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苏轼 饮酒(100句)

2023-01-06 14:03:0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苏轼行酒令

1、苏东坡曾在杭州任通判和知州,总共达五年之久。尤其是元祐四年,时隔十余年,是苏轼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的第一年,这年恰巧碰上天旱,当时,西湖湖水干涸,无水灌田,粮食歉收,米价飞涨,饥荒严重。第二年夏天,又遭连绵大雨,钱江下游,几成泽国,街坊乡闾,可通舟楫。

2、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3、一日,苏东坡觉得自己有所觉悟,于是作诗一首:

4、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5、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6、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尸骨”未寒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水漂东坡诗(尸)。”

8、考官指着外面的宝塔出了上联: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结果学子们都对不出来,一个个满面羞惭,低头摇手。考官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

9、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苏东坡拉住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10、海棠:杭州人饮,行走马拳令。

11、关注小轩私人号“hhyy1188”获取更多文玩资讯;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3、“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14、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

15、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

16、“拧酒令”是无锡的泥娃娃,也是一种专门的酒令工具,即不倒翁。成盒成套,每次选一个,可以用手拧着使其旋转,停止后泥娃娃的脸朝向谁,谁就要被罚酒一杯。

17、苏辙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18、“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19、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

20、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罚酒。击鼓传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于女客。如《红楼梦》中就曾生动描述这一场景。

二、苏轼 饮酒

1、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

2、一轮圆月照金樽,(李贺)

3、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

4、有一次,苏东坡闲来无事,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和尚,当时佛印不在,一个小沙弥出来迎接。

5、关注轩嫂私人号“ffyy1188”获取了解茶道香道;

6、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7、“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拿走了猪肉。

8、能在知名师范大学食堂内吃口饭,心生欢喜。一是听说这食堂环境不错,美食颇多;二是可回忆下自己的校园生活,触景生情。可是进入校园之后没看见一个学子,恍悟:学校放假,食堂没有开。

9、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成语出人头地的出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10、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

11、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着满湖荷花,接着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12、黄庭坚应令道:“蛀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孔子(虫蛀的地方必有孔)。孔子问颜回(两人是师徒),因何不种梅(梅花有色,和“颜”相接)?颜回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支开。”

13、可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还死皮赖脸向苏东坡求字。

14、苏东坡二十岁的时候,有一次与同乡们一起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这里面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商议好备下酒菜,请苏东坡赴宴,打算戏弄他。苏东坡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15、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16、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微服出访,到了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寿宴,在场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17、要想知道这句话的意思,首先要了解这句话的背景。

18、猜枚是从藏钩与射覆发展而来的,不但要猜有无,还要猜单双、数量、颜色等。比如,先把双手藏于背后,暗中抓一把松子、瓜子、铜子等,握紧拳头,让对方猜在哪只手里,单数还是双数。

19、桐花:抱孙者饮,善弹琴者饮,打通关拳。

20、“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三、李白的行酒令

1、小沙弥不慌不忙,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2、苏轼非常高兴地答应,但是等他到了黄家,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

3、苏东坡接到回函,本以为会得到一番称赞的,却是这样的评价,不禁大怒。

4、佛印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5、棠棣:有兄弟者照数饮,行公领孙令。

6、苏轼字子瞻,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7、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东坡时,苏东坡却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国!”

8、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

9、“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10、《红楼梦》中贾宝玉提出的行令方法是:要说‘悲’‘愁’‘喜’‘乐’四字,都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的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成语。这么复杂的要求,非学富五车、才气过人者断难行出。宝玉行的令是:

11、苏轼退房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12、据说苏东坡二十岁时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商议后备了酒菜,请苏东坡赴宴好戏弄一番。苏东坡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13、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14、字词令: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或遣词造句,或意义通联,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针回环……千变万化,趣味盎然。

15、在西周时期就有了一种为饮酒而设的礼仪,这时候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周礼·春官·乐师》记载:“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

16、苏东坡不慌不忙地说:“他们已经对出来了,对的下联是: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考官无言以对,只好自我解嘲说:“苏学士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17、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18、“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19、有一次苏东坡对黄庭坚说:“我在家乡读书的时候,每天吃的都是三白饭,其实香甜可口,世间美味也不过如此!”。

