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最唯美的名字(100句)
一、40个出自道德经的经典好名字
1、第十章: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第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此外,《道德经》还出现过一个在现代汉语意义上与“婴儿”含义相近的词:“赤子”,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2、虞世南: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3、就连“道”这个“名”,也只是暂时勉强而起的一个名字,并不是永恒的“名”。所以开篇这两句话,老子就告诉我们,不要执着文字相,一定要跳出圈外读这部经典,不要掉进文字相里面出不来了。
4、美国学者蒲克明曾预言《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他说:“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它之所以受到世人如此重视、如此高的评价,因为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最系统的第一部“大成智慧学”。
5、美国学者芭莉娅:"老子的智能是人类的智能.""在美国历史上似乎还找不到像老子这样大彻大悟的哲学家"。
6、无为,而无不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但我最欣赏的还是“无为,而无不为”
7、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1907—1981)赞赏道家的现代,他于1968年在《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中指出:“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包容、奉献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要一步步的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话不可乱说)慎始如终,则无败事。(做事循序渐进)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顺应自然)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精于心,简于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好事坏事相互依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己知彼)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懂得适可而止)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付出才有回报)
9、推演无为法背后隐藏的细致原理。这是在总纲基础之上,更深层次的开导。导师在课堂以元神主事,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开演,学生紧跟导师之思维,如根基深厚,不难当下开窍。原理犹如科学领域的公式、定理,原理悟透,人人可达以无法为有法、用法而不执法的境界。无为法之简易直捷由此可见一斑。
10、修远修,有长和高的意思,和远并列,对应下句的“求索”,表达不屈的探索精神。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1、突变理论的创始人托姆在《转折点》一文中说:“在老子的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突变理论的启蒙论述。我相信今天中国许多喜欢这个学说的科学天才,会了解突变理论是如何证实这些发源于中国的古老学说的。”
12、社会各领域成功人士,宽厚慈悲,热爱传统文化,并具有谦虚空心之态度者;
13、真正的《易经》,包括了连山易、归藏易、乾坤易及周易,其中,连山、归藏、乾坤合称三坟,连同周易,共有四易,“三坟四易”方是《易经》之全体。其中“三坟”是主干,是描述大道全体大貌及运动规律之语言符号,内中蕴藏证道核心技术,是本体之学,是悟证合一之绝学,它有体无用,以周易为用。
14、雅醇雅正纯厚,亦作“雅淳”。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胡应麟《诗薮·古体上》:“四言典则雅淳,自是三代风
15、什么叫妄作,简单地就是乱做。《道德经》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就是“自然”。这个词不是个名词,不是指自然界,而是自然而然的意思。“道法自然”,意思就是道德法则是自然而然的,就是说道,不是强加于万物的,而是存在于万物之内。无为,就是不要拂逆事物的本质,顺应事物的本质,事情自然而然就成了。
16、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7、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译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译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译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
18、文翰文章;文辞。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书·刘伶传》:“未尝厝意文翰,惟着《酒德颂》一篇。”
19、《周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涉及到我们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不同人读《周易》有不同的领悟:
20、上古用于修炼证悟之用途而不掺杂后天术数的《易》称为先天易。先天易的主体是连山、归藏与乾坤易,世人多以为失传绝迹而无人问津久矣,即使偶有一鳞半爪露于世间,也是汲汲于术数推演,与证道无关。《易》乃道学之源头,虽有种种术数应用,但其主体绝非愚蠢下人所谓之算命风水之学,《易》乃悟道书,乃证道之天梯,是道学独一无二之证悟捷径,是一切法之最早源头,当然也是无为法之源头。拨云见月现真诠,艳阳高挂则迷雾尽散。课堂会重点会依古制开演连山、归藏、乾坤,指明其中蕴藏的观象、类象、破象、悟道的具体技术,并作“体象”之口授。无为法之核心根源都隐藏在先天易之中,得先天易之真传,不仅仅是个人证道可望,更可承担道学普世、人类觉醒之重任。
二、道德经最唯美的名字
1、若华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2、加裔美籍教授罗伯特蒙代尔,1999年诺贝尔奖得主,享有“欧元之父”称号,他说:“中国人相信的是道,这种道教的思想实际上在中国的三种主要的思想流派中都存在。道是宇宙运行的方式,是自然的规律,是一种统一的和发的行动。世界万物和每一种变化都有它内在的必然,都是部分的协同的合作来促进一个整体。”
