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谚语有哪些(100句)
一、有关戏曲的谚语
1、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2、旨在弘扬戏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3、先看一步走,后听一张口。
4、(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5、无技不惊人,无情不动人,无戏不服人
6、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7、快唱忌板板黑,慢唱忌板板堆。
8、(龙套上下手,狮子老虎狗)
9、学艺贵在持之以恒,最怕时断时续,必须坚持“曲不离口,弦不离手”和“冬练三夏练三伏”。这样,才能练就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0、意思是:在台上表演的时间只有三分钟,但为了台上这三分钟的表演,需要付出十年的努力,用来
11、这是‘艺多不压身,学到用处方恨少’这句谚语告诉我们的。”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12、(要吃饭一窝旦,要砸锅花脸多)
13、请来阎王压判官——以大欺小
14、(演者不动情,看者不同情)
15、意思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练。所谓百日,千日,皆为虚数,不能理解为一百天就能学会,
16、(杨猴美,尚猴威,郝猴细)
17、华容道上放曹操——不忘旧情
18、关于专业学习方面的戏曲谚语
19、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20、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二、戏曲谚语有哪些
1、形容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2、意思是:要常练才能保持和提高,学习是要温故方能知新
3、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4、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师父领进门修行人无祖立无师传名师出高徒艺多压身三分靠教七分靠学宁赠锭金传句春(春:指行)宁给十吊钱把艺来传艺人肚儿杂货铺儿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学知羞处方知艺高拳离手唱离口要想人前显贵得背受罪打今朝有过来成人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南京北京人生活生生意得地当时受气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玩艺儿假精气神儿真没有君子养艺人练老唱老学八十算老遍功夫遍巧遍拆洗遍新只许人家听许自己
5、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6、(话说三遍淡如水,动作三遍不觉美)
7、有关道德方面的戏曲谚语
8、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9、以功保戏,以戏带功,以教保演,以演促教
10、文戏中一般“唱”的比重较大,有的文戏演员多在提高演唱水平上倾致全力,而对包括武功在内的全面艺术造诣比较忽视,唱工虽具一定水平,但不能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塑造出丰满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整个演出气氛显得不够热烈,给人“温”的感觉。因此,文戏演员应努力做到文而不温。武戏以表现战争、搏斗等题材为内容,以有武功的人物为主角,以有开打场面为特色,对演员在武功技巧方面的要求特别突出。重武轻文,重开打轻唱做,重形体动作轻内在韵致的偏颇在武戏演员中有一定普遍性。有此偏向的武戏演员在表演中多着眼于开打勇猛,意在以武功赢得观众,因而其表演显得外在而浮躁。因此,武戏演员应特别注意克服“躁”的毛病。
11、(净角要撑,生角要弓,旦角要松,武生取当中)
12、(扮戏不像,不如不唱)
13、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联盟资讯!
