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北人食菱文言文(100句)

2023-01-23 17:04:5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有关菱角的文言文

1、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2、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4、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5、(1)刚才(你)许诺给(我)一百两银子的,可是,现在却只给我十两银子,这大概不可以吧!(2)你是一个渔夫,一天能得到多少(银子)呢?(3)为什么不去救他呢?(4)这就是那个许诺给银子又不愿偿付的人啊!许金不偿(略)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8、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9、(3)立有间()(4)寡人闻命矣。()

10、(1)几个人喝这杯酒不够,一个人喝这杯酒又有多。(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画蛇添足为人处世,不能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十分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否则,对人对事,总是有害的。多此一举,往往会让你失去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1、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12、③主人嘿然不应“”通“”④不弗牛酒,终无火患“”通“”

13、(3)乃至被谗受贬(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14、菱角是生长在水里的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是知道的啊。(略)给加点字解释

15、就职宴席其他(人)用来这个北方人想要遮掩自己不识菱角的短处。不懂就不懂,不要自欺欺人,要不然就会贻笑大方,更加出丑。有一个北方人从小不认识菱角,在南方做官。在一次宴席上吃到菱角,连壳一起吃进去。有人告诉他:“吃菱角应该剥去壳”他为了掩盖自己不识菱角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让她起到清热的作用。”那人问他说:“你们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注:菱角是长在水里的。

16、仕于:(仕途)在……做官。于,在。

17、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18、三七展开夺取(这里有“捕捉”的意思)抬(起)、伸长正

19、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20、林迸穿篱笋,藤飘落水花。

二、北人食菱文言文

1、出自古文,《古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山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翻译: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不懂装懂。

2、(2)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3、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有关他的其他故事吗?请你写出一个。

4、食:食用,此可指吃。

5、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

6、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7、食菱须去壳。北京去上海千里。

8、谓――告诉。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非徒――不仅只是。

9、④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A、昔贤之所难也B、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11、成语就出自这里。请你写出“掩”开头的两个成语。

12、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杞人忧天)

13、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译文: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14、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15、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言未尽而王生去,盖欲拒人于千里之外。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16、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7、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8、四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或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9、新衫一样殿头黄,银带排方獭尾长。总把玉鞭骑御马,绿鬃红额麝香香。

20、(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三、菱角 古诗

1、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2、(1)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译文:

3、②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两家地占西南胜,可是前人例姓杨。

5、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

6、不识菱角的人译文: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7、(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8、闲出乘轻屐,徐行蹋软沙。观鱼傍湓浦,看竹入杨家。林迸穿篱笋,藤飘落水花。雨埋钓舟小,风飏酒旗斜。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淹留不知夕,城树欲栖鸦。柳影繁初合,莺声涩渐稀。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西日韶光尽,南风暑气微。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绿蚁杯香嫩,红丝脍缕肥。故园无此味,何必苦思归。

9、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

10、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11、C、魏王雅望非常D、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12、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13、短:缺点,短处。

14、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5、(4)身且死,何以货为?译文:

16、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17、请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18、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19、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2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四、有关菱角的文言文的注释

1、十七①幼年丧父②有时洗③供给④在背后说坏话B有时候,在夜晚(读书读得)眼睛昏花,疲惫困倦,(他)就用冷水冲头洗脸。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3、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袖而观之,遂没。(注解:贾人——商人巨室——大财主)

4、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来概括。

5、绿蚁杯香嫩,红丝脍缕肥。

6、(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7、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8、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9、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10、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11、四三(1)用(2)多少(3)还(是)(4)卷起袖子

12、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4、②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15、原文:《北人食菱》明代江盈科

16、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7、①不者,且有火患“”通“”②曲突徙薪亡恩泽“”通“”

18、(1)吾之患在鼠()(2)告其父曰:“盍去诸?”()

19、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20、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蘮。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五、关于菱角的文言文

1、《本草纲目》中说: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菱粉粥有益胃肠,可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

2、奕世:世世代代。了了:聪明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3、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整个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

4、指出下面两句中的通假字。

5、从船篷的窗户望去,岸边的石头棱角分明,层叠有致,撑船在水上前行去观察,不仅没有喜悦之情,反而陡生恐惧之心,我以前还真不知道岸上的景物会给我这样的感觉。

6、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8、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9、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10、翻译:①惟弈秋之为听

11、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12、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

13、③蒙乃始就学④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14、(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15、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

16、(3)鲜能备善()(4)斯不自见之患也()

1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8、(3)是非若所知也()(4)不病于无鸡乎?()

19、请你用四个字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20、①通,释义。②通,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