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歌朗诵简短(100句)
一、关于端午节的诗歌
1、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2、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3、那些从小被赞天才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80%败给了这个“病”!
4、未泯⽣前恨,⽽追没後踪。
5、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6、浣溪沙(宋•苏轼)
7、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8、关于端午节的简单古诗词有:
9、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10、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暗度。
1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12、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13、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宋)陈与义
14、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5、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6、鬓丝⽇⽇添⽩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17、南乡子·端午(宋•李之仪)
18、谁挽汨罗千丈雪,⼀洗些魂离别。
19、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20、沉吟的经幡摇曳千年像圣洁的灵魂在人间穿梭汨罗江里的国殇被几根艾草缠出悲壮的勒痕一国山河已沉入江底愤懑的佩剑却在水中紧握江水浑浊不清像人们脸上纵横的泪说不清《天问》的细节道不明《离骚》的暗语唯有十里粽香暗自滋养怀抱中的石头一个粽子便是一脉家国情怀剥开粽叶米白枣红像极诗人赤子之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唤醒天下多少上下求索的后者一杯雄黄酒喝了两千三百年江水依然惊涛骇浪英雄犹在依然以骨击鼓依然以心划舟
二、关于端午节的诗歌朗诵简短
1、国亡⾝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进对⼀⾔重,遒⽂六义陈。
3、⽃巧尽输少年,⽟腕彩丝双结。
4、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5、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6、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
7、《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8、赏析:唐人有端午节赠物的习俗,不仅在君臣之间,一般社会成员和家人之间也有。权德舆做官需要值班,不能和家人一起过端午,家人就送来了衣服(轻裾)和彩结(彩缕)等节日礼物。
9、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1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1、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2、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13、怀抱一块刻着离骚的石头
14、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15、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16、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17、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18、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19、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20、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三、关于端午节的诗歌小学生
1、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3、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4、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5、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6、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7、五⽉五⽇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8、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9、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10、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1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12、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译文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13、五丝(唐•褚朝阳)
14、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5、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16、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译文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17、画⿎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彻。
18、⾃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19、释义: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20、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四、关于端午节的诗歌自创简短
1、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刘禹锡《竞渡曲》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殷尧潘《端午日》
2、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张耒《和端午》
3、释义: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4、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5、何⽇玩⼭家。葵蒿三四花。
6、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7、盐梅已佐⿍,曲糵且传觞。
8、关于端午节的诗词名句: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9、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0、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12、《乙卯重五诗》(宋代:陆游)
13、《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14、原谅我没找来100首·········
15、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6、股肱良⾜咏,凤化可还淳。
17、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18、释义: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19、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20、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五、关于端午节的诗歌和故事
1、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2、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3、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4、⽳枕通灵⽓,长丝续命⼈。
5、齐天乐(宋·杨无咎)
6、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7、樽俎泛菖蒲。年年五⽉初。
8、释义: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9、⿎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来。
10、⽅殿临华节,圆宫宴雅⾂。
11、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12、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13、释义: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14、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15、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6、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
17、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18、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黄骊时⼀弄。
19、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20、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