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李煜简介(100句)
一、李煜简介
1、(唐诗三百首71)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礼仪方面,李煜登基后,沿用北宋年号,每次会见北宋使者都换龙袍为紫袍(官服),变更李璟臣服后周时,只除帝号,其他礼仪不变的旧制;开宝四年(971年),李煜下令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下令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并先后多次上表宋廷,请求直呼其名,以示尊奉宋朝。
4、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从嘉生有帝王之相,他虽无心皇权,却依旧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7、科举方面,李煜重视选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乾德二年(964年),李煜命吏部侍郎韩熙载主持贡举,录取进士王崇古等九人;又命徐铉复试,并亲自命题考核。
8、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终及弟),七分病情三分“罪”,在景遂死后不到3个月即不满三十岁暴卒。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9、(唐诗三百首7)宋之问《渡汉江》
10、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11、南唐(937年—97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今江苏南京),后迁都南昌。传三世一帝二主,享国三十九年,是十国当中版图较大的国家。
12、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13、头一句说“林花谢了春红”什么叫做林花呢?不知道。等到说“谢了春红”我们才反应过来。其实他要说的是春天的林子里边的红花谢了春天。其实这句话从语序上翻过来讲,就是春天就要走了,花儿一分分地凋谢了,可是诗人不愿意这样讲,他说林花谢了,春红可见。在他的眼中,春红是什么呢?是美好的春天的代名词。而现在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为什么呢?林花谢了春红。大自然中的花朵告别了春天,它们走的是这样的着急。作者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你们走得太匆忙了,我还没有看够。
14、(唐诗三百首11)张九龄《望月怀远》
15、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更多地决定于其词的艺术成就,李煜对词的发展主要有四方面贡献:
16、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榭亦荒凉。
17、(唐诗三百首42)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18、李煜在政治上不是一个明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等。
19、尊奉宋廷李煜继位后,寄希望于向宋纳贡以保全基业,在位期间,殷勤侍奉宋朝,除了岁贡外,每逢宋廷用兵或有重大活动,也进礼以示支持和祝贺,并多次派遣使者陈说臣服之意。
20、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二、南唐李煜简介
1、(唐诗三百首12)张九龄《感遇其一》
2、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匡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小周后乃娥皇的妹妹,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并被规定定期进宫参拜。小周后是个绝色美女,宋太宗垂涎其美色)
3、(唐诗三百首9)张旭《桃花溪》
4、(唐诗三百首14)张九龄《感遇其四》
5、(唐诗三百首29)孟浩然《春晓》
6、只是,物是人已非,“浮生共憔悴”。
7、(唐诗三百首21)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8、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月初赵匡胤冕旒衮服,御驾宫城正门的城楼明德楼,接受曹彬统率的凯旋之师献俘。
9、李煜写词确实是高手。我们知道,词包括诗在内,它在创作的语序上跟我们日常叙述的语气有很大的不同。往往使用一些倒错的语句,能够加强这个诗的表现的效果。一句“林花谢了春红”特别的凸显出了这花朵走得匆忙。而且将这个花朵拟人化了,感觉是它自己主动地匆匆的要告别而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就是想要凸显春天走得急,春天走得快,而自己有无限的惋惜,春光不再用了一个“太匆匆”这个“太”字,是表现出了作者的那种惋惜的态度。
10、归时休放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
11、一直到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兵败降宋,南唐灭亡。整整38年,3代帝王,秦淮河默默见证着一个短暂王朝的繁华与没落。