3、《道德经》用于证道是它最根本的内核,而推之于各个领域,可以有不同阐释和解读,二者乃体用关系,可以相得益彰,并不冲突。是故,《道德经》可以指导科学、宗教、政治、文艺、哲学......乃至一切学科,正如道学是人类一切学科的总纲领一样。
4、所以,老子姑且用“道”来代表万物的起源。道”,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道”的规律一步一步逐渐发展,于是有了精彩的世界。
5、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违背事物运行的规则。如果不遵守这个原则,就会遭受报应。比如乱砍滥伐就是导致水土流失、胡乱排放就会污染环境导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个字价值连城,值得一生牢记。
6、明彰——《道德经》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严格来说,玄德是“道”的德,但是这同样适用于人,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8、韦编三绝,出尽风流人物
9、芳蔼芳香而繁盛。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10、雅胜美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书·殷浩传》:“识理淹长,风流雅胜,声盖当时。”
11、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得与忘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可应对当下金融危机”;“遵循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教诲,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12、军事家读它,是为了胸藏百万雄兵;外交家读它,是为了练就铁齿铜牙;君子读它,是为了安身处世,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13、志行志向和操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易·屯》“《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
14、前苏联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林德曾说道家:“宇宙创生于无的可能,是非常有兴趣的,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这个问题似乎是绝对地玄学的,但是,我们有关玄学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类玄学问题有时却由物理学给出答案。”
15、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说:“现代物理学大厦就建立在一无所有上,从一无所有导出了现在的所有,没想到的是,近代西方历经数代花费大量物力财力才找到的结论,在中国的远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驱。”
16、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柳存仁,在1996年8月召开的“北京道家文化国际研讨会”上,说:“道的根就在中国,尽管道无所不在,但道更在中国。”
17、德国哲学家谢林(1775-1854)在《神话哲学:中国哲学》中指出:“道不是人们以前翻译的理,道是门”。老子哲学是“真正思辨的”,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层”。
18、看了这么多好名字,还是拿不准该给宝宝起个什么名字吗?中华取名网是您不错的选择,相信学识渊博的专家会帮助您给宝宝起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名字。
19、《吃透曾国藩》:浓缩曾氏智慧的精华。
20、发到朋友圈,朋友会更爱你!
三、有道德的名字
1、用于指导证道悟道的《易》,称为“先天易”,易“三坟”为代表,其中口口相传部分,则是先天中的先天;而用于指导各种术数乃至科学技术的《易》,称为“后天易”。先天乃后天之源,乃后天之本,后天不得先天,则根本无存。缺失先天易的《易经》,是残缺不全的;缺失先天易之道学,是基址不固的。《易经》敢称“群经之首”和第一证悟书,底气在于先天易;先天易是《易经》之真义所在。
2、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施舟人,在1996年8月召开的“北京道家文化国际研讨会”上,说:“道家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这对西方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使西方文化得以更新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
3、婉悦恭顺和悦。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宋濂《怡养堂记》:“爱而肃恭之礼存焉,敬而婉悦之意备焉,斯可以为善养矣。”
4、怡然安适自在、喜悦。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5、悠然闲适。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陶潜《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悦欣欢乐。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嘉禾重颖,蓂荚载芬,率土咸序,人胥
7、志致志向,志趣。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齐武王演传论》“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
8、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9、互补理论创始人,丹麦大物理学家玻尔(1885—1962),在被丹麦王室授以勋章时说:“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
10、《道德经》揭示了宇宙和生命的终极奥秘,所以可以用于不同领域,但是这些都是外用,《道德经》真正内用之道,是可以长生久视的“圣功”——这就需要用来达到“道”这个本源的核心技术。这个核心技术,与后世层层递进、性命双修的金丹大道有很大不同,它直截了当、直指本源,简单明易、大巧若拙,它甚至不讲性命双修——以“道”涵括“命”,以“德”涵括“性”,有何性命可言?
