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反映的是多少世纪我国佛教文化的面貌(100句)
一、龙门石窟反映
1、万佛沟位于龙门东山南部,考古人员在北崖上发现两座小型窟龛。2016年至2017年,考古人员对新发现窟龛外部堆积进行了局部考古清理,清理面积近200平方米,出土窟前建筑遗迹、窟前建筑塌毁后的建筑构件以及道路等,遗物有石门、瓷器、陶器、铁器、碎瓦片、石碑残件、石立柱、石瓦垄等。结合相关地理关系,考古人员推测这一处窟前遗址与香山寺有一定关联,初步推断与唐代在龙门修行或安葬于此的佛教信徒或高僧大德有极大关系,窟前建筑或与生活设施,或与僧人卒葬后的窟前礼仪性建筑有关。
2、电子版大图也有。不仅包括这本书,一共68G全部是不可描述的干货
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4、江苏无锡太湖鼋头渚山寨龙门石窟!
5、由于构成石窟的岩体是石灰岩质,硬度极高,窟本的基座极为坚固,虽经千年风雨,损坏很少,加之近代的大理保护,可以让千秋万代后辈子孙观赏!
6、乾隆御碑亭:乾隆与香山寺
7、是营养跟不上,没发育好嘛?
8、去龙门石窟如果就是想去看看,也可以走马观花的的转一圈,可以看到卢舍那佛像的雄伟。如果真是想详细的了解,可能真还需要做点小功课,如果条件充许,最好能请个景区的导游讲解一下,可能更有助于对整个景点的深入了解。
9、(点击文字链接查看详情)
10、只想说武则天的棺材板可能抖得很厉害!
11、另外大家请看整个奉先寺的造像布局,卢舍那大佛两侧是其二弟子,左为迦叶,饱经风霜,庄重严谨;右为阿难,聪敏温顺,擅长记忆。弟子两侧站的是菩萨、天王、力士及供养人共11尊佛像,俨然一个佛国朝廷。
12、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
13、小檬真的已经看不下去了,
14、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
15、龙门石窟实在是太火了!
16、洛阳龙门石窟近日又传重大成果
17、我们再看佛的两侧,阿难文静温顺而又朴实的形象,菩萨端庄华丽而又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又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雄强而又暴躁的性格,无一不生动感人、各具情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奉先寺这种唐代皇家石窟的恢宏气派,正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是东方佛教艺术的典范。
18、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
19、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表示,针对寺院遗址、古墓葬等文化史迹的调查和考古发掘,为丰富龙门石窟的文化内涵、开展寺院遗址保护规划和文化展示、建设遗址考古公园、发展文旅产业等提供了详细的资料,也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佛教寺院建筑考古、佛教史研究和龙门石窟研究的深入发展。
20、从损毁程度上,龙门石窟比云冈石窟严重许多。相对云冈石窟保存的好一些。但龙门石窟的规模要大些。
二、龙门石窟反映的是多少世纪我国佛教文化的面貌
1、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
2、第二次被毁在民国时期,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做准备,在修建龙门西山临伊河道路时,亦炸毁大量山麓佛龛。
3、龙门石窟的洞窟数量多达2345个,是莫高窟洞窟数量(735个)的2倍,云冈石窟洞窟数量(1145个)的2倍,麦积山石窟洞窟数量(221个)的6倍,阿富汗巴米扬石窟洞窟数量(750个)的3倍,印度最重要的佛教石窟——马哈拉施特邦·阿旃陀石窟数量(30个)的78倍,印度孟买象岛石窟洞窟数量(5个)的469倍,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4、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
5、首先要明确一点,像龙门石窟这样的景点,和其它自然景观不太一样。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历史瑰宝需要细细欣赏玩味,而不是走马观花的看一圈,作为中国4大石窟,龙门石窟在南北长达1公里,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佛像已经没有头了,实在是太可惜了。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也是游客最集中的地方。主佛佛像通高14米,非常壮观。另外景区中除了石窟之外,还有蒋宋别墅,白园等值的一看的地方。
6、龙门因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7、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造像最集中的地方,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
8、北齐01|北齐02|金01|唐01|唐02|唐03|唐04|唐05|北周01|北周02|北朝01|辽01|隋01|隋02|北魏01|北魏02|北魏03|北魏04|北魏05|北魏06|西魏01|宋01|宋02|相01|相02|相03|相04|力士01|天王01|韦陀01|藏01|藏02|藏03|藏04|道01|千手01|千手02|释01|日本01|柬埔寨01|柬埔寨02|柬埔寨03
9、睁着卡姿兰大眼睛的夜店女王,
10、晚清正处于社会变革的特殊时期,以沙畹为代表的欧洲人士在中国的远行、考察经历,成为观照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一面镜像。图像记录即是一种文化记忆。其著述和手稿日记保存的照片、地图、拓片等资料,是后人补充研究的重要参考。
11、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扩展资料: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
12、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告诉记者:“我们把这些古代文化的信息,要深入地去发掘出来,然后整理好传递给社会,让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就提升了,文化自信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
13、一点都不符合旅舍那大佛的气质。
14、洞顶雕有莲花藻井,周围环绕着四个体态丰润、形象优美的飞天。洞内东、南、北三壁在高2米的台基上浮雕二十九尊罗汉像,身高在80米左右,均有残毁,相传是从摩诃迦叶到菩提达摩二十九位西土“祖师”的形象,与《历化法宝记》云“西国二十九代”相合,应是佛教中所谓“二十九祖”。神态刻划细致入微,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生动有致,栩栩如生,是龙门石雕罗汉群像中的杰作。
15、从价值上,一是文物和艺术价值。龙门石窟的代表奉先寺是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那些大型艺术群雕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这点是没有争议的。比云冈石窟的艺术成就和文物价值更高些。
16、此处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这里青山绿水、万象生辉,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
17、那么,山寨的是在干什么?
