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李白最伤感的一首诗(100句)

2023-01-19 14:18:5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李白最悲伤的一首诗

1、第一次是在公元753年,应其堂弟李昭,宣城长史(相当于现在的政府秘书长)之邀。

2、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像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

3、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4、你若喜欢,为(诗词君)点个在看哦

5、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6、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天宝十一载(752年)李云任监察御史。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

7、李白,唐朝浪漫主义诗人,喜爱饮酒作诗,一生中最爱写祖国山川河景、月景,想象力极其丰富,诗风意境高远、雄奇豪放,曾经被贺知章称之为诗仙,在他所有诗中,有这样一首诗,短短二十八个字,却抒写出李白思乡之情深。

8、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整首诗最为经典的两句,也是最被人们所熟知的两句。在这里李白用他非常精简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在他看来是天下间最为悲伤的一处地方,是哪里呢?自然是眼前的劳劳亭。虽然这两句并没有做任何铺垫,甚至有一些直白,但是却极为的传神,那种伤感之情扑面而来,这也是这首诗最为有经典的一个地方。

9、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10、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互联网能更好地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现代科技的发达,可以使我们更加容易的看到对方,听到对方。然而,在古代,科学技术并不发达,仅仅是一封书信,就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将它送到对方的手里,更不会那么轻易就看到对方的样子了,所以这种想念就更加深刻了。

11、而“闲”表面说的是孤云游离的状态,实际说的是诗人无所事事的悠闲。

12、此诗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诗说明李白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全诗兼寓自悼、自伤、自信之情,化融多个典故,形象鲜明,想象丰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13、他独自一人,蹒跚地登上了敬亭山,在那静坐良久。

14、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寒冷,竹席上充满寒气。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15、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6、《临路歌》就是《临终歌》,抄写时因为“终”与“路”形近而误抄。

17、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在金陵游历,那时的他正在参观劳劳庭,或许是心有感触,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作,从中的伤感之情更是浓郁的划不开。这首诗很短,只有4句,可是那真挚的感情却并不被字数所限制,尤其是透露出的那种悲痛,更是令人无法忘怀,由此可见李白才华之高。

18、这首诗前八句描绘战争之频繁,征伐之广之远,读来铿锵有力,强烈而鲜明,一句“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总结出连年征伐的恶果。后六句则以古说今,以历史事实为根据感叹“征战无已时”!而后的“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则描绘出最凄惨的战争景象,士兵战死,战马悲鸣,乌鸦啄食死人尸体,将人肠衔上树枝。战场之凄惨,令人不忍卒读!

19、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20、李白的《长相思》,共有三首。《长相思·在长安》是其中的第一首。这首诗的大意是:

二、李白最伤感的一首诗

1、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2、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3、这首诗是李白自离开长安,居住洛阳已经两年光景了。这是在一个夜晚,白日繁华喧嚣的东都洛阳城,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城中四处或远或近的灯火,和春夜的星空,上下寂然地相映着。沉醉春风,节令和环境都是极宜人的,然而诗人却还不想眠去。他披衣当户,若有所思,正在这时候,传来了一阵悠扬的笛声……

4、“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惊奇地在心里发问。这句的“暗”字.照应了题面上的“夜”,又是理解全句乃至全诗的穴窍处。偌大的洛阳城,在暗夜里,诗人一时并不能辨出笛声所自与自己距离的远近,循声踪迹笛声方向,也不知来自何处,要判断吹笛人是谁,就更难了。因为“暗”,一切感觉来自听觉,不能来自视觉,所以起句用发问语气;又因为“暗”,诗人视觉上对吹笛处所和吹笛之人毫无预先的准备,笛声乍起,使诗人感到很突然,所以又有“飞声”的想象——笛声仿佛是凌空飞来的。“飞”强调了“暗”的背景,加倍写笛声陡起的突兀感。

5、《送友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属于古诗

6、李白一生潇洒恣意,他的诗想象瑰丽,气势如天际流水,然而却晚境凄凉,他去逝前写的绝笔诗《临终歌》,充满英雄末路壮士穷途的悲凉之感,让人读之不禁泪下。

7、最后两句“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即背后古旧的墙壁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李贺这羁旅之魂却在幽梦中喃喃自语。“古壁”、“凝尘”、“羁魂”、“幽梦”,无疑都是李贺所处环境的表达,结合起来便是李贺沉郁、深幽而浓重的悲凉人生,更是李贺千古伤心的表达。

8、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

9、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10、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11、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12、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13、这首诗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天宝三载(744年),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

14、说起古代有名又有趣的诗人,当然第一个就会想到李白,一个盛世朝代里的著名诗人,他写的诗多数都是豪迈潇洒,不拘一格,极具浪漫色彩。那么多诗人,都是怀才不遇,抱负不得以实现,所以诗的特色多数是愁苦型的,但是李白不同,他也怀才不遇,他也想驰骋沙场,但是他的诗却并不是悲苦的,他会乐观地表现出来,潇潇洒洒过人生。