14、在学习戏曲艺术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没有刻苦的练功,就不会有过硬的功夫,也不可能有大的收获。不经过酷暑、严寒的磨砺,也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
15、板头好,嘴像铡刀切草,起落蹲摔,样样出巧。
16、关于戏曲谚语:台上分钟台下士年功吃得苦苦方人上人拳离手曲离口司马迁写作事想起谚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板凳要坐士年冷文章写句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17、(后台如绵羊,上台如猛虎)
18、舞台上的演出不能继续进行下去的时候,必须尽全力解决和挽救。因为京剧表演是一种在时间上必须连续进行的艺术。如果某个演员因故(如误场)不能按时出场,或台上正在表演的某个演员因故(如发病或受伤)不能继续表演时,即使他是配角演员,也会给整个演出带来危机。这样的情况就是向后台的全体演员提出了“救场”的任务。为了完成救场使命,即使台上需要的演员与自己的行当不一致,他应有的表演自己也不太熟悉,也应把个人的困难和影响个人在台上的形象等顾虑放在服从的地位,勉为其难地顶上去。这种“救场如救火”的精神是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的整体意识、全局观念的表现,因而也是戏德高尚的表现。
19、腔好唱,味儿难磨。
20、(台下千言易,当场一字难)
三、关于戏曲谚语大全
1、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2、戏曲谚语是戏曲前辈艺人对人品艺德、演唱技巧、表演经验等方面的高度总结和提炼。戏曲谚语虽语句短小,但对仗工整、言简意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从事戏曲表演、戏曲教育的艺术工作者来说,更需要从中汲取营养来提高艺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尤其是对正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年演员和青少年学生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
3、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4、(山东胳膊,直隶腿)“直隶”为旧省名,即今河北省。指演员表演时,形体各部分之间,或形体与唱念之间,不相互协调统缺乏整体和谐之美。
5、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6、对于戏曲演员来说,“四功五法”是每一个演员必不可缺的基功。而幼功,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童子功更加重要。在人的一生中,幼年是最珍贵、最美好的时光,是一个人发育的关键阶段,肌体柔韧性好,可塑性强,接受新生事物快,记忆力、模仿力都有很大优势。特别是对翻、爬、滚、打等武功技巧的训练,更是得天独厚。假如过了这一时期,身体的骨骼、关节等器官逐渐钙化,就不可能再练好了。
7、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8、字是骨头韵是肉,板是师傅。
9、诸葛亮说周瑜——劝将不如激将
10、(角色无大小,全当正戏唱)
11、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手心。
12、2015年参加央视超级宝贝获得“四星宝贝”
13、山三四十分不开,老乡保准不明白。
14、秦叔宝的黄骠马——来头不小
15、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16、演员在演唱时,对咬字很讲究。既要咬住,又不能咬死,把握咬字的力度分寸是演唱的诀窍。掌握好咬字的技巧后,演唱时就能做到字音清晰、轻重适度。
17、(人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没有经过舞台实践的演员,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只有在舞台上经过实际演练,发现艺术上的欠缺和不足,才能对自身有正确的、实事求是的认识。
18、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19、(台下千言易,当场一字难)在舞台上表演,演员即使忘记了台词中的某一个字,也会处于艰难尴尬的困境。
20、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四、跟戏曲有关的谚语
1、张飞穿针线——大眼瞪小眼
2、▼点此进入“豫剧论坛”互动交流!
3、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4、欢迎登陆轩逸官方网站:www.hnxuanyi.net
5、廉颇拜见蔺相如——负荆请罪
6、指演员在表演中形体的各部分之间,或形体与唱念之间,不相协调统缺乏整体和谐的美。“直隶”为旧省名,即今河北省。如演员表演因心情激动而双手颤抖不已时,其躯干和双腿却僵化地丝毫不动,面部也无相应的表情,这样就使整个形象显得做作而不真实,机械而不和谐,缺乏浑然一体的整体美。这类现象即属于山东胳膊直隶腿。
7、这条谚语意在强调戏剧人物造型的重要性。所谓“像”,就是要使扮戏后的人物造型符合一定的艺术规范,符合人物个性特征所决定的外部形象。京剧是诉诸听觉、视觉的综合艺术,角色的视觉形象是观众整体审美感受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演员有高超的演技,但其扮相与剧情规定的人物形貌脱节,势必使整个演出效果受损。譬如有的老旦演员,在化装时过分地描眉搽粉,给人年轻女性粉面桃腮之感,显然与人物的应有造型大相径庭,即属于扮戏不像之列。
8、(逢大必小,逢高必低)
9、意思是:师傅不可能手把手教徒弟,唯有靠自己的灵性,去模仿、去揣摩师傅的意图,才能把技术
10、你想让孩子成为小明星吗?
