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孙权喻吕蒙读书注释(100句)

2023-04-14 19:26:1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孙权喻吕蒙读书

1、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古代帝王告祭的神山。

2、(有钱有势的人不用说话,别人就会按你的眼色行事。没钱的人即使说话也没人听)

3、ROUND1近义词辨析

4、(做善事就会有善报,做恶事就会有恶报)

5、孙权喻吕蒙读书文言文为《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中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6、于是,鲁肃专门拜见了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

7、此二词都有不能改变之意。但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8、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9、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10、(时间可能有早有晚,但报应不会错的。告诉人们要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11、当下有多少人是除了金钱权力之外再没有多少令人折服的东西了!

12、(家中贫穷才能知道谁是孝子,国家出现动乱才能看出谁是忠臣)

13、ROUND2文言训练(翻译句子在相应的括号内解释加粗字用法及意思)

14、几年后,鲁肃去世,临终向孙权建议:让吕蒙接任自己的职务。

15、因为读书可以了解历史,大有好处。《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主持编撰,该文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此文围绕“学”来写,共有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此文被选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

16、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17、翻译: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18、翻译: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

19、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0、翻译: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二、孙权喻吕蒙读书注释

1、知府: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2、近日,一位清华贫困生的自白广为流传,感动了无数人。每月只花400元,省吃俭用完成了自己的本科学业;读研期间靠兼职有了稳定的收入,却每个学期都拿出3200元,资助了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没有卖惨,没有抱怨,一个贫困学子艰难的求学之路就这样被平实讲述出来。

3、(思想内容)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

4、古代著名诗人概述

5、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6、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7、毛泽东的办公桌上,餐桌上、茶几上、床上,都摆了书。长征中,在马背上看马列的书。转战陕北时,让大白马驮着24史,每到一地,就拿出阅读。

8、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9、“蒙辞以军中多务。”军务繁忙,没有时间读书啊——这是吕蒙不肯学习的理由。确实,三国纷争时期,战争形势变化莫测,为将者静下心来读书确实很难,不仅当年吕蒙有此顾虑,即使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干部为没有时间学习而“叫苦”,作为自己不学无术的借口。

10、金钱和权利,不等于才能与气质。

11、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

12、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

13、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

14、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15、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16、整个对话之中,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

17、读书的目的,见往事

18、“孙权”是主语,“喻”是谓语中心语,“吕蒙读书”是宾语。“孙权喻吕蒙读书”是个主谓短语,其中的宾语“吕蒙读书”也是一个主谓短语。

19、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20、学子们的“催泪”讲述,为何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三、孙权劝学吕蒙的启示

1、从前多少事,过去一场空。

2、宗悫(què)乘风破浪

3、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4、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5、翻译: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

6、鲁肃大开眼界,很受启发,对吕蒙说“我原来觉得你是个只会冲冲杀杀的武将,今天感到你的学识才略竟然达到如此程度。再也不是过去那个‘吴下阿蒙’了。”

7、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大兄为何见事这么晚啊!”

8、(人生经历)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四岁丧父,家境贫穷,母亲用荻杆画地教他识字。二十四岁中进士后,在西昆派文人、西京留守钱惟演的幕府里,开始和尹洙、梅尧臣等互为师友,唱和诗歌并提倡古文,逐渐成为著名文学家和文坛领袖。他一生做过朝廷和地方的许多官职,也是北宋中叶重要的政治人物。

9、(从前为之奋斗的许多事情,过去以后也只是一场空。这是宣扬“与世无争”的人生观)

10、贫穷之时发奋读书是可贵的。

11、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12、作为一国之君的孙权,父亲孙坚是东汉的一郡太守,兄长孙策奠定东吴基业,自己18岁就成了东吴国君。但他年少时和当了国君之后竟然下了那么大工夫,读了那么多书!