12、“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真是恨的,他怎么能不恨呢?好好的家国让他断送,好好的家国从手上丢掉,所以从此之后他的恨就像这长江水不断地东流绵绵不断,永远都不会消歇。长江的水向东流的有多远,作者内心的恨就有多远。
13、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当然,还有“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菩萨蛮》)这样偷情诗,也是十分有名的。
14、史书上记载,”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从嘉避祸,惟覃思经籍“,文献太子即是弘冀。为表明自己的态度,李煜隐居钟山,躲进书斋,自号”钟山隐者“”莲峰居士“。
15、作品有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
16、(唐诗三百首13)张九龄《感遇其二》
17、李煜(937年―978年),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有“千古词帝”之称。
18、(唐诗三百首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19、发现生活中最美好的设计
20、因为我们喜欢李煜,因为我们喜欢娥皇,所以我们总是愿意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他们,希望他们长相依偎,希望他们不舍不离,也因为那也是我们对爱情的期许。
三、李煜简介
1、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4、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纳兰性德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宋词作为词艺术高峰,纳兰性德将宋词整体置于李煜词之下,明显失之武断,亦缺乏客观依据,显然是过誉的。但是李煜词成就之大,却又是得到后人认可的,但不宜过分拔高。
5、据《西清词话》载,这首《临江仙》是“南唐后主围城中作长短句,未就而城破”。
6、实际上,作为南唐后主,也算是一个亡国之君,尊奉宋廷,经过几代帝王的苟延残喘,南唐只是在宋廷掌控下的一个小小的区域,不足以引起重视,势力很衰落,李煜不得不依靠宋廷,在位期间,殷勤侍奉宋朝,除了岁贡外,每逢宋廷用兵或有重大活动,也进礼以示支持和祝贺,并多次派遣使者陈说臣服之意。登基后,沿用北宋年号,每次会见北宋使者都换龙袍为紫袍,开宝四年(971年),李煜下令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下令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并先后多次上表宋廷,请求直呼其名,以示尊奉宋朝。
7、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8、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人间词话》)“性宽恕,威令不素著”(文莹《湘山野录》),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他的继后小周后也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
9、(唐诗三百首18)王之涣《登鹳雀楼》
10、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相传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农历七月七日,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11、下片写惜春、恋春、恋春红,叹不能再复重。人生长恨有如水长东。“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12、南唐后主李煜最为人所称道的不是他南唐后主的帝王身份,而是他君王背后的另一个身份词人,比起称王,词人这一身份,更显得温情充满诗意一些,一朝在位不得不伪装自己,收敛情感,变成一个皇帝,但他确实是一个伟大的词人。
1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4、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15、北上汴梁的一艘巨大的轮船上,船桅高悬绣有“曹”、“潘”大字的帅旗。一名身着素面白衫、形容憔悴的男子正面南而立,默默凝视着笼罩在一片烟雨中的金陵城,一行清泪慢慢自瘦削的脸颊滑落。
16、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7、作者说“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为什么林花谢了春红走得如此的匆匆呢,那是因为从早到晚既有寒雨,又有狂风。词写到这儿,我们发现其实在语句上的表达应该是,因为朝来寒雨,晚来有风,所以林花匆匆的谢了那春红。可是以现在的语序来讲,就能非常凸显林花走得匆忙,而“朝来寒雨晚来风”凸显的是无奈二字。作者的意思是说,林花主动地告别了春天,不再愿意留在人间,更何况有这寒雨和狂风的吹破,又怎么能够留得住呢?为什么留不住?那是因为现在的情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早已不是在南唐故地,而是在北宋王朝的土地上。对他来讲,还有什么春红,对他来讲,还有什么人生?
