豪华席位上的公子,彩绣帷幔遮挡的闺房中的佳人,互相传递一页页的五色花笺,写出一首首构思巧、文词美的诗章;举起柔细白嫩的手指,以檀香木制的拍板依歌曲节拍敲打,那清丽绝伦的歌词,更增加了少女俊俏妩媚的姿色。
20、《花间集》驰誉千年,翻刻不断,近代以来,又涌现出各种整理本,其中影响最广的恐怕要算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李一氓先生整理的《花间集校》。检阅“出版说明”:
三、花间集的编辑者是
1、其词和温庭筠风格相近。张泌或疑为南唐词人,此外,从韦庄到李珣14人,都是蜀中文人,为王氏或孟氏的文学侍从之臣。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代表了《花间集》中的两种风格。其他词人的词作,则多蹈温、韦余风。它们的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但也有一部分作品,如鹿虔扆的《临江仙》抒写“暗伤亡国”之情,欧阳炯的《南乡子》歌咏南方风土人情,较有现实意义。宋人论及《花间集》,都赞扬其文字富艳精工,几乎没有人称许其思想内容。到了清代,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张惠言却以“比兴”、“讽谕”的观点释温庭筠、韦庄词,认为它们表现了“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词选序》),恐未免流于穿凿附会。
2、当《琅琊榜》里,梅长苏临终前给郡主捎去退婚信,言辞凿凿,说出“一愿长安康,二愿常喜乐,三愿莫痴候”时;
3、这套书为了保证读者的通畅诵读,让读者毫无障碍的理解词境,对里面的古字词做了大量规范,将文白两者相结合。
4、读好词,品真意,感深情,养玲珑心。
5、广会众宾,时延佳论。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以炯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仍为叙引。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
6、《花间集》的作者,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后蜀无关外,其余十五位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后蜀,他们或生于后蜀,或在后蜀做官。
7、•马积高、黄钧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8、摄影服务、投稿及其它合作请联系以下
9、《花间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该书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到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间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共500首。
10、尽管有些曲调都失传了,但是歌词还在,很多人读完词,自己尝试着作曲,把词唱出来。
11、第二则是内倾性显著增强,在晚唐五代山河破碎、兵燹频仍的状态下,文人们的政治理想迅速崩塌,所以“对情感官能精微感受替代了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以“溺于情”作为自己的解脱,这也是对《花间集》中浓思艳情集中体现的背景解读。
12、这也是出版界首次集结中国最经典的花鸟作品大全,最有名气的都在这里。
13、由于花间派词人继承了温庭筠的词风,因此他的词收录最多,共计六十六首,并且放在全书开头。所收词多反映君臣花间尊前宴享娱乐的生活,风格偏于浓艳华丽绮罗香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若干描写南方风土人情之作,语言优美,接近民歌风格。
14、○兰烬:蜡烛余烬,状似兰心,故称。○屏上暗红蕉:红蕉为屏上之画,烬落灯昏,画上红蕉转暗。这两句表示夜已深沉,充满细节。○梅熟日,即黄梅时节。○帘旌:帘上所缀布帛。○秣陵,今南京市。○双髻,少女发式,这里代指所梦的女子。
15、这次我们对内文采用上下阕分段、词牌间不联排,以工整雅致、生僻字注音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你诵读的难度。
16、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
17、它不是小时候老师要求强制背诵的任务,它就是我们的日常起居。
18、中国词史上词总集《花间集》,对后世词坛有着巨大深远的影响。《花间集》成书于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0),在此后千年的传播史上,出现了较多版本,但迄无一个较为完善的的校注本行世,这对《花间集》的阅读,尤其是对于《花间集》的深入研究,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花间集校注》包括校勘、笺注、疏解、集评、附录等内容,弥补了词学研究领域的这一欠缺。
19、李一氓先生的词集收藏与《花间集》校勘
20、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欧阳炯)
四、花间集代表作品
1、•李东红:《的文化阐释》,《齐鲁学刊》2003年第6期。
2、春光正好,不可辜负花间。
3、真正的没文化,是从一切文字中寻求所谓的「文化感」|如何理解诗词的深层内涵|诗词写作者的2018年终总结|古典诗词的衰落与庶民的胜利|宅居期间,诗人们的朋友圈不慎流出|花事集|續花事集
4、一生低首李义山|到底谁才是古今第一七律|做皇帝的情敌是什么体验?|猫奴陆游: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三十六陂是什么?