15、显然,这是一首诉说相思之苦的诗。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女人思念她远在千里之外参军的丈夫的故事。整首诗表现了这个女人的悲伤和痛苦,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太过于想念她的丈夫了。在我看来,这首诗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现在的异地恋。有时候,虽然时间和距离并不能分开两个人的感情,但我们都清楚,如果一对情侣长时间不能相见,就会因为思念而让双方都非常痛苦。

16、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17、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挽留;今天的日子扰乱了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烦忧。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18、一直以为李白总是那样潇洒恣意,狂傲不羁,浪漫如仙。

19、”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这几句是本诗中最伤感的部分,也是本诗的高潮之处。

20、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三、李白写的最悲伤的一首诗

1、“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2、●一首宋词,短短56个字,却道尽了人之一生

3、高堂:高大的厅堂。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李白向来喜欢用大鹏自比,比如在《上李邕》一诗中,李白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此时,大鹏还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只要它能飞起来,就能直上九万里高空,即使不能飞起来,也能将大海的水都簸干。然而,到了《临终歌》里,大鹏中天摧折,再也飞不起来了,象征着李白即将逝世。

6、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7、文学体裁五言古诗《清溪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被“赐金返还”,离开京城,游池州时所作,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创设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流露出诗人因远离家乡、思念家乡内心的孤寂与落寞,以及胸怀济世之才的诗人内心难以言传的抑郁悲伤之情。清溪行⑴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⑵。借问新安江⑶,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⑷。向晚猩猩啼⑸,空悲远游子⑹。

8、而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李白则换了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那种悲伤。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大概意思是说,春风也是会在意离别时的这种愁绪,更是不忍心去催促柳条让他快点长出来。短短10个字就将自己心中的那种悲伤演绎的活灵活现,而且还营造了一种高远的氛围。

9、庄忌《哀时命》中有“左袪(袖)挂于扶桑”的话,李白此句在造语上可能受了庄忌的启发。不过,普通的人不可能游到扶桑,也不可能让衣袖给树高千丈的扶桑挂住。而大鹏又只应是左翅,而不是“左袂”。然而在李白的意识中,大鹏和自己有时原是不分的,正因为如此,才有这样的奇句。

10、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11、其实说到底,李白虽然名声远扬流传千古,可是他的一生却也是非常坎坷的,他是一个胸怀抱负的人,但是他虽有才华有理想,可当时的社会环境注定他没有一个能够施展的地方,他只能靠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种种复杂的情感。后来看开了,他索性寄情于山水之间到处游玩,开始了潇洒的浪迹天涯的生活,而且每到一处美妙的地方,他就要驻足留下为这里写上一两首诗,聊以称赞,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的经典佳作。

12、李白的这首《战城南》是为讽刺朝廷穷兵黩武而作。当时,唐玄宗自恃英武,屡次于边关兴兵征伐小国,却又多次失败,百姓徭役沉重,苦不堪言。李白面对如此国情,悲愤难抑,写下了这首讽刺之作《战城南》。

13、现在有人说,这次事件充分说明了李白的短视与政治白痴。然而,当时的情况,很难说永王和肃宗谁对谁错。要知道,肃宗虽然已经即位,但是永王也是太上皇玄宗钦定的军事指挥,而且手下有膏腴之地。肃宗的即位反而有谋逆之嫌疑。至于所谓的永王叛变、肃宗平叛,不过是作为皇位争夺胜利者的肃宗对自己手足相残的辩解。

14、面对这样的形势,李白无话可说,带着妻小在江南一带四处漂泊。虽然他无能为力,但是依然密切关注着局势变化。

15、自此,谪仙人李白回到他的仙宫去了,留下他的诗篇,如大鹏般在中国诗歌艺术的高空中遨游。

16、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17、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8、后台回复苏轼、李白、杜甫,看精彩文章

19、李白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写下了一首诗来概括了自己的一生,这就是被后人叹息的《临终歌》。诗人固然是群星璀璨,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当官才能光宗耀祖。李白这一生仕途不顺,得不到赏识,在官途生涯里,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流放,部今日此,还遭到了小人陷害。

20、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

四、李白最悲凉的诗

1、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2、高适采取分化、瓦解敌军的策略。仅仅一个月,永王就在丹阳吃了败仗,丢了性命。李白只得开始逃亡,可惜最后还是在安庆被捕,关押在浔阳的监狱里。这下,李白面临的可是谋反的死罪。他的妻子宗氏四处奔走,找关系营救,李白也在狱中写信向他人求情,其中就包括高适。可惜,高适没有任何答复。毕竟牵扯到皇室内部斗争,作为军事高级指挥的高适不能有任何意气用事。

3、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4、我们平日读李白诗作多是飘逸潇洒的风格,题材也少有涉及战争场景,而这首诗,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白,一个忧国忧民而悲愤的李白。诗中所描绘战争之悲惨,可谓古今少有!

