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苏东坡关于猪肉的打油诗(100句)

2023-01-23 15:35:3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东坡肉打油诗

1、作此诗时,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接下来的“身如不系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

2、众所周知,苏东坡是一个十足的吃货,且他无肉不欢,流传千年的名菜“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厨房的烟火气太重,一般来说,古代的文人雅士大多都是远离厨房的,他们认为当厨子做菜太过俗气,与自己所追求的“雅”相背离,

3、就像平淡静穆是陶渊明的标签一样,洒脱旷达也是苏东坡的招牌。陶渊明已有鲁迅为他翻了案,而苏东坡好像还没有,或者说有但影响不大。孙犁曾说:“东坡诗多凄苦内涵,然又强作洒脱。处寂寞之境,而寻觅慰藉之情。”可谓一针见血,恰中肯綮。

4、后两句描写了一黄一白两只狗在雪地里追逐的画面,黄狗被雪染成了“白狗”,而白狗像穿上了一件雪白的白皮大衣,变得更加臃肿庞大。

5、滃嘈杂而麋溃,信净美而甘分。

6、这里的解学士指的是解缙自己,因为第一次参加科举就高中,可谓年少成名,自称学士也无不妥。

7、苏东坡做到鱼确实好吃,再加上他本人的名气,因此这种烹鱼方法,被流传到了今日。如今,在眉山一带的老百姓,还常常烹饪“水煮鱼”,或者又叫“江水煮江鱼”,人称“东坡五柳鱼”,又称东坡鱼。

8、现代也有许多看似搞笑无厘头,其实也有些道理的打油诗,例如:

9、译文: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10、盘点“东坡系”菜肴,有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羹……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东坡肉了。

11、洗干净锅,放少许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

12、欧阳公在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过饭后,店主询问味道如何,大文豪用猜谜语和谐音的手法,题了这首诗。第一句无檐(盐),第二句无算(蒜),第三句无缰(姜),第四句无将(酱)。

13、虾蟆虽水居,水特变形貌。

14、徐地筑堤感肉送,苏轼制焖赠民迎,杭州名菜列其中。

15、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壮而力均。

16、在苏轼心中,还有比猪肉更重要的食材,那就是竹子。

17、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18、楚楚露嫣红,脉脉含香馥。灿灿浓醇细细烹,几点疏疏绿。

19、汤蒙蒙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

20、上联:苏东坡吃东坡肉;下联:孔北海让北海梨。——不才认为如用人名及食物对之,方最是恰当。所以我用了同是文人的“孔北海(孔融)”与“孔融让梨”的典故。“孔北海”为孔融的“地望”(别号的一种),而“东坡居士”刚好也是苏轼的号。

二、苏东坡关于猪肉的打油诗

1、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2、“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3、原材料•猪五花肉1000克调味料*酱油、白糖、姜块、葱结、盐各适量制作方法*猪五花肉用温水洗净,放入沸水锅内煮出血水,再洗净,切成方块待用。取大砂锅,用小蒸架垫底,铺上葱结和姜块,将猪肉排在上面,加酱油、白糖、盐烧开,密封,再改用微火焖酥。将砂锅离火,撇去浮油,将肉皮朝上装入小陶罐中,加盖,封严罐盖四周,上笼用旺火蒸35分钟,取出装盘即可。♦选购新鲜猪肉的表面微干或湿润,不黏手,嗅之气味正常。。

4、人有真乐,虽至苦亦不能使之不乐。吃,就是苏东坡的快乐。走到哪儿,吃到哪儿,苏东坡简直就是一个大吃货。他也自谑自己为“老饕”,饕餮原本在古代传说是一种贪吃的野兽,如此比喻,说明自己是个极爱吃、极贪吃之人。

5、《辛弃疾词传》《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6、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从东坡的生平中体会到他作词时的心情,从而更加了解苏轼的思想。文笔华丽而不浮夸,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如此心静方能品人间至味。

7、苏轼请你吃东坡肉

8、覆陶瓯之穹崇,谢搅触之烦勤。

9、硬是将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潇洒的人生。

10、但这也不要紧,在他到处搜寻野味的途中,牡蛎的出现打开了他新世界的大门。他直言: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11、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留香。

12、腩肉治,切丁,用水草扎成十字形备用。用沸油将腩肉炸透,取出沥去油分,放入煲内,猪皮向上。起油锅爆香蒜肉后加调味料,待糖、盐溶解后,转注入煲内,文火煲2个多小时。食用时再将腩肉翻热,用剪刀将水草剪掉弃去。

13、他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婉约,更有“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超脱。

14、“诗仙”和“诗圣”,他俩的诗,或豪情万丈,或意蕴深邃,而此诗却多了些许别样、轻松和幽默。

15、释义:带着三分瘦肉的红烧肉,用黄豆芽烹出了半碗的油水。

16、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17、“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18、除了那些惊艳世人的诗词之外,他原创的美食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自从发明了东坡肉与东坡肘子,苏东坡对猪肉就越发着迷,还写了一首猪肉颂来表达对猪肉这一食材的热爱。

19、“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人生的精彩往往就在平淡的日常生活当中。像猪肉这司空见惯的食物,人们并不觉得里边有什么奥秘可寻;像炖煮猪肉这样的家常之事,人们也容易忽略探讨其中精益求精的可能性。

20、虽然厨房里开着排气扇,渐渐地,在客厅里也能够闻到一种似有若无的肉香。东坡肉已经要大功告成啦!

