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成语有什么(100句)
一、出自诸葛亮的成语
1、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当我们平时生活中用到一鼓作气、负荆请罪、老当益壮等成语时,可有想过他们的出处呢?这里面可包含着古人的大智慧。
3、重温这两篇古文,您可能感受到成语之妙,正在于将冗长的语言情绪浓缩至几个字,言简意赅、生动明确。
4、汪曾祺:这个人间送温暖的老顽童啊!
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近义词)妙计、神机妙术、锦囊妙计、料事如神、妙算神机、足智多谋、能掐会算、用兵如神
7、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安阳市的汤阴县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当年岳飞曾躬耕于此。
9、(释义)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
10、《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蜀汉后主刘禅的表文,全文言辞恳切,饱含着对国家、对君主的忠诚与美好期待。《出师表》只有741个字,却成为了千古传颂的表文,其中也包含了许多成语。
11、云淡风轻、谈笑风生、歇后语: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也可以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12、表达意思:意思是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3、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14、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15、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6、12首唐诗巅峰之作,千古传诵的名篇,一生一定要读一次!
17、成语:足智多谋。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8、有人说韩愈是借着向学生训话的机会,顺便发发牢骚,感叹不遇。
19、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的争斗,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各自人才之间的比拼。刘备是最吃亏的,因为前期的刘备,人才过于匮乏且还单武将关羽、张飞很牛,但却没有谋士。
20、(反义词)束手无策、愚不可及、一筹莫展、不可奈何、冥顽不灵、愚昧无知
二、诸葛亮的成语有什么
1、(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2、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3、与恩师彻夜长谈后,他下定了决心:独步天下,靠自己的力量打拼属于自己的世界。“独步天下”是一个很有气势的词语,常在武侠小说中被用来形容侠客孤身一人,独闯天下。例句想要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其实这种用法是望文生义的。“独步天下”出自《后汉书•戴良传》:“独步天下,谁与为偶!”独步,独一无超出同类之上。“独步天下”其实是指独一无特别突出;意思是超群出众,无人可比。如:“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无与为偶。”例句中的“独步天下”改为“独闯天下”才正确。“独步天下”的近义词有“独一无二”、“无与伦比”、“超群出众”。注意不能说成“独步于天下”。
4、春风画馆地址:郑州市商务内环与九如东路交叉口天下收藏文化步行街3区2楼2066号
5、(近义词)鞠躬尽瘁、全心全意、摩顶放踵、鞠躬尽力
6、如果这真是韩愈随口牢骚的话,那么他或许可以被称为“成语大王”了吧。
7、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8、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9、三顾茅庐(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鞠躬尽瘁(解释):竭尽劳苦地贡献一切,到死为止。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表示为了国家,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七纵(解释):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出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七纵七擒,是只称臣。”
10、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1、(出自):春秋孔子《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但问题是,同样在《三国志》中,裴松之注解时,却引用了《襄阳记》的记载,一下子,本是很简单的问题,却成了迷,因为水镜先生司马徽横空出世。在刘备特意拜访他时,第一个向刘备推荐的诸葛亮,并还说出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13、(原句)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4、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15、孔明的惊人机智,巧妙计谋,我不如他。
16、译文:“士不可以不弘毅,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以“仁”为已任,难道还不重大吗?不辞辛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17、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轻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18、(原句)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9、读音:chūchūmáolú。
20、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三、诸葛亮有哪些成语?
1、(释义)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聘诸葛亮。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地有‘卧龙’、‘凤雏’,二人得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卧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便专程到隆中去拜访。
3、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4、(释义)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5、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6、释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7、(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8、读音:sāngùmáolú。
9、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10、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译文)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
11、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门下食客毛遂主动请求一同前去楚国求救,最终说服楚王发兵去救援赵国。毛遂为战国晚期卫国人,故里在今新乡市原阳县西路庄村,现有毛遂自荐亭和石碑多通。相传,毛遂在云梦山从师于鬼谷子,当地现在还有毛遂的逸闻流传。在云梦山鬼谷祠旁有毛遂庙,为游客观光瞻拜胜地。
12、泰山北斗(韩愈)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破釜沉舟(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东窗事发(秦桧)
13、✦这些成语中蕴藏着诸葛亮一生的智慧,既有治国的大道理,亦有为政的大方向,实在让人受益无穷啊!
