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形容菱形的诗句(100句)

2023-01-23 17:06:5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关于江南菱角的诗句

1、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2、课程文化要回归儿童的生活,彰显儿童的文化意义,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立足儿童视野,基于学校文化理念,在时代文化元素中揉进乡村文化记忆,培养敏锐的课程意识,彰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宗旨,那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天空定会更加明媚。

3、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4、红者最早,七月初有之,名水菱。稍迟而大曰雁來紅、日鹦歌。

5、(3)“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从“哥哥采盈盆,弟弟妹妹共欢欣”中你体会到什么?(采菱人满载而归,满心欢喜的心情)

6、时值盛夏,梁武帝萧衍饶有兴味。他漫步宫闱内外,偶遇一二八年华的采菱少女。阳光映衬下她手腕的珠绳熠熠生金辉,头顶的环钗随着体态微移而前后摇摆。“江南稚女珠腕绳,金翠摇首红颜兴。桂棹容与歌采菱。”只见她曼舞轻歌、泛舟水上,红颜金饰、兴致颇高。然而采菱一曲却拨动了心中的相思之弦。远望“所思”,芳心“未怡”,不觉“怅惘”。

7、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8、青菱小,红菱老,不问红与青,只觉菱儿好。好哥哥,去采菱,菱塘浅,坐小盆。哥哥采盈盆,弟弟妹妹共欢欣。

9、走进童年,触摸心灵的故乡。童年应该是欢乐的,一如琦君的“摇花乐”。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品尝菱角,读散文、古诗、民谣、古文,轻唱儿歌,充分体验到菱之乐。因为菱,童年有了纯美的记忆;因为菱,让江南水乡这个概念变得更亲切,而形象。学生通过学习与菱相关的文字,体验到采菱的童年趣事,自然而然地唤起了对水乡淳朴生活的向往,获得了一次情感与精神的洗礼。

10、社会环境如万花筒般的光彩陆离

11、后来,跟着同学到乡下看采菱,才知道嫩的菱角可以生吃,而且菱角还可以烧菜吃。

12、雨止天泛青,湖岸有柳。柳树高插入云与天相连。此时天边恰有一轮新月如弓,原来正是上弦时分。

13、“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如楼阁,蛙声作管弦”是出自唐·贾弇《孟夏》。慈竹:又名“子母竹”、“钓鱼慈”。竿圆筒形,中空甚大,每节多分枝,叶在最后小枝上,花枝不具叶,常成束弯曲下垂。因慈竹竿枝如子母相依,故称“子母竹”。蜃(^气: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称为“蜃景”或“海市蜃楼”。这几句大意是:江南的孟夏天气,慈竹的新笋竿枝相依,蜃气幻化如仙境中的楼阁,魅声一片就像那正在合奏的管弦。阴历五月是江南一年中最好的天气,梅雨季节已经过去,天气晴朗,蜃景时见,编束葱茏的慈竹,声如弦歌的蛙鸣……好一幅绚丽多彩而带有音响的图画!可用来描写江南仲夏景物。

14、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15、莫过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16、然而,百年后的煌煌盛唐,却有一人在苍茫暮色中眺望斜晖,落寞地把篱门紧紧掩上。隐于山间的王维望向咫尺前方:院中翠竹已添上一层新粉湖畔老荷早落下片片红衣。远方摆渡处的渔火星星点点,那是处处采菱人荡舟来归——尽管周围是嫩竹、红莲、渡口、归人,世界热闹鲜活,自然生生不息,为何我心是如此孤寂?

17、白居易有一首诗《看采菱》:『菱池如镜净天波,白花点稀青角多。时唱一声新水调,漫人道是采菱歌。』

18、社会生活就是一个万花筒,看着光彩陆离很是诱人,但实际上意想不到的困难、意想不到的打击、意想不到的挫折,这一切都会像磨刀石一样,磨钝着我们的斗志,消融着我们的锋芒,有诗为证:

19、今日的长安,风吹芦叶飒飒作响;那烟波浩渺的远方可谓是人间好风光。

20、我没等到学校接新生的校车,在杭州南星桥老火车站的小吃摊前,研究起这黑呼呼的江南风物。

二、形容菱形的诗句

1、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2、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3、“江南渌水多,顾影逗轻波”是出自唐·李嘉祐《白鹭》。渌:清澈。顾影:回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逗:招引,戏弄。这两句大意是:江南有很多清澈的水流,白鹭站在水里,一面多情地顾盼自己在水中的美丽倒影,一面逗弄着轻轻的波纹。江南多水乡,故白鹭常出没其间。这里上句虽只言“渌水”,而白鹭亦在其中。下句写白鹭的动作,尤为生动,仿佛白鹭有情有思,颇知顾影自怜,戏水取乐。可用于描写白鹭,也可用于描写其他水禽。

