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李毅的最出名的一首诗(100句)

2023-01-06 14:25:4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陈毅的诗

1、林下疏河忧众庶,晚年抗节挫倭酋。

2、韩国钧的抗日言行,遭到日伪嫉恨。1941年,南京汪伪政权派人到韩国钧避居的城郊徐庄,威逼他出山担任伪江苏省省长,遭到韩国钧的严词拒绝。日伪除了以死相逼外,还利诱他说,你只要答应出任省长,你一家人就可以移居海安县城。韩国钧冷笑一声,怒声回道:“垂死之人,不愿再见海安惨状!”敌伪无奈,只得将他软禁起来。不久,韩国钧积郁成疾,终于不起。易箦时,他郑重嘱咐家人:“抗日胜利之日,移家海安,始为余开吊,违此者不孝。”

3、有一次诗人去贵州的花溪考察工作,白天非常忙碌,一整天都在开会、听报告,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和决策。休息的时候,诗人在当地同志的陪同下,到附近的名胜古迹放松放松。诗人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几位老先生在棋亭手谈,并即兴赋诗。

4、陈毅到达于都后,才知道是开地方工作会议,部署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准备工作,其中有一项是要求各地立即停止抓“AB团”,纠正肃反扩大化。会后回归途中,陈毅因遇到国民党地方武装民团的袭击,失去坐骑,只得和警卫员绕道步行,回到兴国县城已是第四天下午。

5、我们必将提高到共产主义的水平。不管帝国主义者如何咒骂,我们仍然坚决地走群众路线,向着强国的目标前进。你听,中国的古话多么动人,它说:“有志者事竟成!”

6、1959年,是国庆十周年。十年大庆,陈毅的表现也格外突出。首先,他写出一首歌赞北京大型建筑工程的白话诗《有志者事竟成——建国十周年北京建筑工程巡礼献辞》,发表在10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全诗颇长,我们这里仅略举数节,以见风貌:

7、1919年,在吴玉章等人推动下,陈毅等60多名川籍学子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希望寻找一条救国之路。此时陈毅对留法生活是充满期望的,他在1920年生日这一天,作诗《生日》:“我已知我的生日,尚不知我的死时。我何必问我的死时,只须好好过我的生日。不要弄到虽生犹死,那便略可以自慰。”

8、郭沫若有诗赠陈毅:“一柱南天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凯歌淮海中原定,团结亚非正义伸。...”陈毅有“诗人元帅”之称。

9、五年晚节矜遒劲,十万貔貅任怨訾。

10、诗中把松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种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从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也感受到了松的抗争,一压一挺两个掷地有声的动词,把青松那种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得惊心动魄。但是作者相信,在经历了风雪的涤荡和洗礼之后,青松将更显其高洁的本性。

11、巨厦摩天惊突兀,巧工遍地斗奇葩。

12、蜂起狐鸣恣鼓吹,鸿轻泰重正当时。

13、1930年7月,活动在赣南的28纵队和赣南独立师合编成红二十二军,隶属红一军团,陈毅任军长,邱达三任政委。陈毅到任后,先在信丰黄泥排,后迁至犀牛和信丰城内,办起干部学校,自任校长,为红二十二军和地方武装培养骨干。肖菊英成为第一批学员,她发奋好强,不仅政治、军事训练成绩优秀,还是文娱骨干。肖菊英的美丽端庄、多才多艺,深深打动了陈毅的心。他俩在感情上越来越接近,并得到肖菊英父母的支持,很快订下婚事。

14、这首诗是陈毅写的,出自其《梅岭三章.其一》。《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15、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16、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

17、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

18、轻舟直放,白鸥来迎,时起时落,数十成群。左环右绕,毫不畏人……

19、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在压与挺的抗争中,我们似乎同时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因为在这种抗争中,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热情,展现了作者那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

20、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

二、李毅的最出名的一首诗

1、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2、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3、壮哉易箦无多语,何日全师复九州?

