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王维杂诗其二(100句)

2023-01-06 14:58:0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王维杂诗

1、杂诗这首古诗是盛唐时期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诗歌前两句以记言的方式询问从家乡来的友人,后两句则仅问寒梅是否开花一事,出人意外。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风物景色的思念。此诗化复杂为单纯,变质实为空灵。全诗平淡质朴,却诗味浓郁。

2、王维的杂诗三首得到这样的评价:

3、这种想问而又不敢问的矛盾心理,反映了诗人焦虑痛苦的心情。一方面是对家人的无尽思念,一方面又充斥着恐惧与不安。

4、这原是一首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二首。全诗以白描手法来写,于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地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5、在面对故乡来的人,宋之问当下的第一反应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6、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7、杂诗(君自故乡来)是盛唐时期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8、那里常有开往江南的船,你有书信寄回家中否?

9、应 知 故 乡 事 。

10、开头两句,诗人以一种朴实自然的语言,传神地表达了主人公强烈的乡思的急迫感情。“故乡”这个词先后出现两次,体现出诗人思乡怀乡的迫切心情,流露出一种孩童式的亲切纯真。久居在外的游子,见到故乡的亲友,最先渴望知道的就是家乡的人情世事。诗人只用白描手法记言,却把主人公在特定情况下的情感、心理、神色、语气等生动地表现出来,且用笔俭省,足可见诗人功力之深厚。

11、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12、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13、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14、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15、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

16、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17、záshī杂诗(táng)wángwéi(唐)王维jūnzìgùxiānglái,yīngzhīgùxiāngshì。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láirìqǐchuāngqián,hánméizhùhuāwèi。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介绍:这是一首思乡诗,通篇运用借问法,完全以问话的口吻,借白描记言的手法,简练而形象地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感情,抒发了主人公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原诗有三首。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全诗平淡质朴,却诗

18、而王维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上。这看似有悖寻常情理,其实正好相反,对故乡人物的关切越深,越不知道先问谁,千言万语只凝结于一个与自己关系最近的物上。

19、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前人所说,问得“淡绝妙绝”。窗前着一“绮”字,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

20、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

二、王维杂诗其二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láirìqǐchuāngqián,hánméizhùhuāwèi。

3、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因为他的前一句是“冬日绮窗前”,王维故乡里冬天的花除了梅花还有什么呢?所以他肯定是要问梅花开了没有啊。附原诗:君自故乡来,当知故乡事,冬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不妨用温庭筠的诗《忆江南》来作一比较。

7、语言风格特点: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句式运用特点:问句结尾,可见诗人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8、为什么会联想到这句诗,可能是因为诗中的「门」与「窗」、「桃花」与「梅花」都是极为相似的意向。所以在读王维的这首杂事时,读出的是一种怅惘、无奈、希冀与凄凉。

9、杂诗三首作者:王维拼音版:jiāzhùmèngjīnhé,ménduìmèngjīnkǒu。chángyǒujiāngnánchuán,jìshūjiāzhōngfǒu。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jūnzìgùxiānglái,yīngzhīgùxiāngshì。láirìqǐchuāngqián,hánméizhehuāwèi。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yǐjiànhánméifā,fùwéntíniǎoshēng。xīnxīnshìchūncǎo,wèixiàngjiēqiánshēng。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10、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这个五言,诗人用平淡的白描手法,通过四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应知,解释为自然知道,肯定知道。是一种你赶快告诉我家乡的情况,你从家乡来,一些情况肯定熟悉,不要想了,快说。这样的急切的心情,从这两个字上能见一斑。字字是金。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可以让我们生活在快餐文化里的现代人回味的。

11、当听到“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一句时,倍感陌生,便问佳坤是哪个绮?著花未又是什么意思。

12、杂诗三首其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其三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译文其一我家住在孟津的大河边,门前正对孟津的渡口。那里常有开往江南的船,你有书信寄回家中否?其二你从故乡刚刚到京洛来,故乡的事你应了然于怀。你来时我家的明窗之前,冬梅枝上的花儿是否开?其三才见冬梅开过花,又听到春鸟嘤咛。含愁思来看那新生春草,最怕它玉阶畔日渐青青。

13、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少年王维十五岁离开家,到长安学习考试,在长安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人而做。繁华的帝都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独无亲。

14、欢迎加入“老刘学友”诗词阅读分享群

15、且看前两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1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7、罗宗强先生在论述盛唐诗人善于将情思和境界高度净化时,将王维这首诗与初唐诗人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诗作了比较。两诗的题材内容十分类似。

18、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前人所说,问得“淡绝妙绝”。窗前着一“绮”字,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

19、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王维杂诗(其二)。

20、尤记少时读此诗之景也,

三、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

1、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2、30年的分别,今日终于得以见面,心中有太多想要询问的,有太多想要了解的。但是见到弟弟的那一瞬间,却问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家乡有没有通电?

3、原文:《杂诗三首·其二》唐代: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4、hánméizhuóhuāwèi

5、第一次读这首诗是在我怀孕的时候,睡前和佳坤一起读古诗词。其中有一天晚上,他给我读的就是王维的这首《杂诗》。

6、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7、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注释)(1)著花未:开花没有。(译诗)你从故乡来,该知道故乡事,请告诉我,你来时我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赏析)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守拈来,自然天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

9、yīng zhī gù xiāng shì

10、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11、jiā zhù mèng jīn hé , mén duì mèng jīn kǒu 。

12、开头两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诗人以一种朴实自然的语言,传神地表达了主人公强烈的乡思的急迫感情。“故乡”这个词先后出现两次,体现出诗人思乡怀乡的迫切心情,流露出一种孩童式的亲切纯真。

13、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14、久居在外的游子,见到故乡的亲友,最先渴望知道的就是家乡的人情世事。诗人只用白描手法记言,却把主人公在特定情况下的情感、心理、神色、语气等生动地表现出来,且用笔俭省,足可见诗人功力之深厚。

15、lái rì qǐ chuāng qián

16、《杂诗三首》便是诗人隐居孟津时所写的作品。安史之乱之后,诗人在孟津隐居多年,留下了的诗作,其中咏孟津的诗就达九首。这组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下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17、而王维的第一反应是“寒梅著花未”。王维之所以没有问亲人朋友的状况,却问了一句无关痛痒的梅花,不是因为不想问,而是不敢问!