4、这是一句诗,出自清朝诗人阮元的作品《吴兴杂诗》。原诗如下:

5、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王勃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6、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瞭望。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7、“菱角何纤纤,菱叶何田田。鸳鸯与厓騑,对对浮清川。采菱白晰郎,荡桨后复前。偶逢西家妹,隔浦来采莲。”

8、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9、“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见汉·乐府古辞《江南》。何:多么。田田:形容荷叶挺出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一说,形容荷叶碧绿茂盛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在江南水乡最宜采莲,莲叶多么茂盛,相连成片。首句说“可采莲”,着一“可”字说明莲子获得丰收;次句抛开莲蓬,专咏荷叶,由莲叶的茂盛,可见莲蓬的长势,喜悦之情自在言外,构思曲折有味。这两句诗可用于描写江南水乡莲子丰收的景象和丰收的喜悦。

10、此时,往往一坛米酒已经准备好了。一家人将这荷塘小炒,就着月色一起下了酒。如今想来,仍然还是最为惬意的事情。

11、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12、采菱古诗。欣赏江洪的《采菱诗》:风生绿叶聚,波动紫茎开。

1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4、原来这仁兄是来撩妹的。这样的男人来采菱,纯粹就是添乱嘛。

15、全诗之妙,即在这三种安排之上。这三种安排的共同特点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惟其如此,菱、稻、荷花俱可长得茁壮喜人。反之,如果“一刀切”,不顾客观实际,那将会产生灾难性的的后果。

16、(3)再来细细品味,这一幅图的色彩也很美,你哪里可以看出来?同样美美地读一读。

17、八月桂花开来香喷喷,姐妹双双采青菱,

18、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19、一斤菱角两毛钱。我拿着菱角,不知道从何下手,卖菱角的大嫂教我剥了,就边等边吃。什么味道呢?

20、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江南红菱的诗句

1、春末夏初时,开出白花,一簇簇葱郁油亮的菱叶,完美而又有序地在水面上蔓延开来。到了盛夏,开始结出菱角。夏至时,菱角陆续上市。

2、婆婆买的菱角和我早上看到的不同,个头大,几只角儿也没有那么的翘弯,像被章鱼墨汁涂过一样,一个个乌突突。家里的孩子见了菱角,嚷嚷着要吃。婆婆竟然走到厨房,抽出砧板,拿刀将菱角一劈两半。这样发狠劈菱角,大概是怕用嘴咬开皮,不卫生。

3、菱角大家都知道,又名腰菱、水栗、水菱、乌菱、菱实、芰实等,水八仙之江南地区的传统食材。菱角皮脆肉美,即可生食,清脆可口;又可蒸煮而食,还可以熬粥炖肉,风味独特,非常受老百姓喜爱。菱角作为食材,在我国的栽培历史称得上是源远流长,其中主要的栽培区域在江南地区,眼下11月初,也正是吃菱角的好时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便写有:“涉江采菱,发扬荷些”,这说明在先秦时期先人们就开始采摘菱角食用,在那个年代,欧洲和西域还不知道在哪里玩泥巴呢,因此某度上写菱角原产欧洲是绝对错误的,菱角原产毋庸置疑,便是神州中华。

4、要在水深处种菱角,在水浅处种稻子,在不深不浅的地方种上荷花。不管水深水浅,一律种菱角,或者一律种稻子、种荷花,都是错误的。

5、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6、吃菱角最难对付的就是它的尖角,稍不留神就会扎嘴。要慢慢用刀沿对角线划开口子,双手稍稍使劲,剥出粉粉嫩嫩的菱肉。

7、当然,以菱角象征爱恋绝非空穴来风,这与其成熟恰逢好时节不无关系。尾谚有“七菱八落”之语,望文即可生义——七月菱角八月落地,故而每年鹊桥相会的农历七月七也正值水菱成熟之际,性喜浪漫的杭州人便会采菱作乞巧祭品。更由于其果肉状似爱心,在现代被认为象征情人之间心心相印。

8、在金庸笔下的武林世界,外家功夫讲求的是刚猛克敌,而内家功夫则讲究以柔克刚,其实,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刚柔并济,收放自如,以不变应万变,最终才能克敌制胜。

