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武将最好的谥号(100句)

2023-02-05 14:27:2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历代武将谥号最高的人

1、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扭转乾坤的“武状元”。

2、岳飞——先谥“武穆”,后谥“忠武”

3、古代对文武大臣高评价谥号,也分两种,一种文臣,一种武将。文将谥号排第一的,要算是“文正”,在宋代之前也叫做“文贞”。

4、霍彦威:字子重,五代时后梁名将霍存养子。后梁末帝时,任洺州刺史、邠宁节度使。后来归附后唐庄宗,赐名李绍真,累官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成三年冬,卒于理所,年五十七。册赠太师、晋国公,谥号忠武。

5、刘恒是刘邦第四个儿子,生母是薄姬,和汉惠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公元前195年,刘恒被刘邦封为代王。吕后去世后,周勃、陈平等人合力消灭了吕氏家族的势力,然后共同推举刘恒为大汉王朝的第五任皇帝,史称汉文帝。

6、历史上谥号忠武的有几十位,其中很多都是青史留名和声名显赫之人,比如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晋骠骑将军、始安公温峤,唐鄂国公、赠司徒尉迟敬德,尚父、太尉、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宋太傅、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追封蕲王韩世忠,少保、枢密副使、追封鄂王岳飞等等,从这一点来看同样谥号忠武的常遇春似乎更胜一筹,其实不然。

7、塔齐布:塔齐布是湖南人,曾国藩部下一名虎将,在围剿太平天国运动中崭露头角,收复湘潭、岳州、武昌、田家镇等地,立下显赫功劳。1855年,塔齐布在攻打九江时久攻不下,又遭到曾国藩指责,羞愤交加,呕血而死,时年39岁。塔齐布被清廷赐谥号“忠武”。有意思的是,同被赐“忠武”谥号的南宋名将岳飞,去世时也是39岁。是以湘军名将彭玉麟在悼联中说:“谥并武乡侯,湘鄂战功青史在;寿同岳少保,古今名将白头稀。”

8、尊贤敬让日恭执事坚固日恭

9、韦皋:字城武,镇蜀名将,屡破吐蕃,封南康郡王。及卒赠太师,谥曰忠武。

10、“文正公”不是一个官衔或者爵位,而是一个谥号,也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文人大臣的最高谥号。文正是什么意思呢?《周书·谥法解》中对文正的解读第一句即是:“经纬天地曰文,内外宾服曰正”。

11、文祥,瓜尔佳氏,字博川,号文山,,满洲正红旗人,进士,大学士,清朝中央政府中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倡导洋务新政。光绪二年(1876年)去世,谥“文忠”。

12、其实左宗棠他所获得的称号相对于李鸿章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那么李鸿章他个人的谥号规格相对来说是更高一些的。在古代的时候,对于每一个臣子其实都会给予他们很多的称号,有的臣子可能会给予他们一些规格比较高的称号。

13、两个月之后,他与新任钦差大臣李星沅发觉,活动于浔州府(今广西桂平)金田村一带的洪秀全等人是“群盗之冠”,才决定从各地调集兵勇,驰赴浔州。洪秀全以大黄江、牛排岭为犄角,进行抵抗。

14、其次次与“文”搭配的字是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

15、中国历史长河中,富贵者众,长寿者无数,但“五福俱全”到如此地步,却无出郭令公之右者,这就是年画《天官图》只能画郭子仪的原因。

16、诸葛亮——忠武侯,应该是谥号“忠武”中知名度最大的一个了。

17、清代: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

18、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舆曰惠

19、木华黎:奴隶出身,战功赫赫,开国将领。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忠武。

20、质渊受谏曰董有罚而还日董

二、武将最好的谥号

1、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2、向荣幼年失学,及成年,以行伍隶属固原提标,受到陕甘总督杨遇春赏识。后随杨遇春镇压河南滑县天理教起义和新疆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孙张格尔的叛乱,因打仗勇敢,常作为先锋出战,颇受上司赏识,积功擢升至甘肃镇羌营游击。

