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州评弹的描写(100句)
一、苏州评弹的美文
1、我劝你把一切心事都丢却,更不要想起扬州这旧墙门。
2、苏州去过十多次,这次最为高兴和难忘。
3、初识袁小良老师,是在读研期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幕式上。传统戏曲的雅致和安静,在一字一句间渗透到每个人的心底,这是戏曲本来的样子,也是大家心目中传统曲艺的样子。然而待到袁老师上台,一刹那间,场上呈现出了别样天地,琵琶三弦、摇滚热舞、帅哥美人,真正花团锦簇,满场生辉。观众看的如痴如醉,直呼“男神”,而于当年第一次看这样演出的我而言,完全是颠覆性的震撼,耳边是吴侬软语的妙不可言,脑子里不停蹦出的字眼是:这是评弹,这居然是评弹。
4、而对于小良老师,生而为评弹,真正止于至善。
5、根据1937年老电影《马路天使》中演唱的插曲《四季歌》改编的苏州评弹风情展《江南如诗》,用吴侬软语唱响丝竹江南,如诗如梦。这首曲子从各个方面具体描写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生动的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使人不经意间走进这幅美丽的江南画卷之中。
6、每周,“听读”栏目与您相约于此,不见不散!
7、申功晶,明万历首辅申时行第十四世孙,自小受家庭文化熏染,喜爱读书,业余码字、摄影,图文散见于《中国国家地理》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新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建设报》、《天津日报》、《陕西日报》等国家、省市地级报刊、杂志文学、旅游副刊
8、《江南如诗》舞台风情评弹
9、《礼记·大学》中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止于至善,即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10、映月台、云溪四季、香悦四季、领峰、望月湾
11、贾宝玉一路花街步,脚步轻移缓缓行。
12、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雾锁山头山锁雾,这应该说的是苏州园林,大漠风景以及塞北江南,吉林雾凇各个方向的图画。
13、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
14、这些苏州评弹诉说着平淡又真实的情感,温暖着人世间的悲欢。娓娓道来之际,情意已经滔滔不绝了。如今苏州评弹仍然婉转地唱着,那把琵琶,还在一声声弹着,弹唱着吴地悠悠岁月沉淀的美好。
15、说表语如联珠,铿锵有力,叫做“快口”,相反则为“慢口”;
16、总有一些人,令我们感动;
17、金声伯:苏州传统评话《武松》
18、法国中国驻法大使馆演出
19、我劝你姊妹的语言不能听,因为她们似假又似真。
20、《情探》本是传统越剧剧目,出自明传奇《焚香记》,其主要剧情为:落第举人王魁与名妓敫桂英相遇,结为夫妻,王魁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忘恩负义,桂英接到休书后到海神庙哭诉王魁罪状,自缢自死,最后判官司小鬼活捉王魁。
二、对苏州评弹的描写
1、“苏州评弹”已成为了苏州乃至江南的一张名片。
2、《三笑》演唱:陈烽、谢瑛、周明华
3、苏州评话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成立有行会组织光裕社。至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演《水浒》的姚士章等名家。
4、当苏州评弹遇上“超级女声”,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反应?当天,满头银发的赵开生与身着一袭红色旗袍的李宇春携手用三弦弹奏《茉莉花》,一老一少,相映成趣,曲声悠扬,令人陶醉。
5、一年几见当头月, 但愿得是花常好,
6、戳音频,暖心文章与动听声音更配哦^^
7、这是评弹艺术的主要演出类型。演员将一个情节曲折跌宕的故事,分成几十段乃至数百段,每一段称为“一回书”,每回书约有一万至两万字,可演四十分钟至一百分钟不等。在每一部长篇中,都有不少激动人心的故事高潮,称为“关子”。关子与关子环环相扣,以吸引听众连续聆听。一档演员(约一至三人)每天演唱一回。有的从头至尾演完整部长篇,有的只演其中精彩部分。
8、苏州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
9、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像姚先生这样的演员,也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听众。套用那句广告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同样“没有观众就没有演员”。某种程度上,观众更重要,是培育参天大树的土壤。
10、尽管我们都不大懂评弹,但就是觉得“乌沙”。大家纷纷说好听,有味道,回去介绍给家人朋友。
11、我劝你么,早早安歇莫宜深,可晓得你病中人再不宜磨黄昏。
