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采菱的古诗(100句)

2023-01-23 17:06:2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关于采菱角的诗句

1、街上卖菱角的老人多半会在小摊前摆一个小木礅,一把奇怪的砍刀,砍去其角,剥去其壳,专卖菱角米。老菱角粉爆,嫩菱角味甜。

2、妈妈(外一首)文/陈新峰

3、菱角又名水栗、菱实,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菱角有青色、红色和紫色,它的外形有些犹如牛头,有无角的,一角的,二角的,三角的,品种不同外形也不同,其果肉可食,嫩茎可作菜蔬。菱角的售价一般在3元~10元每斤不等。

4、投稿邮箱:1017157180@qq.com

5、今年的夏天热得发狂,这不,早过处暑了,秋老虎仍然耐着不肯走,幸得早晚凉爽有点秋意。

6、菱角(Trapanatans),古时叫“菱”,又称水栗子、沙角,是一种水生植物,属于菱科或者千屈菜科,是我国著名的土特产之距今已有3000多年栽培历史了。常见的品种有元宝菱、和尚菱、懒角菱、白菱、红菱、乌菱等。菱角的肉厚而味甘香,鲜老皆宜,生熟皆佳,不亚于板栗,生食可当水果,熟食能代粮。菱角的营养价值可与栗相媲美,每百克鲜菱肉含蛋白质6克,脂肪0。5克,糖类24克,并含有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含有多种氨基酸,被视为养生之果和秋季进补的药膳佳品。

7、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婉丽动人,雄迈自然,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称“铁崖体”,他的这种风格极为后世历代文人所推崇。

8、抖音号|191426756

9、客知主意厚,分数随口加。

10、这真是:石作枕,醉为乡。藕花菱角满池塘。虽无中岛霓裳奏,独鹤随人意自长。

11、虽无壶酒助歌呼,幸有蠹书供枕藉。

12、注释游丝:漂浮在空中的蛛丝。冉冉:柔软下垂的样子。如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青壁:此处指雪后光滑的石板路。旧时驿道多为石板辅成。迢迢:形容遥远。芰荷(jìhé):芰,菱。荷,荷花。

13、最早返青的报春菜是荠菜,又名护生草、菱角菜,是一种野菜,近年来开始人工种植,其维生素、钙、磷、铁含量都。

14、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6、不违农时,尊重天意。久而久之,大自然也回馈以西溪人最本真质朴的厚礼。菱角,一种被遗忘在历史深处的水生作物,就是本地最富有创意的发现。清代西溪文人洪昇曾情真意切寄语同乡好友沈汉嘉:“我爱月明君可至,红菱白藕满湖滩。”

17、难得一个无事的周末,邀约几个好友一起去黄安镇毛垭村转转。听说那里一个朋友在鱼塘里搞多种经营,已初具规模,便去一探究竟。

18、(春末夏初闲游江郭二首)唐 白居易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0、正月甘蔗节节长,二月橄榄两头黄,三月樱桃粒粒红,四月枇杷如蜜糖,五月杨梅红似火,六月莲子满池塘,七月南枣树头白,八月菱角如刀枪,九月石榴露齿笑,十月金桔满园香,冬月柚子黄金金,腊月龙眼荔枝凑成双。

二、采菱的古诗

1、当岁月流转到夏秋交替之际,杭州被城市化热岛效应的闷热与躁动压抑得难以呼吸,而地处城市北部的西溪却是一片清凉世界,仿佛被时光遗忘的土地:十余平方公里的湿地,用它的每一张叶片辛勤净化着略显浑浊逼仄的空气。

2、然而真正久负盛名的还要数嘉兴的南湖菱——因皮薄肉嫩、甜脆清香、入口层次感丰满而为历代老饕中意;它呆头呆脑、模样憨厚、神似北方馄饨,所以后人又亲切地爱称其为馄饨菱。不过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南湖菱给予食客的视觉刺激——嫩时表皮葱绿、苍翠欲滴,内里浅白、无暇纯净,和历代文人墨客清雅高洁、淡泊宁静的审美取向不约而合。宋人范成大就曾击节力赞道:“有馄饨菱者,色白甜香,实为上品。”

3、雨埋钓舟小,风飏酒旗斜。

4、菱池如镜净天波,白花点稀青角多。

5、村歌与社舞,客哂主人夸。

6、然而,百年后的煌煌盛唐,却有一人在苍茫暮色中眺望斜晖,落寞地把篱门紧紧掩上。隐于山间的王维望向咫尺前方:院中翠竹已添上一层新粉湖畔老荷早落下片片红衣。远方摆渡处的渔火星星点点,那是处处采菱人荡舟来归——尽管周围是嫩竹、红莲、渡口、归人,世界热闹鲜活,自然生生不息,为何我心是如此孤寂?

