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以诗为词的豪放派诗人(100句)

2023-01-06 14:28:0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豪放派诗人

1、他的诗,洒脱豪放,格调清新,自成一体,特别是他的词,一扫晚唐五代以来绮丽柔靡之风,状景写人,抒情言事,慷慨激昂,清新豪迈。他扩大了词的领域,突破音律、形式的束缚,使他的词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2、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

3、苏轼并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甚至在王安石改革的重大变革中,他一直是一个守旧人士,但他是一个追求仁政爱民理想、并且为之付诸行动、受地方百姓拥戴的好官员。苏轼的身份,是比较契合古代士族的理想的。他既有精神的寄托,纵情山水,吟诗作画,风月无边;也有出世的处世之道,官场进退自如,坚持仁政爱民的本心,造福一方百姓。而辛弃疾呢?虽同为豪放派人物,但辛弃疾表现出来的,是一代侠义军人的风骨。

4、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5、她从苏词与柳词开始,引出豪放派,道出豪放的作品特点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在介绍豪放派诗词在宋代的形成发展时,汶钰从北宋早期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预备期,讲到北宋中后期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的奠基阶段,再谈到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形成的顶峰时期,以及之后的延续期,都列举了大量的诗人作品,讲得头头是道。

6、没有。婉约派诗人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有名的女词人)),豪放派诗人有(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陈亮)

7、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8、豪放派,形成于中国宋代的汉族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所以说,王安石是豪放派诗人。

9、所以说陆游在当时的豪放派诗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0、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11、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12、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儒客大家,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出生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13、 豪放派: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 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

14、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

15、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16、苏轼一生在政治上虽然很不得志,但正如欧阳修所预言,他在文学上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写下了大量的散文、诗、词,许多至今广为流传。

17、刘辰翁(14—1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

18、独树一帜、无派无系——纳兰容若

19、苏轼一生艰辛,他是宋仁宗朝的举人,起先在翰林院奉贡,以后在杭州当官修建苏堤,功绩妥贴。可是后来他深陷新旧党争,他既不趋向新党都不趋向旧党,对新旧党的一部分政冶认为统统抵制,结果新党和旧党就一起抵制他。他政治理念屡屡挤兑,起先在黄州做团练,以后被挤兑到海南崖州,完全避开了北宋的政治核心。

20、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二、以诗为词的豪放派诗人

1、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属于豪放派的诗人有(李煜,柳永,李清照),属干婉约派的诗人有(苏轼,辛弃疾)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诗人。

3、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4、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5、婉约派与豪放派相对,都魏词流派名。当代研究者一般认为,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两大流派。婉约派上承晚唐五代绮丽词风,多写男女艳情、离愁别绪:个人遭际;形式上讲求音律,遣词造意宛转曲折,含蓄蕴藉。宋代词人多属此派,而风格各异:或清疏峻洁,或和婉明丽,或清新凄怨,或典丽精工,或密实险涩,未可一概而论。此派历来影响极大。前人论词,多奉婉约词为正宗。宋室南渡之后,民族危亡,词人多宗奉苏轼,以豪放之词抒写悲愤激昂之情。至辛弃疾卓然特起,继承发扬苏词传统,进一步扩大词的题材,以抒发爱国情怀,悲歌慷慨,意境雄奇阔大,风格沉郁悲凉。

6、柳永是北宋词坛的巨匠、是秦楼楚馆的浪子、是屡试不第的文人、是仕途坎坷的小官、是浪迹江湖的游子、是常喝常醉的酒鬼、是敢爱敢恨的汉子。他书写的传奇,荡气回肠。

7、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

8、和当初豪放派苏轼齐名天地的也有婉约派的词人柳永。有一次苏轼在翰林院,由于一位幕士擅歌,就询问他,我词与柳七如何?另一方回应说,柳永之词,合十七八女生,执红牙槽,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土之词,需日本关西壮汉,铜琵笆,铁绰板,唱一江春水向东流。

