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下载(100句)

2023-01-06 14:03:5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论语全文

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5、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6、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长,还喜欢犯上作乱,这是基本不可能。不喜欢犯上作乱,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应该专心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悌,就是人的根本!”

7、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8、翻译: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11、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4、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16、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

17、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9、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椁,犹犬羊之椁。”

20、 实际上,孝悌之于社会和人生的双重意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最终合二为指向人类的福祉。我们知道,个人修养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对缔造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有着具体而微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更多的人成为品行高尚的君子,社会必然会形成良风美俗。反过来,在这样的社会里,将会有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和圆满人生。

二、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下载

1、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5、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7、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8、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9、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1、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2、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13、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14、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5、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6、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是室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19、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2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三、论语全文完整版多少字

1、(2)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

2、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4、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5、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7、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8、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9、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10、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就应该谨慎地处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爱惜民力,适时征发力役,应不违农时。”

11、孔子说:“回顾你所学的知识,你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经验。因此,你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12、通俗版本为二十篇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李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卫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

13、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14、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15、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7、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18、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9、《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

20、道医揭秘:性欲与智商寿命关系!

四、论语全文免费听

1、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2、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3、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4、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5、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7、说:(yuè),同悦,是愉快、高兴的意思。

8、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9、余生很贵,请远离“心穷”的人!

10、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11、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2、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微博@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14、学:孔子在这里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5、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17、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18、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19、译文: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2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五、论语全文免费阅读

1、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

2、)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

3、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4、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参考资料:论语(中国儒家经典)百度百科

6、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7、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8、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9、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没有尽力为别人?你对朋友诚实吗?你复习了老师教的知识吗?”

10、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1、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2、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13、孔子说:“当你看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美德的人,你就想和他一样好;当你看到一个不道德的人,你就要反省自己,看看你是否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14、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5、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16、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17、注释: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18、孔子说;“当他父亲还活着时,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去世以后,要观察他的行为;若是他能长久的坚持父亲生前正确的原则,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