7、绿蚁杯香嫩,红丝脍缕肥。

8、我们家乡落城圩的菱角品种在巢城较有名气,在于这种菱角的栽植方式讲究、生长管理精细,所以最后长成了集形阔、体大、肉肥、味美于一体的果品,深受消费者的好评。

9、从栽植上来讲,首先是选好种菱。在头一年的采摘尾季时,注意选那种快要掉脐的体大老菱角,收集后用清水冲洗掉上面的污垢,然后放在单独用稻草扎制成的草包里,放在水塘边一较清净处水下,在冬天里不会受到人为或牲畜的损害。至于那些长老而自然落入塘底的老菱角,因为不易收集,也就不管了。在冬天有人在水中可用耙子抓一些黑色老菱角,也是可以剥壳吃而不会做种菱。

10、此外,菱角亦可磨制成粉,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本草纲目》认为“菱实粉粥,益肠胃,解内热”,尤其是对肠胃已弱的中老年人或久居病灶者来说,经常吃些菱粉粥可以补益脾胃,久而久之,也能起到扶正补虚、养生延年的功效。当然,菱粉的最佳归宿莫过于加工制成冰激凌或细粉糕。曹雪芹于《红楼梦》中曾提到:“方才舅太太那里送来的菱粉糕……给姑娘们吃的”,在清代簪缨世家已经很常见了。其具体做法可于清代扬州盐商的饮食著作《调鼎集》里寻觅踪迹:“老菱肉晒干,研末,和糯米粉三分,洋糖,印糕蒸,色极白润”——将菱角去壳、晒干研成细末,和糯米粉、白糖拌匀,入笼屉旺火蒸熟,取出切块即可得,其味软糯香甜,口感极其醇厚,是妙龄少女们爱不释手的午后甜点。

11、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12、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

13、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14、释义: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

15、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16、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咏菱角怀芳夺角浸清流,一种奇逢一种幽。何处夕阳萧鼓闹,两湖人荡采菱舟。咏菱角春孕夏繁泥里成,黄花浮水俏天生。出波紫皂峥嵘角,胸满莹莹冰雪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7、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欧阳修

18、家乡的菱角与菱角菜,值得回忆,也值得留念!首先,菱角的食用价值较高。用现在的语言讲,菱角基本上是水塘中自然生长,原生态植物生长的果实,不沾化肥农药,少污染,环保型。据科学研究,菱角果实味甘、凉、无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和解毒的功效。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有除病轻身作用。因此,在菱角上市时作为佳果多尝一点实在是不错的选择。

19、莫问清江与洛阳。山林总是一般香。两家地占西南剩,可是前人例姓杨。

20、释义: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

三、描写采菱角的诗句

1、《本草纲目》中说: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菱粉粥有益胃肠,可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

2、菱角,独有的味蕾记忆——如今正抽丝剥茧、拨开历史迷雾,向世人缓缓走来。

3、菱角何纤纤,菱叶何田田。

4、春前深惜别,病后政无诗。

5、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

6、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

7、次韵子瞻望湖楼上五绝 宋 并叙

8、注:《嘉兴日报》2017年7月12日刊出

9、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10、青青而大者曰馄饨。菱极大者曰蝙蝠菱,其最小者曰野菱。——顾清《松江府志》

11、扁舟尽日画中行,荷叶荷花香不断。

12、故园无此味,何必苦思归?