18、该窟开凿年代约在武则天时期。另外在窟内放置有宋代圆雕坐佛3尊,南壁雕造9排小千佛像,北壁除几排小千佛像外,还有一些莲花供养菩萨。
19、我们继续向前参观,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的一个洞窟——古阳洞。此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一窟,由此也可看出北魏皇室崇佛的气氛。在古阳洞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金石碑刻艺术中负有盛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结体用笔在隶、偕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中的一种比较成熟的独特字体。
20、近年来,根据遗产保护要求,洛阳龙门石窟加大日常维护力度,及其疏通了奉先寺,万佛洞等顶部排水进行疏导,保障了雨水排水通畅,有效减少雨水对石窟的冲刷,对危险岩体灌浆猫固,小型坍塌窟龛修补加固等,有效的保护了石窟本体!
三、龙门石窟反映的是哪个世纪我国佛教文化的面貌
1、皇家风范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室贵族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条件,他们所主持开凿的石窟必然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因而龙门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
2、更多是对厚重的历史文化的亲身体验,
3、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
4、除了古阳洞和宾阳洞二窟外,在北魏时期开凿的主要洞窟还有莲花洞、火烧洞、石窟寺、普泰洞和天统洞等。同时,因为佛教的进一步兴盛普及,在龙门石窟洞壁的浮雕上,出现了以多画面来表示一个完整佛教经传故事的艺术手法,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5、洛阳龙门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金乐这样说道:“一张蓝图绘到底,让整个龙门保护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达到最优最好。我们在传承上还要加强数字化的利用和开发,把文化融合的故事真正挖掘出来,让文化真正成为塑造人、影响人的重要渠道,通过传播,搜集出来更多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6、出版社直接发货,精装版限量编号500册
7、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
8、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这组雕像,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幅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9、反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
10、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大量的现实生活,活生生地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的结果。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11、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
12、紧急!洛阳启动Ⅱ级预警响应......
13、龙门石窟对韩国石窟庵、日本奈良东大寺卢舍那佛均产生重大影响。
14、龙门二十品“龙门二十品”的称号始自清代,所谓“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它所展现的书法艺术,是在汉代隶书和晋代隶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具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魏碑”体的代表,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15、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佛像,乃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16、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17、宗教、美术、建筑、书法、服饰、医药等资料,
18、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过两次最严重的人为毁坏:首先是唐武宗时期的“会昌法难”,系官方公开毁灭,如今龙门多处被毁遗迹,均系此时形成。
19、近年来,洛阳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让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焕发出时代新气象。绿水青山擦亮底色,夜游龙门美轮美奂,龙门古街流光溢彩,园区、景区、社区“三区”融合发展加快推进。
20、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
四、龙门石窟反映了什么
1、宾阳洞有三窟,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释迦牟尼,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据说,洞口两壁上还有一幅浮雕“帝后礼佛图”,造型别致,构图美妙,后被盗凿,现置于美国纽约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2、这次也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首次联合展出,敦煌、云冈、龙门三大石窟研究院共展示精品文物三百件(套),3D高保真打印窟龛数十件,展品包含了雕刻、泥塑、壁画、题记等多种样式,涵盖了中国、印度以及西方不同地域的多种风格。
3、奉先寺遗址出土文物龙门石窟研究院供图
4、龙门石窟以古阳洞和宾阳洞为代表。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它原为天然石灰岩洞,后被加工成椭圆形平面、穹隆顶的石窟。正壁雕一佛二菩萨二石狮,南北两壁各凿三层像龛,龛楣、龛额的图饰设计奇制诡异,细致灵巧,并雕有飞天、佛传故事和礼佛图等。
5、1981年出土于龙门东山北麓安菩夫妇墓中。金币为圆形,周边不很规整。正面为半身王者像,两侧有十字架,冠顶正中有五角星纹,左边缘处有拉丁铭文“FOCAS”;背面正中为带翅膀的胜利女神像,边缘有拉丁铭文“CTOPIA”。
6、综合而言,如果只选择一个去观赏,建议去龙门石窟。如果有条件两个都去一次是最好的,毕竟各自特点不同。
7、龙门石窟不仅仅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遍布许许多多的洞窟,约有3600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书法界有很广泛的影响。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阳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龙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洞内小佛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
8、依托数字技术,采集石窟近八成窟龛的高精度数据,完成了最美观世音复原、海外回归高树龛佛首原真呈现、龙门石窟流散文物虚拟复位等多项国内首创或领先的数字修复项目。
9、刚刚!洛阳市政府发布最新通知
