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白居易的雪(100句)

2023-02-06 12:49:1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古诗《雪》白居易

1、冷竹风成韵,荒街叶作堆。

2、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3、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4、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

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6、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

7、梁园应有兴,何不召邹生?

8、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9、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0、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

1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12、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13、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14、遇客多言爱山水,逢僧尽道厌嚣尘。

15、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

16、唐代白居易《夜雪》原文:

17、白居易共著有2741首古诗词,每篇都是佳作,以后让我们慢慢的欣赏吧!

18、导语:白居易是我们老白家杰出的诗人,古诗我们也都学习了很多,但你又记得多少首白居易的诗词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白居易的经典古诗,一起大声的朗诵吧!

19、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20、“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雪的存在,而且暗示雪大,因为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足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见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说明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表明雪下得大、积得深,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烘托,句句写人,却处处见出夜雪。

二、白居易的雪

1、愿以藤为戒,铭之于座隅。

2、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3、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4、热饮一两盏,冷吟三五声。

5、译文: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6、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7、时时还有客,终不当君来。

8、玉泉潭畔松间宿,要且经年无一人。

9、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10、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11、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12、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1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的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15、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16、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17、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18、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唐·李白《王昭君二首》

19、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0、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三、白居易关于雪的诗

1、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2、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

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4、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目前已有9000白氏宗亲关注加入白氏信息平台

7、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9、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10、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诗人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心中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1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12、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13、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清·黄景仁《别老母》

14、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

15、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

1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7、花非花:其实说的是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是对作者修行证悟的最好说明。也就是说花的长成,并不是因为人们给他们命名为花而长成。就像你的名字,并不可代表你这个人。而是人为的一种称呼。而这种行为在修道之中,被称为污染了人心。

18、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19、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0、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

四、雪的诗句白居易

1、投稿邮箱:baishishangwu@1com

2、“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3、好拂乌巾出,宜披鹤氅行。

4、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

5、从触觉、视觉、听觉来描写夜雪的。

6、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7、《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8、(喜欢就分享出去吧!记得点个۞在看再走哦)

9、已讶衾枕冷,(yǐyàqīnzhěnlěng)复见窗户明。(fùjiànchuānghùmíng)夜深知雪重,(yèshēnzhīxuězhòng)时闻折竹声。(shíwénzhézhúshēng)

10、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写“夜雪”,透露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给人一种新颖别致,清新淡雅,别具韵味的感觉。

1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2、目标:帮助那些没有时间,不知道读哪些诗,如何讲诗的家长提供工具,帮助孩子更好、更快掌握经典;

13、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14、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15、好了,最后给大家送上一首好听的节气古诗吧,喜欢小朋友们能喜欢。

16、应该是古诗《池上》白居易《池上》是唐代古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这首古诗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池上作者: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7、七言:《琵琶行》(白居易),《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五言:《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字数参差但气象无比nb的:《蜀道难》李白、《将进酒》李白还有杜甫的很多诗都挺长的,熟悉的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还有浪漫主义的老大——屈原,《离骚》《湘夫人》《山鬼》《国殇》等……中华两千年没剩下别的,就是诗多。

1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19、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唐·李颀《古从军行》

20、已讶衾枕冷,(yǐyàqīnzhěnlěng)复见窗户明。(fùjiànchuānghùmíng)夜深知雪重,(yèshēnzhīxuězhòng)时闻折竹声。(shíwénzhézhúshēng)

五、古诗《雪》白居易英文

1、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3、这首五绝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时年任江州司马。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5、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6、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7、小朋友们,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只是这里的降水说的是雪而已。大雪节气,天气渐渐寒冷,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下雪,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已经有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有些南方也有了“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寒冷的地方河里的水都被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那里成为孩子们一个游耍的天堂。

8、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

9、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0、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11、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2、白居易的《夜雪》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13、15319799350六六

14、愿景:让每一个孩子爱上古诗文;

15、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16、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是冰凉,又见窗外一片明亮。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

17、嘲王历阳不肯饮酒(作者)李白(朝代)唐

18、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9、铺花怜地冻,销玉畏天晴。

20、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