5、这是一首关于离别的诗歌,关于诗歌的事情是他与叔父分别,名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它虽然是一首识别诗,但是却没有一句是说离别的,他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出来。诗的内容是:

6、这次没有人夹道欢迎,也没人与他把臂同游,更没有人陪他一醉方休。

7、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SPRINGFESTIVAL

9、“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也不会像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非常相近。

10、大鹏振起的余风,依然能够激荡万世,只可惜遨游天地却被扶桑大树挂住了左袖。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树。挂:喻腐朽势力阻挠。石:王琦辑注《李太白文集》注云:当作“左”。袂(mèi):衣袖。

11、他不是陶渊明,归隐山林,“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即使屡遭挫折,他依然有“致君尧舜上”,道济天下的抱负,他的闲是迫不得已的“闲”,就像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

12、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也是以大鹏自比的。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但此时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13、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14、然后李白开玩笑说要背好爱相公三要三不要,结果许姑娘居然真的拿毛笔记好了,然后李白就比较喜欢许姑娘的了。然后后来估计是许姑娘不知道什么原因走了吧,然后李白伤心之类的。

15、永王来了聘书,李白是很矛盾的,妻子宗氏也极力反对。自古以来,参与涉及皇位争夺的事情,一旦站错队,后果不堪设想。然而,说客韦子春是李白的朋友,加上李白也有争取为国效力的准备。此时,天下富庶太平之地都在永王治下,不少人都对永王寄予厚望。李白权衡再决定加入永王的队伍,成为幕僚(参谋)。十二月,永王沿江而下,打算前往金陵稳定局势,伺机北伐。

16、在这首诗中,李白深信自己一定能流芳百世,然而生前却不能一展自己的抱负,身死亦无知音相送,正应了杜甫《梦李白》给他下的断语:“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7、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

18、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来剖析一下这首诗,它的大概内容就是:这时他应该骑着白马奔驰在辽东半岛;这时,我独自在这里绣帐锦被。周围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只有春风陪着我。月亮落在西山上,月光透过窗户窥视。我只看到蜡烛熄灭了,人却依然醒着。落花飞进春风的房间,仿佛在嘲笑我,床是空着的,为何只有我一个人”。

19、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20、据李华为李白写的墓志铭记载:“(李白)年六十有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五、李白的悲伤诗歌

1、猜成语,赢现金签到免费听课

2、而他平生不懂孤独,才懂孤独,便深入骨髓。

3、在李贺留下的二百余首诗作中,多数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伤心是李贺对自己悲凉人生的痛切感受,他的诗中也常常透出伤心之情。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伤心行》,便是李贺唯一一首诗题就已表明伤心之情的诗。不过这首以“伤心”为题的五言古诗,并不是专写某一件伤心之事,而是以眼下的处境道出人生的悲凉。

4、对于一个有志之士而言,“闲”是对他们的折磨。

5、756年六月,唐玄宗逃亡成都,途经马嵬坡,军队哗变,要求处死杨贵妃与杨国忠等人,杨贵妃只好自杀谢罪。七月,太子李亨在河套地区称帝(肃宗),玄宗稀里糊涂成为太上皇。玄宗也只好顺应局势,任命皇帝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永王李璘为四道节度使,负责稳定江南局势。而李白正好在永王管辖之内。

6、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正在金陵的李白得知了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消息。他的学生武愕主动前往山东一带去接他的子女到江南,而他也前往当时已经沦陷的河南地区寻找妻子宗氏。

7、李白为了能够有机会为平叛出一份力,决定沿江而上,到庐山定居,以等候时机。果然,到庐山没多久,永王李璘的聘书就来了。

8、他曾众星捧月,他曾傲视群雄,可晚年的他却像杜甫所言“世人皆欲杀”。

9、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有着纵横八荒的才气,写下了许多想象瑰丽、豪迈潇洒的诗歌,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坎坷,晚境犹为凄凉。在李白的诗中,我们都读到了他的狂放,但又有多少人明白他的痛苦,从英雄傲世到英雄末路,这首诗,是李白对这个世界悲壮的告别。

10、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1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2、经历了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李璘幕府的牢狱之灾,流放夜郎的大难不死,他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

13、在李白的乐府诗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恰恰也具有悲剧忧伤的情感。我读遍李白的诗歌,认为他是李白为数不多的具有忧伤情怀的诗歌当中最悲伤的一首。这就是那首著名的《长干行》。后来的人们常说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即来源于这首歌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

14、对于这种大敌当前还玩窝里斗的行为,李白充满了鄙夷,写下了一首令世人震撼的《上留田行》:

15、最后,江南宣慰司的宋若思出面求情(可能是高适授意的),免除了李白的死罪。但是活罪难逃,李白被判处流放夜郎,而且是终身流放。此时的李白已经五十七岁,就算不是终身流放,也很有可能在半道上因为水土不服或者劳累暴毙而亡。

16、一个“尽”字,将他的情绪写到了极致,突出了他的百般惆怅。

1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8、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19、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20、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