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关于划龙舟的诗词描述(100句)

2023-02-06 13:10:2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关于划龙舟的诗词

1、这首诗写出了端午节那日礼部尚书房内的端午习俗。诗中提到的彩缕也是一大重要习俗,就是佩长命缕,祈求长寿。这首诗很平淡,但是也蕴含着很多的情意。

2、端忧明发俨朝衣,午夜君山玩月回。快活不知如我者,乐方作兮奈别何。端拱无为乐太和,午夜兼能荐子虚。快剑斫断生蛟鼍,乐罢余声遥可闻。端州石工巧如神,午时起坐自天明。快剑长戟森相向,乐游古园崒森爽。端正天花贵自然,午后茶烟出翠微。快活不知如我者,乐方作兮奈别何。端坐讼庭更无事,午夜寒泉带雨流。快骑璁珑刻玉羁,乐终稽首陈其事。端复得之名誉早,午时起坐自天明。快剑斫断生蛟鼍,乐往悲来长叹息。

3、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就是更加的直接。不同于其他诗歌对于屈原的怀念,这首诗的立意非常独特。诗人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屈原的怀念,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即使每一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说是在纪念屈原。但是屈原的悲剧故事已经发生,即使后世的人们祭祀、怀念,屈原的冤屈就能洗刷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都知道,屈原的悲剧无法再重来。但是这首诗言语简单,表达的意思令人深思。

4、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5、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6、沁园春·端午赛龙舟扬桨人多,击鼓声繁,五月五时。觅清澄一水,正供齐聚;空明两岸,亦足自嬉。大厦薄云,市声侵境,不碍今人蹈古仪。循天性,却力拼情尽,驾并驱齐。堪称雄壮兵师,志诚笃汹汹吞象犀。又兽形装饰,恶神可退;红旗擎举,吉愿难欺。缨折争廷,顶淹怀国,屈子冤还千载题。终沉寂,剩晚霞敷彩,绿柳垂丝。2汨罗江上赛龙舟作者:曾国辉葛藤执马艾作鞭,雄黄烈酒祭河仙。汨水有幸抱屈子,磊石无期对栾缘。玉笥棕叶青如碧,圣祠黄钟彻洞天。桡旗舟鼓步骚韵,滚滚江流赛龙船。

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8、我喜欢端午节,因为我爱吃粽子。呵呵!你们喜不喜欢端午节呢?

9、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1、下阕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感觉啊。最后两句饱含忧愤,设想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作何感想;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是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作者只能是“聊一笑”,无可奈何啊。

12、鹏城景靓看湖河,苇草丛间觅蚌蝌。

13、这首诗中也是写了诗人为端午节所做的准备,比如置办了菖蒲、竹叶、雄黄酒。在诗人看来这样过端午节已经足够了,但是后两句写的“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就不仅仅是庆祝节日了。当然,汤显祖在这里并不是说自己对于屈原不尊重,其实汤显祖一生写过很多怀念屈原的诗词。这首诗中,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为了端午节过于奢侈的行为,他当时身为当地的官员,这是他爱护百姓人力、财力的体现。

14、这不,有许多诗词爱好者

15、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6、词的开头一语惊人,“高咏楚辞”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心虚和壮阔胸襟。词人高昂地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词人因为《墨梅》一诗得到宋徽宗的赏识,名震一时;当时的上层人物争相与其往来,他歌舞宴会频繁。第二句将鲜艳灿烂的石榴花与舞裙进行比较,映衬出舞裙的红,这是在回忆过去春风得意的情景。高歌完《楚辞》,满帘生风,无人理解词人心中所想,作者融情入景,写出了自己报国无门、空有报国志。从“高咏”到“歌罢”,慷慨悲壮之中又尽显词人的内心的痛苦。

17、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18、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9、7龙舟急,风雨催,齐推船浆快如飞。欲向洞庭寻君子,亡魂含恨不得归。悼念年复年,黄酒杯替杯。糯米如沙沉入水,汨罗江中鱼虾肥

20、过端阳节的时候,买了樱,桃,桑椹,菖蒲,而且买了雄黄酒,并且在家门口贴上了黄符纸,虽然贴了这么多辟邪的东西,但是还是担心债主找上门来,这首诗表现了贫困人民过端午的真实生活情况,幽默中带着一点苦涩。