11、世界各国宗教领袖;
12、无为法特点之是“以一法涵括万法”,进而“以无法为有法”,故《道德经》八十一章连贯起来,又揭示了无为法深不见底、玄之又玄的九重境界,如学者根基、道德足够,则九重境界瞬时可达,则不难顿悟乃至顿成。
13、易宗渊,易守中,易用勤,易笃静,易抱朴,易希夷,易观复,易法地,易无名,易正易玄德,易事天,易辅物。易冲虚,易图南。名字很多,我自己也比较喜欢道家,列了些,供你参考。。。
14、在《道德经》第65章里,老子感叹说:“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玄德的境界非常深远,深远到了遍及宇宙万物,但与万物的运行相反,因为,万物和人类最终会有成住坏空、生老病死的生灭现象,而玄德作为道体的功能,并不会消失,永远与道同在。即便物质的存在形式消亡了,但信息和能量还存在,因此,玄德之德性依然存在。万物都保持着内在的玄德不丧失,万物的发展就会非常和谐,这便是“大顺”的意义。
15、每天睡前读上一两卦,一个月就能大致把《周易》看懂。当别人还在被江湖术士蒙蔽,你已快人一步参透“天机”。
16、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将《道德经》四十七章改编成歌曲《TheInnerLight》
17、荣格注: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周易》,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周易》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18、象,是从现实世界万事万物中,寻求变化的原则。
19、怎样给宝宝起名字呢?好听,典雅,吉利,还不烂大街的名字有没有?
20、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样才能处理国际关系”。
四、道德经中的好名字
1、西方的近代计算机的二进制、基本粒子的研究,黑洞等,都是基于中国这种传统数理文化所形成的启发。
2、英国科学家霍金在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思想启示下,提出了“宇宙创生于无”的理论。
3、胜蓝比喻学生胜过先生,后人胜过前人。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4、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这个“道”,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还是诸子百家,讲的都是“道”。这个“道”就是宇宙万物最原始的那个东西,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包含在“道”中,都离不开“道”,所以说“百姓日用而不知”。但是究竟什么是“道”呢?又很难用言语表达出来,因为只要用言语表述出来,就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永恒的“道”了。
5、道学,就是一切学科里面的无为法;道学里面的无为法,则是可以兼容一切有为法之顶阶王道。
6、美国文学学士,法学学士,物理学硕士,天文学博士迈克尔·哈特:“这本书虽然不到六千字,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到经营管理各领域,《道德经》在西方世界被视为至宝,成为除《圣经》之外世界销量第二大书籍,是公认最智慧最古老的学问。”;“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被人广泛翻译和阅读的一本书就是《道德经》。在西方社会,《道德经》比儒家经典更受欢迎,少说也有40多种译本。除《圣经》以外,任何书籍在数量上都无法与《道德经》相提并论”。
7、信芳情志高洁。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苟余情其信芳”。
8、文懿华美的文章。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白居易《除裴度中书舍人制》:“茂学懿文”。
9、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0、宇宙:道生万物、道法自然
11、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处世的原则其实都是源于老子对“柔弱”的推崇。
12、恬适安适。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苏轼《与康公操都官书》:“贤者处之,想恬适也。”
13、于渊——《道德经》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4、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卡普拉:“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它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中国的哲学思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新理论的一个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思想的‘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15、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上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16、君子悟修身之道:天之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7、文白对照,快速读懂“天书”
18、余馨留存的香味。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苏轼《芙蓉城》诗:“俗缘千劫磨不尽,翠被冷落凄余馨。”
1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
20、在《道德经》中,道和一是同义词。因为道是最原始的,产生世界的一。一有两层含义,首先是说道是唯一的本源;其次,一说明道是一个整体,道是原始的事物尚未分化的形态。
