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赠花卿古诗(100句)
一、赠花卿古诗
1、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2、3、千红万紫:指春天时百花齐放的局面。
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早发白帝城》
4、第四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说,这样的乐曲只能是天上才有的,人世间有能听到几回呢?古人认为,只有天上的仙乐才是最美妙的。
5、(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学古诗)明日歌——钱鹤滩
7、(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8、(学古诗)游山西村——陆游
9、“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10、(学古诗)嫦娥——李商隐
11、(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12、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13、免费同步辅导,免费海量资源!
14、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15、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16、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节轨制极为严厉,即便音乐,亦有异样明显的等级界线。据《旧唐书》载,唐朝树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天子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陈规定法,稍有违反,等于杂乱纲常,大逆不道。
17、(学古诗)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18、杜甫叹了一声,对着花敬定家做了一首诗《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让仆人送给了花敬定,花敬定看了很惭愧。马上跑出去找杜甫,可杜甫早已走了。
19、(学古诗)病牛——李纲
20、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
二、杜甫的赠花卿古诗
1、▍主讲人:玉笙老师,小学语文签约老师。
2、(爱上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十六首古诗《赠花卿》,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
4、赠花卿的写作背景:此诗约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赠花卿的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5、(学古诗)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6、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破过功。但他居功自负,骄纵不法,放荡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7、(学古诗)小儿垂钓——胡令能
8、(学古诗)劳劳亭——李白
9、(学古诗)田间——汪楫
10、意思: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11、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12、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13、(学古诗)牧童——吕岩
14、(学古诗)诗经.采薇——第六章
15、(爱上古诗)寻隐者不遇——贾岛
16、(学古诗)赠外孙——王安石
17、“胜食斋房芝”,“余喜发却变,白间生黑丝”等等。在赞誉李白时不仅用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而且夸他“斗酒诗百篇”。别的不说,但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就够夸张了。
18、(学古诗)雨晴——王驾
19、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卿:尊称。
20、乐曲如斯之美,作者禁不住感慨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多少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三、赠花卿古诗文网
1、释义: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扩展资料历史故事:
2、(学古诗)清明即事——孟浩然
3、注释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4、译文锦官城里每日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哪里能听见几回?
5、1、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创造万物。又作“造化”。
6、第一句“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锦官城,成都市的别名。丝,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丝管,代指音乐。日,这里是每日的意思。纷纷,形容音乐声络绎不绝。意思是说,锦官城里奏起管弦音乐,一天到晚响个不停。
7、(学古诗)乐游原——李商隐
8、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闻? (注释):
9、赠花卿作者是杜甫,不是杜牧。
10、(学古诗)渡汉江——宋之问
11、僭的意思是超越本分。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地位在下者不得冒用地位在上者的名义、礼仪或器物,如果冒用了就是僭越,必须治罪。大约杨慎臆定花卿僭用了皇帝礼乐,杜甫写诗来讽刺他。
12、有一天早上杜甫在散步,路过成都武将花敬定家门口。花敬定平定段子璋的叛乱立了大功,就开始骄傲。杜甫看见花敬定家里经常大宴宾客,悠扬的音乐从院中飘到了江边,连江边打鱼的渔夫都停下来听这音乐声。杜甫想:“我做为朋友应该说一说他。”
13、(学古诗)登飞来峰——王安石
14、(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15、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谗言而不刺耳,作得恰到利益。正如杨伦所评:“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供奉()。”(《好铨》)
16、(学古诗)客至——杜甫
17、赠花卿作者: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上元二年(761年)。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此诗有动有静,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18、(学古诗)望月怀远——张九龄
19、(学古诗)山中送别——王维
20、(学古诗)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欧阳修
四、赠花卿古诗手势舞
1、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6)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2、武将(原诗)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花卿: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
3、(学古诗)望天门山——李白
4、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详细形象的刻画,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遥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好赞美到了极度。
5、(爱上古诗)滁州西涧——韦应物
6、杜甫在各地游历的时候,有一天,他来到成都花敬定的府上,在花府的宴席上,奏响了悠扬动听的管弦乐曲,柔美动人的音乐声,荡漾在锦江上,悠悠飘入天际。乐曲如此之美,使杜甫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然后将这首诗赠给花敬定。这首七言绝句主要赞美了乐曲的美妙无比。“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用实写法对乐曲先作具体形象地描绘,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许多情趣。用遐想法以天上仙乐相夸,达到因实而虚,虚实相生的效果,“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致,使这两句诗成为盛赞音乐美妙独一无二的千古名句。
7、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8、(学古诗)滁州西涧——韦应物
9、(学古诗)山中问答——李白
10、李白说自己“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又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好了,如果杜甫是写实的话,李白一天该写多少诗?一生又该是多少呢?
11、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12、(学古诗)稚子弄冰——杨万里
13、(学古诗)天净沙·秋——白朴
14、(学古诗)鹧鸪天·桂花——李清照
15、(学古诗)绝句——杜甫
16、赠花卿作者是杜甫,不是杜牧。赠花卿杜甫〔唐代〕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译文:锦官城里每日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哪里能听见几回?
17、(学古诗)出塞——王昌龄
18、(学古诗)垓下歌——项羽
19、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20、(学古诗)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五、赠花卿古诗图片
1、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2、(学古诗)过零丁洋——文天祥
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春晓》
4、(学古诗)夜立阶下——袁枚
5、这首绝句,字面上清楚如话,但对它的宗旨,从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以为它只是讴歌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升庵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说诗?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他们的说法是较为可取的。
6、jǐnchéngsīguǎnrìfēnfēn,bànrùjiāngfēngbànrùyún。
7、《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约作于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杜甫常常到各地游览,有一天,杜甫来到花敬定的府上,在花卿的府上听到悠扬动听的乐曲.乐曲如此之美,杜甫十分感叹,故即兴挥毫写下了这首诗,称赞乐曲是人间难得一闻的天上仙乐.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译文: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8、另一种观点则以为杜甫只是赞美乐曲之妙,并无嘲讽之意。不少学者即持此说。笔者也认为此诗之意即属后者。这首诗是一篇赠言,就是杜甫与花敬定分别时写给对方的话。
9、(学古诗)夜书所见——叶绍翁
10、第二句“半入江风半入云”。意思是说:音乐的响声一半散入江风中,一半散入云层中。“入江风”,是说声音广传地面;“入云”,是说声音上冲天空。从地到天,到处都传播着音乐的声响。两个“半入”重复使用,造成音律的回环、流畅,与那弥漫宇宙的音乐声正相和谐,具有很深的情趣。
11、(学古诗)夜雨寄北——李商隐
12、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13、(学古诗)山行——杜牧
14、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15、(学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16、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17、“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意思是: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
18、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9、《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约作于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杜甫常常到各地游览,有一天,杜甫来到花敬定的府上,在花卿的府上听到悠扬动听的乐曲。乐曲如此之美,杜甫十分感叹,故即兴挥毫写下了这首诗,称赞乐曲是人间难得一闻的天上仙乐。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译文: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20、古诗词学习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习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