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优美句子摘抄(100句)
一、散文集
1、(朗读者:柏玉萍,小学高级教师,省教坛新星,省普通话测试员。)
2、你信命吗?我信。开始我以为能改变命运?后来才知道就算改变了,也是命运允许改变的,就像她,这辈子也不会和我有关系了
3、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
4、其中,第一章节的《这里,有生生不息的光》,第二章节的《用一颗喜悦的心面对世界》,第八章节:《明知是一场离别,依旧深情热爱》,这三个章节主要是围绕着关注心灵的成长,这条主线的书写。
5、写文章只是我个人生活中的一个构成部分,与其他部分在意义上抑或价值上别无悬殊。我不是为了写而写,而是想写的时候去写,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我图的是痛快。觉得痛快是因为时常在写,不写难过,当然有时候是由于不那么快活才写的。不那么快活也写,而且长时间坚持写,只有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喜欢。一个男人能喜欢一样东西这么长久并不容易。
6、我却觉得我妈妈不够积极,孤注一掷地把命交给医生和西药是一种赌博,而赌博本身也是迷信。但是妈妈好像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这上面了,再没有新的赌资压在其他的地方,也许有时候她更多一份灰心:觉得信了一辈子佛,而佛却给了她这么大的一个灾难,心里总是不平衡的。无论如何,我家没有了香的味道,它那么神秘地到来,但是如此轻飘地离开了。
7、通过对时序的解读,创作初衷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活在当下,控制情绪,诗意地生活,然后能够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一些变化,发现与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美好事物。
8、许是自己和祖庆一样喜欢玩玩小文,发发小感,竟自忘了是应他所嘱写序,倒成了自己在写一篇散文似的,但大约是写不出他的这一番“真的有趣”的贵气的。我得打住了,因为你也一定已经产生了一读为快的兴致。那么,赶紧往下翻,“真人”在书里。此时去,《刚好遇见》。
9、《汪曾祺散文集》是2018年11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曾祺。内容简介:《随遇而安》经历过曲折岁月的汪老,用笔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随遇而安、恬淡安闲的美好世界。通过这些文字,去探寻人性中至真至善的一面,用温情和纯净来洗涤这尘世的苦闷、忧郁和惶惑,自在而活。《自得其乐》汪老写草花鱼鸟、生活琐事,总能从朴素生活中找到凡世之乐。正如汪老所言,“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活着多好呀》人生实苦,他却给生活加了一层糖衣,在平常中找寻趣味与美感。汪老写生活琐事、身边人物,幽默风趣又乐观积极,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仿佛人人可爱,事事可玩味。
10、《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作品表达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作品主要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两类题材。前者以《祝福》和《示众》为代表;后者以《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为代表。
11、一直深受关注的余秀华,
12、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青年评论家刘大先
13、最开始接触的,是印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本里面的《道士塔》。但老师没有讲那本书的任何一篇课文,即使那都是历来为人称道的篇目,发下来却永远在我们椅子底下的书箱里,整整三年安静地呆在那里,如一处被遗忘的的宝藏,日复一日的尘土将其覆盖;也如一个一进皇宫就被打入冷宫的妃子,从盛开到凋落,都无幸一睹圣上的尊容,只因为老师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高考不考。
14、是的,祖庆是真人。在《我的顽童岁月》里,他自暴自己是“恶霸”:曾仗着年级高,力气大,常欺侮低年级同学。在《爆米花媳妇》中,则毫不掩饰其“早早恋”苗头:“此后,每到冬天,我便掰着手指头盼望着爆爆米花。其实,是盼望和我同龄的那位小女孩儿。好看。”在《赶坟头》中,他承认自己曾经白吃白拿别人的:“我也曾混迹期间,赶过几次‘坟头’”。
15、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将一个早熟、坚强、勇敢、乐观、善良、富于内在美的乡村贫苦少女的形象描绘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
16、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
