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端午节诗词精选十首(100句)

2023-05-25 14:11:3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端午节诗词

1、每一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插艾叶,包粽子。

2、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3、蝗虫为何这么多?人可以食用吗?

4、《端午》诗人: 文秀朝代: 唐代

5、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译文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6、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7、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8、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9、端阳采撷(宋•许文通)

10、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11、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12、临近端午节,人们开始忙着采摘新鲜的芦叶,他们在芦苇丛中边采芦叶边唱歌。清清的河水缓缓地流着,欢快的歌声在河面上荡漾。

13、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14、自我生壬戌,于今到戊申。殊无送端午,独不负嘉辰。裹签金膏冻,糜蒲玉屑匀。未能全免俗,杯酒飨家人。

15、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16、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17、端午节的诗词: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端午节的谚语: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蛤蟆蝌蚪躲端午。

18、译文: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

19、只留离sāo在圞世圞间。

20、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初读来,感到诗中充满为屈原含悲抱屈的心情以及沧海桑田、世事变幻的感慨;但细细品味,这最后一句“只留离骚在世间”却大有深意:它是对屈原的赞叹与肯定,漫漫历史长卷中,能够留下轻轻一点痕迹的已非常人,而屈原却留下了一长篇《离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大手笔;它更是对那腔爱国热血、那份高尚情怀的肯定,人的肉体很容易毁灭,千年历史中更不知道灭亡了多少个国家,只有那种精神,不因时间的流逝而黯淡,不管多少岁月,始终被记住,被敬仰,被继承。或许,这才是端午真正的意义所在吧。

二、端午节诗词精选十首

1、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唐杜甫《端午日赐衣》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唐文秀《端午》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宋欧阳修《鱼家傲》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2、和端午(宋•张耒)

3、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己酉端午贝琼〔元代〕

4、这个时候我就惊叹于阿姨婆婆们心灵手巧的手艺了:她们会包各种各样的粽子,有香包粽子、枕头粽子、小脚粽子……口味五花八门,有香甜的枣粽子、咸鲜的肉粽子、香辣的火腿粽子……田野里,小路上,到处都弥漫着粽子的清香,人们的脸上放射出兴奋的光芒。他们提着粽子,你送给我,我送给你,把幸福与甜蜜相互传递,把劳动的果实与同伴分享。

5、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6、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7、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9、家乡的端午节,笑声、闹声充满了整个院子,至今令我难忘。

10、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11、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2、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13、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14、译文: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

15、端午人间拟醉眠,旅情茅店独萧然。起寻诗句记佳节,万里无云月满天。

16、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7、《端午即事》(南宋·文天祥)

18、《浣溪沙·端午》(宋)苏轼轻汗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三首》(宋)赵蕃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19、唐代时,划龙舟十分盛行,唐代的许多皇帝曾亲自观看龙舟竞赛。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20、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三、端午节诗词手抄报

1、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3、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4、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5、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6、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7、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8、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9、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0、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南歌子·游赏苏轼〔宋代〕

11、一年之中,我最期盼的就要属家乡的端午节了!它在每一年五月初五等着我们呢!

12、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13、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5、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16、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17、《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18、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19、小时候,都争着让家人在手腕上、脚腕上系上亲手编成的五色线,现在很少有家长能找得到几根不同的色线,更遑论有闲心思搓一根给孩子戴上了。所以北方人的端午,现在几乎只剩下了包粽子和吃鸡蛋的习俗没有被丢掉。那就把包粽子和吃鸡蛋的习俗,编成一首山东快书,供大家一乐吧。

20、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四、端午节诗句经典古诗

1、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2、译文: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3、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4、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5、《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诗人: 王珪朝代: 宋代

6、译文: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7、喜欢今天的文章,请点个“在看”,并转给更多人。谢谢!

8、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9、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10、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11、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12、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3、世乱逢端午,凄凉吊古心。空存蒲长绿,不见黍包金。蛇壑横人骨,鳌江绝古音。追思前日事,愁比海波深。

14、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15、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

16、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17、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18、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19、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20、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五、端午节诗词配画

1、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3、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4、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5、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6、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7、独写昌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8、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9、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10、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11、《端午三首》诗人: 赵蕃朝代: 宋代

12、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1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4、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5、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译文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1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7、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18、午日观竞渡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竞渡曲刘禹锡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典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东注。

19、《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20、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