二、关于划龙舟的诗词描述

1、从中可以看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2、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是我的国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吃粽子,赛龙舟。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3、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4、上图为2020年6月2日拍摄的水上基地,历经13年的风吹雨打,往日的风貌已经被雨打风吹去,因为秀江河上游河道改造,往日淹没在水中的楼层,也显露出了真容。

5、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6、于今芳坞闭,闻自内家知。

7、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8、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9、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

10、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唤起楚国百姓的爱国之情,屈原跳进大江中,以死来表示自己的爱国之情,楚国老百姓害怕江中的鱼吃屈原,就包了许多粽子,以此来堵住鱼的嘴,这样鱼就不会吃屈原了。不过,这已经晚了。老百姓都很后悔冤枉屈原。所以,每到端午节时,人们就用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11、上阕写端午时节,少年们身着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为年纪大了,懒得去看,这是年轻人和老人的不同情怀么?哈哈。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接下来写自己的清闲自在,言外之意应该是“闲得发愁”吧?最后两句写“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十足。

12、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13、双竞龙舟疾似风,一星球子两明同。——徐夤

14、(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1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16、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7、中小学“部编本”必背古诗词涂鸦记忆系列教材

18、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劝阻楚怀王,但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果然楚怀王上当被囚。

19、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20、(解析)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元丰二年(1079)的端午节,此时作者刚到湖州不久。同游者还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写有《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可证。

三、关于划龙舟的诗句

1、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2、薄水殿,习水嬉。

3、“忠诚”、“湘水身”指的都是屈原,“灵均”是屈原的字,此处也指的是屈原。屈原是楚国大夫,他一片忠心,但是楚王听不进逆耳忠言,屈原报国无门。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后人不忘屈原的忠义之心和忠义的行为,每年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纪念他。

4、考试再也不怕丢高分了!

5、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6、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8、银缾索酒倾玻璃,用钱如水赠舞儿。

9、释义:作者遥想以前的日子,在江边为了为了庆祝节日换了新的衣服,江边的杨柳树轻轻低垂着头,似娇羞的小女子一般,在那用心看着龙舟何时归来。

10、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

11、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2、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3、该作品写于明朝建立(1368年)之后的一个端午节。上阕开头写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描绘了一幅世人忙于庆祝节日、热闹繁忙的景象;“空惆怅”一句感慨世人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下阕首句道出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也表明了作者对元朝的忠贞决心。“无人解”一句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的情怀。

14、(语言酱,我们关注和分享的,不只是语言)

15、奶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

16、采风第一站,诗人们来到了金鳌洲塔主题公园,每年东莞的“龙舟第一景”就在这里呈现。站立在东江河畔放眼望去,万里碧空下的金鳌洲塔显得分外的熠熠生辉。它历经数百年沧桑,不仅是东莞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东莞的标志性建筑。“金鳌塔影”还被评为“东莞文物八景”之一。当日,诗人们走近古塔,认真聆听讲解员对“巍巍古塔韵,悠悠水乡情”的历史讲解,或拾级而上,细细品味它与水乡割不断的情韵。

17、(解析)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18、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9、这首词写的是词人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端午节总是热闹的,但是这一次端午节下起了雨。词人看着外面细雨纷纷,内心很多闲愁。在这样的节日,自己却孤身一人,没有知己好友陪伴自己,实在是难过。回忆起往日的欢乐场景,内心更加寂寥。这首词非常含蓄婉转,但是很好地抒发了词人的闲愁。

20、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四、划龙舟 诗

1、为了让坚守在一线的建筑工人也能感受到浓浓的端午情,南汇新城镇的社区志愿者们来到各建筑工地,与工人们共度端午佳节。

2、注意!这些地方停留不得超两小时!