17、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是《尚书》,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16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売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18、作为散文家的余秋雨以其《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散文集为新时期散文的文化回归开了先河,做出了贡献。本书主要是以三部分来阐述有关余秋雨散文的一系列问题:第一部分“行走的余秋雨”具体深入其五部主要散文集,并以个案分析的方式,对秋雨雨散文做一个鸟瞰式的把握与评介。第二部分“文化散文中的余秋雨”主要以新时期五十年散文为坐标,确定秋雨散文在我国当代散文史上的定位。第三部分“说不完的余秋雨”则是对批评界关于余秋雨现象的争论做一次客观公正的扫描,以理清这段文学公案的来龙去脉。本书在借鉴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到了材料翔实全面,评论中肯客观,因而为喜爱秋雨散文的读者的进一步阅读与欣赏作品做了一个铺垫与引导。
19、散文集共计近三十万字,里面有102篇散文,分为8个章节。我先谈一下《生生不息》的创作思路:我的写作一直沿着三条主线在进行,一是心灵的成长,二是时序中大自然的变化,三是平凡生活的细微之处。
20、记得看完这篇文章的那个晚修,愤怒,惋惜,不可思议,痛心,五味杂陈,打翻在我稚嫩的内心世界里,刺痛着我的神经。这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竟有那么一个时期,掌握在一个如蝼蚁般卑微的道士手里,被其肆意挥霍,甚至到后来,他亲手砍断了那长生不老的脉搏,任这被世代君主捧在手心上的绝世珍宝流光了透明的血液。
二、散文集优美句子摘抄
1、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2、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3、《茶中有真意》《花香日常》《人间乐事》《尘世之美》《文字,治愈了我》等等,这一系列的散文,都是从生活的细节中去书写对生活美好的触摸。一杯茶,一朵花,一顿美食,一段文字,这些看似细微的事情,其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学。
4、《道士塔》也许没有《阳关雪》的纷纷扰扰,俞见凄迷,也没有《白发苏州》的纸醉金迷,物是人非,它只是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如何毁在一个人手里的过程,但从情感上来说,我认为这是最能表现文化的脆弱以及作者对文化苦旅的态度,换句话来说,我在这篇文章里,读懂了余秋雨。
5、《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6、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7、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散文家徐可
8、《从文自传》及一组有关沈从文生平经历的自叙;沈从文为自己的创作集所写的序、跋、题记、艺文题识以及《废邮存底》等谈论文学艺术的文字。
9、生活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就是一种心情。对待生活,每个写作者的处理方法是不尽相同的。有人喜欢拿生活本身开玩笑,于是,所叙述的故事便成了做娘的给女儿打扮时所梳的辫子,怎么漂亮怎么梳。我没有这能耐。我只能把生活从自己的眼睛里过滤一遍,然后写出我自觉有点意思的文章让朋友们去看。至于朋友们怎么看,感受如何,我是不管的。
10、我感兴趣并关切的,是我周围的人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梦想与选择,包括他们的情感、色彩或者光环。我热爱并尊重的,是我熟悉的每一个生命的本体价值,包括他们的扭曲、毁灭或者重铸。文章是情感冲击的产物,因此,我写的文章,都是我自己或者我周围的人们真实的生活与感受。与我生活无关的那些人和事,太遥远,我不熟悉,不甚了解,无暇顾及也顾及不了。
11、我喜欢草这个字,喜欢草色这个词,更喜欢的是草民这样一个词,它和我血肉相连,和我一起抓住泥土的根,所谓尘世,还有什么比泥土更值得信任的呢。
12、恕我孤陋寡闻,在教育界,写论文者众之,写案例者广之,但写作并出版散文集的老师并不多。我这样说,不是要抬高散文,也绝不是看轻书写论文案例者。恰恰相反,我特别佩服那些作者,能够从司空见惯的教学现象中类比征引,提炼出真知灼见,且很是写得纵横捭阖,入木三分。由此而观散文,颇多信马由缰,虽也有感草木之微而察宇宙之大时,总是不及论文案例之严丝合缝、谨终慎始。所以总与评职评优失之千里,或许一不小心还会惹上“文字狱”。但我倒是特别欣赏散文这种不于潮流中逐波的特立独行,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它的一种贵气吧。
13、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14、真人讲真事。专集中《母亲的菜单,世上最美的长诗》、《父亲在,菜园在》、《是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最重要》、《说真话,做真人》……
15、《纸上》是苏沧桑散文创作上的分水岭