3、六年春,贼踞仓头,为往来要道,余万清、张国梁迭击不退,邓绍良至,令统前敌诸军,屡战不利。贼日增多,蔓延炭渚、桥头,改以张国梁为总统,国梁力战,连破桥头、下蜀街、三汊河、张杨村诸垒,贼始窜走,复合镇江贼入瓜洲,将军托明阿军溃,江北大震。荣令绍良援扬州,偕德兴阿复其城。国梁援六合,进克江浦、浦口,江北稍定。四月,宁国告陷,苏、浙戒严,令绍良驰御之。江长贵亦退守黄池,而镇江军事复急。国梁进攻小丹阳未下,吉尔杭阿战殁於烟墩山,镇江京岘山营垒皆失,荣令余万清代领其军。明安泰扼小丹阳,福兴、张国梁率兵防剿,以固苏、常门户。国梁破贼於丹徒镇,进扼马陵,而贼已陷溧水,由高资、下蜀街趋江宁,分屯太平、神策门外。

4、历史上谥号武宁的只有徐达一人,常遇春死于1369年,徐达死于1384年,忠武的谥号已经给了常遇春,通谥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但是徐达功劳比常遇春还大,怎么办?那就特谥一个呗,所以武宁这个谥号就是朱元璋专门为徐达一人设的,不信你看明朝谥号武宁的只有徐达一人,但是谥号忠武除了常遇春之外,还有张玉、薛禄、郭登、周遇吉、张庆臻等人,独一无二的才是最珍贵的,所以徐达谥号武宁的含金量应该在常遇春忠武之上,至少在明朝和朱元璋心目中是这样。

5、戚继光——戚武毅公,谥号“武毅”,是武官谥号的第二级。

6、郭子仪高中状元后获授六品左卫长史前往单于都护府任职,多年的边关磨砺,他凭战功升任九原郡太守。安史之乱爆发时拜朔方节度使,收复河北河东河西,拜兵部尚书。757年收复两京长安洛阳,拜司徒,加封代国公。762年平定河中兵变,册封为汾阳王。764年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单骑退回纥,拜太尉,中书令。

7、咸丰二年(1852年)4月5日,太平军由古苏冲胜利突围。乌兰泰与向荣闻讯率部追击,截杀太平军后队2000余人,后在大峒山遭到太平军的伏击,阵亡总兵4名,损失兵弁数千人。太平军自永安突围后,直指省城桂林。向荣凭着他的军事经验,判断太平军将袭取桂林,于是带领千余清军日夜兼程,先太平军半日进入桂林城,会同新任巡抚邹鸣鹤,力守危城,屡出奇兵,俘获甚众。不日各路援军赶到,城防得到加强,太平军虽猛攻月余,而省城得以保全。向荣力保危城,非但未受到朝廷的议叙,反因桂林被围,又受到革职留任的处分。

8、郭子仪――谥号“忠武”,郭子仪有再造大唐之功,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9、郭子仪——谥号“忠武”,郭子仪有再造大唐之功,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10、道光十三年(1833年),直隶总督琦善,鉴于境内各营将弁大多缺乏实战经验,奏准从陕甘选调有实战经验的员弁充实所属部队。琦善知道向荣有才能,遂于同年8月调任直隶督标前营游击。道光十八年(1838年),升提标中军参将。

11、由于谥号具有“褒贬死者,劝勉生者”的作用,选用的谥号实际上是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决定的,因此往往是名不副实,甚至是完全虚伪的。

12、其实不妨这样假设一下,如果常遇春和徐达同时去世,谥号忠武的一定是徐达而不会是常遇春。

13、向荣一向主张水陆结合,然著广东调派的红单船仍迟迟不到,陆攻不得,水攻不能,日对坚城,一筹莫展。1854年7月,广东的50只“红单船”终于开抵镇江焦山江面,

14、耿秉(美阳侯);张飞(西乡侯);孙策(长沙王)、陶侃(长沙公);魏咏之

15、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配享孔庙,这位宁海人做到了。。

16、宋朝和明朝两朝为汉族正统,其谥号的规则,有些差不多。

17、即使是忠臣,谥号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乱加的,它不仅分文臣、武将,还需要遵循礼制来赐予谥号。而在宋之前,文官最高的谥号就是“文贞”,因此这位大臣其实是得到了一个最高的谥号,这个人就是魏征。曾经唐太宗这样评价他“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18、另外同治原来的年号叫祺祥,是肃顺他们拟的,不久慈禧发动政变,杀了肃顺,年号改作同治,原来的年号没叫开,人们都习惯地称同治帝。