3、下阕首句“楚江沉魄”当然指的是屈原投江,上阕中作者已经是沉浸在了青春易逝的哀伤中,端午时节人们唱为屈原招魂的歌曲,作者已不忍再听了。第二句,燕子春末夏初生雏,五月梅子黄,下起黄梅雨,端午节人们挂镜子驱邪,作者以这些景物烘托时令。第三局则是一幅逼真的“思妇图”,设想自己思念的人也在思念自己,可见思念之深。结尾说思念也是徒然,用共赏新月更进一步地表达了无边无尽的思念之情。

4、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②|活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引领乡村文化生活

5、杨时(1053-1130)北宋学者、官吏。

6、词人对屈原的凭吊语其实隐含了词人自己的今昔之慨和身世之感,深厚郁勃,沉致幽婉了。全词通过运用典故,寓情于景,将词人的愁绪与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7、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8、端午节来了,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端午节的诗词,请欣赏

9、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不仅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清晰地记录着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这个端午节,临港新片区也是粽香四溢,欢声一片,各行各业用自己的方式欢度端午佳节。

10、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

11、“江南靖士”是现代诗人陈志岁的号。

12、译文: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头上插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我年纪大了,不愿再去与人拥挤,只是站在远处观看。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船浆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

13、以上十首关于端午节的诗词,你都知道吗?欢迎收藏、转发

14、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15、杜甫的这首诗作于757年5月,诗人杜甫得到赏识,任左拾遗。诗的首联点出自己在端午时节得到赏识而做官,皇上赐予诗人名贵的宫衣;颔联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颈联意思是宫衣的衣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尾联大意是诗人心里琢磨了一下,衣服的大小竟然刚好,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圣上的恩情。

16、朝代:明代|作者:王士骐

17、马特特,来者谁。

18、不过这次我学会了包粽子,别提有多高兴了!

19、第一首诗是写端午节人们对屈原的祭念,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同情。

20、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五、赞美划龙舟的诗句

1、普通人之间要交际,皇帝和大臣之间也要“交际”,端午节是不错的时机呀,于是便有了端午节的各项君臣礼仪,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当然是群臣宴会啦。唐玄宗端午节的时候就会“赐宴”,通过端午节邀请群臣参加宴会的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君臣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巩固其统治。这首诗写的就是玄宗大宴群臣的情景,一片祥和景象,场面甚是和谐啊。

2、8《富屯溪观景,其三》龙舟两两齐发晓,蓑衣斜斜垂飞鸟。泼墨难绝不成画,浪花散匿现楼桥。越王桥上人尚早,富屯溪底银波到。渔载化作溪间雪,欲寻天宫酒一瓢。

3、2020年的秀江西路,整齐的绿化与平整的散步道,成为了附近市民夜晚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4、夺锦星桥断,穿杨月树披。

5、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6、(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宋·苏轼

7、端午东湖观竞渡年代:(宋)作者:(黎廷瑞)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8、整首词在铺写展开的过程中打乱了时间、空间顺序,时空交错,使人眼花缭乱;画面围绕端午的景色与风俗人情,写了很多意象而动作很少,它们之间似乎缺乏必要的联系,但是细细沉吟还是有迹可循的。

9、文秀,大概是唐昭宗时期的诗人,《全唐诗》存诗1首,即该诗。

10、我最爱吃的是红枣粽、碧绿的芦苇叶里,裹着雪白的米团和玛瑙般的红枣,颜色鲜艳而美丽,使人一看就生爱慕之心,我喜欢它不仅是因为它颜色美丽,更重要的是它味道好极了,新鲜的芦叶清香扑鼻而来轻咬一口,清清的、凉凉的、别有一番滋味。

11、全诗简单易懂,节奏明快;除了表达得到赏识的喜悦之情并且赞美皇帝所赐宫衣之外,最着重表达的还是“终身荷圣情”的感恩之心。

12、《和端午》是北宋诗人张耒的七言绝句。作者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的千载冤魂说起,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3、端午节还有很多活动,主要活动有两个,分别是:赛龙舟、吃粽子。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14、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15、万里长江一带开,岸边杨柳几千栽。锦帆未落西风起,惆怅龙舟去不回。

16、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17、该词描写了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等端午风俗。然而,次主要描写的却是一个深闺女子的生活——用五色新丝缠裹粽子,并且用金盘盛着,由侍婢送进来;她还要洗一个香花澡,然后休息、做个美梦,而想不到的是被黄鹂声唤醒。

18、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19、6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20、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