5、其该书流行这么多年,学术界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妄做调整,恐怕会破坏历史逻辑。
6、温庭筠、皇甫松是晚唐人,和凝历仕中原梁、唐、晋、汉、周五代,孙光宪早年在成都做官,后来依附南平高氏,其他诸人在川蜀的生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这部词集同时也是地域文学的代表作,与冯延巳、南唐二主东西相望并峙,共同成为后代词学的典范。
7、《花间集》地位重要,兼之文字浅近,风格清新,可作为了解诗词之美的入门读本,待《花间集》读完,对诗词审美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读其他的诗词作品就会相对容易很多。古人读《花间集》,道德家见其贤人君子恺恻怨悱,狭邪辈爱其风流骀荡摇曳人心,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辈来读,自然不须带上那么多条条框框,但欣赏其清辞丽句可也。
8、•胡云翼:《宋词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转引自刘尊明、白静:《20世纪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9、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銮歌;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
10、蒋勋讲美学、讲宋词,必讲《花间集》
11、使用女性的形象和语言来进行创作的男性诗人们仿佛具有了“双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基于自身性别立场的偏颇和同异性的抗争,挖掘出来了“男性之潜隐”的“女性化的情思”,两性在爱情心理上的共融点就此被打通。这是男性创作者们对于自我性心理的重新发现和重新表露,也正是基于男性的着笔,花间词对于女性之美的刻画极为丰富,对于男子的负心和女子的怨念则隐略与柔化了许多,于是那女子的形象遂成为了“一个忠贞而挚情的美与爱的化身”,成为在情爱叙写当中引人以无限遐想的起点和终点。
12、就好比让你帮女朋友发朋友圈,你大概会写「今天花三个小时做的新头发,男票竟然没看出来,果然是大猪蹄子」,而不会写「意大利输了」。至于女朋友是不是真的这么想,或者说你没有女朋友,那都不重要。同样,歌女是不是满脑子都是美妆和男人,这不重要,反正,听歌的人又不是歌女。
13、南唐诗坛的宗白诗风集中体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宗白诗坛概貌。应酬赠答、次韵唱和便成了诗歌的主旋律。
14、招手别。寸肠结。还是去年时节。(同上)
15、前八句极力渲染了边塞苦寒的环境,让我们感到是那样的凄凉、冷寂。最后两句却使我们眼前一亮,茫茫的夜色中,是谁静静地在孤灯夜照的帐篷里,拿着《花间集》在阅读呢?《花间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词的总集,五代后蜀人赵崇祚编,它收录了晚唐、五代十八家词五百首。
16、关于书影,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初版时,书影基本是按照板框的边缘裁切的,原始尺寸已不可知,这次为了使图更加悦观,就在图版下加衬了一层淡黄色的背景。这样做或许会让专业古籍整理者不满,但我想李先生当年选用书影时,可能主要目的是提供行款面貌,而不是全书的整体轮廓。所以,我们的这点“美化”基本上没有损害这个初衷。敬请专家和爱好古籍的读者留意,不要把底色那部分认作原书的样子。
17、有唐以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四首。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作者,无愧前人。今卫尉少卿字弘基,以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独抒机杼之功。
18、所以今天,我们着重推荐这一套《花间集》,
19、《花间集序》(作者:欧阳炯)
20、不同的人,不同的曲,其实就是不同的解读与品位。
五、花间集一书编辑者是
1、《花间集》得名于集中作品内容多写上层贵妇美人日常生活和装饰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这些词作都是文人贵族为歌台舞榭享乐生活需要而写。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眉眼传情,当筵唱歌,辞藻极尽软媚香艳之能事。
2、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之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的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后人称他们为花间派。
3、美学大师朱光潜将本书列为“最爱的16部古典文学”之一。“词”类选本,第一推荐《花间集》。
4、○举棹、年少,这是词中的和声。采莲时,女伴甚多,一人唱「菡萏香连十顷陂」一句,余人齐唱「举棹」相和。后文「年少」亦同。○鸭儿,雏鸭。
5、以前读《花间集校》,尝怪李先生校勘不参用清刻本,尤其不提近代艳称的四印斋所刻词、双照楼等,说话又是那样的雄峻果断。后来才慢慢了解到,他同时也是一位藏书家,尤以词集收藏著称。
6、如果久别重逢,当爱人含笑着抱怨,“你想我吗?”这时,请微微一笑,笃定地说:“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7、《花间集》是五代后蜀文学家赵崇祚编选的晚唐至五代词总集,成书于后蜀广政三年(940)。全书共分十卷,书前有蜀人欧阳炯所写序文,书中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作共五百首。
8、做编辑,“克制”是一种美德。因此,即使觉察到书中有些问题,但我认为那或许仅仅是自己非常个人化的感受,并没有想到要去为作者“捉刀”调整,另外也因为:
9、《花间集》中没有收录南唐的诗词。
10、《花间集》的时代特征
11、读一次花间集,不亚于经历一次选美,百花入眼,养心悦目。
12、有顾敻(guxiong)(约公元九二八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无考,约后唐明宗天成中前后在世前蜀王建通正时,(公元九一六年)以小臣给事内庭。
13、时间上,它跨越唐代到五代十国;
14、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同上)
15、第一首说灯烬烧落,屏蕉转暗,在此夜深之际,梦见江南,梦中依稀是梅熟时节,夜雨潇潇,小船吹笛,隐约夹杂着驿桥人语。
16、钱君匋为李一氓所刻印章
17、(写到这里陂主就很疑惑,这么少女感爆棚的名字,为什么还有很多同学认为陂主是男的?)
18、此版本还同时参考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当代校本,并做了一定的字词规范,在保存文本原貌的同时,更方便当今读者的阅读。
19、一套《花间集》,正式将词由“俗”变“雅”,开启了宋词的繁荣;
20、自从南朝绮艳的宫体诗流行,歌楼妓馆演唱艳词成风。歌词已不止是没有文采,而已是华而不实。自唐以来,举国上下,家家的春天花园,都希望找到越国西施那样的美女;处处的月夜红楼,都企盼有月宫里嫦娥那样的美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