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100句)
一、孔子名言
1、(翻译)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抢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比箭时,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后上场;比赛完毕下场后又互相敬酒。这才是君子之争。”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只有品质和文采配合相宜,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语意)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且有新的体会,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8、(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9、(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2、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3、(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14、朝闻道,夕死可矣。
1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17、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0、(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二、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
1、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过犹不及。(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过了和不足是一样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4、·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5、解释: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6、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9、(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1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4、念佛人个个身上都有佛光,神奇、不可思议!
15、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6、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7、(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8、(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9、(翻译)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0、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三、孔子名言什么不什么乱
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对于普通百姓,只能让他们听从而去做,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2、“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论语》
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4、(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5、解释: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6、(翻译)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8、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9、《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1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13、解释:君子在九个方面多用心考虑:看,考虑是否看得明白;听,是否听的清楚;脸色,是否温和;态度,是否庄重恭敬;说话,是否忠诚老实;做事,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是否应该询问请教别人;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仁义。
14、·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中不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5、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6、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及所哺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17、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8、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2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
四、孔子名言精选
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4、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5、言必信,行必果。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8、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1、(语意)他的聪明别人可以学得来,他的愚蠢别人却赶不上。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3、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1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用不仁义获得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一样。
1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论语》
19、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20、(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五、孔子名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1、“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论语》
2、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4、(翻译)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要广泛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5、(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6、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孔子
7、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8、(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10、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2、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4、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1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一去不复返!日日夜夜没有停止过。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7、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18、(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9、(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0、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