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芃芃其麦什么意思(100句)

2023-01-19 14:20:5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芃芃其麦

1、文化沙龙是宁波历史文化志愿宣讲团的校园部分,宁波历史文化宣讲团是由宁波博物馆主办,宁波诺丁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悦书组和书友会协助的志愿服务项目。关注宁波博物馆、宁波诺丁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和书友会,获取相约《诗经》后续沙龙活动信息。

2、当时卫国周围都是些大国,那卫国应该依附哪一个国家来重新复国呢?许穆夫人在路上就已经开始思考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卫国的未来。最后一段,

3、宫墙无言高耸,默立于墨,却从每一周正和方寸之间流露出厚重的气息。从路两旁的照壁和牌坊,到仪门和内里的寅宾馆、衙神庙,每处书画都暗含深意,“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这些为官从政,立身处世的道理在当今时代,依旧是警世之言。

4、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5、虽说来日方长,但何不在美好的故事开端便找到自己的挚友呢?于是我们延续书院传统,重新拾起“芃芃其麦”这一栏目,定期为大家介绍新一届博雅班的优秀学子。

6、“苇”指用芦苇编的筏子,一说是苇叶,“杭”通“航”。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无论是情感还是气势都很足。

7、这是在为自己的身世地位生愤,抒发感慨。再有能力才华,“女子善怀”,还是“亦各有行”。“行”是出嫁的意思。这里许穆夫人对自己的出嫁表示不满,认为不论是按她的意愿嫁到齐国,还是留在卫国治理朝政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8、“蓁蓁”指茂盛的样子。另有“菁菁”(jīng,也指草木繁盛,“有杕之杜,其叶菁菁”)

9、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诗经·黍苗》

10、站在这副展开的国画长卷前,一碧湖水串起整座城的名园胜迹,在五亭桥上看湖上凫庄的亭台廊阁,环于水而又凫于水,在细雨氤氲中别有一番景致。

11、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夫家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军事武备都不行,还迂腐不堪,真是幼稚又霸道。这段中间部分是夫人自述情怀,表现贵族女子的心理活动。如果说《燕燕》是从贵族男子角度叙事,《载驰》就展现了一个刚强有力的贵族女性形象,与哭哭啼啼的卫国国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2、出处:出自先秦许穆夫人的《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13、宋 曾巩 《泰山谢雨文》:“黍芃芃而擢秀,粟薿薿而敷荣。”等

14、淑慎 出自《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15、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16、原文: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17、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18、芃拼音:péng,注音:ㄆㄥˊ,简体部首:艹部,部外笔画:3画,总笔画:6画

19、《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20、出自《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二、芃芃其麦什么意思

1、第三章矛盾没有前面那么激烈,诗的节奏渐渐放慢,感情也渐渐缓和。夫人被阻不能适卫,心头忧思重重,路上一会儿登上高山以舒解愁闷,一会儿又采摘草药贝母以治疗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谓“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说她身为女子,虽多愁善感,但亦有她的做人准则——这准则就是关心生她养她的宗国。而许国人对她毫不理解,给予阻挠与责怪,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愚昧、幼稚和狂妄。这一段写得委婉深沉,曲折有致,仿佛让人窥见她有一颗美好而痛苦的心灵,简直催人泪下。

2、“呦呦”指鹿鸣声。叫这个名字的,有大家非常熟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也有人取这句的“鹿鸣”作名字。

3、凡是:~年满十八岁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4、“芃芃”,形容植物茂盛,草木茂盛的样子。

5、“芃芃其麦”,语出《诗·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芃”读音同“朋”。“芃芃”,形容草木茂密丛生貌。“芃芃其麦”描绘的便是春日田野里郁郁青青的麦子茂盛生长的景象。

6、译文:桃树含苞满枝头,桃叶茂密色葱绿。

7、欢迎投稿:xdwm2017@1com

8、“惠然”指友好和顺的样子。

9、出自《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10、应该不行,因为发豆芽要常温,而小麦发芽要有一定的温度。小麦发芽:用篮子装点麦的种子,将它放在有蒸汽的地,如水壶上,等待几天就会发芽了。

11、一个致力于原创的纯文学平台

12、有芃者孤,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诗经·何草不黄》

13、兽毛蓬松的样子:“有~者狐,率彼幽草。”

14、我行其野,芃芃其麦。——出自《诗·鄘风·载驰》。

15、诗的第一章,交代本事。当诗人听到卫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后。立即快马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长的家属表示慰问。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许穆公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劝她马上停止前进。处此境地,她内心极为忧伤。这一章先刻画了诗人策马奔驰、英姿飒爽的形象,继而在许国大夫的追踪中展开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其情景就好似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中的场景。