13、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14、淡淡的油墨清香,让我走进了故乡的云空间。让我想起了儿时的趣事,让我嗅到故乡的菱角香。优美的散文一下子打开了我思绪的闸门,思念故乡的潮水顺着打开的闸门奔涌而出。把我带到了儿时,带到了故乡。

15、鲜红皱绿来满船,楼前凉月光团团。

16、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巢城东乡的河网化地区,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这里水生植物也特别繁茂,像菱角、荸荠、藕及芡实、茭白、茨菇等,为百姓提供了可口的餐桌菜品与消遣零食。在这里,栽种这些水生植物还形成了地方的特色品种,广为流传的是:“都胜圩(含山县张曈乡)荸荠,黄周圩(巢县钓鱼乡)藕,落城圩(巢县亚父乡)菱角家家有”。

17、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

18、偈颂四十一首 宋 释普宁

19、红者最早,七月初有之,名水菱。稍迟而大曰雁來紅、日鹦歌。

20、在我的家乡落城圩,因为兴修水利、加固圩堤的需要,每个村庄所在的圩埂里面,挑土后都形成了几口大塘。还有,每个村子所有圩田的分界处也有大深沟,正所谓塘坝相连,沟渠纵横。这些沟塘较为宽阔的水面,可以养鱼,也栽植水生植物,如菱、藕、茭白等。而荸荠、茨菇等则要在水田里栽植,藕也可栽植在水田里,但是菱角则主要栽植在沟塘里。

四、菱角 古诗

1、(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2、第三是移栽菱秧苗。到五月初蒸,外河水要涨潮了,菱秧苗就必须移栽到内河塘沟里。因为此时菱秧苗已长大了,还有外河水大了,河边有行船会损伤菱秧;更重要的是,内河沟塘这时也水满适宜菱秧苗生产了。移栽时,先在外河将一株株的菱秧苗细心地在烂泥中连根拔起,小心保护好根部,将十株秧苗的长茎绕成一团团,分别放好。然后,将这些团团菱秧苗放到内河塘里的鱼盆里,用长竹竿将一株株秧苗的根植入沟塘底泥内,把茎叶放开使之漂浮在沟塘水中。这样栽植不能太满,使之长大后再扩展开来。经过几天的辛苦劳动,菱角秧苗移栽结束后,就让它自由自在的生产了。

3、九华:水榭山寺花烂漫,凤凰集外雁归来。敢与云峰争秀色,妙雨莲华九重开。秦川(太白):一点剑意千川缈,两袖白云万仞遥。侠影迷踪知何处,琼宫玉阙空寂寥。燕云(神威):长河落日归瀚海,大漠霜气冽寒秋。斑驳碧血洗枯藤,万里黄沙葬吴钩。杭州:千风不解杨柳态,明月看尽长堤媚。迤逦花港锁绣户,白鹭惊得烟波碎。江南:淡淡炊烟窄窄桥,青青莲子熟菱角。点点流光醉浮灯,寸寸水墨怜芳草。

4、菱角鸡头应已厌,蟹螫马颊更勤餐。

5、虽无中岛霓裳奏,独鹤随人意自长。

6、凯风寒泉:港中诗草——青春祭(四首)

7、释义:若耶溪的采莲女孩,看见有客人到了,便唱着歌儿回返。

8、采莲曲)梁 简文帝萧纲

9、在杜荀鹤眼中,生活是流动的。世间的如梦如幻、炫彩缤纷都是从流动之美中彰显出来。无论“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抑或“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似乎都昭示着人生美好、家庭富足,国力强盛、社会繁荣。这样琅琅上口的诗句在晚唐那样一个大厦将倾、风起云涌的乱世读来,不免有些伤感。

10、消失的农村戏台文/陈新峰

11、得儿呀得儿郎有情,得儿呀得儿妹有心,

12、船头老翁一尺须,斗量菱角兼卖鱼。

13、西宫桂熟离离子,海童不归海尘起。

14、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15、种植菱角的池塘,水面平静如一面镜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波涛。白色的荷花很少见,但是青色的菱角叶很多很多。

16、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17、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8、湖山欲买恨无钱,且尽芳樽对玉盘。

19、作者简介:张巍,网名樟脑。

20、(清风信阳)十九大后首轮中央巡视30份“整改清单”透出哪些从严治党新信号?