三、有关东坡肉的诗

1、东坡肉材料:猪五花肋肉1500克、葱100克、白糖100克、绍酒250克、姜块(拍松)50克、酱油150克

2、这两句既称赞了春雨,也侧面为自己缓解了尴尬

3、“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4、原定于20日24点截止的冷吃兔大赛报名,因参与人数未到200+,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与广泛性,报名时间将延后至9月25日24时,希望大家相互宣传,扩散,期待自贡市首届冷吃兔大赛圆满成功。

5、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6、苏轼此诗题的《猪肉颂》,看似滑稽,实际是在幽默中蕴涵了严肃的主题的。作者的颂,当然包括了在味觉方面的享受,对自身的烹调创新方面的自得;但是当我们了解了苏东坡当时的艰难处境时,就会在诗人享受味觉美味后面,朦胧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

7、苏东坡因为东坡肉这道美食发现了猪肉的好处,然而当地人却不懂,这不禁让苏东坡感到惋惜。生活中其实处处藏着美,但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8、(醉太平·东坡肉)

9、花肉煮先待后蒸,红中透亮草席绳,糯而不腻味汁浓。

10、透过这一丝不苟的准备与实际操作,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烹调本身,而是与对待人生、修炼自身的一种兢兢业业的精神了。

11、03该怎么去形容你最贴切?

12、杜甫和卫八虽然没吃山珍海味,但是二三十年不见的老友意外相见到卫八家里,就算是粗茶淡饭也格外可口,况且春韭和新饭也是人间美味是清欢。这份感情格外让人感动。

13、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对猪肉爱的深沉,还为其专门写了一首有名的打油诗《猪肉颂》。这首诗和东坡肉都诞生于苏轼被贬于黄州。这不仅仅是一首对于猪肉的赞美诗,还教会你做猪肉的基本方法——微火煨炖。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14、苏东坡觉得自己做出的东坡肉十分好吃,甚至做出了一首打油诗《猪肉赋》:“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净洗铛,少着水,柴火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15、小小一碗东坡肉,小小一首打油诗,却藏着大大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理。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候,苏东坡依旧不忘美食之乐,一点一滴创造属于自己的快活。

16、昔有愚小儿,垂死思肉汁。——《次韵和东坡岐亭诗五首》明·黄淳耀

17、喜欢诗的人都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喜欢词的人都知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喜欢书法的都知道,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名家。喜欢美术的都知道“成竹在胸”这个典故。喜欢散文的都知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佳句。喜欢吃的都知道,“东坡肉”的美味。

18、小时候不知道细乳是什么,也不知如何戏分茶,但就是着迷的觉得是握着一杯奶茶还带着纷繁规整的拉花……虽然是误解,但是读到这里,如今唇舌之间仍有细腻咸香的错觉。

19、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20、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鼎鼎有名的大文豪,他年少成名,一生风雨,却处事豁达,

四、苏东坡描写肉打油的诗

1、历史上写“打油诗”最多且最出彩的,当属解缙,他从小聪颖过人,8岁时就能文能诗,18岁那年,解缙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解元,当时天下小雨,解缙喜极不慎滑倒,村人笑他。于是他出口成章作了这首打油诗。听到解缙随口吟出的打油诗,大家笑得更欢了。

2、大火烧开切块铺垫葱与姜

3、*本文为「三联美食」原创内容

4、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

5、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6、当美食与诗人相遇,一句句流传千古的动人词句,让今人与古人对话。上周,我们做了关于“触动你心弦的美食诗词”的留言征集,很多读者分享了自己喜欢的美食诗词,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都有哪些佳句吧!

7、说到好吃的"东坡肉"令人回味无穷,这里可是有历史渊源的,本人就号这一口。

8、只是,东坡先生若是生在现代,自然不会说‘肉贱如泥土’的话了。呵呵。

9、一桩家里大事,让当朝宰相一封打油诗书信,得以解决。张家盖房时,先退让了三尺,邻家羞愧,也让了三尺,“六尺巷”在当时传为佳话,后为桐城一名胜。

10、在黄州时,为东坡肉,苏东坡就写下了一首打油诗《猪肉颂》:

11、释义:吃了东坡肉,和孙女来游览西湖。

12、人恐盈盈腴,吾却生生俗。尤物天成喜东坡,宁可居无竹。

13、跌倒解学士,笑死一群牛。

14、村民们一听,纷纷拍手称奇,这首诗看似没有一个字提到“雪”,实则通篇都在描写雪景,由全景慢慢转移到特写,由表及里,面面俱到。

15、这是《红楼梦》里面林黛玉所作写螃蟹的诗句。我本人是极爱吃蟹的,就着姜醋回味无穷。这句诗非常形象地描述出打开蟹壳后的画面,让我顿时口舌生津。

16、当然,四川的美食远不止这些,“打油诗.舌尖上的四川”欢迎有才的吃货们来接龙!