19、项荣原是杨宇春的部下。鸦片战争前,杨宇春因病去世,而项戎率领军队参加了鸦片战争,但没有获胜。他的事业是镇压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建立江南军营,这给太平军造成了巨大损失。虽然他未能镇压太平天国,但他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回报;邓少良、张国良是项戎的部下,是太平天国的大麻烦。至于跟随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马玉坤、塔吉布、李旭斌,马玉坤率军在朝鲜抗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塔吉布是曾国藩亲自带出来的著名将领。他协助曾国藩建立了湖南军队。在他的指挥下,他是湖南军队最精锐的一支队伍,带领军队收复了岳州、武昌、湘潭等重要地区;李旭斌是湘军创始人罗泽南的弟子。他经常在湖南军队的进攻中充当先驱者,并进行了艰苦的战斗,但最终在1858年被太平军围困

20、司马光――司马文正公,谥号为“文正”。

三、武官谥号最高的是谁

1、《谥法解》对“正”的解释也不少,有“内外宾服”、“大虑克就”、“清白守洁”、“守道不移”等19项。福垊认为“内外宾服”那是形容圣上的,其他的也不太合适,而这个“清白守洁”似乎合适。

2、咸丰三年(1853年)2月9日,太平军弃守武汉,以号称50万之众,船万余只,蔽江而下。向荣所部兵多疲弱,遣散六千馀名,留下了精锐部队,率总兵和春、李瑞、秦定玉山、福兴沿江追击,并令提督苏布通阿率川兵,总兵晋德布率滇兵支援。

3、欧阳修——欧阳文忠公,谥号也是“文忠”。

4、为辽人后代,曾在金朝为官,后在蒙古极力推行儒家文化。人称“北国卧龙,中原儒相”。他成功的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结构和政治体系成功引入元朝统治,为元朝实现汉化立下汗马功劳。

5、而从中国姓氏的来历而言,以谥号为姓,也是一个重要的来源。

6、谥号是古代臣子去世之后皇帝赐予的评价,其中文官以文正最高,武将以武忠为尊。那么,我们都知道哪些人曾经获得了这样的称号呢?对官员而言,除了我们知道的“文死谏、武死战”之外,治国平天下是最大的功绩。文官的谥号,以文正最高。

7、老蔡根据野史记录,八卦一下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的战力,看看他们究竟谁的武艺最高又是因何在凌烟阁中排名榜上有高下之分的先看看秦琼秦叔宝,唐人胡璩在《谭宾录》中载,唐太宗李世民在当秦王时,率领手下这群猛人东征西讨,每次临敌掠阵,看到对方那些耀武扬威的骁勇战将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样子,就很不爽,回身发问,谁去给我把对方主将灭了秦叔宝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心甘情愿充当“大杀器,领命跃马,提枪而去(评书中说秦同学善使双锏,看来不靠谱),秦叔宝每次打仗都玩命,而且是单枪匹马玩命,见过不要命的,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秦同学所到之处,人马俱倒,对方只要是乱了阵脚,李二就会挥师进击,每次旗开得胜,这一招屡试不爽。。