16、芃péng〈形〉(形声。从艸,凡声。本义:草茂密的样子)同本义。如:芃芃(草木茂美的样子;健壮;健旺)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诗·鄘风·载驰》用两个芃,比用一个芃更能形容草木的茂盛,是加重形容的描写手法。现代文学中也有这样的用法:如密林,说成“密密的树林”,这更成衬托树木的茂盛;又比如蓝天,说成“蓝蓝的天空”,更能说明天空的晴朗蔚蓝。同时,用两个芃,也是为了使诗文更加工整,流畅。要是说成“我行其野,芃其麦”就显得太别扭了。诗经中的诗风也基本都是四言一句的。

17、出自《大雅·下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18、“穆”指和美。要是正好姓穆,直接叫穆清风也很妙。

19、总共:不知~几。全书~二十卷。

20、芃芃读音:péngpéng

三、吾行其野芃芃其麦

1、遮蔽风雨和阳光的东西,用竹篾、苇席、布等做成:篷子。篷布。车篷。帐篷。

2、麦子是北方主要的农作物之麦子长得茂盛,就喻意着生机和希望。而一届又一届浮山书院的学子们从青涩走向成熟,又何尝不像那麦子一样,茂盛而茁壮呢?

3、芃péng〈形〉(形声。从艸,凡声。本义:草茂密的样子)同本义(luxuriant)。如:芃芃(草木茂美的样子;健壮;健旺)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诗·鄘风·载驰》芃péngㄆㄥˊ兽毛蓬松的样子:“有~者狐,率彼幽草。”草茂盛的样子。古书上说的一种草。姓。郑码:EQDA,U:82GBK:C64D笔画数:部首:艹,笔顺编号:122354

4、摄影|亦文马丁小兰宇炀

5、翻译:野地狐狸毛蓬松,往来出没深草丛。役车高高栽征人,驰行在那大路中。

6、夏云悠悠,绿风拂拂,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诗人元好问,趁良辰美景,浅酌低唱,对酒当歌,任凭两轮日月,嗟叹时光,无痕阻挡。

7、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行至漫漫旷野,方觉芃芃其麦皆有其意。

8、仓颉:THNI,郑码:EQDA,四角:442结构:上下,电码:53统一码:8283

9、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10、孩子们不知道,这是从当初的俞锐校长决定下来,到后来被现在的何晓英校长定为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教研室的于玲老师去年没有去准东教育中心之前,一直都在直接负责了本项活动。

11、出自《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12、蓁蓁 出自《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13、“扬州繁华以盐盛”。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起始,扬州作为大运河的发祥地,成为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成就过“富甲天下”的盛世繁华。正是这份繁华,造就了弥足珍贵的建筑、艺术、文学、饮食等文化遗产,并至今深远地影响着后世。

14、出自《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

15、明胡缵宗《咏趵突泉》:“滚滚波涛生海底,芃芃蕊萼散城边。”

16、许穆夫人(约公元前690—公元前656),姬姓。周庄王七年(卫惠公十年)左右生于卫国都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穆公,周惠王二十一年(卫文公四年)卒于许国,大约活了三十四岁。是中国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存诗三篇,均收于《诗经》。

17、兽毛蓬松的样子:“有芃者狐,率彼幽草。”

18、特指船帆:扯起篷来。

19、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比起你们不高明的意见来,我的想法也未必行不通。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我的内心可以毫不隐藏地展示给你们看,我恋宗国情不已。

20、出自《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四、芃芃其麦 我行其野出处

1、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2、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天蓝水澈,圣湖清浅,青稞茁壮。远处磕长头的朝圣者,虔诚着心中永恒的信仰。格桑花、玛尼堆、五色经幡,诱惑着人们的向往……

3、学校的收获节,已经搞了4年有余,带着孩子们参加也是第四次了。从南瓜到西红柿到胡萝卜,果实收了一波又一波,孩子也送走了一波又一波。

4、本期编辑:张笑影/覃叶玫/李斌/孔慧

5、芃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植物茂盛的样子。字义解释活力,生命力,勇敢和积极进取,健康健壮。兽毛蓬松的样子:“有~者狐,率彼幽草。”植物茂盛的样子。古书上说的一种草。姓。详细字义(形声。从艸,凡声。本义:草茂密的样子)同本义(luxuriant)。如:芃芃(草木茂美的样子;健壮;健旺)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诗·鄘风·载驰》芃芃秋麦盛,苒苒夏条垂。——唐·沈佺期《夏日梁王席送张岐州》。