4、1940年2月,陈毅与张茜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驻地溧阳水西村结婚,当晚陈毅写下了题为《佳期》的诗,满怀甜蜜之情,记录下这个幸福时刻:

5、东方红日起,光焰照人寰。

6、初冬节候里的芦花成为湖滩一景并呈现安详细腻之美

7、这首七言绝句虽只有短短四句,但艺术特点非常鲜明。

8、拙句何足数,避席让群贤。

9、奇景要大作,开国待雅言。

10、这是陈毅写的《冬夜杂咏》十九首中的首篇,在发表诗的同时,还发表了他的题记,题记中写道:"1960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更诠次,送登《诗刊》,以博读者一粲。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仲弘记。"

11、峨岷高万丈,夔巫锁西风。

12、韩国钧,字紫石,江苏海安人,是苏北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苏北中上层绅士中有极高的声望。因他两度主政江苏,政界、军界许多人都是他的门生。抗战爆发后,退隐海安家乡的韩国钧坚决拥护中共的抗日主张,主动与新四军领导人交朋友。

13、作者:韩璐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

14、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1年12月31日第4版

15、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

16、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多次表示:坚决查处那些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形成有力震慑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17、人民大会堂,真伟大,真辉煌。只有人民的大民主,才产生这样的大会堂。看那旧世界的狭窄、衰败,它每况愈下,它不能这样做,它也不敢这样想!

18、天安门上望,红旗翻作海。

19、妻子牺牲后,陈毅曾化装到信丰,向岳父母讲述肖菊英牺牲经过。1950年春,陈毅得知肖菊英父亲已去世,便邀肖菊英母亲、弟弟到上海会面。1952年,他又给肖菊英母亲寄去近照,以示对亡妻的怀念和对岳母的抚慰。

20、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三、陆毅的诗《青松》

1、民族宫雄奇挺拔,绿黄琉璃瓦大放光华。我伟大祖国共有五十几个民族,团结建设正开着朵朵鲜花。各族人民有各自的民族风俗,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是我们的共同目标,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家。

2、这组诗作,激荡情怀固然极为突出,可谦逊之态,通过“开国待雅言”,“避席让群贤”等句子,同样表达得格外分明。这是深知开国艰辛,建国不易的将军的肺腑之言。

3、三是含义多元。从全诗字面上看,我们发现,诗人写的是一次出行中的沿途风景,令人向往,使人陶醉,但如果关注和了解其诗的写作背景,会发现风景背后的含义。当时正值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诗人此次出行不是游览,而是去处理释放韩德勤事宜,并主持与之的谈判。当时,一路上有不少敌战区,洪泽湖上还有敌人巡逻的哨船,为了确保安全,诗人乘的扁舟,时而在深水域疾驶,时而靠岸边行进,深夜尚在赶路。我们从中能体会到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辛,体会到诗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因此,诗文妙在虽写战事却写风景,并将风景写得美不胜收。

4、革命者的诗词,总能从寻常事物、景物,见出宏大历史演进步履,从细微处体会人们在时代中的作用。

5、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6、天心已厌玄黄血,人事难评黑白棋。

7、中国老一代革命者,精神上总是充满理想主义激情,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他们都是积极乐观,永不言退,永不言败的。

8、这首诗赞美的是秋菊,实际是歌颂革命者,革命者坚强不屈的精神正像秋菊。《秋菊》现·陈毅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9、全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0、《青松》为陈毅诗作,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创作于1960年冬,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

11、陈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也是一位颇有造诣的诗人。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对国庆之日,当然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他生前,每逢国庆日或在国庆期间,他常常欣然命笔,写出歌赞的诗作,以表达庆贺或瞩望未来之情。内中深切的情感,又非一般诗歌作者所能企及。这里,我们择选部分陈毅元帅在国庆期间所作诗歌,来看看这位开国元勋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的。

12、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后,陈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开赴前线抗日。1939年3月,周恩来陪叶挺从重庆来皖南军部视察工作。3月10日,军部大礼堂演出陈白尘编的四幕话剧《魔窟》,陈毅从江南来军部参加会议,也观看了演出。正是这次观演,令他对扮演小白菜的张茜一见钟情。一天晚上,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来看望老友陈毅,谈到了张茜,朱介绍说,她是他从武汉招收来的,出生于船员家庭,是独生女,乳名春兰,学名掌珠,才17岁。陈毅得知张茜乳名春兰,魂牵梦绕,特地写了一首题为《赞春兰》的诗:

13、海陵胜地多人杰,信国南归又见君。其二韩紫翁挽诗1942年5月羡君才调挥毫健,闻耗无言热泪抛。

14、此诗对北京十年来的重要建筑给予由衷歌赞。多少年来,中国一直是落后贫穷的形象。此时,这多所宏大建筑矗立北京,直观地充溢了人们的精神自信,使人们看到了实绩,看到了希望和发展勇气。故此,陈毅也操起了自己并不怎么熟识的白话诗,大约因为其形式自由,表达更为丰富,可以包含更浓厚的情感吧!