16、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
17、真事连真话。人人想听真话,但人人都怕听真话。因为有些真话难听,忠言逆耳嘛。但祖庆说了,且说得很透彻。
18、人的素质一般与生俱来。后来的锻炼与培养当然有用,但有限。齐白石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丢掉了斧头,拿起画笔,似乎随随便便就成为了大师。同样的例子还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上海文学》杂志上看到了阿城所写的《棋王》,虽然是他的处女作,但看了文章后就完全相信,这肯定是一个小说家。后来又读到莫言所写的《红高梁》,总觉得眼前荡着一片湿漉漉的红,我是感到吃惊的,这是个大家。我内心极其佩服这一类于不经意中把一切该做的都做了的伟大人物。我始终这样认为,作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勇于分享自己的灵魂。
19、比如《心生喜悦,深情活着》运用了孔子一生提倡的“乐”道,引导人们对待生活的快乐态度。《爱是一种循环》中以“爱”为主体,用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来引领人们对爱的感知。《只要热爱,一切都在预料中》,写出了人们对待热爱的事物,只需要用最简单的方式,那就是内心真诚的热爱。
20、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
三、散文集空山灵雨的作者是
1、半夜时分,路上寂静,师傅把车开得很快,把月色碾得吱呀作响。和他交谈的时候,我用方言,他也用方言,我用普通话,他也改成普通话,我忍不住笑了。他说:我知道横店。
2、等我20…等我25…等我30…
3、我也觉得,我们曾经做过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是没有影响的,佛一定在她的生命里埋下根须,告诉她生病以后要平和。这样就足够了。我们对生命长度的要求如何不是另外一条枷锁呢。
4、其实我家是没有神像的,从来没有。我是说父母从我上初中的时候开始信佛,直到去年不再每个月初十五烧香叩头,我家没有悬挂过任何佛教里的偶像图,包括如来、观音等等一个也没有,连寻常人常戴的小件的佛像饰品都没有,但是我父母的的确确虔诚地烧了二十年香,叩了二十年头,直到我妈被查出癌症晚期。
5、另外散文诗集有《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比如《坟》《热风》《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集外集》《花边文学》等。
6、是沈从文先生为丁玲女士所写的一部传记,一九三四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为“良友文学丛书”第十种。
7、从我爱上读书到学习写作,时光于不经意中流过了三十多个年头。现在的我,一副标准的中年人体态,在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图中缓缓地来回奔波着。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心理要承受的东西很多,生活的重心与思考的范围也不仅限于写文章的这个空间。我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那些绕不开也躲不过的事,为了安身与生计去操劳,如还能够静下心来写点东西,算是一种奢侈了。
8、《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9、曾经有很多路在我脚前,路路通向光明,而我却走向了不归路
10、但是现在,他们不再做任何祈祷,在最需要神的时候他们却不再接近神。但是谁也说不清楚这是怎样的一种隐秘的关系:也许是在最接近的时候而摒弃了形式。但是这又怎么可能?我想不清楚,也不会去问,他们无法给我一个答案,而神根本是不需要答案的。但是我感觉到神一直在我心里,也许心里有神的人罪过也大,如同没有爱的人心里总是装着对爱的依恋。
11、这种奢侈,能给我带来快感。写文章是一种精神漫游,是我的一种个人需要,但也需要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来阅读,这些朋友就是我的文章所寻求的无数个隐形的投缘者。这种写与读的关系,如同一次次事先没有约定的心灵握手。
12、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13、“现在的爱情不归月老管了他老人家早退休了现在归财神管”
14、走向民间,发现另一个江南
15、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过着平淡的日子,怎样能够把平淡的生活过得有趣味。怎么能在生活的缝隙中,发现美好。
16、他写道:“这真应了‘心诚则灵’这个成语。不强求,不刻意,不迟,不早,就这样,不期然地,刚好遇见。”如果这算是还停留在普通话式的公共模子里,那么紧接着的升华,便是个性独具的祖庆心语:“生活里,真有一种缘分,它像一根缆绳,30多年前打个结,就在你以为它断了,杳无音讯,30多年间,它却一寸一寸地,似断还连,似连若断,断断续续,蜿蜒着。忽然,飘然而至,结的另一头,又续上了。”不经意间,便被这样的心语触动了心弦,你会不自觉地也去触摸自己的“心有千千结”。