五、道德经里好听的名字
1、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1957年出版的《语言的本》中说:“老子的‘道’能解释为一种深刻意义上的‘道路’,即‘开出新的道路’,它的含义要比西方人讲的‘理’、‘精神’、‘意义’等更原本,其中隐藏着‘思想着的道说’或‘语言’的‘全部秘密之所在’”。
2、德国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老子所称道的上善在于无,这种说教以“无”为“上善”,也就是一种通过与神格相融合、从而通过消灭人格而取得自我感觉消融于神格深渊之中的意识。”“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亲近然的思想与中国的老子思想有关”。
3、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们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时失败;在快要完成、结束时能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坏事。这是说无论做什么事,从头到尾都要兢兢业业、谨慎对待。
4、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是书法作品中最多见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个境界。这四个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包容”及“不争”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没有石头的坚硬,却可以水滴石穿;
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第22章)可见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
6、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出自《周易》“渐”卦的“鸿渐于陆”;毛泽东,字润之,出自《周易·系辞》“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蒋介石,名字出自“豫”卦:“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7、韫玉包含美玉。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8、这是《黄帝内经》的第一章,“上古天真论”。
9、英国当代汉学家彭马田认为:“《道德经》并非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书,它是格言及注疏的集合,前后并无明显的逻辑顺序,这81章犹如一串圆润的珍珠项链:象珍珠一样,各独立,集合在一起,其效果则更显美奂绝伦。”
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阐明了不争的智慧,避免自己做“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人。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
11、道德经是老子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12、他认为西方人应按照老子的“上善若水”理念塑造现代人的理想人格,并学会以“方圆之道”处世待人。不管是《道德经》中的“为道日损”、“身重于物”、“少私寡欲”、“上德若谷”和“知足常乐”理念,还是《庄子》中的“以死为乐”、“坐忘”之道和“逍遥游”的理想境界,都是构建潇洒人生的精神资源。
13、轩辕黄帝于崆峒山问道广成子留下的“守一”法,《黄帝内经》里面,借助与岐伯天师探讨医道之机而留下的“独立守神”法,《黄帝外经》的“探阴阳之原”,《黄帝阴符经》的“观天之道”——都是至道修炼之无为法的典范,代表了道学鼻祖轩辕黄帝的核心学术思想。
14、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大多仍是在有为法上面打转;宗教是社会大系统之中内在的升华生命、改造生命之有为法极致,因其有为,故其不兼容性及极端性日益突出;科学,则是社会大系统之中外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之有为法极致,因其有为,故永远无法达到真理的终点;哲学是西方文化之基础,它的本质是二元对立的逻辑思辨,因其有为,故无法给予人类普世的终极的关怀。
15、但是,羲黄老庄学术之根本,毕竟是“无为法”,因此《道德经》的核心,乃是其中博大精深的无为法,离此则无法透析《道德经》。
16、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象帝之先。
17、无也是道的一个方面。道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从无(道)生出来的,道的一个属性就是无。无不是绝对的空虚,无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说在道的层面,万物都没有产生,没有分化,没有名字,无象无状。
18、睦相处,兄友弟恭。《孝经》中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
19、什么是对立?有和无是相反的,祸和福是相对的。什么是统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祸”就没有“福”。这种对立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又是可以转化的。比如说,空气和石头比,空气是“无”,石头是“有”;空气和真空比,空气是“有”,真空是“无”。
20、无为法从伏羲睹河图而悟道那一刹那已经肇始,黄帝时期成型,并造就了一批上古天真,创造了一个“端拱垂裳而天下治”的大同社会。老子得商容秘密传授至道后,纵观历史,知道人心将无可避免地会进入沦丧、败坏的大周期,上古之醇厚、真朴将离散,变为下古之机巧、诈伪,因此将至道修炼的全部——尤其是无为法,用种种喻名,隐藏于《道德经》一书,并口授于关尹喜,留下至道火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