9、这就是英雄、优秀军人的悲哀——你想重振河山,人家却只想保住半壁河山。他写文,留下《美芹十论》,阐述南宋统一中原的光复大计。《美芹》一出,世人称赞,流传南宋,但唯独入不了朝局的法眼——辛弃疾被派遣担任地方重要长官,处理政务、治安之类的工作。显然,这并非辛弃疾的理想工作,在他的梦里,他想的是金戈铁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

10、他写文,留下《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篇赋文,佳句频出,一词一句沁入人心——苏轼借古悲今,唱出了多少古代士大夫的精神痛苦,而这种精神痛苦的解脱似乎只有世间的山水才懂得——“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吗……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除去文学大家的身份,苏轼还是一位颇有政绩的地方官。

11、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代文学大家,唐宋八大家之开宋词豪放一派,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写词,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首词,句句经典,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今人读起来,那种士人理想中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至今仍然让人揪心。

12、豪放派诗人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王安石、苏辙、张孝祥、朱敦儒、陈亮、叶梦得、陆游、陈与义等,其中以苏轼和辛弃疾最为著名。苏轼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13、 秦观 《鹊桥仙》等风格轻柔,善于刻画鲜明的形象。

14、(少数词属于婉约派) 婉约派:柳永 《雨霖霖》语言明畅通俗,多用口语,感情凄婉,音律谐婉,但有些词比较庸俗。

15、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豪放派词人。陆游是一个现实主义豪放派诗人,且成就仅次于最高的李白、杜甫、苏试等人,客观而言,应属次高。

16、 陆游: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17、诗人有时只凭一首就足够青史留名,陆游存世名作,也是名副其实。

18、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陈亮、张孝祥婉约派:柳永、晏殊、晏几道、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以上所说的是最具代表性的词人!

19、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

20、“生活可能会为难你,但诗词不会”。诗词,是平淡生活中的味精,是文学皇冠上最绚丽的宝石。”生活千百种,尽在唐诗宋词中!

三、豪放派诗人

1、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他为目前罕见的词、诗、文、书、画能型奇才,豁达全而充满生活情趣的大家居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到了词中,全成诗意。

3、我们能知道的豪放派词人是非常多的,就不如说刘克庄、刘辰翁、等人。

4、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5、陆游具有多方面才能。作品兼及诗、词丶文,以诗著称。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内容涉及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突出反映了当时突出民族矛盾,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关山月》具有代表性,集中体现了陆游爱国思想和精神实质。

6、他的散文,气势磅礴,自然流畅,波澜迭出,变化无穷,往往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说理透彻,写景生动,感染力很强,成为北宋古文运动的主将。与父苏洵、弟苏辙,同列于“唐宋八大家”。

7、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8、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吏部侍郎刘弥正之子,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

9、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北宋刑部侍郎叶逵五世孙。祖籍处州松阳(今属浙江),曾祖叶纲始迁苏州。

10、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11、接着,她又浓墨重彩地介绍豪放词作的创始人苏轼和代表人物辛弃疾,在生动形象的视频中让社员们近距离了解这两位名家的生平轶事以及词作特点。在欣赏名家名篇中,汶钰再次带领社员们一起诵读欣赏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破阵子》、《西江月》等,让社员们对“豪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感悟。最后的有奖竞答更是点燃了社员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大家跃跃欲试,充分展现了各自的深厚的文学素养。

12、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

13、垂暮之际,恍然间遇到韩侂胄重用主战派,意欲北伐。奈何辛弃疾已是“廉颇老矣”,成了六十多岁的老人,最终病死,再也无缘边事。这就是辛弃疾的一生,悲壮而愤怒,让人叹惋。而他的词曲,亦是如此,是对英雄、将军杀敌陷阵的赞美,是对收复河山的无限渴望,是对国家最深沉的爱。

14、 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人。豪放派的词多为视野广阔、气象恢弘、悲壮慷慨、多抒发豪情壮志的词,也被世人称为“士大夫”之词。豪放派晚期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

15、豪放派是中茵宋词风格流派之其词作的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豪放词派不但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人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苏词清放,辛词雄放。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某些豪放词篇也有韵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