18、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皇帝 ,他的亡国之音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清人王国维评价他:“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肯定。
19、李煜词的创作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在他主政时期创作的,他整日不理朝政,花天酒地,这时期,他的词作极尽绚丽奢华,笙歌燕舞之词,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宫廷生活。而后期则是他被俘入宋之后,这时的他逐渐清醒过来,他的词作也转向亡国的悲愤和对家乡深怀念的故国之情。
20、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四、五代李煜简介
1、(唐诗三百首10)贺知章《回乡偶书》
2、残月西沉,宿云微漠,李煜独自一人登上楼阁,孤单远眺,触目所见,却是阒无人烟的别离巷,是烟草凄凄,是长恨依依。
3、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此时,宋军已围金陵一年,曾经笙歌艳舞、纸醉金迷的古城,如今却是一派荒凉冷落。
4、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5、(唐诗三百首15)张九龄《感遇其七》
6、(唐诗三百首66)王维《杂诗(其二)》
7、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8、宋与南唐开战后,李煜立即与宋断绝邦交,派兵应战,并亲自巡城;时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无意为战,刻意隐瞒战情,李煜即按罪诛杀以鼓舞军心。同时,李煜展开积极的外交,致书吴越王钱俶,以图瓦解宋与吴越的联盟;朱令赟战死后,李煜又命张洎作蜡丸帛书求救于契丹。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0、(唐诗三百首36)孟浩然《早寒有怀》
11、(唐诗三百首62)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12、梦醒后,才知过往繁华只如昨日黄花,故土再难归。
13、古时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李煜贵为皇族,也并不例外。幸而,两人志趣相投,心意相契,婚姻生活十分美满。
14、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15、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终及弟),不久后暴卒。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16、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17、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18、有旧时的欢乐”花月正春风“,才有今日之愁苦”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19、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20、词境优美,感情纯真,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泪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并把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五、主持人李煜简介
1、城破前一个月,他也曾立誓“若社稷不守,当携血属以赴火”,但终究不舍故土故国。
2、人物简介李煜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
3、公元938年,“让皇帝”杨溥在被强行迁往润州的渡轮上时,曾吟了一首令人倍觉凄惨的《渡江》:
4、(唐诗三百首65)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5、(唐诗三百首60)王昌龄《塞下曲》
6、樱桃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
7、同李昪不同,李璟并不满足于南唐的弹丸之地,他要的是还都长安,要的是四方来朝。于是,与周边国家的开战成了他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8、很多的诗词当中都用流水来形容作者的心境。比如李白“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白居易说“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刘禹锡说“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还有那个著名的寇准,他说“愁情不断如春水。”还有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是我觉得好像都不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来的更贴切。读了这一句词,让我们感觉到李煜的悔和恨真是深入到了骨髓。
9、中书侍郎韩熙载上奏李煜,认为狱讼自有刑狱掌管,监狱之地非皇上所宜驾临,请求罚内库钱三百万以资国用。李煜虽不听从,但也不因此发怒。后主入宋后,悲伤失意,常与金陵旧宫人写词,心情悲惋异常,难以抑制。噩耗传出后,江南父老有许多人都聚巷痛哭。
10、二楼的童鞋。。你这是在作甚。。《寻龙记》这是我看过的。这个提问我也出过。。==以下是别人回答我的。。《风流才子系列之李煜传奇》《暗伤》《梦回古朝》《南唐旧梦:山河永寂》《东风乱》《惊梦残天》《昏君风流》《铁血南唐》《重生南唐》有一《最是寻常梦》介绍李煜家人及其生平的,含有很多美丽词句,虽不是穿越,也值得一看。
11、李煜精于鉴赏,极富藏书。宫中购置图书、画帖数万卷,法帖如钟繇、王羲之真迹甚多,公私藏皆印有“内殿图书”、“建业文房之宝”、“集贤殿书院”等,或为其签名、题字,或为诗歌杂言。宋军将攻陷金陵,李煜对保仪黄氏曰:“此皆吾宝,城若不守,尔等可焚之。”金陵城破后,黄氏便依旨将宫藏书画等焚烧殆尽。
12、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13、南唐保大十二年,李煜年尚隐居钟山。那一年,李煜被中主召还,娶了南唐元老重臣周宗的女儿——娥皇,是为后来的大周后。
14、他登上了北上汴梁的渡轮,从此便是“故土故人后抛,顷刻间孤零人在万里天外”。
15、(唐诗三百首51)祖咏《终南望余雪》
16、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
17、当年十月,赵匡胤驾崩。赵光义即皇帝位,是为宋太宗。
18、常常是在午夜梦回时,涕泪沾襟。
19、想来他那时被宋太宗深深忌惮的境遇,必然已是笔不敢写、口不敢言了吧,可内心苦涩又实在不吐不快,唯有借这两首伤春悲秋的词作聊作释怀。
20、(唐诗三百首72)王维《送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