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诗郑板桥赏析(100句)
一、郑板桥七言诗大全
1、县官编丁著图甲,悍吏入村捉鹅鸭。
2、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3、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4、展开全部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郑板桥《咏梧桐》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郑板桥《沁园春·恨》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郑板桥《咏芭蕉》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郑板桥《沁园春·恨》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郑板桥《泜水》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郑板桥《沁园春·恨》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郑板桥《泜水》
5、村中杀鸡忙作食,前村后村已屏息。
6、译文无风也无雨,正是晴朗温和天气;翠竹高耸直立,竹节交叉摇曳煞是好看。最喜晚凉天气里,贵客来访;泡一壶松萝新茶来招待。铺纸泼墨,先画凄清冷落的几枝新竹叶;再是数点淡墨,以干笔横皴春山。正是清明已过,临近谷雨的时节;捧一杯香茶坐在竹石画间多么寂静。
7、贫家滋味薄,得此当鼎餗。
8、欲渡不敢撄,桥滑足无屦。
9、隶书歌谣一七四四年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三四
10、楷书一七二二年作广州市美术馆藏○○二
11、行书录东坡题《烟江叠嶂图诗》年代不详常州市博物馆藏二○六
12、行书《重修城隍庙碑记》(之一~之一二)一七五二年作南京博物院藏○四六
13、(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
14、画出人间真具庆,诸孙罗抱阿家翁。
15、郑板桥(1693~1765),名燮,以号行,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世籍苏州,明洪武间,迁居兴化,遂为江苏兴化人。少孤贫,天资奇纵,慷慨啸傲,超越流辈。应科举圣祖康熙秀才,世宗雍正举人、高宗乾隆元年进士,官为山东潍县令。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作画,为“扬州八家”之一。书法以篆隶体参合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自称“六分半书”。有纵横错落,瘦硬奇峭之致,自成体貌。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多不乱,少不疏,体貌疏朗,笔力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藉以寄托其坚韧倔强的品性。本书画集共收录郑板桥书画精品之作400余幅,相当部分为首次与读者见面,弥足珍贵。
16、七月新篁图年代不详重庆博物馆藏三三○
17、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夜游词,後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18、道旁见遗婴,怜拾置担釜。
19、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20、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
二、七言诗郑板桥赏析
1、老竹苍苍发嫩梢,当年神化走风骚。
2、后夫携儿归,独夜卧空房。
3、尽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千门打鼓沿街市。桥边日出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残杯冷炙饶滋味,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雨打风吹。
4、秋老吴霜苍树色,春融巴雪洗山根。
5、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6、画竹诸家问老夫,近来泼墨怕模糊。
7、行书七言联一七六三年作重庆博物馆藏一六七
8、草书五律诗年代不详上海博物馆藏四○三
9、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10、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11、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
12、郑燮的诗、书、画世称“三绝”,专长于画兰、竹、石、松、菊等,偶亦写梅,笔法直接取法石涛,又多从徐渭、高其佩等画家中得其意。剪裁构图崇尚简洁,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豪迈。其题材虽然局限于传统的文人画“四君子”范围,但通过题诗、题跋寓社会伦理教育于画中,能时出新意。其书法以画法入笔,折中行书和隶书之间,自称“六分半书”。纵横错落,整整斜斜,如乱石铺街,不落前人窠臼,别具一番风味,后人亦称书体为板桥体。
13、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14、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15、隋地几翻覆,泪面涂泥浆。
16、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17、双松图一七五八年作山东省博物馆藏一○八
18、吾侪饱饭幸无事,日繙芸简寻遗芳。
19、石缝山腰是我家,棋枰茶灶足烟霞。
20、清郑燮兰花竹石图卷9×8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三、郑板桥七言诗大全悟
1、一片青葱色,居然为我栽。
2、竹石兰花图一七六四年作上海博物馆藏一八八
3、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4、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喜又增悲。
5、郑板桥,是历史上杰出的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6、孤城旭日牛羊出,万里新霜草木秋。
7、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8、作者编辑本段清郑燮诗词正文编辑本段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思想感情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
9、甘谷菊泉图一七六二年作南京博物院藏一三○
10、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11、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12、清郑燮梅竹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3、郑燮作品欣赏郑燮兰花立轴水墨纸本
14、行书七言联一七六五年作扬州博物馆藏一九○
15、道情十首年代不详广东省博物馆藏二七八
16、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17、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18、郑板桥特别讨厌嫌贫爱富的势利眼。一次,一个大财主嫌弃已订婚的准女婿家穷,便千方百计地托人想赖掉这门亲事。郑板桥知道后,就派人去同财主说,自己要和他结为干亲家,想将他女儿收养做干女儿。财主一听说县令要和自己攀亲,真是喜出望外,便满口应允。郑板桥叫穷女婿躲在自己衙室内,等财主女儿一到,来拜见时,他就把穷女婿请出来,给了他许多钱,让他们拜天地成亲。临走时还派了一辆车子给他小两口送回去。那财主有苦难言,只好承认这门“生米煮成熟饭”的亲事。
19、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
20、春风写与平安竹,依旧江南一片青。
四、郑板桥七律诗大全
1、郑燮作品欣赏郑燮郑燮(款)行书七言诗立轴
2、千年战伐百余次,一岁变更何限人。
3、宦海归来两鬓霜,更无心绪问银黄。
4、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5、江上人家翠竹光,竹屏竹几竹方床。
6、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
7、自家板桥,道人是也。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消除烦恼。每到山清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事业,措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8、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9、牡丹花侧一枝梅,富贵寒酸共一堆。
10、竹石图年代不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二四二
11、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12、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13、1751年,有个人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这个人便是我们熟知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郑板桥的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我们可以从他的诗词中了解到他关心民情以及因案辞官的高操志节;疏放狂荡中,更见其真性情,故人有云,板桥三绝充满了三真:真气、真意、真趣。
14、拜坟一痛哭,永别无相望。
15、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16、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
17、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国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
18、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19、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20、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
五、郑板桥的七言诗赏析
1、天荒虎不饥,旰人饲岩阻。
2、郑燮作品欣赏郑燮TRANSCRIPTIONOFLI
3、平畴翠浪麦秋近,老农之意方扬扬。
4、宏光:南明福王的年号。应为“弘光”,避乾隆(弘历帝)讳而改。
5、短节零枝千万个,凭君拣取钓鱼竿。
6、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7、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8、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9、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10、生之气味原谱竹,竹屋还需胜画梁。
11、郑燮作品欣赏郑燮墨竹立轴水墨纸本
12、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13、行书七言诗一七五八年作镇江博物馆藏一○一
14、不太好找。仅举几首吧。一是: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是:新竹·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三是:过元家履信宅·白居易鸡犬丧家分散后,林园失主寂寥时。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前庭后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
15、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
16、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17、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遒坚。
18、粉拖香透,雅称群芳首。
19、请君茶熟睡醒时,对此浑如在石屋。
20、墨竹图年代不详安徽省博物馆藏三二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