12、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汉族曲艺说书形式。
13、这首弹词而最让人喜欢的还是歌词,朴实不雕琢的大众语言,几句话就写出了许仙得到白娘子的那种大为兴奋,不无得意,演员脸庞儿醉生春,情至缠绵笑语温,而更有几分感激惶恐之情。而白娘子的略带规劝的贤惠,对爱情一心一意的坚贞,和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将传统女性的柔媚之美展露无遗。
14、评弹曲牌《大九连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传统民歌,演唱内容为苏州十二月花季和风俗民情,委婉动听,地方味道很浓。不过,因曲式大而长,一首唱完需要近十分钟,不适合在会议上表演。较《大九连环》乡土味道浓厚、调式结构精巧的唱法,《苏州好风光》的管弦乐的伴奏更具现代的气息,还运用了转调、合唱以及带通俗的唱法,比起原来的《大九连环》来,现在的《苏州好风光》更易被人接受。
15、方能够缔结丝萝攀了你这女千金, 好比那得水的鱼儿有精神,
16、但愿月长明, 人长寿, 松长青,
17、是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在一小时内说完的评弹演出类型。演员少至二人,多至四人。有说有唱的节目称为短篇弹词;有说无唱的称为短篇评话。短篇评弹以现代题材为多,也有少数历史题材作品。
18、现在苏州交通广播108每天都有学苏州话的节目,我衷心希望评弹这一苏州魁宝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
19、这时,我把刚才的噱头说了出来:去年8月,金山区有一个集市,约了几个朋友去喝茶。正在聊天间,突然隔壁传出“咿咿呀呀”的评弹,推门见一老者身穿长衫,怀抱三弦,像一棵百年老松端坐着,不喜不怒,声音随着他一张一合的嘴巴,在宽敞的大厅里嘹亮地回荡。
20、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到了“一万个小时理论”,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而我在和袁老师的交谈以及查询资料的过程中,不停地感叹,袁老师在评弹上的付出何止一万小时!简单的举个例子,作为在报纸上开设评弹专栏的第一人,尽管袁老师自嘲是“平生不会动笔,才会说书,便害写书”,然而《小良评弹》这个专栏一写就是十年,不仅保持了“无退稿、无删改、无延时”的记录,更是吸引了无数粉丝,为很多对评弹“只闻其名未见其详”的读者提供了一杯最地道的苏州碧螺春茶,读来曲词生动,品来余香满口。
三、苏州评弹散文
1、总有一些事,令我们欣然。
2、9月29日,由台湾辜公亮文教基金会和苏州市评弹团共同主办的“《天籁云间》评弹经典书会”在台北彩排,将于9月30日正式公演。据介绍,接连3天共3场的演出以传统篇目为主,包括以唱曲为主的《苏州弹词流派专场》,有说有唱有人物的《评弹经典折子专场》和《盛小云专场》。
3、著名作家冯骥才曾作诗一首赠小良老师:“弹如风弄竹,唱似水过石,说乃花满地,只怪我来迟”。我第一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有一种会心一笑的感觉,是同为“良粉”的那种懂得,也忍不住想说冯先生一句,还不迟,幸好听到了袁老师的评弹,否则真是人生一大憾事。而对于我们这些评弹粉丝而言,能和袁老师共同看着这姑苏城的姹紫嫣红开遍,能在读书时就聆听到中国最美的声音,能够对吴文化有这样亲切鲜活的了解,能够将袁老师口中的苏州传递给更多的人,能够告诉别人,传统曲艺可以很古典也很时尚,我们,何其有幸。
4、击穿岁月深处郁结的冻层
5、评话的演出,因演员的说法、语言、起角色等方面的不同特色,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如有的演员说法严谨,语言经反复锤炼后基本固定,叫作“方口”。有的随机应变,舌底生花,善于即兴发挥,适应不同的听众而随心变化,叫作“活口”。有的演员说表语如联珠,铿锵有力,为“一口干”或“快口”。相反,则为“慢口”。有的演员以说表见长,少起角色,则为“平说”。有的以起某个角色见长,如有“活关公”、“活周瑜”、“活鲁智深”等美称。
6、《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7、《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8、见证江南腹地的美好声音
9、《太湖美》本身的特点,使许多人认为它是江南小调式的民歌,其实这是个人创作的艺术歌曲。它积极吸取了江南城镇小调的特色,用传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太湖边丰盛的自然资源以及悠久的革命传统,是传统文化与当代题材结合的一个完美例证。
10、苏州评话的节目形态多属长篇故事,分回逐日连说。每天说演一回,每回约一个半小时。通常一部书能连说月余,长的可达一年半载。
11、石桥下,还有水中的桥,还有,人和伞,狗和栀子花,竹笠,卖蒸糕的担子,都在潋滟的波光中,晃着影儿;
12、平江路的音箱里永远放着苏州评弹,与这个城市相依相缠,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好似嫩绿中夹着一丝银灰,性感之中又有些跌宕起伏。
13、陶冶居住在这座城市居民的情操
14、那么如何让艺术美化我们的人生呢,首先,来看看大师们怎么说?艺术家们怎么生活?最智慧的人有什么建议?