16、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17、每一首都是记录饱满情绪的经典

18、但人生苦短,再加上辛弃疾归正人的身份(出生在金朝,为金朝汉人),以及辛弃疾性格上的刚直,他在有生之年,终究不能被朝局所接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

19、他不仅具有爱国忧民的思想,还有许身报国的壮志。这些对陆游诗歌的艺术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形成了兼有杜甫的现实主义和李白浪漫主义的色彩,以悲壮、浓郁的抒情,高度的概括,瑰丽的想象,豪放纵横的气势为主要特征的风格。陆游诗歌的语言,则取白居易平易晓畅之长,形成精练自然,圆转流畅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陆游是我国古典诗歌优良传统的又一集大成者。

20、他有李杜之风,但又别于李杜。曾获得“诗史"和"小李白"称誉。他反映现实,多写主观感受而不作具体描绘,既不作杜甫那样的叙述,也不作白居易那样夹叙夹议的讽刺,具有摡括性强,抒情性强的特点。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他的浪漫主义豪放派特色以七古最突出。侧重于抒写理想和豪情。在奇特的夸张与丰富的幻想中激荡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坚定乐观的战斗精神。如《五月十一日夜且半》,《醉歌》等。

四、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1、豪放派以苏轼为鼻祖。北宋中期,苏轼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凡怀古、感旧、抒志、咏史、写景、记游、说理、赠别等内容,皆举以入词,又不拘束于声律,意境清新高远,风格豪迈奔放,遂开创豪放一派。

2、他早已超越一切固化的标签,熔铸成士大夫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与民间妇孺闻乐道的名士传奇,留给后人想象与向往。

3、忧愁抑郁的时候,会想到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奈情绪。

4、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5、 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6、 张元干《贺新郎》等 情调苍凉,风格豪迈 张孝祥 《六州歌头》等 风格接近苏轼,悲壮凄凉,多表现不能收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7、苏轼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倡词作内容丰富,不局限于花前月下的闺阁之中,改变了词为艳曲的传统印象。辛弃疾为南宋词人,所做词多以军旅题材引人入胜,将盛唐气象驻入词作。二人共同将宋词,在文学价值方面,提升到与唐诗相提并论的高度。

8、 好的,我推荐崔颢的《赠王威古》。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9、《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柳永词传》一书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柳永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文化笔法解读了柳永一生的爱情传奇与功名得失。

10、李白留个后世九百年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作。本书带你走进李白,走进盛世大唐,感受李白在哪个恢弘时代里跌宕起伏而又传奇精彩的一生。

11、对于古代的这些豪放派的词人来说,他们都是非常有学识、有学问、有内涵的词人。他们学富五车、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都是写了非常多的词的词人,是非常有学问的词人。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多读一下这些词人的词句,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谁?他的代表作有什么?是宋朝豪放派的一代词宗苏轼。但凡人生经历过起起伏伏,既感受过人生的顶峰,又经历过人生的恶运,通常会让自身的性情越来越豁达大度,心里越来越豪爽,进而体现在自身的著作里。

12、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

13、宋词的流派众多著名的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分,北宋前期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苏轼开豪放词派之风,起到了南宋,辛弃疾获得充分的发展,他的词作豪迈,慷慨气势磅礴充满爱国主义热情,是中国词作的高峰。

14、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的浪漫在于他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拥有瑰丽的想象、善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主要表现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描述。诗风飘逸洒脱,故称其为浪漫主义诗人。

15、出身:离家求取功名。

16、陈与义(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

17、豪放派诗人有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陈亮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罪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多以国度民族为题材,抒发大方激动的爱国之情。张元干《贺新郎》等情调凄凉,风格豪放张孝祥《六州歌头》等风格濒临苏轼,悲壮悲凉,多表现不能光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风格豪放壮烈,笔力纵横驰骋。(少数词属于婉约派)

18、“婉约派、朦胧诗派与爱情诗派”集大成者——李商隐

19、苏轼作为豪放派的词人,他最著名的大作便是赤壁怀古诗:一江春水向东流,浪淘尽千载风云人物,故垒西面,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秋水长天,一时是多少英豪。犹记公瑾当初,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闲聊之时,樯橹烟消云散。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似梦,一尊还酹江月。

20、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辛弃疾聚集2000的起义队伍,跟随耿京一起抗金。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完成任务归途中,听闻耿京被张安国所杀,义愤填膺,便冒险率领50几人的小部队偷袭数万人的敌军,最终成功擒拿叛徒,荣归南宋!