17、梁鸿鹰一直关注苏沧桑的写作,他认为苏沧桑这些年的进步是各方面的,“你发现她开始写的东西毫无疑问是很美的,然后就是她叙述的交代都是很清晰、很通灵,到了这里就有了非常厚实的东西。她在《纸上》不只是还原了劳动,她也还原了中国人对待自己的手艺、对待劳动、对于时间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讲可能不是主动的,但是在他生活的劳动和技艺传承的过程当中,她写的是一种坚守,写的是一种原生的至大的道,我觉得这是《纸上》值得关注的地方。”
18、《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19、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20、全书收有写女人的文章,其中有谈母亲、教师、弟媳、奶娘、同班、同学、朋友之太太、学生、房东、张嫂、朋友的母亲、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女性。冰心用一个“男人”的视角来审视女人,而自己又是女人,这种“换位式”的叙述,比之用女人的眼光看女人要更有可看性。
四、散文集书名大全
1、往事是2010年由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实体书,作者是冰心。该书讲述了作者在一次夏夜纳凉时,与三个弟弟(涵、杰、楫)仰望星空、畅谈大海的一幕动人的场景。
2、《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施战军
3、我好喜欢那样的时光:天蒙蒙亮,他们就起来烧香了,等我起来,香还没有烧完呢——袅袅地绕来绕去,阳光穿过敞开的堂屋门,铺一块金色在屋里,那香气就在这金色中间飘飘忽忽,除了厨房里母亲做早饭的声音,仿佛人间的静谧此刻全部在这里。我常常在香案前呆立许久,但是一般不会跪下去,我只是望着香案,和并不存在挂像的神的虚位发呆,我没有任何心愿,也不祈求什么,我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看慢慢消失的香烟,闻经久弥漫的香味。
4、“用笔墨怡养心灵,写有温度的文字。”让我们在时间中彼此深爱。致敬读者,因为你们的喜爱与阅读,认可与共情,让我能够触摸到这个世界的温度。
5、父母殷勤,不间断地焚香二十多年,到后来,他们怕是也不再祈求他的保佑,希望他赐下什么福气,只是单纯地给他烧香磕头了。如同我们爱一个人,开始知道因为什么而爱上了他,后来爱的原因和理由都消失了,就只剩下爱的本身了,我想这样的人才更接近神吧,如此说神其实不在家里的香案上,而实实在在在人的心里了。
6、门口有好几只小狗,我家的,邻居家的,还有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跑过来的,都是小狗,小小的身子在月光里看起来是很结实的,总感觉他们是一种庞大之物的浓缩,这样的庞大包括身体、声音、眼神。现在看不见它们的眼神,但是我能够感觉得到。
7、因此,我从容自若地面对生活。
8、写文章是门手艺活,不是一门任何人都可以随意选择的职业。很费劲。因此吃些苦头在所难免,而且只有自己晓得。可是,在生活中,即便不写也要吃苦头。因为,一个人,一生的生活经历本身就是一场艰辛的跋涉,需要去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或许,只有阅历多了,心才会坚强,路也会走得踏实。或许,适当地吃些苦头,劳者善心生,反而会慢慢地引发善心。吃苦总得记苦,生活给予我的体验多了,积累的感受也多,脑子里就有了存货,便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欲望。这种欲望最好的发泄渠道和方式,对我来说就是倾注于文字。用文字来记录生活,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这种方式诱惑着我。
9、在家里醒来,永远都知道自己是在家里,不管做了什么样的梦。在外面就不一样了,有时候得想一想,才会想起来自己是在哪里。
10、在无人问津的地方拿尊严换钱,又在人生鼎沸的地方拿钱换尊严,这就是所谓的生活
11、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诗人何向阳
12、类型不同啊,丰子凯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林清玄是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他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
13、《小橘灯》是作家冰心创作的散文,是其晚期代表作品之一。
14、秦牧的作品格调高,意境深远,常常似乎闲谈中就说出了一些有哲理,有生活感悟的自己的想法。他写散文,包罗万象,大千世界,山水草木,有了心得,皆成有诗意有情怀的名篇好文。
15、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几十年来始终致力于中国文学出版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持续不断地为当代文坛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名家新锐、精品力作。在这里,我们愿与您一道,“以出版的高度,追逐这个时代思想的高度与文学的高度”。
16、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17、———选自散文集《我在人间凑数的日子》