15、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2008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名录。
16、我一直想做一门课程,让大家在了解艺术的基础之上,让艺术真正影响你的生活,美化你的人生,提高你的审美品味和个人气质,令你的人生从此变得不同,或许这才是艺术教育根本的意义所在,或许通过这样的学习,才会真正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准。
17、地址:苏州市姑苏区腌渚河头38号(山塘桥旁)
18、苏州评话的传统节目约有五十多部,其中包括讲史性的《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岳传》、《英烈》等,俗称“长靠书”,又称“着甲书”;
19、无锡景调是江南民间小调之旧称时调,其曲调来源自清末民间,已不可考其作者,在中国南北均有传唱,多由茶馆、青楼卖艺之女即兴填词,故当时歌词并不固定,唯多用方言演唱,在江南一带,除《无锡景》外,还有《苏州景》、《杭州景》、《上海景》等多种同曲异词的版本。
20、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蛐蛐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四、赞美苏州评弹的文章
1、苏州评话是用苏州方言讲故事的口头语言艺术。其语言由第一人称即说书人的语言和第三人称即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两部分组成,而以前者为主。这就和戏剧白言有质的区别。它是讲故事,而不是演故事。第一人称语言称表,第三人称语言称白,表和白以散文为主,多说不唱。但也有用作念诵的一小部分韵文,包括赋赞、挂口、引子和韵白等。赋赞用以描景、状物和渲染、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及性格特征。挂口是人物的自我介绍。引子是说书人的书情介绍或点题。韵白是韵文的表或白或铺叙情节,或总结前段书情。
2、苏州弹词的书目十分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
3、请你贵公子,莫管我这薄命人。
4、轻敲铜环叮当响,有那紫鹃小婢忙开门。
5、评话又称“大书”,表演者以男艺人居多,一般只说不唱。类似北方的评书。
6、那比西施更美,更为聪慧的少女;也许,这就是江南的形象和性格。
7、用一座座匠心佳作关怀这座城市
8、《庵堂认母·三笑》山塘实景评弹二首
9、我的家乡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倘若把古城比作人的身体,那么,弄堂便是体内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血管。苏州的弄堂,有点类似北方的胡同,著名作家萧乾先生形容北京的胡同“是一阙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如果说胡同是交响乐,那么,弄堂无疑就是一管洞箫,幽怨呜咽深长。
10、苏州评弹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了许多曲牌以及民歌小调,各具特色的艺人们为评弹文化衍生出了丰富的唱腔流派。
11、我此生病体总难望好,又不能日日去请安宁。
12、苏州评话:用苏州方言说讲的评话。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的杭嘉湖地区。清乾隆时已形成。说者多为一人,坐说不唱,或穿插吟诵賦赞、诗赞一类韵文。表演时以扇子、手帕等为道具,以醒木击桌加强气氛。表演上讲究说表、噱头、口技、手面和眼神等,一般具有较大幅度动作,并注意模拟各种类型的人物。传统曲目以历史故事和武侠、神怪故为主,有《三国》、《隋唐》、《金枪传》、《英烈》、《岳传》、《绿牡丹》等三十多部。
13、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优秀作品,于1960年秋在上海的西藏书场首次公演,由弹词演员余红仙演唱,一举成功。半个世纪以来,它风靡大江南北,不仅是苏州评弹艺术创新的经典代表,而且在新中国的音乐史上也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
14、合景江苏尊崇苏州最原始质朴的底蕴
15、我乐此不疲地穿梭于这些逶迤萦回的宅弄,脑海里浮现起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过的故事,抗战时期,地下党组织凭借这些迷宫似的弄堂将鬼子搞得晕头转向,东西莫辨。或许,当年,这种曲折迂回、“以暗为安”的低调设计正是江南士族为人处事奉行的理念。踩在攀满青苔的石板上,看着残留在弄堂两侧灰墙上的霉点,墙缝间的青苔,木板门上的铜环铁锁,须臾间,从某扇窗户里传出来几声地道软糯的苏州评弹或飘摇出一曲绵长哀婉的二胡……这些或明或暗、或宽或窄、或曲或直的弄堂,到底隐藏着多少传奇和回忆?