五、唐代豪放派诗人

1、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苏轼、辛弃疾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物,不同的社会环境塑造了不一样的人物——一个是北宋时期悠哉悠哉,还可以闲情雅致的理想士大夫,一个是国破山河在、壮志难酬的悲壮英雄、军人。这就是他们最大的不同。苏轼想要仁政爱民,致君尧舜上,再现政治上的太平盛世;而辛弃疾,面对的是体无完肤的南宋,靖康之耻无法忘怀,他只有还我河山、金戈铁马的壮志,以及“可怜白发生”的悲壮!还有谁有收复河山的豪气来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王威古:唐代边塞将军。

4、宋词豪放派首领苏轼,一是师从大文学家王安石,二是出身文学名门,三是文学功底非常深厚。而辛弃疾虽为状元出身,又习武从文,文武双优,热血爱国,词赋豪放,还是不及苏轼的词豪放。

5、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6、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7、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8、豪放派诗人——苏轼、辛弃疾

9、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10、在赤壁怀古诗中,苏轼赞颂了三国时期东吴将军周瑜,赞扬了他在赤壁对决里立过的永恒荣誉,也笔酣墨饱地勾勒了做为皇陵的赤壁湘江的美丽风景。也相反自我调侃自身和古代人对比,仅仅有一些自作作情罢了,会因而两鬓斑白。人生针对周瑜而言是一幕悲壮的歌舞剧,但针对他苏轼而言,仅仅一场梦罢了。这体现了创作者心里期盼象周瑜那般开拓创新,不甘自身人生似梦,只有在江月上饮酒享受。

11、在杭州担任知州,为恢复农业生产,他动用20万民力,疏通西湖,建成苏公堤;被贬到岭南惠州,他自掏腰包,拿出皇帝赏赐的黄金,帮助疏通西湖;流落儋州,他开学堂,教化海南民风,开创儋州文化——宋朝百年之间,海南第一个举人姜唐佐因此诞生。时至今日,海南儋州依然可见东坡先生的遗风。

12、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13、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

14、辛弃疾的一生,以爱国、回复北方失地为主题。诗词、文章与苏东坡相比,内容更加务实、壮阔豪迈。他写词,留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空有一身才干,却无法主持朝局、奋力北伐恢复河山——这是英雄的没落寂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军事生涯的豪气跃然纸上,这时,辛弃疾或许想起当年在金朝起义的热血故事——辛弃疾出身在金国,父亲在金任职。但作为一个汉人,辛弃疾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终有一日他要金戈铁马回归南宋。

15、一位多情男子,一段倾倒无数人的传奇。他的诗作备受好评,引得“家家传产饮水词”。他才华横溢,吹花嚼蕊,以风雅为性命。他,虽是一位名满天下的贵公子,却始终在浮华的尘世中守望一段纯净人生,一方精神净土。本书为谭慧著的《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传典藏版)》

16、宋词在风格上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等

17、 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18、送别悲伤的时候,会想到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无限相思。

19、辛弃疾以横绝古今的豪放词见著于世,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力主抗战;他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名族英雄;他亦是与苏轼齐名,并称为“苏辛”的豪迈词人。本书《辛弃疾词传》带你走进这位孤胆英雄的世界,去感受他一生的悲欢岁月。

20、宋代的豪放派词人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二人并称苏辛苦,但二者之间又有区别,苏轼是传统文人的代表,作品豪放大气,ji有旷达的胸怀,又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怀才不遇的苦闷。而辛弃疾则更多为投笔从戎的形象,作品集多描写战争场面,表达的是自己渴望与金军血战到底,收复河山的心愿。这也是二人生活时代不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