15、革命博物馆与历史博物馆,联结成一座巨大的宫殿。历史文物展览,从仰韶文化起,直到如今。全部历史被一条红线贯穿着,就是人民不断争取进步,最后到人民总翻身。

16、花溪棋亭位山腰,多人聚此费推敲。

17、淮海战役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胜利展开之际发动的……这一战役,连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帝国主义扶植下的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直捣南京、席卷江南、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8、1965年10月1日国庆节这一天,陈毅虽然没有写诗,但他用诗一般的语言,为过往的战友写下了一篇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碑文:

19、除去这首白话长诗,当年10月1日这一天,陈毅参加了首都庆祝建国十周年的大典。在参与检阅阅兵式和看了群众游行后,他再次命笔,作《十年大庆》二首:

20、红遍东方真理在,列宁早已细评论。

四、

1、可是这样强劲的风却关不住冲飚绝浪一泻千里、向东流去的长江水。扩展资料《咏三峡》是现代开国将领陈毅创作的一首诗。诗人陈毅性情刚烈,正直不阿,胸怀宽广,感情浓烈,常常写一些山水诗以寄托之。

2、亿众大革命,流血三十载。

3、部队撤离信丰前,肖菊英和陈毅一同向父母告别时,肖菊英坚定地对父母说:“我已做好准备,如果革命不成功,不会再回来。”

4、陈毅元帅既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戎马倥偬,倚马可待,创作了大量记录革命岁月的诗词。毛泽东评价陈毅诗词“大气磅礴”,郭沫若赞誉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青少年时期的陈毅,就用诗词记录了自己寻求真理、走向革命的心路历程。

5、革命长征第二步,会当宇宙泛仙槎。

6、坚持晚节昭千古,誓挽狂澜励后生。

7、1954年3月,陈毅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发言揭发饶漱石,毛泽东审阅了他的发言稿,并回示说:“饶罪恶可能不比高小一些。”陈毅归来后,与夫人张茜议论良久,写下了《感事书怀》诗词四首。

8、婚后第二年,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陈毅受命兼任西方军总指挥,率红二十三军等部在招远、新丰前线作战。

9、波翻淮海龙蛇斗,变起萧墙燕雀危。

10、穆穆温温六十秋,斜阳鞭影照孤丘。

11、陈毅元帅的《幽兰》诗:“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写出了兰香送远,引人探胜,使得本来寂静荒凉的山谷,从四面八方引来了觅兰的人。只要自己是馨香的,何愁无人赏识呢?这首《幽兰》诗,既是一首饱含哲理意味的诗,也是颂兰幽香的绝唱!

12、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

13、茅山烽火巍峨茅山耸江南,江南战鼓响云天。陈司令点燃茅山火,抗日烽火遍地延。人民战争威力大,烧死野牛鬼子兵。

14、意思大致是:幽兰生长在山谷里,本来是没人认识的,只因为香味和名声太重,遂来山谷求取幽兰的人满山都是。一般用于隐居山林不愿出山,但名气广播,来访者不绝,对于这种无奈心态。

15、▲来源:丁聪漫画艺术网

16、“文革”期间,陈毅的诗作极少。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多年。一直到1971年林彪及家人出逃,在温都尔汗摔死。10月1日国庆节前夕,中央传达了这个消息。大病中的陈毅获知后,翻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放言五首》,让夫人抄录下来,并交儿女们阅读。这里我们试录其中一首:

17、人民庆开国,宇内浸狂欢。

1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19、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

20、言为心声,诗是人格和人品的投射与象征。可以说,正是这种从历史教训中感悟出人生识见,以及在这种识见中闪耀着的高尚品质的光辉,使此诗成为陈毅所有诗词中最受人们喜爱的著名篇章之一。