16、我劝你么,衣衫宜添要留神。
17、《蝶恋花·答李淑一》样板戏评弹
18、如说演严谨,语言表达基本固定,叫做“方口”;
19、女,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苏州评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20、刘易斯·芒德福说:“城市应当是一个爱的器官,而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应当是关怀人和陶冶人。”
五、写苏州评弹的散文
1、其艺术表现以单线顺叙为主,用“未来先说、过去重提”的方法进行前后呼应,同时用不断设置“关子”的办法来制造悬念,吸引听众。
2、山塘街上的山塘书苑,每日都有多场评弹上演。台上设置字幕显示屏,让大家可以真真正正感受到评弹起伏有致、温婉激昂的变化。山塘书院还可用餐。
3、车在奔驰,有人提醒,评弹的事联系好了没有?我说早联系好了。
4、与合景泰富的美好理想不谋而合
5、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头遥望明丽、湛蓝的天空,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就像儿时玩得疲倦了,找一块青青的软软的草地躺下,任阳光在脸上跳跃,让微风拂过没有褶皱的心。
6、“这里有没有听评弹?”我向一名店员打听。“阿是听评弹的茶室,就在楼上。”店员说一口糯糯的苏州话。
7、哪有夫妇之间论什么恩。
8、但愿君心似我心, 心心相印是心连心。
9、签名版本:移步蜻蜓小铺扫码购买
10、景德路上没有汉庭。评弹,茶馆可以去平江路;书院可以去梅竹书苑(金阊区石路太平坊30号);还可以去园林里比如怡园、藕园听,古典园林景色配上评弹,效果是最好的花费也是最高。
11、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12、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
13、所谓评弹,其实是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即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
14、网师园的夜花园可以听,门票80元。昆曲、评弹、江南丝竹、古筝、笛子等曲艺节目轮流在花园中不同的厅堂演出。
15、江南水乡,天时地利人和,正是在这样风调雨顺的环境里,才衍生出了璀璨的艺术文化。
16、真的,这是评弹,袁小良老师独创的摇滚评弹,这样的创新,于他而言,是信手拈来,而这样信手拈来的背后,是扎实的评弹功力,以及一长串让人炫目的身份和经历:出生评弹世家,父母是有“浙江老虎,袁马响档”之称的袁逸良、马小君双档;他说噱弹唱演俱佳,编写导主持皆能,自创流派“小良调”。更不必说中国曲艺牡丹奖、国家文华表演奖、法国巴黎卢浮金奖和多次为中外国家元首演出并得到基辛格、比尔·盖茨等世界名人的赞赏及李岚清同志的亲笔题词等这些殊荣了。
17、文章/苏杭日记图/网络
18、《玉蜻蜓》故事是这样的:苏州南浩街的富豪金贵升,夫妻关系不睦。金贵升私恋尼姑王智贞,以扇坠玉蜻蜓为信物相赠,并留宿庵中,不思归家,致智贞怀孕。谁知金贵升感染风寒,病死庵中。王智贞生一遗腹子,为徐家收养,改名徐元宰。后徐元宰中试。端午节,金大娘观看龙舟竞渡,偶见朱小溪之妹朱三姐扇子上系有玉蜻蜓,经查询,得血书。徐元宰得知自己生母为法华庵尼姑智贞,到庵堂认母。金大娘得知徐元宰系金氏之后,迫其复姓归宗,金、徐两家厅堂夺子,最后以徐元宰兼祧金、徐两家香火,风波平息。
19、虽然曾经辉煌至“居家必备”的曲艺艺术也一度陷入落寞,但悉心的人们不难发现,伴随着评弹从题材到形式、从规模到包装的全方位创新,一场评弹的甜蜜风正在悄然发酵并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浸润到新一代人的生活。
20、于城市繁华之处亦能拥有内心安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