14、他前后一共去了三次,头两次诸葛亮避而不见,第三次才亲自出迎,就在茅庐中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15、成语的背后有的是一段历史故事,有的是名篇佳句。今天要介绍的成语知识也很有趣:古人短短的文章中有大段文字都被后人沿用,并称之为成语。一起来看看这两篇高产成语的古文。
16、(近义词)明见万里、先见之明、料敌如神、不出所料、未卜先知、心中有数、神机妙算、断事如神、用兵如神
17、(释义)意思是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
18、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19、明末第一才子张岱,迷倒无数女人,有趣,才是一个人的顶级魅力
20、赤壁之战三足鼎立作奸犯科欲擒故纵如鱼得水思贤如渴七擒七纵龙盘虎踞集思广益凌上虐下;虎踞龙盘;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草庐三顾;豺狼之吻;淡泊明志;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空城计;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思贤如渴;我心如秤;临危受命;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任重才轻;妄自菲薄;危急存亡;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游辞巧饰;坐以待毙;众难群移作奸犯科;所向无敌;胸中鳞甲;淡泊明志苟全性命伏龙凤雏汉贼不两立俭以养德妄自菲薄任重才轻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草船借箭
四、什么的诸葛亮成语
1、(释义)指铲除奸臣汉贼。
2、老谋深算、运筹帷幄、老奸巨滑、深谋远虑、神机妙算
3、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5、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顷襄王)是一个昏庸的国君。他父亲楚怀王是被秦国骗去而终于病死在秦国的,他即位后,对于强暴的秦国,还是毫不警惕,只知整天玩乐。后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楚兵败散,楚襄王流亡到信阳长台关一带。城阳,就是现在信阳长台关下楚王城,著名的“亡羊补牢”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6、《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进学”,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解”是解说、分析。
7、读音:jūgōngjìncuì。
8、赤壁之战三足鼎立作奸犯科欲擒故纵鞠躬尽瘁如鱼得水思贤如渴七擒七纵龙盘虎踞空城计既生瑜,何生亮集思广益淡泊明志苟全性命伏龙凤雏汉贼不两立俭以养德妄自菲薄任重才轻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草船借箭盖世无双如鱼得水思贤如渴七擒七纵龙盘虎踞空城计既生瑜,何生亮集思广益淡泊明志苟全性命俭以养德妄自菲薄任重才轻赤壁之战三足鼎立作奸犯科欲擒故纵成败利钝
9、(原句)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原句)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11、蜀得其龙: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
12、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13、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14、鞠躬尽瘁:指小心、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
15、当时,刘备必是请求司马徽向自己推荐人才,并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和人才观,所以司马徽向刘备说道:“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16、此成语出自《庄子·山木·孔子厄于陈蔡》一文中。意思是:品行好的人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
17、从“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成语来看,被运用的最广泛的便是,劝人放弃原有信念时说的,比如劝降对方阵营的人物时,几乎都会出现这句。表明,你其实不是投降,而是认清了历史潮流的人物。
18、释义: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意为不辞辛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的精神。
19、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20、显然,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时,是只说出了前面一句,可后面那句却没有说。是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不必再说了,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五、诸葛亮的的成语
1、(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2、集思广益jísīguǎngyì(释义)集:集中;思:思想;广:扩大;益:好处。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广泛吸收好的意见。(语出)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正音)集;不能读作“jī”。(辨形)集;不能写作“积”。(近义)群策群力广开言路
3、选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已:止。(译文)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做事,直到死才停止。
4、含英咀华:把花朵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细细地琢磨。“沈浸醲郁,含英咀华。”
5、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6、诸葛亮笑了笑,果真将孟获放了,让他重新组织力量再来决战。后来,孟获又连战了六次,结果六次都被诸葛亮活捉了。
7、中国典籍博大精深,《左传》、《史记》、《战国策》......古人的大智慧都包含其中,快来一起看看吧!
8、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9、表达意思: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10、五千年来古诗词之美,美到窒息!
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语:三个臭匹匠,赛过诸葛亮:〖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事后诸葛亮:〖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12、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13、如(空城计)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描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14、(原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孟获第二次和蜀军交锋,又被活捉。诸葛亮见他不服,又把他放了。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连七擒七纵,使这个南中有影响的人物,终于心服。当诸葛亮还要放他时,他对诸葛亮说:“您像天神一样,从今以后,南中人再也不反叛作乱了。”九月,三路大军在滇池(今云南晋宁)会师,最后平定了南中叛乱。
16、读音:sāngùmáolú。
17、(释义)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18、(近义词)老谋深算、运筹帷幄、聪明睿智、老奸巨滑、深谋远虑、智谋过人、神机妙算、大智若愚、诡计多端
19、读音:sǐérhòuyǐ。
20、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