17、强号为蛙哈,于实无所校。

18、东坡肉:苏轼贬官黄州时,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19、天生我材有何用?工地搬砖都嫌重。

20、这只新菜一出,那家菜馆的生意就兴隆极了,从早到晚顾客不断,每天杀十头猪还不够卖呢,别的菜馆老板看得眼红,也学着做起来,一时间,不论大小菜馆,家家都有“东坡肉”了。后来,经过同行公认,就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五、苏东坡笋烧肉打油诗

1、《满江红》宋代:黎廷瑞

2、公元1061年,苏轼两兄弟参加制科考试。在这次考试中,有一道题是《礼义兴,足以成德论》。这一次,轮到苏辙搞不清题目出处了。苏轼两兄弟真是心有灵犀,苏辙一陷入困境,哥哥苏轼立马察觉,并且援手。苏轼毫无预兆地拍着桌子,找监考官要砚台。他不但拍桌子,还一个劲地骂着:“小人哉,小人哉!”监考官被骂的一头雾水,苏辙却茅塞顿开。苏辙一听“小人哉”,就知道了《礼义兴,足以成德论》的出处:孔子曾骂樊迟“小人哉,樊须也!”。于是,苏澈立刻知道此题出自《樊迟学稼》。

3、等它自己慢慢地熟,不需要催促它,火候足了,它的味道自然就美。

4、1101年三月,苏轼由虔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六月经润州拟到常州居住。《自题金山画像》是苏轼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所作。

5、“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水放得不多不少,火要不大不小,这样煨炖,才能将肉烹得又烂又有滋味。苏轼告诉我们,具体实践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得稳妥,仔细,来不得半点马虎。

6、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唐人张打油首作而得名。后把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不拘于平仄韵律的诗为"打油"。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打油诗“虽源于民间,但不少古代名家也相继效仿,留下了多姿多彩、风趣逗人的别样诗句。

7、当地的老百姓不知道该怎样感谢苏东坡,因为了解他喜欢吃红烧肉,于是到了春节,几乎家家的百姓都送猪肉给他。苏东坡一下收到这么多猪肉,一个人也吃不了,而且他认为疏通西湖是百姓们自己出力完成的事,于是他便让家人把肉切成小块,用自己的技法将肉制好,将做好的肉连同酒一起分发到每户,让所有出过力的人共享这份美味。但他的家人误解了他的意思,以为是要将酒放在肉中烧制,无巧不成书,没想到烧出来的红烧肉味道更美,所有吃过的人都称赞这样做出来的肉好吃。

8、那么打油诗到底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打油诗的鼻祖又是哪一首呢?

9、再来看几首比较有意思的打油诗

10、纵观东坡一生,受儒家入世思想影响很深,总想有所作为,他也确实有些行政能力,无奈很多思想与当政者相乖违,故而仕路坎坷,失意时多,得意时少。

11、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12、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宋·苏轼《猪肉颂》

1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14、成菜后,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15、当苏东坡第二次回杭州时,西湖草①漫布,他便命下人赶紧除葑草,疏通湖港,将疏通后挖出来的泥堆建成堤坝,使西湖重现往日的秀美。堤坝不但可以引水,还可以灌溉农田,这条长堤因为构建精美玄妙,后来被誉为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

16、一个“惊”字,一个怯”字,把吃橘子时喷薄而出的芬芳,清凉沁齿的味道描绘得淋漓尽致。

17、来稿请写明联系方式,标题注明“投稿类型+文章标题”。

18、苏东坡的一生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虽然他有着很高的政治理想,奈何时运不济,数次被贬谪,而他人生的转折点就出现在著名的“乌台诗案”,当时王安石主张变法,苏轼持中立态度,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但是他的这种态度经过不断传话,传到主张变法的人的让人的耳朵里,就变了味了,他也因此被贬黜到了黄州。在这段岁月中,苏东坡发现当地的百姓对于猪肉十分不喜,使得猪肉的价格颇低。但是苏东坡又是一个喜欢吃的人,他觉得猪肉也甚是美味,于是便打算亲自烹饪。他买来了一刀肉,然后在肉中加入了七八种调味料,之后用文火慢炖,最终创造出了著名的“东坡肉”。

19、头两句的意思是下雪了,江山都变成了统一的白色,而院里的水井就像一个深邃的黑窟窿。

20、《咏田家 / 伤田家》唐代:聂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