6、“倬”指大、浩瀚。历史学家许倬云的名字正是这二字。

7、《诗·风·曹风·下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8、芃声母是p,韵母是eng,声调是第二声。

9、芃的本义是指:植物茂盛。

10、姓。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11、“淑慎”指美好而恭谨。

12、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13、翻译: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

14、(田野里的)麦子生长的非常茂盛。‘芃芃’是草木茂美的样子。

15、沃野平铺,华实盈畴,南风之薰,吹来麦穗的清香。农人们争分读秒地抢收,银镰闪动,汗珠在古铜色的背脊上流淌。女人偶尔停下来,扇扇风,驻足四望,太阳底下,闪烁着成熟饱满的一穗穗麦子的光芒。

16、麦子是北方主要的农作物,麦子长得茂盛,就寓意着生机和希望。而一届又一届浮山书院的学子们从青涩变得成熟,又何尝不像那麦子一样,生机蓬勃呢?

17、出自《小雅·湛露》:“岂弟(kǎi tì,同“恺悌”,和易近人的样子)君子,莫不令仪。”

18、《诗·小雅·鱼藻之什·黍苗》:“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19、文风亦不限,或豪迈奔放,或文艺抒情,或古灵精怪,或朴实无华……尽可来稿,但一定要注意剔除含有错别字或是语法不通,语义不讲的病句哦~

20、这里开始她又回到了一个女子的心态。与《诗经》中许多其他诗篇一样,女子主要的劳动就是采集,哪怕是贵族女子。“陟彼阿丘,言采其蝱”,蝱是一种植物,贝母,川贝枇杷膏里的药材之百合科的。诗经里面很多植物都有代指的意思。比如卷耳,即车前草,会粘在人身上,表示的就是思念。而贝母是一种药材,清热解毒。川贝枇杷膏能治气管的病,而气管的病多是因为心里有郁气,所以贝母是用来缓解郁气的。所以说“言采其蝱”,是暗指她心有郁气。像诗经里面的植物与动物,去检索、了解一下,除了多了点生物学知识之外,还能帮助加深理解。

五、芃芃其麦出自哪里

1、载驰佚名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棫朴佚名(芃芃)棫朴,薪之槱之。下泉佚名念彼京师。(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棫朴佚名(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馀瑞麦张聿瑞麦生尧日,(芃芃)雨露偏。夏日梁王席送张岐州沈佺期(芃芃)秋麦盛,苒苒夏条垂。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岑参(芃芃)麦苗长,蔼蔼桑叶肥。田园观雨兼晴后作孟云卿早苗既(芃芃),晚田尚离离。

2、芃芃(péngpéng)

3、出自《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4、百度汉语:http://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d1759c61017a4bd8a5839f6e9d3a0add&from=kg0&highlight=%E6%88%91%E8%A1%8C%E5%85%B6%E9%87%8E%20%E8%8A%83%E8%8A%83%E5%85%B6%E9%BA%A6

5、篇幅长短不限,可自由发挥,任心而止,但需言尽其意,晓畅易懂。无论长短,都需详略得当,文从字顺,言之有物。

6、“彤”指红色,“炜”用来形容彤管明亮的光泽。这个名字现在被用得比较多了。

7、活力,生命力,勇敢和积极进取,健康健壮。

8、在讲了第一点“贵族”,第二点“家族”后,不得不提第三点“民族”。

9、芃芃 出自《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péng)其麦。”

10、录音整理|宇炀自清何融马丁熠萌英睿

11、《诗·风·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12、“斯年”形容久远。叫这个名字的有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

13、我行其野,芃芃其麦。四季物语,长乐未央。芒种,带着太阳的光芒,驾长车,走在岁月更迭的路上。

14、说起芃芃大家可能会想到“烦烦”或是《太子妃升职记》中芃芃。当初选择芃芃这个名字倒也没想那么多,一是因为和本名含义有些许类似,而自己又特别想要叠字的名字,二或是因为这两字看来文艺而优雅。

15、全诗四章,三章各六句,四章各八句。第一章交代本事;第二章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第三章矛盾渐渐缓和,诗的节奏渐渐放慢;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此诗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显示了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6、芃这个字读作péng,它的笔画为6笔,它形容植物草木茂盛,经常组词为芃芃,意思是指草木茂盛

17、《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18、出自于《诗经》《诗·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大意是:我行走在田野上,看到麦苗生长得很茂盛。载驰作者:佚名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19、活力,生命力,勇敢和积极进取

20、不知道准东一小曾经的孩子们,还记得一起收获的日子吗?愿你们带着这份童年的美好回忆,收获准东教育的又一个丰硕的秋天,如饱满的麦粒一般芃芃其麦,熠熠自身的光华,成就一份“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