13、(作者)司马光(朝代)宋

14、道理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我明白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我们要后天努力学习,多读书,珍惜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和阅读让自己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15、(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称,由西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16、此二词都表示崇拜之意。但前者偏重崇拜;后者重在敬佩。

17、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8、“界限”有“尽头处”“限度”之义,所适用的对象一般是抽象事物;“界线”所适用的对象往往侧重于具体事物。

19、孙权劝学补充:叙述孙权劝学和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刻苦学习的重要性。追问:有木有更详细一点的,最好有出处什么的回答:《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经书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阅读,了解历史。你说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好处。”吕蒙开始学习。到鲁肃来寻阳,与吕蒙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20、“制止”只限于事情是不合理的,往往是事发之后加以阻止。“禁止”也只限于事情是不合理的,意思是“不许可”,态度强硬,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加以阻止。

四、孙权喻吕蒙读书文言文答案

1、欧阳修——四岁丧父,后中进士,后遭贬谪——关注民生——自然流畅,风格清新

2、孙权当了五十多年国君,赤壁大战中打败曹操,夷陵之战大败刘备,都不是偶然的。

3、吕蒙笑笑,说道:“你就是在夸奖我啊!这段时间,我只不过是读了一些书,增长了一点见识,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呢!还请您以后多多指教啊!”以后,鲁肃便常常和吕蒙一起商讨国家大事,他非常重视吕蒙给他提的一些建议,对吕蒙的学识和才能也非常赏识,非常佩服。

4、见往事耳翻译的现代语是:“了解以前的历史罢了”而“见”可以翻译为“知道”或者"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大哥(你)为什么领悟这个道理这样迟呢?”句子中的“见”可以翻译成“领悟”或者“知道”。我认为这两句话中的词义比较接近,意义相同,区别不大。补充回答:“知道”的意思一般表示为,有一定的了解或者是有初步的了解,近义词一般为“晓得”而“了解”的意思一般为:明白和理解,近义词一般为“理解”从中文字义上来说,“了解”似乎比“知道”要更深入一些,而上述的古文中的两个“见”字的意义差别实在不大。无论用哪种解释都能合情合理。

5、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宋英宗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熙宁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

6、(他心情十分沉重,但却默默无言)

7、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录于《司马文正公集》中。

8、智永与“退笔冢”

9、精细:精致细密,也可以形容人精明能干、细心仔细。精致:精巧。

10、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这件事为什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11、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执掌大权,管理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成为研究经书,传授经学的学官呀!只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你说你事务多,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一样?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对我)十分有效益。”吕蒙这才开始从事学习。(后来)等到鲁肃来浔阳,跟吕蒙谈论商议(时),(鲁肃)大吃一惊说:“(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现指学识尚浅的人)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才华的人)读书人离别了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就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随后告别。

12、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吗?我只是让你泛览书籍,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哪个像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

13、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14、相比之下,我们还能有多忙呢?

15、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16、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君主,是一个了不起、很有作为的人物,曹操曾经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资治通鉴》记载了他劝大将吕蒙学习的事迹,这段文字生动恢谐而又发人深省。

17、揭发:将坏人坏事揭露出来。揭露:揭发隐蔽的事,使之暴露。

18、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19、孙权说:“我叫你读书,岂是让你成为经学博士?只不过是让你多涉猎一些古往之事,开阔自己眼界罢了。你说自己事务繁忙,难道比我还忙吗?我年轻时苦读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自我继位以来,又研读了三史(即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以及诸家兵书,我以为大有益处。你生性聪悟,只要去读,必有收获,为何不读呢?孔子讲‘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汉光武帝刘秀在带兵打仗之中仍然手不释卷。曹操说他自己是老而好学。你为何不自勉呢?”

20、(既然生在矮矮的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呢)

五、孙权喻吕蒙读书的喻是什么意思

1、三国的时候,孙权手下有一位名将叫吕蒙。因为小时候家里贫穷,没有机会上学,读的书很少,所以学识浅薄,见识也不广。

2、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3、翻译: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读遍主人的书。”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4、柳永——落拓不羁,终身潦倒——歌妓生活,羁旅行役——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5、这份强大力量的背后有无数的点滴善意。无人浇水花不开,每一条勇毅奋进的路上,都汇聚了太多的支持与帮助。这份善意有父母不惜一切供孩子读书的深爱,有学校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帮助的关爱,更有国家和社会从政策到行动对寒门学子的扶持,这些馈赠都是一条条并不平坦的求学路背后强有力的后盾。

6、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7、(艺术特点)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词虽不多,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

8、翻译: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9、李煜——南唐后主,阶下囚——宫廷生活,亡国之痛——意境深远,语言清新

10、翻译: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11、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12、翻译: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

13、作为一国之君,政务繁忙,尚且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我作为一个臣子,一个武将更应该多多在学习上用心,一免有勇无谋,更好的效忠于君主,效力于国家

14、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15、读书方法:“但当涉猎。”(大意:粗略地阅读。)

16、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

1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8、没有知识的富贵,只不过是皮囊和俗气罢了。

19、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20、(人生经历)(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