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吏拼音(100句)
一、潼关吏
1、他用一支笔,写出了战乱之下底层人民的悲欢离合,勾勒出国家动荡后的真实生活。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诵读
3、应该是潼关,因为那里经常作为都会的咽喉,一般都布置着重兵把守,而剑阁只是在三国时期,蜀国的一个主要关口,况且蜀国主要以汉中为主要抗敌的城市,剑阁只是在蜀国将灭时,姜维用兵守在那里比较有用,只可惜蜀还是被敌军绕过剑阁,灭了
4、可杜甫却觉得此官职对百姓不利,于是推脱不去。
5、莬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6、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胡,我国古时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安禄山。
7、然而,杜甫却因为为好友房琯仗义执言,惹怒了肃宗,被贬华州。
8、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9、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10、历史上能如杜甫这般,见证一个帝国从辉煌到衰落过程的诗人,本就不多。
11、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12、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13、潼关失守,唐玄宗仓皇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史称唐肃宗。
14、(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15、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16、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17、他心系天下,为国为民,虽仕途坎坷,却初心不改;
18、⑴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19、从古至今,世人往往将目光转向帝王功绩,成败得失上,而忽略了百姓疾苦、泪悲千古。
20、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名门世家,他从小便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长大。
二、潼关吏拼音
1、杜甫,字子美,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2、(年代):唐(作者):杜甫
3、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4、以上写潼关吏对作者介绍潼关城防详细情况。
5、⑸要:同“邀”,邀请。
6、(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7、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8、然而,当杜甫前往奉先县省亲时才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已饿死许久。
9、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大败,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
10、“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11、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12、战格: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13、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14、此诗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草草”,劳苦的样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15、潼关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古,为“三吏三别”之一。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安全。以缓急有致、神情毕现、形象鲜明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神态,是此诗主要特色。
16、点击右边的按钮,可以向下滑动,阅读全文
17、年代: 现代 作者: 老舍
18、他希望百姓安康幸福,也知道只有大唐军队胜利归来,才能实现这一愿望。
19、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20、桃林:即桃林塞,今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
三、潼关吏原文及翻译
1、杜甫,不但是之后文人的精神领袖,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2、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3、于是,百姓时刻都要面临军队无节制的征召。
4、楼上的话太多了,但完全不着重点。两点因素:唐军断粮,士气低落;义军从小路奇袭。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一日,黄巢大军进至潼关,唐守关将士断炊,士气低落。义军奋力攻关,而尚让又从被称为“禁坑”的关旁谷中小道迂回到关后,前后夹攻,官军溃退。潼关失守,长安无兵,僖宗匆匆离开长安,逃往西川。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5、杜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忍辱负重,乞怜谋生。
6、年代: 元 作者: 张养浩
7、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8、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满意请采纳
9、那时的杜甫,沉浸在郁郁不得志与丧子之痛的感情中。
10、(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11、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诵读
12、瓦砾纵横十万家,潼关依旧障京华。荒丘雨后萌青草,恶浪风前翻血花;堪笑晴雷惊鸟雀,誓凭古渡斗龙蛇;山河浩气争存灭,自有军容灿早霞!一水惊蛇岸欲流,黄沙赤血撼天浮!奇兵无愧关河险,壮志同消今古仇;峪口新营嘶战马,山腰古道隐耕牛;连宵炮火声声急,静待军情斩贼头!
13、北京人的霸气,说穿了就是官气……那么,北京的售货员、服务员也是官么?当然不是。可他们是“北京的”售货员、服务员。不但是“官商”,而且那“官”还是“京官”。有句话说:“广东人看外地人,都是北方人;上海人看外地人,都是乡下人;北京人看外地人,都是下级,都是小地方人。”这就叫“长安的和尚潼关的将”。北京人在外地人面前都是官,而且“见官高三级”。
14、而杜甫正从洛阳返回华州,眼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于是写出了流传百世的“三吏三别”。
15、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16、可等到的消息却是“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17、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8、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19、(43)明:天亮之后。
20、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四、潼关吏
1、本专栏音频资源来源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非常知名的栏目《阅读与欣赏》。暂时没有与音频对应的文字资源,以下文字,仅为大家欣赏和理解提供参考。
2、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3、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4、杜甫从小便有咏凤之志,这次入京,亦是踌躇满志,胸有成竹。
5、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6、三吏三别虽只有六首诗,但却从不同的角度,将百姓的“孤苦无依靠,半点不由人”的命运记录了下来。
7、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8、(7)呼:诉说,叫喊。
9、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10、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满意请采纳
11、这首诗的对话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
12、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中国说》诵读
13、《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14、(跟S姐背诗文)《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至第四十章
15、备考|文言文的断句技巧
16、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7、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18、(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19、大唐一败再败,失望的不仅仅是杜甫,还有那些身陷长安对胜利渴望的俘虏百姓。
20、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五、潼关吏拼音版原文
1、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2、(39)绝:断绝;停止。
3、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可人生难免离合悲欢,如今命运又岂是他自己可以掌握。
6、(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7、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
9、杜甫对百姓同情,却也有对世道的无奈。
10、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破阵子》诵读
11、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12、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安全。
13、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14、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15、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6、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17、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18、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19、(29)老妪(yù):老妇人。
20、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