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 古诗(100句)
一、赠刘景文
1、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2、(学古诗)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3、(学古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4、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对秋天喜爱之情的诗句是: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是北宋苏轼所作,全诗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天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作者欣赏其友人,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
5、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6、(学古诗)赠汪伦——李白
7、《赠刘景文》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号(东坡)居士。《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8、(学古诗)劳劳亭——李白
9、(学古诗)对酒——秋瑾
10、(学古诗)清明即事——孟浩然
11、(学古诗)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12、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传神之笔!同样,傲霜耐寒的菊花残了,枝还挺拔独立,充分体现它孤傲的品格。用巧妙的艺术手法,达到写诗的目的: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劝勉友人。
13、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14、(学古诗)忆江南——白居易
15、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16、(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李白
17、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18、(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19、(学古诗)赠外孙——王安石
20、赠刘景文的诗意翻译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他的朋友刘静雯(著名的季孙)的。这首诗的前两行抓住了“疲惫”和“菊花残”,描绘了秋末初冬的荒凉景象。“不”与“静止”之间有强烈的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抗寒的形象。最后两句话揭示了这首诗的目的。这表明,虽然冬季的景色是阴冷的,但它也有收获、成熟和收获的一面,这是比其他季节更好的。因此,诗人用来形容一个人已经度过了他的青春,但这也是一个黄金阶段的成熟和伟大的成就在生活中。他鼓励朋友们珍惜美好时光,乐观向上,不懈努力,永不消沉,永不自卑。摘要苏轼的《给刘静雯》是元友五年(1090年)苏轼在杭州任之洲的时候写的。《跳溪渔人群谈》说,这首诗吟诵的是初冬的风光,
二、赠刘景文 古诗
1、(学古诗)雪梅.其一——卢梅坡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如今,荷叶都已经枯败了,再也看不到夏天那样碧绿的,好像举着一把遮雨大伞似的荷叶,亭亭玉立在那里繁茂的样子了。傲霜耐寒的菊花,虽然还有挺拔的菊枝依然生机勃勃,但美丽的花朵早已残败。不过,在这一年中仍然有值得你记住的最美景致,橙黄橘绿满眼收获正是初冬最美的时节啊!
4、(学古诗)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5、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6、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7、(学古诗)望天门山——李白
8、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9、(学古诗)大风歌——刘邦
10、全文释义:荷花在凋谢连那遮雨的荷叶也都枯萎了,只有那还未完全开放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着。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牢牢记住,那就是在橙子变成金黄、橘子变得青绿的秋末冬初时节啊。
11、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②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③傲霜:不怕霜冻
12、赠刘景文》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元佑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一首勉励诗,该作品是苏诗中的经典之作,脍炙人口。诗词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1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写对朋友敬佩之情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赠刘景文/冬景作者: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14、(学古诗)周夜书所见——査慎行
15、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16、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17、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18、(学古诗)剑客——贾岛
19、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
20、(学古诗)听弹琴——刘长卿
三、赠刘景文 古诗赏析
1、君:你,指刘景文。
2、意思是:别以为一年好景已尽,你必入须记住,最美的景色在秋末冬初,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4、(学古诗)条山苍——韩愈
5、(学古诗)凉州词——王翰
6、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7、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8、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9、《赠刘景文》中“擎雨盖”的意思是指荷叶。其中“擎”是举、向上托的意思,“雨盖”是指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刘景文(北宋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0、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11、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12、(学古诗)农家——颜仁郁
13、《赠刘景文》是北宋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14、(学古诗)题西林壁——苏轼
15、(学古诗)雨晴——王驾
16、如果文章中有错误欢迎留言指正,谢谢。
1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8、(学古诗)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19、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0、(学古诗)问刘十九——白居易
四、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2、苏轼的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
3、(学古诗)山中问答——李白
4、诗的前两句写“荷”、写“菊”有什么作用?(2分)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为后两句议论作铺垫。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3分)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1分)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1分)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1分)
5、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6、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7、(学古诗)鸟鸣涧——王维
8、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
9、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10、(学古诗)别董大——高适
11、(学古诗)诗经.采薇——第六章
12、(学古诗)山中送别——王维
13、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1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
15、《赠刘景文》描写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6、纵观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诗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17、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
18、(学古诗)渡汉江——宋之问
19、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0、(学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五、赠刘景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1、出自:《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
2、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3、(学古诗)醉落魄·离京口作——苏轼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5、(学古诗)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6、这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苏轼不直接赞美他的朋友在品格和节操方面有多么优秀,而是不着痕迹地把这种称颂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之中。因为在苏轼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的。
7、(学古诗)登飞来峰——王安石
8、(学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9、(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10、(学古诗)鹿柴——王维
11、(学古诗)石头城——刘禹锡
12、(学古诗)不第后赋菊——黄巢
13、(学古诗)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
14、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5、(学古诗)如梦令——李清照
16、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17、(学古诗)病牛——李纲
18、整首诗,华美而含蓄,意境高远。苏轼首先用“荷尽”、“菊残”描绘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用强烈的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紧接着用“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揭示赠诗的目的:“橙黄橘绿”这是万物经过严酷的环境考验后,给那些坚强乐观敢于奉献的顽强者留下了丰硕的果实,此时既有成熟丰收的一面,又表现出这个季节的美是独具特色的。
19、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20、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