10、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又名伊阙),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间(公元494年),后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数代营造,共有2100多个窟龛,10万尊造像,遗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
11、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
12、云冈石窟的损毁主要是受当地的气候环境的影响,一是自然风化,二是山体渗水到洞窟中加剧风化,三是很长时间周围居民燃煤和煤矿开采造成的空气污染也加剧了风化。另外就是有一定程度的人为破坏。
13、这枚金币在洛阳出土,从侧面反映了隋朝末年洛阳与西域商贸交流的密切程度。
14、A肯定不对,佛教很早就已经传入洛阳了。B也不对,疆域本身就不小C是对的,我觉得。因为孝文帝的鲜卑族的,主要是为了民族的统一
15、在云南也有一处叫龙门石窟的风景区,不过远没有洛阳有名。它位于昆明西山风景区,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龙门胜景”以“奇、绝、险、幽”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众多的名胜之首,到昆明的游客都要去游览。故有“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说。
16、龙门西山的风水比较好。佛教东传后,糅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学理论,必然会选择风水佳地。而龙门石窟密集分布的龙门西山几乎呈南北走向,而伊水又穿流于龙门西山与东山之间,形成山口把门之势,符合中国风水学上的"藏风得水"、"负阴抱阳"等基本原则。
17、A本题考查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史实。龙门石窟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所以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最能反映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故选A。
18、龙门西山北坡唐代僧人墓地遗迹龙门石窟研究院供图
19、全石窟共记2860多块碑刻题,其中颇负盛名的有《龙门二十品》、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与宋真宗《龙门铭碑》,充分彰显了魏碑体、唐楷书体等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
20、古阳洞大小佛龛多达数百,雕造装饰十分华丽,特别是表现在龛的外形、龛楣和龛额的设计上,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有的是莲瓣似的尖拱、有的是屋形的建筑、有的是帷幔和流苏,并且在龛楣上雕造有佛传故事,如:古阳洞南壁释迦多宝龛上,有树下诞生、步步生莲、九龙灌顶等,讲述的是悉达多从他母亲摩耶的右腋下诞生,刚出生,就走了七步,每一步脚印都生出一朵莲花,这叫步步生莲,他站在方台上,天空中有九条龙为他喷水沐浴。
五、龙门石窟反映的是什么世纪
1、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这个拥有石狮头像的怪蜀黍,
3、中间的这位小哥哥头大身子小的,
4、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5、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6、“龙门二十品”的称号始自清代,所谓“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它所展现的书法艺术,是在汉代隶书和晋代隶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具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魏碑”体的代表,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7、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8、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迁移杂居互相通婚,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9、龙门石窟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让后人知道,古代人民的伟大成就、中国古代石窟雕塑艺术的集中表现。其实它和长城都是一样的,见证了中国的历史。。
10、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皇宫紫微城建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在奈良建立东大寺。
11、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四大石刻艺术的宝库之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的伊河两岸。经过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雕像11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我国各大石窟之首。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龙门石窟
12、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石雕,具有很高的艺术、历史考古和宗教研究价值。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公元四九四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000年十一月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3、皇室贵族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条件,他们所主持开凿的石窟必然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因而龙门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14、不仅仅是观看那令人叹为观止的雕刻石佛,
15、龙门最早开凿的佛窟是位于龙门山的南段的古阳洞,开凿时间是在公元493年,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古阳洞规模宏伟、气势壮观。
16、1907年法国著名的汉学家沙畹及摄影师一行人等,短短数月间,遍历我国河南、四川、山西、山东、陕西、辽宁、北京等地名胜古迹,采集了至可宝贵的一手图文资料(石窟造像、金石拓片等)。归国后于1909年在巴黎发布了《MissionarchéologiquedanslaChineseptentrionale》(北中国考古图录),比关野贞和常盘大定合著的《支那文化史迹》摄印早20年左右。
17、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8、洛阳打折✔洛阳运动家✔宜阳✔爱新安✔
19、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4米,头高4米,耳朵长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20、而从观赏价值上,您如果不是一位研究雕刻艺术、宗教佛学抑或历史文化的人,从普通观赏者的角度和地域交通的便利等因素考虑,四大石窟中龙门石窟是最具游览、最佳观赏的。有人说,只去看看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就值那100块的门票钱了。当然,云冈石窟中的彩塑是非常漂亮的,也是龙门石窟不具有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