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孔子语录翻译及赏析(100句)

2023-06-06 13:20:0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孔子语录翻译

1、(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2、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3、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一个人没有自己充分显露真情的机会,如果有,那一定是在父母过世的时候吧。”

4、(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5、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6、孔子语录: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

7、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8、(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9、译文:卫国的公孙朝请教子贡说:“孔仲尼在何处学习过?”子贡说:“周文王与武王的教化成就,并没有完全失传,而是散落在人间。才德卓越的人,把握住重要的部分;才德平凡的人,把握末节的部分,没有地方看不到文王与武王的教化成就。我的老师在何处不曾学习过?他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呢?”

10、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11、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2、(孔子语录)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出自:孔子《论语》(译文)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1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14、孔子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5、(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16、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7、(孔子语录)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自:孔子《论语》(译文)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8、 解释: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19、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20、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孔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1、Confuciussaid,"Whileone’sparentsarealive,oneshouldnottraveltodistantplaces.Ifitisnecessarytotravel,thereshouldbeadefinitedirection."

2、(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3、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孔子语录)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出自:孔子《论语》(译文)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6、至:最。旧时特指孔子出处:《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7、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8、(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9、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10、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11、(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3、(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4、孔子语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15、(孔子语录)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孔子《论语》(译文)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16、(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18、(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9、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子贡问:“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追求饱足,在居住上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道德高尚的人请教,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就称得上喜好学习了。”

20、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三、孔子语录翻译及原文

1、孔子语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

2、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3、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4、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6、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7、孔子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8、(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出自:孔子《论语》(译文)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9、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0、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1、(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12、(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福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3、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14、孔子语录: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

15、(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6、(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17、(每日精彩分享易经·道德经·论语)

1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9、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0、Itisatruegreatmanwhomnowealthandrankcanconfuse,nopovertyandhardshipcanshake,andnopowerandforcecansuffocate

四、孔子语录翻译英文

1、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2、(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3、(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6、(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论语》(译文)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7、(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9、Confuciussaid,”Learningwithoutthoughtispuzzled;thoughtwithoutlearningisdangerous.”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1、(孔子语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出自:孔子《论语》(译文)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1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14、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15、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6、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8、(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19、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20、孔子语录: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五、孔子语录翻译及注释

1、孔子说:“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明白却不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例子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例子,就不再教他了.”

2、(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3、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4、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5、(孔子语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孔子《论语》(译文)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7、(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8、孔子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

9、(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1、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

1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13、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4、(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出自:孔子《论语》(译文)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16、(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17、(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孔子《论语》(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8、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19、(孔子语录)有教无类。——出自:孔子《论语》(译文)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20、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