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的古诗的意思(100句)
一、小池古诗意思简介
1、古诗组读教学设计《元日》《清明》
2、泉眼()惜(),树阴()爱()。小荷才露(),早有()立上头。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4、出示诗句二句,解释诗句意思
5、诗的第二句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6、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7、意思是:小泉是寂静的,就像珍惜一条小溪流淌的泉水,映在水面上的树荫就像这个晴天的柔和风景。新鲜荷叶的尖角直角刚从水中冒出来,蜻蜓已经落在上面。
8、(哇,古诗写得这么美,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教师示范诵读《小池》。
9、(4)书写“尖”,先看书写示范,然后自己写,再展示。老师提醒记住“小”字变成部件后竖钩变成一条短竖。
10、《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
11、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12、演示课件,读四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引导学生说说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什么?
1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15、带学生诵读“树荫照水爱晴柔”
16、将仄声字归类出示:小、眼、有,带学生诵读,看这三个字的声调,引出告诉孩子在我国古代,第三声和第四声合起来是仄声。凡是仄声都要读短音。让同学们读小、眼、有。
17、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小池(宋)杨万里泉眼①无声惜②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③。小荷④才露尖尖角⑤,早有蜻蜓立上头。①泉眼:泉水的出口。②惜:爱惜。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花。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花的尖端小池子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1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
19、以下是修改稿(红色为修改部分)
20、(3)汇报,师相机纠正。
二、小池的古诗的意思
1、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2、《小池》是第四单元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有关夏的课文,其主题是“快乐夏天”,内容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写夏天情趣的,还有些夏天的气象知识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下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通过这组课文,激发对夏天的向往。
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译文:泉眼之所以悄然无声是因为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早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4、古诗教学切不可忽视朗读,要让学生通过吟咏把握全貌。只有在反复诵读、吟咏中,才能使学生解诗意、品诗味、悟诗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积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了“诵读悟情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借助课文插图及多媒体课件的呈现,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使其体会诗中美丽的自然景色并产生联想,激发学生在多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深入阅读、感悟古诗。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读文识字,认真观察汉字的结构和书写的笔顺,先描红再仿写。结合插图和多媒体课件理解古诗内容,通过适度的想象,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5、()惜(),()爱()。()才露尖尖角,()立上头。
6、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2小池)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
8、(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9、《小池》是新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从“小”处入手,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池、泉、流、荷和蜻蜓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犹如一幅色彩明丽的水墨画。这首诗的语言浅显易懂,对仗工整,适合学生吟诵积累。
10、(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11、资源来自网络,整理不易,愿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取配套课件等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12、你们好!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准备,“幼小衔接精品内容系列”之《娟子妈妈讲古诗词》终于正式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词是《小池》。
13、若虹妈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针对孩子的理解能力、兴趣点、思维方式总结出完整的教育方法,故事化、口语化、趣味化的表达,孩子看这本书就像与若虹妈妈对话交流,既有趣又有益,再加上每首古诗都有若虹妈妈的配乐讲解,孩子们一定会爱上学古诗。
14、(设计意图)板书力求一目了然,主要是抓住了古诗中描写的主要景物和景物的主要特点即四个准确传神的动词“惜、爱、露、立”进行板贴。板书对仗工整,既有助于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掌握背诵古诗的方法,渗透了学法的指导。
15、《小池》这首诗是杨万里的代表作之描绘了初夏时节小小池塘里的优美风光,是一首即景小诗。
16、(整体设计意图)整节课,教师以诗引诗,以美创美,以情激情,诗意在语文课堂上轻舞飞扬,学生在幽静的小池美景中徜徉。上课伊始,我首先课件引入让学生一上课便吸引于优美的大自然的氛围中,而后,通过播放夏天情趣图的课件,诗的韵味便悄然地弥漫于整个课堂,弥漫于学生的心中,打下轻松学习古诗的基调;课中,教师步步为营的引导,声情并茂的描绘,多彩优美的图画,再现了初夏小池的美景,把学生带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中,心为所动,情为所牵;最后古诗拓展与本文相辅相成。一节课就像一首心灵流动的乐章,似一篇文心涌动的诗篇,如一幅清新宜人的图画,引人入胜。
17、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18、(附:正值妇女节期间,“女神”们的优秀作品已经陆续亮相多时,借今日特别致敬工作室目前唯一“男神”陈洪峰老师。因为您的引领、指导,我们工作室的女老师们在童趣中学习,在诗意中成长。谢谢!)