五、关于采菱的一些古诗

1、野菱角虽香甜,但吃起来却要费一番功夫。吃野菱角还是有很多窍门和技巧的。野菱角,故名思义,它野生得没有规则,有四个角的,有三个角的,多则有五个角的。由于怕菱角的角刺扎人,在咬开菱角的外壳之前要先将角刺分别咬掉,再咬其壳,取其米食用。

2、释义: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3、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

4、请客稍深酌,愿见朱颜酡。

5、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采莲曲》李白

6、虽然田园生活惬意无比,但大丈夫隐居于此还是难免感到落寞而悲戚。

7、事不如心居往来常羡捕鱼郎。

8、殷刚,现代诗人,生于70年代,祖籍江苏,现居上海,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著有现代诗集:《风景依旧》、《人来人往》;华文翼书网音频书:《永恒的爱意》、《荒芜之美》等。

9、采菱白晰郎,荡桨后复前。

10、客散有馀兴,醉卧独吟哦。

11、我吮吸着朝露慢步在沂河大堤上,放眼望去好一派沙场秋点兵的粗犷景像。沂河淌辽阔的田野,远在天边的水墨画般的青山,还有那散在草丛中的牛羊,横在河边的渔舟…无法选择好的词语形容。

12、而这菱角就藏在如织似锦的菱叶之下别看它长着生人勿近的尖角看起来一副很不好惹的样子轻轻剥开外壳之后便形同珠玉般光洁而菱角本身长得就和金元宝似的两头翘起

13、菱角大家都知道,又名腰菱、水栗、水菱、乌菱、菱实、芰实等,水八仙之江南地区的传统食材。菱角皮脆肉美,即可生食,清脆可口;又可蒸煮而食,还可以熬粥炖肉,风味独特,非常受老百姓喜爱。菱角作为食材,在我国的栽培历史称得上是源远流长,其中主要的栽培区域在江南地区,眼下11月初,也正是吃菱角的好时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便写有:“涉江采菱,发扬荷些”,这说明在先秦时期先人们就开始采摘菱角食用,在那个年代,欧洲和西域还不知道在哪里玩泥巴呢,因此某度上写菱角原产欧洲是绝对错误的,菱角原产毋庸置疑,便是神州中华。

14、菱角的采摘是广大社员们最为高兴的事,因为这是劳动果实的收获,也是一年中比较舒适的丰收季。每年的九月初处暑过后,秋风凉开始之时,就可采摘成熟的老菱角了。在这之前,大而嫩的菱角也十分可爱,有些社员在沟塘埂上行走时,可以下水把近处嫩菱角摘下生吃尝尝鲜。这种嫩菱角壳不硬、易咬、肉脆,生吃一种鲜味,既解馋又解渴。但是,采摘这种嫩生菱角吃的人并不多,大家还是能克制并保持不乱摘集体食物一种自觉性的。

15、“采菱女儿新样装,爪皮船小水中央”古老的诗句,对采菱做了如此生动的比喻。回想起小时候采菱的情景;碧波秋水,满眼泛绿,湖池摇船,清香袭人,夕阳西下,采菱归去,菱歌婉转。是那么动人,那么叫人留念。

16、就像旅游,其实家乡的风景就不错!请珍惜眼前拥有的!

17、儿能鼓柁女荡楫,何用聪明多读书。

18、每当深秋来临,就到了采摘菱角的时节。人们划着形似木盆的小小采菱船,在蓝天白云下,慢慢划行在碧波绿叶之间,此时,岸上也必定有馋涎欲滴的少儿,在急不可耐地盯视着采摘上岸的菱角,都迫不及待地想尝尝嫩鲜甜口的菱角。看着那小小的菱角。有的长着两只角,有的则是四只角。拿一颗菱角在身上揩一揩一水,用牙一咬,霎时,微甜的清香沁人齿间,令人难以忘怀。

19、不得不击节而叹——笔墨之事,真是奇绝。都来不过一解四句,二解八句,而其中间千转万变,并无一点相同;正如路人面孔,都来不过眼耳鼻口四件,而并无一点肖似也。所谓我手写我心,采菱这一民间胜事在不同作者眼中也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魅力;也许唯有明察秋毫、以小见大,方可管中窥豹、略探传统文化背后的深层含义。

20、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采莲曲二首》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