8、聪明缸哲日献知质有圣曰献

9、狄青――狄武襄公,谥号为“武襄”,我们知道宋朝文官的地位比武官高,狄青一个武官,谥号第二字居然用到文官的,可见其在宋朝武官地位之高。

10、民族英雄文天祥对岳飞的评论

11、按《明会典》,第一等是“武”与之搭配的依次是宁、毅、敏、惠、襄、顺、肃、靖;第二等是“忠”与之搭配的依次为文、武、定、烈、简、肃、毅、敬。

12、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

13、“文”的意思很多,大致如:经纬天地、道德博闻、慈惠爱民、愍民惠礼、赐民爵位、勤学好问、博闻多见、忠信接礼、能定典礼、经邦定誉、敏而好学、施而中礼、修德来远、刚柔相济、修治班制、德美才秀、万邦为宪、帝德运广、坚强不暴、徽柔懿恭、圣谟丕显、化成天下、纯穆不已、克嗣徽音、敬直慈惠、与贤同升、绍修圣绪、声教四讫……

14、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传诵千古。

15、郭子仪说,卢杞的面相生得十分丑陋,若是叫你们看见,有不懂事的讥笑轻视于他,不仅使他难堪,显得我们无礼,很可能给郭家引来巨大灾祸。

16、9月,太平军先遣队自郴州奔袭湖南省城长沙。向荣于9月16日自桂林启程赴援,10月2日到达长沙,即将5000斤重的大炮置于城南天心阁上,向城外轰击,毙伤不少太平军。时张亮基为湖南巡抚,与向荣素不睦。张亮基要其驻扎城南龙回潭,以扼太平军西出之路,向荣未予置理。后赛尚阿抵达,命他据守湘江西岸,扎营岳麓山下。这时太平军早已渡过湘江,占领水陆洲(即桔子洲)等要隘,并在江上搭起浮桥,东西两岸声势联络。10月31日,向荣为分割太平军,亲率劲兵3000余人,进袭水陆洲,结果遭到太平军痛歼,死伤千余人,向荣骑马逃脱。

17、所以文官死后有的待遇,武官也不能少。

18、向荣自1853年春受任钦差大臣,建立江南大营以来,历时三载,虽未能克复金陵,但对阻扼太平军向苏、常发展,威胁天京太平军的安全,确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庙号始于商朝,谥号则始于西周,按种类来分有美谥、平谥和恶谥之分,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大多数有谥号者都是美谥,平谥和恶谥则要少得多;谥号也不是谁都有资格获得,比如汉朝规定只有封侯者有得谥资格,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只有得谥资格。

20、在明朝,李东阳――李文正公,谥号“文正”,是大明谥号最高的文官。

四、武将谥号中最高的谥号

1、215年张辽迎来了其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战逍遥津之战,此战张辽先以800步卒突袭孙权中军大营,在孙权撤退时又果断出击并差点活捉孙权,此战也是张辽的巅峰之战,战后曹操升其为征东将军;曹丕登基后张辽升为前将军,外姓大将中就属张辽级别最高。

2、明朝得到文正谥号的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

3、除了文官和武将的谥号之外,还有一种是通谥,文臣武将都能用,但一般用于文武全才或出将入相的社稷之才,以忠字开头,第二个字有武、献、肃、敏、定、烈、简、毅、敬等等。

4、文官的谥号以“文”开头,谥号只有一个“文”字的最高,然后便是以文开头的两个字。比如:文正、文忠、文恭、文成、文端、文恪、文襄、文顺等等。从明代开始,文臣谥号均为两个字,因此“文正”这个谥号便是对文臣的最高评价。

5、对于左宗棠来说,能够获得"文襄"谥号,已经很不容易了。

6、欧阳修――欧阳文忠公,谥号也是“文忠”。

7、尉迟恭:字敬德,唐初名将,出身贫寒,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大战王世充,单骑枪刺单雄信,尉迟敬德一救驾;大战窦建德,护驾李世民领四骑探营。北败突厥,大战刘黑闼,破阵冲围,尉迟敬德二救驾;玄武门跃马喝叱李元吉,尉迟敬德三救驾。;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封鄂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后受李世民猜忌,告老还乡,晚年闭门十六年,其年薨,年七十四。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令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宅哭,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附大唐双李之英卫二公谥号分别是,贞武和景武。

