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诸葛亮的诗句有哪些?(100句)
一、有关描写诸葛亮的诗句
1、他一生心血都用在写诗上,其诗具有坚实的内容,纯真的热情,深沉的激愤,凝重的格调,从这方面说他又是诗人学习的榜样。
2、——胡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3、您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湘识”,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能每天收阅免费的文章了。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转发分享。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与支持。
4、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有一句名言,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在封建社会里,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建功立业,就必须要走仕途之路。但是人们要进入仕途,首先就得参加科举考试。
5、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6、下联是说今日晋谒武侯祠,瞻仰武侯风采,感到真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所说:“宗臣遗像肃清高”,“万古云霄一羽毛”。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是足以流传万古的。
7、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8、想要考虑某件事的好处,必须先考虑到它的坏处;想要考虑某件事情的成功,必须先考虑它的失败。考虑问题要深远、辩证。
9、直到安史之乱前夕,杜甫得一个小官职——看守兵甲器械以及管理门禁钥匙。然,当叛军攻入长安城门,大唐王朝的荣光一朝败落,那当权者唐玄宗却携贵妃逃往成都,鼎盛的开元盛世成了云烟。
10、这首诗出自《三国演义》第38回,是后人根据刘备三顾茅庐时的情形,再结合诸葛亮之后的人生,所抒发的一番感慨之言。其中不仅包含了他一生的命运,更是非常形象地刻画出了他最真实的心声。同时也含括了诸葛亮人生中最大的志向,以及他心中给自己设定的结局。
11、颔联两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许多人都能倒背如流,或者至少是耳熟能详。这两句诗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时运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时运好的时候,普通人也能飞黄腾达;时运不济的时候,英雄人物也只能被雨打风吹去。
12、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13、杜甫的《蜀相》,对联是: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4、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释义):XXXXXXXXXXXXXXX(出处):XXXXXXXXXXXXXXX(赏析):XXXXXXXXXXXXXXX(典故):XXXXXXXXXXXXXXX
15、赞扬诸葛亮的诗句有《咏史上·光武祭遵》
16、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17、排八阵:陆逊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诸葛亮为救刘备在入川路上布设八阵图。
18、唐·岑参 《先主武侯庙》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19、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2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二、描写诸葛亮的诗句有哪些?
1、这短短14个字,最终因感情真挚,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作为盛赞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佳作,《蜀相》也被年年入选中学课本,供无数学子诵读传唱!
2、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
3、曹操若逢诸葛亮,暮年当作汉征西。
4、关于唐诗中含"树"的诗句你可以在百度里去用《全唐诗库》搜索一下也可以用这个网址《全唐诗库》首页有内容检索你只要输入一个“树”字所以含“树”的唐诗都检索出来了那可多的很哟
5、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6、司马温公挽诗·孔武仲
7、为蜀国兢兢业业奉献的你,最后在五丈原离开了那片挚爱的土地。纵然蜀国后来灭亡,纵然你无法阻挡历史发展的潮流,但你对于国家的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心,永远被人称赞,也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让我们学会奉献与担当。
8、白话文释义: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9、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的国土上并列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国家,它们是魏国、蜀国和吴国。这一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相互间经常发生战争,但是谁也消灭不掉谁。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素以善于指挥战争而着称。
10、——单家驹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1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也许他的命运早已经被注定,生于一个盛世王朝的转折时期,他的才华、他的斗志让他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这也许便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伟大而艰难。纵观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杜甫也确实做到了,于他来说,他的志向永远都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3、声明:《湘识》将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和《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互联网法律法规,不发布和传播谣言及虚假信息,不发布和传播低俗庸俗信息,不发布和传播“网曝”“网传”不实信息。认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大力弘扬时代新精神,传播时代变化新成就,讲好百姓新故事,传播百姓好声音。共同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培育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规范,让网络空间更清朗、正能量更充沛。
14、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刘备最终得偿所愿,击败刘璋,顺利夺取益州,迈出了夺取天下的关键一步。但诸葛亮给刘备出得这个主意,单纯从利益角度出发可谓高明,但从道义角度出发,未免太不厚道,有恃强凌弱、巧取豪夺之嫌。
15、上联摘录杜甫《蜀相》诗原句,意思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今湖北襄阳),不辞辛劳地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提出的策略具见于《隆中对》,主要是分析天下大势,先取荆州、益州、安抚南方,内修政治,外联东吴,北伐曹魏,统一全国。
16、其实,当时诸葛亮刚刚打下川地,百姓刚喘息一两年,又劳师出征,劳民伤财,实不可取。而且,当时的天下大势是与东吴有不和,后方不固,而魏虽撤胜诸葛亮一筹的司马懿,但急切之间,曹睿还是会首先把兵权赋予他。因此,天时不利,地利不得,人和不顺,诸葛亮的出征实为徒劳之举。
17、在这里,诗人肯定了诸葛亮的才能,可是他一个人再有才,也无法凭一己之力,在乱世中力挽狂澜。
18、至高评价,潸然泪下
19、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20、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三、描写诸葛亮的古诗
1、二表竭忠臣,鞠躬尽瘁不负南阳三顾;一心扶汉祚,拓土开疆卒书正统两朝。嘉庆七年(公元1802)夏,钦命提督、甘肃全省军门(一省之最高武官)杨遇春题前、后《出师表》竭尽了诸葛亮的忠心。恭敬谨慎,不辞劳苦,为的是不辜负刘备茅庐三顾之恩;一心扶持蜀汉帝业,扩展、开辟疆域和领土,终于使史籍记载了刘氏国统的刘备、刘禅父子两代。
