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荆人欲袭宋原文及翻译(100句)

2023-01-06 14:58:2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荆人欲袭宋

1、论“干预生活”小说艺术成就?

2、(1)谈谈对“文本”与“作品”两个概念的理解,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0)

3、《离骚》中作者运用反问表达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的句子是“”;“”一句,从假设的角度强调自己对所向往美德的无悔,表达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4、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5、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句中划线处中的“惑”就属于这种情况。“惑”原本是名词,意思是“疑惑”,活用之后,必须翻译成“有了疑惑。

6、(表)①标记,标志。循表而夜涉。②作标记。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7、“瓦、虫、谤、诛、响”的今义与古义相比,有何不同?(一共七个字,还有两个不记得了)

8、角度点拨:爱国必须爱祖国文化

9、简述新月派的基本成员。活动领域和主要倾向。

10、③分科办事的官署。例犹不失下曹从事。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2007重庆卷,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11、“新女性小说”有何艺术特征?你对此有何看法?

12、角度点拨:①多行不义必自毙;②有形的纪念往往短暂,精神的纪念才能永恒

13、(附原诗:小巷/又弯又长/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14、角度点拨:①走进自然,于不经意间收获人生;②灵感来于不懈的思考和瞬间的触发;③死亡也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

15、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

16、角度点拨:看不到事情的本质,往往无法认识到戕害自己的凶手究竟是谁

17、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18、③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庞涓列传》)句中划线处的“西,也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译为“向西挺进”。

19、按照常理,名词也是不能带补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的情况在。此时,那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

20、文学中的虚构与强调真实性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荆人欲袭宋原文及翻译

1、角度点拨:①人才多磨难,英雄苦人多;②屈辱自古有之;③“隐忍”还要有所“行”

2、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

3、简答(40分,每题10分)

4、以凤姐为例,诗论《红楼梦》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5、例如:①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句中划线处中的“花”就应该译为“开花”,因为它处在了谓语的地位上。

6、角度点拨:①存在是一种证明,更是一份寄托;②当物质的或精神的家园废失的时候,人们往往迷失前进的方向

7、〔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8、7暴益:突然上涨。益:同“溢”,满,涨。

9、论简•爱道德理想与道德追求。

10、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11、(敝)①坏,破旧。侯生摄敝衣冠。

12、官网:westudying.com

13、角度点拨:①机遇可遇而不可求;②打铁还要自身硬;③呼唤伯乐

14、角度点拨:①心性是为人的根本;②救人之急在乎实际行动

15、楚国人想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古水名,其故道为黄河所淤塞,已无遗迹可循,当在今河南境内)中设置渡河的标志。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按照标志夜里渡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军队惊乱的状况就像城市里的房屋倒坍一样。当初他们事先设置标志的时候,是可以顺着标志渡河的,现在河水已经发生变化上涨了,楚国人还按照标志渡河,这就是他们之所以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君主要效法古代帝王的法度,与这种情况相似。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古代帝王的法度不适应了,却还说这是古代帝王的法度,应该效法它。用这种办法治理国家,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16、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17、填空(每空1分共计40分)

18、角度点拨:希望是人生航程不灭的灯盏

19、角度点拨:①美与外表无关;②善良和邪恶,崇高和卑下是人性高下的分水岭;③真、善、美有其特别的真谛;④人性因为宽容而伟岸

20、角度点拨:文字是民族的特征

三、荆人欲袭宋注释

1、角度点拨:人的行动和结果往往相反

2、B、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放逐:有家难归,有国难奔。屈原、贾谊、张俭、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真可以说无代无之。——也许还该提一提林则徐,这位揭开中国近代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而获罪革职,遣戍伊犁。他在赴戍登程的悲凉时刻,口占一诗,告别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百年后重读此诗,还令人寸心如割,百脉沸涌,两眼发酸,低徊唏嘘不已。

3、角度点拨:①尊严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②惟有坚持才可走出苦难的荒原

4、简析或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5、(答案)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具体问具体分析,题干中荆人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必须要与时俱进,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A、B观点体现的是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原理,C观点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原理,D观点符合题意,说的是办事情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故答案应选D。考点:具体问具体分析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6、纪传体永明体西昆体江西诗派

7、论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社会主题。

8、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9、出处:出自国末期卫国人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的《荆人袭宋》。

10、论述(每小题15分,共45分)

11、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古代帝王的法度不适应了,却还说“这是古代帝王的法度”,并且效法它,以它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12、“寻根文学”有哪些代表作家(4个)?他们的共同倾向是什么?