8、岳飞——最初的谥号为“武穆”,后来改为“忠武”。

9、司马光——司马文正公,谥号为“文正”。

10、各个年代有各个年代的英雄,楚汉相争有西楚霸王项羽,三国时有吕布都不是一个年代没有打过无法相比,说不定李小龙到那个年代还是最历害的呢

11、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他再用九年的时间荡平四海,实现了大一统。杨坚登上至尊之位后,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随后,杨坚多次减轻赋税,促进农业生产,稳定经济的发展。同时,隋文帝对周边采取了军事战略是:战略防御,政治上的招抚。因此,才有效地化解了民族之间矛盾,后来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

12、向荣参加镇压太平军时,年已60开外,精力已非往日可比。从前出队打仗,他总是亲临前线督阵,自1854年秋后,老病交侵,其气已衰,蛰居寓庐,步履艰难,不能骑马,出队打仗,就一概委之于部将。1856年春,镇江九华山大营溃败,他焦灼万分,寝食俱废;6月,大营复溃,败退丹阳,愧愤交加,自谓英名扫地,终于8月9日死于丹阳军营(有说病死,有说自缢死)。向荣死后,清廷赏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并追谥忠武,以表彰他终身镇压农民起义,维护封建统治的功绩。后其子向继雄将其担任钦差大臣期间的奏摺,编纂成《向荣奏稿》十二卷。

13、铁木迭儿:及卒赠燕铁木儿公忠开济弘谟同德翊运佐命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右丞相,追封德王,谥忠武。祖上也曾被追谥曰:制赠铁木迭儿曾祖唆海翊运宣力保大功臣、太尉,谥武烈;祖不怜吉带推诚保德定远功臣、太尉,谥忠武;父木儿火赤推忠佐理同德功臣、太师,谥忠贞。后因专权,英宗乃命毁所立碑,追夺其官爵及封赠制书,籍没其家。

14、马玉昆:马玉昆是安徽人。早年曾经作为左宗棠部下,参与万里远征新疆一役。新疆平定后,马玉昆驻守新疆达10年之久。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初期的平壤战役中,马玉昆率部坚守平壤东门及大同江左岸防线,日军寸步难进。然而由于叶志超贪生怕死,率败兵狂奔500里,退回中国,导致马玉昆等人的努力前功尽弃。1900年,马玉昆又参加了抗击八国联军之役。到1903年,日俄战争爆发之际,马玉昆还奉命驻守古北口一带,密切关注日俄军队动向。1908年,马玉昆病逝,被清廷赐谥号“忠武”。

15、后来卢杞当上宰相之后,果然杀了很多以前讥笑过他的人,只有郭府幸免于难。

16、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17、这里面只有明英宗用过两个年号(正统,天顺),因为他被瓦剌俘虏去,代宗即位,他被放回来后成了太上皇,在代宗病重时他发动政变(夺门之变)重新做了皇帝,所以有两个年号。

18、郭子仪整理好官服,在门口等卢杞,引到客厅,让仆人们奉上好茶,然后很认真地同卢杞交谈,谈完又很客气地送到门口。卢杞很高兴。

19、对于文臣和武将而言,“文正”、“武忠”可以算得上最恩荣的谥号了。要了解这其中的具体含义,就要参考先秦时期的一部文献——《谥法解》。

20、清朝二百多年来,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个人。但其中的曹振镛的谥号,世人一直非议不休。不过汤斌是死后追认的。刘统勋是死后直接谥文正。曾国藩的功劳的确大,但当时清朝的情况,有个激励的意思在里面。至于李鸿藻的身份是帝师,从他之后,凡是帝师皆有谥文正的可能。在之后的谥文正的,则有点末世名器,不足为贵的意思了。

五、武人谥号排名

1、清朝时期的最高谥号“忠武”获得这个谥号的人有杨遇春,向荣,张国梁,塔齐布,邓绍良,李续宾,张勋,马玉昆。他们都是清朝时期有名的大将,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战死沙场。

2、本来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从唐开始就谁都有庙号了,所以人们习惯称庙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一个年号用一辈子(一世一元),所以人们习惯称他的年号。