9、芗林居士卡筑清江,乃杨遵道光禄故居也。昔文安先生之所可,而竹木池馆,亦甚似之。其子孙与两苏、山谷从游。所谓百花洲者,因东坡而得名,尝为绝句以纪其事。后戏广其声,为是词云莫问清江与洛阳。山林总是一般香。两家地占西南剩,可是前人例姓杨。石作枕,醉为乡。藕花菱角满池塘。虽无中岛霓裳奏,独鹤随人意自长。

10、白洋淀内水生作物资源充足,生长着莲藕、菱角、芡实、慈姑等30多种珍贵野生水生作物。

11、“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写吴兴地处水乡的特殊自然风光。两句中有三个数量词,它们写出了密而不紊的一片水系。“四水”是主干,“千溪”是支流,“万家”则意味着更多的支流。通过“交流”、“散作”“遍”等动词勾勒,让人仿佛凌空鸟瞰,一望收尽吴兴水乡风光。

12、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13、菱角煮熟,剥去外壳,五花肉或排骨切块,入开水焯烫至表面变白捞出。

14、译文: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

15、而这一份美好的回忆,对于江南的孩子来说,自然还伴着快乐。

16、常熟人爱吃煮菱,也爱把菱角做菜,眼下这个时间段,水煮菱、菱角炒肉都是本地人餐桌上的常客。但是我总觉得一看到菱角,第一想到的不是它作为食材,而是呈现为一幅婉约的画面:一派江南秋日风光,一碧万顷,波光粼粼,荷花亭亭,菱叶漂浮,叶叶莲舟,穿梭其中,莲女采菱,人花相映,让人赏心悦目。

17、纵观今日杭城的日新月异,这里俨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鱼米之乡坐拥着千年江南富庶,杭州人——这一最为刁钻的食客群体——也因其对于食材的高标准要求和口味上的挑剔而闻名,令其他地域的老饕们甘拜下风、慨叹不已。客观而言,杭州这座历久弥新的古城所独有的味蕾印记也从未令人们失望。日复一日年复年,它依据时令的传奇、给予着美食鉴赏家们舌尖上的万千惊喜。

18、水面菱香起晚烟,斜风细雨泾吟鞭。

19、因此也有人说,菱是“水八仙”中的叛逆少年,绝不肯轻易卸下它坚硬的外壳,对你袒露心声。

20、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四、关于菱角的古诗词

1、刘琨乃西晋的英杰,为东晋名士之楷模。两晋适逢乱世,是一个英雄辈出与鼠辈横生的时代,刘琨与祖逖并为统治阶层中的弱势群体。他曾以五百士卒,白手起家,占据晋阳,苦守西晋的最后一块根据地,与刘渊、石勒等一世英豪周旋十年之久,为西晋王朝做出了非凡之贡献。可惜无力回天,最终被石勒击破,后投奔鲜卑首领段匹磾,为段匹磾所杀,当是西晋第一悲情英雄。囚禁中他写了这篇《重赠卢谌》。这是一首悲壮凄凉的英雄失路志士受困的述志诗,诗中向友人卢谌倾诉了胸怀大志而无法实现的遗憾和忧愤,主旨是激励卢谌设法施救,与自己共建大业。

2、她瞥了那人一眼,嘴撇得像个菱角。

3、看过第三季舌尖上的中国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水八仙,这水八仙到底是指哪八仙呢?这个名字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包含的食物都是非常接地气的,呵呵,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道江南的传统食物都有哪些传说和故事吧。

4、近日江淮一带不少地区都先后进入梅雨季,趁着这时节,一起邂逅诗人笔下不同的梅雨。

5、乌菱个头较大,两角弯弯像元宝,过年时,买点元宝菱,讨个好彩头。

6、轻轻松松地就扎伤了我们的嘴角

7、(1)这是小古文,大家第一次接触,你也许很想知道什么叫小古文。小古文就是那些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和文言经典句段。

8、分享更多朋友圈文章和评论

9、水乡人说,吃菱角,最好是现摘现吃、现煮现卖。

10、两家地占西南剩,可是前人例姓杨。石作枕,醉为乡。藕花菱角满池塘。

11、同样,刚柔并济这个词语也适用于我们的诗词写作。平时学习的平仄格律只是一种刚需,而置万物于信手拈来则是一种柔济,只有达到既不失平仄格律又能信手拈来的刚柔并济,那才能算是一个真正诗者,这也是我背诗词爱好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祈祷)(玫瑰)(祈祷)

12、译文:绿雾从江中清凉的波涛中升起,天上红霞重叠,像高峻的山峰。河边的云,水面的风,都像从老竹林里生出,洲渚暮色茫茫,众多蒲帆连成一片,不甚分明。

13、当岁月流转到夏秋交替之际,杭州被城市化热岛效应的闷热与躁动压抑得难以呼吸,而地处城市北部的西溪却是一片清凉世界,仿佛被时光遗忘的土地:十余平方公里的湿地,用它的每一张叶片辛勤净化着略显浑浊逼仄的空气。

14、菱角好吃,却难摘。扬州人喜欢把菱角称作老菱,以显亲昵。前年立秋刚过,在高邮湖养殖大闸蟹的扁担姐带我去摘菱角,自然引发我的好奇心,想知道如此好吃之物究竟是怎么生长出来的?