13、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14、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15、使人听此凋朱颜侧身西望长咨嗟

16、(壁)①陡直。岸土赤而壁立。

17、比较分析柳永与清真词的结构艺术。

18、角度点拨:①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②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④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

19、A、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20、角度点拨:①“选择”决定于生活的态度;②人要善于寻求精神的寄托;③自然是人类最可靠的朋友

四、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

1、角度点拨:英名因为伟业而永恒

2、论《奥瑟罗》的悲剧成因。

3、国君为什么不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后人无从取法它。先王的法令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即使人们没有增减它,也还是无从取法它的。

4、〔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5、巴尔扎克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的主要内容(中心图画)是什么?

6、角度点拨:①正直文人生存的环境常常困顿;②对尊严与自由百折不回的追求是贵族精神的核心;③意义与价值是掂量生命轻与重的砝码;④幸福在于灵魂的满足。

7、连峰去天不盈尺飞湍瀑流争喧豗

8、B、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

9、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10、全文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滹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由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译文楚国人想攻打宋国,派人事先测量澭水的深浅并树立标志。

11、(布)①推行。②伸曲。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2007年广东卷,刘牢之就问他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

12、角度点拨:①守土有责;②在其位,谋其职

13、举例说明非音质音位。

14、④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国语·楚语下》)句中划线处的中“宝”,愿意是“宝贝”,现在必须翻译成“当作宝贝的”,因为与“所”组合词性发生了变化,名词动用了。

15、②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增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6、角度点拨:恋根是生灵的本性

17、角度点拨:①自古英雄出少年;②什么才是真正的潇洒;③无法磨灭的功业往往永恒

18、简答每题,共计20分)

19、名词解释(每空4分,共24分)(中国古代文学)

20、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之我见。(30分)当代文学方向

五、荆人欲袭宋原文及翻译道理

1、C、为了再见,好像初次相逢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冯至)

2、如何理解《聊斋志异》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3、名词与“者”组合,名词活用成动词

4、⑥忠牧公尝牧梁州,(何易于《书褒城驿壁》),句中划线处的“尝牧梁州”中的“牧”,原本也是名词,只因为带了补语“梁州”,活用成了动词,于是不能翻译成“州牧,只能译为“做州牧”了。

5、角度点拨:①(宽容)宰相肚里能撑船;②国家利益至上;③小不忍则乱大谋;④凡事以大局为重;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6、角度点拨:①压迫往往诞生反抗意识;②与其等待英雄的横空出世,不如努力做一个英雄;③沉醉在自己编织的幻想中等于坐以待毙

7、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设立标记。澭水上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间渡水,淹死人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渡水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涨了很多,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水,这是他们惨败的原因。

8、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已亦人也。故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9、C、郑板桥说:“‘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

10、角度点拨:①发自肺腑的情感常常稍纵即逝;②情感的脉搏由自己把握

11、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12、乐府临川四梦流浪汉小说湖畔派诗歌德先生与赛先生反思文学

13、A理查生B斯泰恩C卢梭D孟德斯鸠

14、《离骚》一诗的主题是什么?(5分)

15、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

16、什么是“语感”?语感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15)

17、中兴四大诗人竟陵派人的文学寻根小说

18、A、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

19、②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加线处的“吏”,原本也是一个名词,官吏的意思,可是在句子里,由于它带了补语“于土”,因此也活用为动词。在翻译的时候,应当按照动词来翻译,以为“在地方上做官”。

20、角度点拨: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于是就设法增加它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