18、含愁思来看那新生春草,最怕它玉阶畔日渐青青。

19、王维对一枝梅花尚且如此关心,可见他对于亲人朋友以及故乡的关心。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诗化了日常生活,同时也透露出王维对于梅花高阶品性的留恋与欣赏。现在很多文学赏析用的也是此种解释。

20、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四、王维杂诗其一

1、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2、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3、才见冬梅开过花,又听到春鸟嘤咛。

4、诗歌里的文字,跨越千年仍然历久弥新,是因为他传递出来的情感,跨越千年连接着作者和读者的真情与真心。

5、诗词译文白话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作者强烈的乡思,因此做此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最著名的是《杂诗》第三首。杂诗作品思想作品鉴赏这是一首思乡诗,通篇运用借问法,完全以问话的口吻,借白描记言的手法,简练而形象地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感情,抒发了主人公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开头两句,诗人以一种朴实自然的语言,传神地表达了主人公强烈的乡思的急迫感情。“故乡”这个词先后出现两次,体现出诗人思乡怀乡的迫切心情,流露出一种孩童式的亲切纯真。久居在外的游子,见到故乡的亲友,最先渴望知道的就是家乡的人情世事。

6、正如欧丽娟所说的,进入诗词以及文学的世界,当我们读懂了诗人的情感,更能理解他人的不幸,也能更为宽容与慈悲。

7、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8、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9、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全诗平淡质朴,却诗味浓郁。诗人寓巧于朴,运用典型化的技巧,如叙家常。

10、我家住在孟津的大河边,门前正对孟津的渡口。

11、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12、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他有着深湛的艺术修养,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

13、láirìqǐchuāngqiánhánméizhuóhuāwèi

14、其中有一篇《花桥荣记》写的是49年从桂林来的卢先生,在当地也是有名的望族,到台湾之后成为一名教书先生,勉强度日。他斯文儒雅,对学生更是呵护有加。

15、《杂诗三首》便是诗人隐居孟津时,安史之乱之后,诗人在孟津隐居多年,留下了的诗作,其中咏孟津的诗就达九首。这组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下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16、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17、《杂诗·君自故乡来》也称《杂诗(其二)》,是盛唐时期大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诗歌前两句以记言的方式询问从家乡来的友人,后两句则仅问寒梅是否开花一事,出人意外。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此诗化复杂为单纯,变质实为空灵。全诗平淡质朴,却诗味浓郁。这首诗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所以我认为朗读时可以用曲调柔和悠长的纯音乐来配合。使用古筝乐曲《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都是很合适的。

18、很日常化的语气,表现出了异乡的人在他乡见到自己家的亲友热烈急切的心情。

19、诗歌与文学,向来是无用的。但也正是这无用诗歌与文学,最能抚慰人心。这才是它最大的作用吧。

20、清黄叔灿《唐诗笺评》说:“‘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体味精妙。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寻味。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因此,游子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情。他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而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

五、王维杂诗其二赏析

1、《杂诗三首》其一王维注音jūnzìgùxiānglái,君自故乡来,yīngzhīgùxiāngshì应知故乡事。láirìqǐchuāngqián来日绮窗前,hánméizhuóhuāwèi寒梅著花未。

2、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王维:杂诗三首(君自故乡来~涵子、雨苇、韩梅)

3、安史之乱之后,诗人便在孟津隐居多年。久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是作者强烈的乡思,因此做此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

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组:本诗描绘一个不同寻常的游子形象。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超然尘世保持自由心态的精神风致。这样诗人写这一首诗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他是在歌颂一种虽然饱经沧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态的人生风范。

6、三十年世事变迁,三十年沧桑巨变,这其中的亲人和朋友还有几个能安在?怕还是安在,可早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朋友你从家乡来,应该熟知家乡事。来的那天花窗前,那棵寒梅开花没?

8、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清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说得颇中肯。

9、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10、这三首自有叙事脉络。第一首,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第二首,描写游子思念家人,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第三首,写思妇给丈夫回信中的话。所以第三首可以理解为妇人久盼丈夫不归,愈来愈害怕时间的流逝,愈来愈惶恐的心态。首句“已见寒梅发”回应上首“寒梅著花未”,末句一个“畏”字和一个”玉阶“之中蕴含的“冷”字合起来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景,有惆怅、冷漠、恐慌、焦急,和众多感情。

11、诗中所写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12、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

13、30年之后,当海峡两岸开始互相往来,他和弟弟得以在香港这一中间地带相见。30年过去,他们早已不再是那个年少的自己,这30年之中,无论是自己还是弟弟,都经历了时代的巨变,以及时代加之在自己身上的种种痛苦。

14、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15、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16、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17、欧丽娟说,如果这首诗表现的是王维的自私,那为什么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难道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以及思乡的游子都喜欢自私的人、自私的作品吗?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18、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

19、jūn zì gù xiāng lái

20、王维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例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等诗,都有体物入微之作。因此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