15、半亩园主人赵曼华一生很短暂,却留下了很多有关水乡美食的诗句。他的这一首《雨后出南西门》,就描写了江南水乡菱塘的诱人秋景。

16、只想大快朵颐那肥美鲜嫩的草儿

17、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18、诗里平畴青稻壮,画中焦岗绿荷香。连宵澍雨轻轻下,料得今秋稻菽丰。团圆不再又何投?弄碎心头断藕。莲艇娇娘菱角拣,荷花新嫂藕丝拖。水云烟月市桥西,菱角荷钱已满溪。盈盈一水遍栽莲,碧藕牵丝不计年。

19、初入社会的我们犹如稚嫩的羔羊

20、梅雨才结束,这般暑风和煦、枕席清凉的场景,特别难得。不管在什么时代,“无事小神仙”都是让人神往的事情。

五、菱角 诗句

1、(作者单位:无锡师范附属小学,无锡市新吴区南丰小学)

2、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3、大家都在看我们家的头条

4、莫问清江与洛阳。山林总是一般香。

5、就好像两角菱,也是同日生呀,

6、饺子皮,面包团,碎猪肉,鱼酱,蘑菇,或许菱角和竹笋都是此处的组成部分。

7、将菱角与荸荠、藕尖切片同炒,叫水三鲜,是一道非常清淡爽口的素菜。

8、本是西晋政治家刘琨留下的千古绝唱。出自《 重赠卢谌》,本意是“哪里会想到,我堂堂硬汉子,竟落到任人宰割,不能反抗的软弱地步。”

9、小村旁,有菱塘。广约十亩,塘水澄清。夏秋之间,菱初熟,浮于水上,或青或红。村中女子,邀邻伴划小舟,同往采菱。

10、也许偏好采菱胜景是父子相传的审美基因,梁武帝之子萧纲笔下的采菱一反父亲的怅然若失、颇具欢乐之情:“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桂棹浮星艇,徘徊莲叶南。”盛夏时分,湖面上的小巧菱花淡黄浅白,点缀于青葱绿叶间。农家女忙完蚕事,撑一叶小舟,划入菱塘深处,采回的不仅是青红菱角,还有正值时令的鲜蔬野菜。边采边唱、且行且歌,绿水红裳、余音悠扬。天人合一的自然情缘,构成了一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画卷。

11、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

1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3、物以稀为贵,江南的菱角到了北方,竟被一些人当作装饰品。

14、然而,菱角虽美却是瘦物,天作之合还是与丰腴肥美的猪肉,排骨搭档——荤食的香气伴着素食的甘冽,肉变得香而不油、菱角则吸饱了肉汁,如此并不繁复的组合在后厨进行一番神奇碰撞后,最终结果令食客和老饕大喜过望。向来以求鲜称著的袁枚则发明了匠心独具的料理方式,他将荤素搭配之法用到极致:“以鸡汤滚之,加新鲜板栗白果,煨烂尤佳”。鸡汤醇正的鲜香伴着菱角的软嫩,小小一碗就让人食欲大开、垂涎三尺。

15、由此,笔者道是想到了另一个词语———刚柔并济。

16、采得青菱到何里去卖?采得青菱到行里去卖。

17、子云自得幽居乐,不恨门前辙迹稀。

18、菱角是很具有时令性的鲜物,顶多一个月就下市了,而菱角的抗癌、保健的药用价值正逐渐显现,即便天天把减肥挂在嘴上的扁担姐,也喜欢把饱含淀粉的菱角当零食,这缘于它不含脂肪可轻身健美。

19、由此看来,当时江南的采菱,甚至是一项文化盛事。残暑将退之际,水乡的女人们头戴斗笠,手提竹篮。清风徐徐中,相约在菱塘里,随着那兰舟微荡。这个时候,在江南水乡上头飘荡不散的,就是这么一首曼妙的田园曲。

20、李渔曾说,世间唯有三种食物,自己动手才有趣味,那就是蟹、瓜子和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