五、

1、只见他们各逞英豪,仿佛都是棋坛上能征惯战的勇士。有时遇到对方猛攻,一时找不到对策,就抓耳挠腮;有时想出一个比较得意的招数,也会喜不自禁。而周围的旁观者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边有人不停地支招,那边又有人不断地叹息。

2、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3、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冬天到来的时候,其他的花都耐不住寒冷而凋谢了看不到踪迹,只有红梅不畏严寒,迎霜傲雪地绽放。一般拿红梅喻人,赞叹不畏困难险阻的品行。

4、十年喜上天安门,如海旌旗气象尊。

5、《咏三峡》前一二节写诗人对三峡总体的印象以及发出的人生感慨。弹指一挥间,40年前,陈毅满怀救国志,赴法勤工俭学,远渡重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如今重游三峡,仍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可是一代又一代风云人物脱颖而出,做出了自己的丰功伟绩。

6、1940年10月9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移师海安镇。

7、10月9日,周恩来代表中央前来看望陈毅,并传达中央的决定:主力红军转移后,中央苏区成立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

8、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9、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

10、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告诫全党,“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这一教诲基于我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纪律真正成为“高压线”。

11、八达岭上望天渺,长城逶迤万峰小,如此江山真美好。

1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诗词文化,国之瑰宝。自古以来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但又是各领风骚数百年。人们喜爱李白的浪漫,赞美苏轼的豪情,同情杜甫的悲苦,称颂王维的达观。

13、《手莫伸》一诗是陈毅对毛泽东伸手岂止高、饶之语的回答和信誓,诗篇以明白畅晓的语句表达了作者的为官之道。这首诗是陈毅政治态度的坚定告白,也是陈毅胸怀磊落的真诚表露。

14、1961年,是中国外交十分活跃的年份。作为外交部长的陈毅,这一年除去出访,在国内接待他国友好人士或使节,有时真忙得不可开交。当年国庆期间,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会见了多起外交使节之外,陈毅还亲自陪同参观游览。当时来中国访问,同时庆贺中国国庆的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陛下及夫人陛下,不仅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会见,还在10月2日,由陈毅陪同,前往八达岭长城、明定陵、长陵、十三陵水库参观。国庆期间,一边陪同外国元首,一边参观祖国山河,陈毅的感慨,自是与众不同。他随即写下二首《长城词》,表达这种自信、自豪的心情:

15、陈毅到了海安后,立即拜会韩国均。当说起黄桥战役时,韩国钧说:“幸而将军指挥若定,战胜了省韩部队,不然老朽都是汉奸,在海安住不得了。”韩翁当即设宴洗尘,并邀请陈毅入住韩公馆后花园。陈毅向韩国钧阐明我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有问有答,坦诚相见。韩国钧对陈毅极为敬佩,盛赞陈毅有“管(仲)乐(毅)之才”,并手书一联相赠:“天心已厌玄黄血,人事难评黑白棋。”陈毅亦回诗一首:“山河破碎思前事,抗日合作看精诚。丈夫一怒安天下,跃马横刀取东瀛。”表示新四军坚持团结抗日的一贯立场,以及争取抗日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韩国钧对此极其赞许。

16、文章班马能臧否,书法颜欧论好尤。

17、1901年,陈毅出生于四川乐至一个破落的小地主家庭。7岁时,随父亲陈昌礼投靠在湖北省施南府利川县建南司担任巡检的外祖父黄福钦。黄福钦在衙门作福作威,严刑拷打犯人。父亲告诉陈毅,这些犯人大多是没有钱缴租纳税而被地主送来官府逼债的穷苦农民。陈毅同情这些犯人,经常向外祖父求情,遭到外祖父呵斥。陈毅气不过,与父亲愤而离开了外祖父家。在鄂寄人篱下的2年,陈毅学到了许多不为书本所载的知识。人情的冷暖厚薄,社会的黑暗腐败,劳动者的痛苦心酸,在陈毅心里埋下了对旧社会愤怒不平的种子,长时间感染着他的思想情绪。

18、陈毅诗词书籍:《陈毅诗词选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7年4月出版的图书

19、此地屡见血殷红,登临凭吊感慨中,阴霾尽消见碧空。

20、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