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句(100句)

2023-01-21 16:30:5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郑板桥写竹子的诗句

1、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2、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3、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4、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5、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6、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7、《题竹石》年代:清作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年代:清作者: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度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竹》年代专:清作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题画竹》年代:清作者:郑燮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属下有何高!《题画竹》年代:清作者:郑燮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8、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清代·郑燮《新竹》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9、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10、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3竹

11、任:任凭,无论,不管。

12、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13、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14、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15、出自:清代·郑燮《题画竹》

16、诗句: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1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8、南窗睡轻起,萧飒雨声回。

19、译文:一节又一节,上千的枝条积攒着无数的绿叶。我不会去开花,免得找来野蜂与蝴蝶。

20、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篱竹(清)郑板桥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竹(清)郑板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题画(清)郑板桥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题画(清)郑板桥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

二、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句

1、竹石郑燮yǎodìngqīngshānbùfàngsōng咬定青山不放松,lìgēnyuánzàipòyánzhōng立根原在破岩中。qiānmówànjīháijiānjìn千磨万击还坚劲,rèněrdōngxīnánběifēng任尔东西南北风。

2、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

3、释义:竹子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4、清代诗人郑板桥用竹子写是自己一身傲骨的诗句应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吧。

5、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6、“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7、释义: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8、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9、形势势力宿舍宿命郑板桥写的,借竹子赞美人不怕任何困难、坚强不屈优秀品质的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诗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11、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12、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13、郑板桥这个人是清代的一名画家,主要是画竹子,他喜欢竹子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态度!才成就了他完美的画家。他不但在书法上有成就,最主要的就是画竹子,把艺术提升了一个档次,郑板桥画竹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多的就是竹子,他画的竹子也是最出名的!他喜欢用比较浓墨来画竹子,虽然竹子是一件很常见的植物,能收到文人的喜爱,就是因为竹子的气节,竹子的气节就是清高,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体现,对于读书人来说也是一种精神支持!

14、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15、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1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7、一直以来,竹子一直为文人墨客所钟爱,他们爱它的坚贞不屈、折服于它的凛凛气节,他们写下的无数咏叹竹子的诗篇,让人顶礼膜拜。

18、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下年一作:明年)

19、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20、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三、郑板桥描写竹子的诗

1、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2、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原来。

3、喜欢竹子,从来不是因为它创造的阴凉,而是还没有破土而出,就已经有气节了,及至长大后伸展到高处,也无心夸耀。在月朗风清之夜,只有竹子才是我的知音。

4、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5、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6、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7、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8、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9、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10、诗的头两句赞扬了竹的不可毁其节的刚正,后二句又指竹勇于同大自然的各种考验相抗,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这首诗不仅是咏竹,更是诗人自身品格的抒发与呐喊。

1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2、郑板桥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这本是一句家常俗语,但一经和画面上竹园四周的竹篱笆联系在一起,便使这浅近的生活哲理意味更浓。还有一首诗云:“新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丛。竹又不高峰又矮,大家谦退是家风。”在人欲横行的官场中,诗人深感人世间卑污甚多,便转而在大自然中寻找做人的真谛。面对互相“谦让”、决不争强出头的短竹矮峰,诗人的心绪是很不平静的。

13、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14、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15、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16、在凛凛的冰霜中,竹子那浑身雪白修长的身躯体现出它的气节。不需要用优美的文字来描述它,在月光的辉映下,自然可以感受的到它的传神,它的韵味。

17、出自:清代·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18、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2竹

19、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20、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四、郑板桥写的有关竹子的诗

1、《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

2、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3、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4、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

5、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6、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7、新发出来的竹枝总是要比原来的竹枝高,这新的竹枝全靠老枝的依托扶持才能生长的好。第二年又会长出新的枝叶来,这竹子一定会长得越来越高。

8、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9、正如他在《竹石》一诗中所写的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出自:清代·郑燮《竹石》

1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12、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13、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14、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15、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生酷爱写竹、画竹。他写的咏竹诗意境隽永,蕴涵着很强的哲理性,在古代咏物诗中独树一帜。

16、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1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18、这是一首吟咏竹子的五言律诗,但它与一般泛咏景物之作不同,名为咏竹而实有所指,意在托物言志,以竹之劲节挺秀,抒写一己之宏愿。这首诗不但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竹的幽雅幽雅迷人。

19、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20、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五、郑板桥写的关于竹子的诗

1、在白居易看来,竹子不用制作成乐器,也不用制成钓鱼竿。待到花草全部凋零后,下雪时来欣赏它,别有风致。在诗人看来,竹子有着出尘的风致,他物无可比拟。

2、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3、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4、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5、这是一首题画诗,其中描写竹子坚劲不折的精神。它深深地立在脚下的土地,不管风吹雨打,依然坚挺,这样的精神,是很多人的向往吧。

6、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7、下面的“分享、收藏、赞、在看”请点一点

8、郑板桥有二首咏竹的诗,其一为“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另一首为“题画竹”:“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

9、当然是郑板桥的咏雪!!!!!以画竹而闻名的郑板桥,也喜欢用数字入诗,他的数字诗《咏竹》可谓别出心裁:“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却写尽了竹子的风姿神韵。他写的《咏雪》诗也十分别致:“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这些当然是摘抄的~)

10、诗句: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出自:清代·郑燮《题画竹》释义: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

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一作:韧)

12、吴下阿蒙好迷!面是取用宋朝开国大将之名,然其用意却不在人名的实义上,应读面为郑/子明,在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排列顺序上,“吴”下面是“郑”故由面上“郑”引出底“吴下”二字,而“子明”又是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的字,“阿蒙”是别人对吕蒙的呢称,因以“子明”踏实“阿蒙”。收起

1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14、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这首诗颇有哲理。

15、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16、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17、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热情赞美竹子宁折不弯的精神。而竹子的坚强、挺拔、苍劲,又恰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18、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出自:清代·郑燮《竹石》释义:竹子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1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0、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