19、上周我们已经学习了三首古诗词了,
20、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三、小池古诗意思简介一年级
1、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池塘里的小荷叶才刚刚露出了尖尖角,一只可爱的小蜻蜓就已经落在上面了,好像它比我们更早领略了这一片美景。
4、此诗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篇。全诗原文如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5、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6、朗诵录制下来,发给娟子妈妈吧
7、《小池》古诗解释意思是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小池》原文出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扩展资料《小池》鉴赏: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诗人将《小池》写得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8、开头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9、(1)小蜻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2)指名表演:谁会做做“立”的动作?
10、创造性认记字形,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领。;师范写,学生练写,比较评议。
11、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12、(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根据诗句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想象出细细的泉水缓缓地涌出,绿树茂密的树叶遮住阳光形成的树阴映照在清清的水面上的画面。从“惜”感受诗中富有的情趣。
13、《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意思是说: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才刚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14、第四:欢迎成为《娟子妈妈讲故事》的VIP会员,音频精品内容全部免费收听。点击蓝色字体即可:《娟子妈妈讲故事》vip会员开通,欢迎加入!
15、《小池》作者杨万里,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小池》的大意是: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浓密的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刚露出水面,马上就有蜻蜓落在上面了。
16、小池景色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的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17、古诗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千年以来,代代传承。它深厚的文化背景、高度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为人们所喜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幼儿从小接受古诗的熏陶,不仅能増强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感受力,更能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爱国情感。
18、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19、(2)猜字谜:露:路上有雨组成什么字?
20、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对《小池》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小池古诗的意
1、(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我首先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想以此激起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接着我直接揭题,引导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一开课便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儿。接着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他们见到过的小池塘的景色,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图上的景物,以此自然引人到本首古诗的教学内容上来。这样的安排,既扎实又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2、(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3、(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4、教师总结:(课件15)
5、在组诗比较阅读中亲近中国民俗文化
6、《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如下:
7、欣赏古诗词,感受大自然的美。
8、带学生诵读“小荷才露尖尖角”
9、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0、(设计意图:多种方式识字,激发了孩子们识字的兴趣。)
11、《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12、《小池》作者:杨万里解释: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诚斋乐府》。
13、示范朗诵,解释诗歌意思,介绍作者。
14、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15、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16、今天的推送是杨万里的《小池》
17、教学重点:学会吟诵古诗。
18、多么有趣的大自然啊,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19、古诗《小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20、玩游戏:生字回家
五、小池什么意思古诗
1、白话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2、(设计意图):我用课件出示配乐的动情范读,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古诗描写的景物之美。同时也让学生准确把握住古诗的朗读基调。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出节奏。然后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反馈。
3、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而且,能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理解诗句内容和想象诗歌美景上提出简单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山村咏怀》、《咏鹅》、《春晓》这三首古诗
5、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6、泉、流、爱、柔、荷、露、角
7、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8、③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9、(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10、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11、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2、所选篇目,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代表性作品,尽量涵盖各种体裁、各个朝代和各类题材。同时,入选的诗歌都通俗易懂,易于孩子们理解。
13、(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听老师吟诵结束本节课,意犹未尽,激发学生学习吟诵古诗的兴趣)
14、现在正值荷花开满塘的时节,所以小爱老师就用一首《小池》,给各位幼师带来一个中班的语言教案,大家可以进行参考和修改哦~
15、小荷渐渐长大,想知道他们在盛夏时节的美景吗?拓展出示杨万里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生欣赏,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更多古诗。
16、泉眼无声地流淌着细流,树影映在水中 日光的温柔。小嫩的荷叶才露出一点儿尖角,早就有蜻蜓驻立在上头
17、(设计意图)通过抓住景物、指导看图、练习表达、图文对照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并在欣赏美丽画面的同时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步得到训练。
18、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19、水从哪里流出来呢,请大家看泉水的出口叫泉眼,带学生诵读“泉”,强调拖长音。
20、先让学生反复读诗句,在语言环境中有所感悟,然后让学生自读质疑、释疑,理解古诗内容。最后在优美的画面欣赏和动情的音乐渲染中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