18、文化苦旅,在我眼里,这代表着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一种艰难,也透着余秋雨对此的担忧。在尔虞我诈的人类世界里,文化像一只易碎的灯笼,随时都能被抢走,然后践踏,甚至毁灭。
19、于是车速慢了下来,车轮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小了一些,甚至感觉那声音是光滑的,车子就也是光滑的了,我们如同寄居在一条鱼身体里的小小精灵,身体里泛出幽暗而干净的光芒。
20、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贺绍俊
五、散文集《我在人间凑数的日子》
1、2021年8月出版发行
2、散文之贵,贵在其真。这里的真不仅仅只是情感之真。情感之真是文学的共性,连最荒诞的童话、幻想小说都概莫能外。散文之真,讲究作者本身的生活之真生命之真。一如巴金先生的“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读散文,读得就是作者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说白了就是“读你”。读“你”的真见闻,真气象,真性情。散文要是没了这些,那活着也是死了。在“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文化语境里,一个写作者,在众人面前公开“露真”,除了底气还得有勇气。
3、它们都望着我,几条尾巴在摇动着,如同被风吹着的狗尾巴草。几条陌生的狗肯定是不认识我的,但是它们和小花一起摇动尾巴,因为和小花是朋友,它们就断定我不是一个坏人。
4、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5、他的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6、苏沧桑散文集《纸上》首发式现场
7、很另类的散文集,读起来感觉很怪异,但气势磅礴却又很舒—————《梦哲祈神》,笔名叫刘戈。这本书不费时间,但很费力气,因为必须读出声来才有感觉》《花田半亩》田维,很知名的了,不赘述,值得一看。读这俩本书时,心态要平静,这样才有味,读多了,怡情
8、正儿八经讲,出版《甘之如饴》这本书为时过早。因为在我看来,写文章这种事情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得好的。它不仅需要有天赋与才情,更需要有学识与文笔。学识能使文章写得从容,而文笔则会让文章写得好看。因此我是心有余悸的,我自觉我写的文章还远远不到火候,与心目中的目标相去甚远。
9、我知道,我是撑起自己的唯一。
10、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致辞,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臧军及浙江省作协党组副书记曹启文致贺信(主办方代表代为宣读)
11、《千年一叹》是200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图书,是余秋雨先生的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2000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公里行程中的经历。
12、月光落满了破败的木门,从门楣到门脚,都是一片绚烂的白。我感觉自己被什么轻轻捶打了一下,心里有了让自己放心的疼。我叫门,叫了两声,妈妈出来开门。妈妈能起来开门,我就更安心了。
13、散文集《生生不息》,是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发行,它是我在写作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归纳。其中所选的文章,是截止2019年11月以前我的散文的一个集结。
14、我永远无法忘记的一个场景是,我的父亲焚香以后,端端正正地跪在神的面前,双手合一拜再拜,祷告说:神啊,求你治好我姑娘的病,我愿意折寿二十年!我心里的震动有多大,这是一份让人窒息的爱,爱得太重,总是让人不好承受。我知道这人间再也没有一个人会像我爸爸一样爱我。这样的爱也只配在神的面前说出来。
15、主打篇《刚好遇见》是典型的怀乡记事散文,讲到他陪同父母回故乡去看“老屋”,无意中遇见了自己多年不见,常常思念,正待寻见的恩师。“风水先生”、“帮父母择屋”、“35年的恩师”……一读到这些个关键词,我便无端地想起《三国演义》的片尾曲“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
16、估计你要到国家图书馆去找才能找到了。得奖的是《画梦录》《画梦录》(散文集)19文生(应该个是个出版社吧)
17、每每到了寂静的夜晚,四周的灯光都暗了下去,独剩书案那一圈光明,先沏一杯清茶,然后是点上香烟,这就有了写的气氛,慢慢地进入写的状态。荷锄开荒,撒秧播种,自得其乐。
18、《一部减肥史,几多辛酸泪》,作者煞有介事地向人传授“减肥没有任何秘密,就是‘管住嘴,迈开腿’6个字”,前来“取经”的人,常常一脸失望:“这样啊,谁不知道?可臣妾就是做不到呀!”,感受了谐趣;
19、应该不是散文集里边的,我看到这个“喽啰”的词是在《边城》里出现的,是翠翠跟爷爷说送她回家的那个顺顺家的手下上山的样子像个“喽啰”。
20、《超人》是冰心的一部作品集,被收入“文学研究会丛书”中,由商务印书馆于1923年5月初版。该书共收录冰心创作早期的十篇作品,包括同名短篇小说《超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