11、京剧演员学好身段、练好武功技巧固然不易,但学好唱念的技巧和功夫更为不易。
12、凡唱高腔应由丹田提气,将字音由低带高,以调管字,依腔贴调,切忌有声无音,近乎吼喊。凡唱低腔要“宜重、宜缓、宜沉、宜顿”。声音的自然规律是音高则尖细,音低则沉浊。改变这一规律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对气息的适当控制与科学运用,控制声音的薄弱强高,使高低衔接自然、协调。因此,要想达到“腔高不薄,腔低不弱”的目的,就须唱高音气要放足,唱低音气须收敛。越是高音,越要将气放足,这样音虽高而不显尖窄。音越低越要尽力将气收敛,使腔不致低弱无声,这样音虽低而不生浊。
13、兄弟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14、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15、(好演员神气足,懒艺人身段多)
16、(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
17、(放声不放气,永远不费力)
18、“三分天,七分练”“嗓子靠练不靠天”“用喉莫伤喉,练喉勿骄喉”。对戏曲演员来说,嗓音的自然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见得嗓音好就一定能唱好戏。还要靠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加以科学的练习,通过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加上真挚的情感去演唱。这样就会唱得优美动听。先天条件不好的演员,只要掌握好科学的演唱方法,通过锲而不舍的刻苦训练,持之以恒,就能练成一副百唱不哑的好嗓子。
19、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20、(宁可尖念团,最忌团念尖)
五、关于戏曲的谚语俗语
1、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
3、演员不动心,观众不动情
4、(演员不动心,观众不动情)
5、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6、包公断案——脸黑心不黑
7、这条口诀是京剧舞台表演艺术法则之一。这里所说的“大”与“小”、“高”与“低”既可指身段动作,也可指唱念的声音。其含义为:通过反衬、对照手法的运用以强化艺术表现力和形式美。如《拿高登》一剧的高登,左手提开氅前襟,右手持马鞭,双臂撑开,如鹰展翅,以表现人物凶猛的气势,而在双臂张大之前则应先做出双臂缩于胸前的动作,先缩后张、先小后大,效果格外鲜明。再如《四郎探母》一剧杨四郎唱“扭回头来叫小番”一句时,为了突现“叫小番”的高腔(嘎调),前面“扭回头来”四字则必须使低平的腔。总之,在表演中只有根据戏的规定情景,灵活而适度地体现艺术的辩证法,才能取得精彩生动的表演效果。
8、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9、指演员表演的中心课题是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无技不惊人,指表演如果没有精湛过人的功力技巧(包括武技),便不能给观众以审美的惊奇感。无情不动人,指演员在表演时如果缺乏进入角色体验的真挚情感,即使有令人拍案称奇的技巧,却不能使观众的情感受到打动。无戏不服人,指演员的技巧也好,演员的情感体验也好,都要落实到“戏”上,即落实到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上,整个表演才具有真正的艺术说服力。这三句话并不是平列的关系,重点在最后一句,即强调地指演员技巧的运用,真挚情感的抒发,都要为创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服务。
10、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11、千斤白四两唱,三唱念七作。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南麒北马关外唐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12、每一个戏曲表演艺术家的成长,无不广采博收、多方面地吸收艺术营养,而不是眼界狭窄,死守一门一派和一师之艺。谭鑫培等京剧大师的艺术道路,即可印证这条戏谚的真理性。据记载,谭鑫培的《状元谱》学程长庚,《李陵碑》学余三胜,《打金枝》学张二奎,所谓“谭无常师,以诸大名家为师,师资既广,遂有谭调”。当然这里所说的以诸名家为师,并不是照抄死学,而是有选择地取人之长,并使之与本身的资质相溶汇,以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
13、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14、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15、(高音气要足,低音气收敛,高放低收,尖浊不显)
16、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17、诸葛亮失街亭——用人不当
18、2011年成为轩逸少儿艺术中心的一名学员。
19、词熟才能生巧。唱玩艺儿走味,好比熊头(皮球)冒气。
20、(人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