2、怀念他的究竟是水,还是人?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武侯·王安石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掉头梁父吟,羞与众争光。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
5、唯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6、诸葛亮在南阳之时,亲自躬耕于陇亩之中。
7、思虑周全,把事情的两面都把握住,人生才能无往不利,少添烦恼。
8、在诗人看来,诸葛亮有管仲、乐毅的才能,可惜的是关张命短,蜀国无可用大将,即使他有满腹的谋略才干,也无法实施。
9、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借东风,火烧赤壁。
10、势利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11、归根究底,杜甫对诸葛亮的种种敬佩、羡慕之情的背后还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壮和百姓生活于黑暗之中的痛惜。在晚年杜甫的诗歌中,其主要内容也并非是感慨自身遭遇的不幸,更多的是对社稷苍生苦难的悲痛。
12、几多名利,归于平淡;几多荣辱,归于平淡;几多往来,归于平淡。雨巷,无须风风火火,无须轰轰烈烈,更无须热热闹闹。安静的丁香,幽幽而芳发,采采而叶舒,从恬淡中来,最终又回到恬淡,这,才是雨巷的本色与本真。
1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14、《念奴娇·赤壁怀古
15、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杨慎所引的武侯庙·杨慎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16、他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结果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大诗人杜甫亦在海选的名单上。这也让他第一次见识到了官场的黑暗与复杂。
17、接着的最后一联直抒胸臆,写尽了诸葛亮的遗恨。
18、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民国二十一年(1993)二月,汉中绥靖司令、户县赵寿山出巡经此,展谒武侯墓,题书并敬制楹联。为了蜀汉帝业不偏据一方而自安,诸葛亮上书的前、后《出师表》于日月同辉;诸葛亮说要竭尽劳苦,亲率朝廷的军队长驻汉中,以对付天下变幻的局势。
19、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2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四、描写诸葛亮的诗句
1、在巴蜀的十年之中,身处异乡的杜甫亲眼目睹了大唐帝国山河破碎的景象,他痛恨朝廷的无能、思念身处战乱的亲友,故而想起了救蜀国于危亡之际的蜀中丞相诸葛亮。他无比地渴望有如丞相一般大才之人匡扶社稷。
2、——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词
3、诗的前四句写尽了诸葛祠堂之景,清幽荒凉;而后四句则是诸葛孔明的生平之事,其中“三顾”是刘备对诸葛亮的珍惜重用,“两朝”则是诸葛亮而忠君报国之义,好一番明君忠臣际会。
4、也有一颗“致君尧舜”辅佐之心,但他仕途坎坷,终其一生都未能如愿。因此这首诗就更加显得沉郁顿挫,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是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5、刘备三顾诸葛亮于卧龙岗茅庐,如鱼之得水,叱咤风云于天下。
6、诸葛亮,你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颗明星,你的大志、勇气、谋略、奉献、爱国、担当,无一不让我们作为后人感动,你本身散发的光芒让我们震撼,照亮了我们贫瘠的世界,让我们用勇气更好面对未来。
7、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8、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9、(篇七: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
10、甚至可以说,大凡有才华有抱负的诗人皆命运波折,难以实现理想抱负,唯有寄情诗词文赋。杜甫虽然官场不得志,但那种立身群众中,与百姓同忧乐,替人民呼号,为黎庶请命,在这方面他亦是中国知识分子永久的楷模。
11、此诗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
12、白话文释义: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13、打这以后,诸葛亮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语弄得神魂颠倒!
14、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15、今天我们要讲晚唐的一个诗人,他叫罗隐。他就是这么一个时运不济的人。他天资聪颖,怀有大志,但是参加科举考试,就是屡试不中。他说十二三年就试期。这样十来次不中,不说信心被摧毁,恐怕人的一生也过去大半了。
16、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17、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18、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19、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2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五、描写诸葛亮的诗句古诗
1、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2、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后人对于他的哀悼。可是人们却忘了,他最终的梦想,是继续回到那一座小小的草庐,再过几年悠闲宁静的日子。可怜世间有多少人都是如此,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原本以为这条路的尽头,可以回到最初的原点,但是却未曾料到,这一条路根本没有尽头。
4、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
5、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6、相传孔明是一位身高七尺、才高八斗的大学问家,他能一眼识破魏将司马懿的心思,巧用一回“空城计”。他轻轻一摇孔明扇,便有妙计横生;他默默焚香抚琴一曲,便能胜过百万精兵;他静静赏鱼半晌,便会闪现绝佳战略图,刘备三顾茅庐,不禁使刘备心悦“如鱼得水”。啧啧称赞声不绝于耳……
7、(雨巷江湖)太有才!一首诗里竟然有28位才子
8、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9、也就是说杜甫祖上世代为官,其祖父杜审言更是唐高宗年间进士,因此青少年时期的杜甫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而受家境门风影响,年仅七岁的杜甫就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10、地无论宛襄,有诸葛庐自堪千古;
11、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12、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3、“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有些人读书是为了成为人上人,有些人读书是为了世上没有人下人。
1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唐代:杜甫《阁夜》
15、后世对这首诗的评价也很高,甚至将其和杜甫的《咏怀古迹》相提并论,最后还入选《唐诗三百首》,足见成就之高。
16、——清·顾嘉蘅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17、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光绪戊寅(公元1878)仲冬(十二月),长安信士潘矩墉题。诸葛亮全力辅佐弱蜀,使之与魏、吴形成三分天下,其盛大业绩与功名,实在可以和伊尹、吕望比肩而论;诸葛亮是真正完美少有的特殊人才,萧何与曹参二人也不可能比得上他的政治才能。
18、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郭沫若同志撰书)
19、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光绪戍子(公元1888)仲冬,豫章(今江西南昌)萧执中题古老的碑碣石刻,散发出诸葛亮高尚气质与品格的清香;青绿色的松柏树,象征着诸葛亮忠于蜀汉帝业的高杰心灵。
20、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