20、船板拨开,佛印出来了。

四、苏轼饮酒诗

1、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2、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3、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4、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5、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6、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7、心中便有种冲动,待进入西餐厅,拿起盘子找食儿之时,也小试了一下身手,来了一段。

8、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9、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10、王笔说:“我先来。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11、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12、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13、但总能以乐观旷达的心境对待之

14、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15、点评:“日落香残”,“香”字去掉下面的“日”,就是“禾”;“去掉凡心一点”,“凡”去掉一点,是个“几”。“禾”“几”上下组合为“秃”。

16、考官出题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在当地开课讲学,培养出许多知名学子。朝廷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考官来到后,想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

17、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18、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前六个已经把菜取走的人,你们的猜都是我的,你们在为我做嫁衣裳!

19、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

20、秀才抢先作令曰:“天子门生,状元及第(地),左探花右榜眼,前呼后拥,三篇文章,四海闻名,好不欢心。”

五、苏轼行酒令秦始皇并吞六国

1、若能做到“八风不动”,那肯定是一个顶天立地而又自由自在的人。

2、迎春:先到者饮,合席吟诗,要有花名,不可出花字。

3、点评:三白饭,精、气、神全补。大米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益精强志的功效,你看“精”字旁边不就是一个“米”字嘛;而白萝卜呢,则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帮助胃肠蠕动,促进新陈代谢,最重要的是补气;食盐则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咸入肾脏,激发肾气,而肾中元气是维持生命的原动力,所以人吃了盐才会有劲。

4、苏东坡怒气冲冲地坐船过江,找到佛印,当面质问他为何如此出言不逊。

5、佛印呵呵一笑,反问他:“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我写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6、三人补对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轼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小妹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7、明朝时已经出现了牙牌,也就是麻将,由于是象牙做的,故得此名。在酒令中,有一种牙牌令,即猜麻将牌的点数。不过当时流行的,其实是猜枚与拇战。

8、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9、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10、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11、什么都可以啊~比如:如果都会作诗~那就每人提一句,到谁那里谁说不出来谁就喝酒(但现今很少会把这个当行酒令,因为很多人都不会作诗。)或者可以以什么名词开始,打同一类的。像什么明星的名字,每人都要说出来一个明星的名字,如果谁说不上来谁就罚酒喝。(不光可以用明星的名字,还可以用说书名、歌名、烟酒名等)也可以弄些你们所喜欢的话题,轮流说,到谁那里谁说不出来谁酒罚喝酒如果喝酒的人都比较年龄小,可以拿个什么手帕啊,小球,或酒杯,一个人在一旁背对着你们拿筷子敲桌子或酒杯啊碗等,在敲桌子的时候你们就把酒杯传给旁边的人,以此类推,到谁手里时敲响声停住了谁就得喝酒。但光罚酒就没意思了,比如谁不想喝酒可以唱些歌,跳一下舞来调节欢快的气氛。

12、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东坡时,苏东坡却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国!”

13、苏东坡慢吞吞地回答:“盐也毛(mǎo,通‘冇’,‘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14、郎中徐徐出令:“天门冬,地骨皮,左防风右荆芥,前胡厚(后)补,三片生姜,四颗红枣,一支灯芯(心)。”

15、巧骂贪官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微服出访,到了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寿宴,在场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酒席间,有人提议:“我们来行酒令助兴,各位看怎么样?”

16、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17、小沙弥不慌不忙,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18、拇战则为简单版的划拳,只比出指的大小,不计算和数。比如拇指胜食指,食指胜中指,以此类推,最后小指胜拇指。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记载过拇战游戏“拇战辄北,大醉而卧”。

19、苏东坡开玩笑喝道:“秃驴何在?”

20、接近年关,各种酒局恐怕是许多人要面对的难关。酒,古已有之,酒宴,是人们交际的场所,酒文化更是渗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如果你只认为喝酒,只不过是单纯的敬酒、逼酒、劝酒,那就错了。古人喝酒拼的是文化,让我们走进古人的酒令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