3、提示:点击上方"米胖堂"↑免费订阅本刊

4、11月18日,向荣抵广西柳州赴任,时广西天地会等反清武装势力遍及全省11个府中的8个府,多达30余支。向荣初到广西,面对遍地烽烟,一时不知从何下手。他带领兵勇,先后赴庆远府(今广西宜州)和横州(今广西横县)一带“攻剿流匪”。到达宜山、象州,连破贼于索潭墟、八旺、陶邓墟、犹山等处,叛乱形势稍微得到了缓和。

5、伯颜:元朝大将,左丞相,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特赠宣忠佐命开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淮安王,谥忠武。至正四年,加赠宣忠佐命开济翊戴功臣,进封淮王,余如故。

6、李续宾:李续宾是湖南人,贡生出身,是曾国藩部下。李续宾作战英勇,敢打硬仗在九江之战中,塔齐布羞愤而死后,李续宾继续苦战一年半,终于将九江攻克。1858年11月,在三里河之战中,李续宾孤军深入,陷入太平军的重兵包围,战死沙场,年仅40岁。李续宾7年间,“先后克复四十余城,大小六百余战”。为了表彰李续宾的功劳,清廷赐予“忠武”谥号。

7、那么,文正和忠武哪个更高呢?对于今人来说,文武兼备的“忠武”应该更好,但在古代“文正”才是人臣的极致。

8、向荣:向荣也是四川人,原是杨遇春部下。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后,向荣被紧急调到山海关驻防,也算是参与了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向荣真正扬名立万,是参与围剿太平天国运动。向荣三次被革职,又三次被起复,堪为传奇。后来,他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暂署湖北提督,建立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一起围困天京。然而一年后,在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的猛打猛冲下,江南大营被摧毁,向荣忧愤成病,死于军中。清廷为表彰向荣的英勇精神,赐谥号“忠武”。

9、关于这个漠北之战自古以来评说纷纭,原因是这里面发生的故事颇多,稍知道历史的都知道,本来是以霍军决战单于的,却出了情报错误,至使精心安排的对局变成了阴错阳差,卫青对上了单于,霍去病却只好拿相对较弱的左贤王部出气,后来李广又死了惹出了一场家族间的世仇,弄得卫霍二人千百年后仍不得解脱,还有汉武帝战后封赏的不公,象是故意搞事,霍军一封再封,皆大欢喜,而卫青兵团虽历经苦战却寸功未得,全军无赏,更有甚者,复设大司马一职,却让卫霍同任大司马,卫青虽贵为大将军,但实权全跑霍去病那里去了。

10、清朝时期,一般非翰林出身者(或进士出身者)),不得不授以"文"字谥号。左宗棠三次进京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终生没有考中进士,照说是得不到"文"字谥号,更别说"文襄"了。好在慈禧太后看在左宗棠劳苦功高的份上,赐予他同进士出身,这才有机会获得"文襄"谥号。

11、除了曾文正公,历史上还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文正公,略举一二:

12、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日襄

13、南京锦衣卫镇抚司是如何抄扎方孝孺家族的?

14、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

15、对外开疆拓土,李世民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同时,李世民还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和睦共处,被别人尊称为“天可汗”。因为有了李世民的努力打拼,才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历史把李世民统治的时期尊称为“贞观之治”,李世民的治国方略得到了后人的认可,同时也有不少的帝皇一直想模仿李世民的治国之道,但是从未被超越。

16、于谦――于忠肃公,谥号“忠肃”,通谥第于谦有再造大明之功,谥号稍低了些。

17、文震亨,文震孟之弟,,天启五年(1625年)恩贡,崇祯初为中书舍人,给事武英殿。曾任职于南明,当时著有《福王登极实录》。明亡,绝粒死,年谥节愍。

18、我们熟悉的周文王、周武王、周厉王、周幽王、周平王等中的文、武、厉、幽、平,便是谥号。

19、两字谥号中,“文”或“武”字后面的第二字,按照高低顺序排队。

20、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唐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