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的古诗有哪些(100句)
一、郑燮十首有名的诗
1、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
2、宠得闺中妇女怜,牙床绣被任他眠。
3、“乾隆三大家”之一:赵翼
4、四旁观者多惊奇,又说画卷画的好。请问世人此中情,一言反复知多少?吁嗟乎,一日反复知多少?
5、全诗紧紧围绕梅花的美去写,使梅花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
6、《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7、就在千家万户张灯结彩的除夕前一天,他写了一首诗给兴化县令汪芳藻,请求帮助:“琐事贫家日万端,破裘虽补不禁寒。瓶中白水供先祀,窗外梅花当早餐。结网纵勤河又冱(音:hu,意为:结冰),读书无主岁偏阑。明年又值抡才会,原向秋风借羽翰。”这种缺衣少食的惨状,让汪县令动了恻隐之心,资助他去南京参加乡试。
8、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9、1753年,郑板桥返回家乡扬州,一直以卖字画为生1765年,郑板桥去世。写取一枝清瘦竹郑板桥最爱画兰、竹、石,因为它们是坚韧、刚直、高雅的象征。
10、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11、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12、这是一幅失意者的知足常乐图:
13、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14、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15、1949年1月22日,李宗仁接受中共谈判条件。
16、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17、这样的文章,不值得点一个“在看”吗?
18、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19、世人只作红尘梦,哪晓清风皓露时。
20、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二、郑燮的古诗有哪些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进士出身,做过县令。清代著名画家。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沁园春•恨》
3、舵楼竟夜雨催诗,果有龙蛇起墨池。会得将军挥剑意,分明草圣折钗时。
4、这是一首坚韧不拔的立志之歌:
5、笔者精心选取了十二首著名的诗词,让我们一起欣赏大诗人们的翠竹情怀吧:
6、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7、可是他还是用严寒、抗冰雪的梅花来激励自己,表示永远要坚持民族气节,决不向敌人屈膝。
8、此外,他还提倡将诗、书、画三者结合起来,以诗文点题,以书法题诗,二者与画面结合,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郑板桥诗、书、画都堪称一绝,他凭着自己的真性情,创作了一幅又幅现实感强、寓意深远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这便是郑板桥画竹那么有名的原因。
9、著名画家徐悲鸿评价郑板桥说:“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越的人物之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10、两袖清风以“怪”出名的郑板桥
11、诗人将梅比作山中高士,林下美人,品格高洁,气质高华。而诗人认为,这样美丽的仙姿应该出现在天上。作者极力赞扬梅花的仙姿和高洁,看来也是爱极了梅花。
12、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
13、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14、名著青蒲臣似矢,家传繁弱子为弓。云山依恋俄然事,闻道燕都巳筑宫。
15、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16、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17、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18、“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19、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20、飘飞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飞入梅花丛中就消失不见。
三、郑燮有哪些古诗
1、清代“小李白”:黄景仁
2、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3、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4、十首《相见欢》: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小偷已靠近床边,听到这声音暗自吃惊。接着又听到“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这下小偷心想都穷成这样了,不偷也罢。于是转身出门,又听到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心里寻思着既然有恶犬,那就爬墙吧,正准备上墙,又听到“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仔细一看,墙头果然有兰花一盆,于是他细心避开,脚刚落地,又听到尾联说“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6、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7、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8、郑板桥的画最高曾经卖过一千两,就是现在三十万元左右,但还是缺钱用。66岁时,他二女儿出嫁,他只画了一幅兰竹图作为嫁妆:“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无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9、心虚节直耐清寒,阅尽炎凉始觉难。
10、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11、启功题裱边:板桥画竹多得之于残窗粉壁,日光月影之中。故生动一如天然图画,然较眼前三竹,又多寄意瘦而劲秀,而拔欹侧,而准绳折转,而减清刚之气,其高雅操亦如板桥之为人。此图取象清劲,笔墨精妙,短长疏密,变化合宜,且屡见著录,题诗亦载于板桥集中允为乾隆任官时之佳作也。坚净翁启功敬识。
12、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13、一幅青山叠又高,竹枝兰叶两萧萧。
14、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15、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板桥老人郑燮。
16、孟浩然先叙写自己与诸弟很友爱,且都有远大的志向;后抒写弟兄们如竹林七贤,常雅集竹亭,饮酒弹琴,赋诗述志,以寄托豪情逸气。
17、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郑板桥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18、春雨春风写妙颜,幽情逸韵落人间。
19、2012年1月22日,动画片《熊出没》正式在央视少儿开播。
20、具体投稿范围,请点击以下链接:
四、郑燮最著名的5首诗
1、个人感觉李叔同的《春游》更佳!全诗如下: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2、——郑板桥的“桃李春风”诗篇
3、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4、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5、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6、“眼中之竹”就是要仔细观察竹子,对它有一个细致的印象;“胸中之竹”就是进行艺术创作,将所观察之物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形成“此意”的特定艺术形式手中之竹“则是最后通过自己的挥毫泼墨,在纸上形成一幅图画。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而其中的关键是表现”真性情“、”真意气“。
7、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有人牧马,城头吹起篥。
8、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0、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物华。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11、王世懋是明代文坛“后七子”领袖王世贞的弟弟,名气也不小。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园艺大师,在江苏太仓娄东有一处私家园林,种植梅兰竹菊等各种植物,曾经写过《学圃杂疏》,是一部专门的园林花木专著。这首诗写了移植竹子的事情。琅玕,是竹子的美称。竹子喜欢幽居傍水,虽然仅仅种上几十颗竹子,但整个园林被点缀地充满了潇湘秋色,十分幽雅迷人。
12、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13、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14、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15、桃叶渡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沁园春·恨》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16、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17、郑板桥的书法章法,人称“乱石铺街”,错落有致,乱而有序,也极富个性特色。
18、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19、它耻辱于仅仅作为缠绵情感的象征,更不屑于充当达官贵人娱乐遣兴的工具。谁能用它制为一支长笛,它必定发出龙吟虎啸之声。
20、1964年1月22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解放军某部六连以“硬骨头六连”光荣称号。
五、关于郑燮的诗
1、请君莫作画图看,文里机关,字里机关。
2、嫩绿的竹子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页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春雨过后,竹子更加青翠,微风吹来,竹香悠长。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直冲云霄。
3、 董其昌〔明代〕
4、续写郑板桥的田园、春风诗篇
5、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6、尤其是画竹,更是罕有对手。
7、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8、33岁的郑燮揣着银子到了北京,开始自称板桥道人。郑板桥这个名号的由来,是兴化城外护城河上有桥,郑姓世代聚居于此,与刘禹锡《柳枝词》的“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并无关系。
9、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0、苏轼“爱”韩愈,杜甫“粉”李白:诗人追星欢乐多
11、郑燮的题画诗《竹石》。《竹石》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有竹有石,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本诗第一句用一个咬字充分表现了竹子的坚韧性格;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的生命力顽强;后两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磨难很多,进一步表现了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12、郑板桥郑燮(1693~1765),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13、李白在生动描写竹之美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手法,明写赞颂竹永葆本色的精神,实则写象征李白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黑暗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抒发了李白自身向往高尚人格的情操。
14、这是一首勇于改革的实干家博大胸怀的赞歌:
15、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群体中的一员,其诗歌写作一如其书法,也是有怪异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特征,在《竹石》题画诗的第一句中凸显了出来。为讨论方便计,笔者先把全诗转引如下:
16、唯有此君医得俗,不分贫富一般看。
17、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18、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9、1514年1月22日,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出生。
20、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