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为什么死(100句)
一、霍去病怎么死的
1、我坚信霍去病是由于在匈奴战役中染了瘟疫回宫之后病发而死,原因就是我坚信司马迁的史记对其的记载。照说司马迁与霍去病生活在同一时期并都在朝廷供职,他没理由在民间道听途说,二来霍去病非帝王之家,自然也没理由为维护某种利益而任意篡改。
2、有一种可能就是司马迁不敢记载霍去病的死因,害怕得罪朝中的某些势力,所以没有记载霍去病的死因,而是记载了他的死后行程。
3、这样独一无二的葬礼规模,哪里能是一个给反叛者的待遇呢?
4、霍去病这个名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霍去病一生创造了很多奇迹,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而是因为他在最年轻的时候创造了最大的成就。
5、这些说法,都是重名的儒家礼教给安排设计的。而且,每一个字都不能随便用,更不能给用错了。
6、关于霍去病的名字当然只是一个猜测,没有任何根据,古人起名不像现在这么随意、孤僻,一般古人的名字都有含义的。
7、天子之死,相当于大山倾倒崩塌,所以称“崩”。
8、霍去病出奇兵,以少胜多,一战成名。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他人生最后一战更是漂亮,他和自己的舅舅卫青一举击败匈奴,将匈奴赶到了漠北。
9、所以,官方说法是可信的。
10、原来,丞相李蔡,也就是李广的弟弟,因为占了汉景帝的陵墓土地而被打入大狱,在狱中自杀。一个丞相为什么会愚蠢到侵占先皇的安息之所呢?而此事仅过了半年霍去病便将李敢当众格杀,就这样,李家在朝廷的势力土崩瓦解。
11、他呢很有可能是被赐死的,就像秦国的蒙恬一样,被一张假圣旨所骗,霍去病有可能和蒙恬一样,霍去病死后卫青的一个儿子就被去掉了官爵,这两件事必定是有关联的,当时卫青的儿子,还很小,根本不足以去完成这事,细思极恐到底是谁害死了霍去病呢?
12、自古天才多骄纵,尤其是霍去病17岁便杀敌立功,21岁身居很多人一辈子都攀不上的高位,但是他也看出卫氏集团与汉庭的矛盾,怕自己受到牵连,与其身败名裂。不如以死留下千古佳话。
13、曹植: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求自试表》)
14、成年后的平阳公主嫁给了平阳侯,她的这个名号因此而来。后来平阳公主千方百计地讨好皇帝,捞取政治资本。当时陈皇后无子,她便选了十几个良家女子在家里,随时准备献给她那个当皇帝的弟弟。武帝最终看上了身份卑贱的卫子夫,在临走时,平阳公主抚着卫子夫的背说:“即贵,愿无相忘。”
15、丘濬:“自古名将不用古兵法者三人,汉霍去病、唐张巡、宋岳飞而已,皆能立功当时,垂名后世,然则兵法果不可用耶?曰兵法譬则奕者之谱也,谱设为之法尔,用之以应变制胜则在乎人,兵法亦犹是焉。”
16、对于李家子女来说,霍去病有杀父之仇,他们借太子势力,报仇是有可能的。
17、大家可以看下历史书中,对于其他名臣的描写。
18、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元狩六年,年仅23岁的霍去病突然去世。在司马迁的《史记》对于霍去病的死亡记载是:“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司马迁对于霍去病的死的记载是通过别人的上书说出了“病死”二字,显得太过于简单,而且霍去病之死也太过于突然,不得不让怀疑其中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19、纵观历史,帝王从来都是心狠手辣的。任何有对其统治造成威胁的人,都会出现在他的“黑名单”之中。无论此人曾立下多少汗马功劳,无论他是忠臣还是良将,无论是身边的亲人还是朋友,都难逃脱置身棋局的命运。
20、但是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借口,拒绝了汉武帝的赏赐。
二、霍去病为什么死
1、关于霍去病最多的说法是病死说。然而霍去病是一员纵横沙场的武将,能骑善射,在战场上经常是一马当先,身体素质过硬,不可能体弱多病;23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身体还处于上升期,也不可能是积劳成疾而死?
2、霍去病为何暴毙?原因众说纷纭,大体来说有三种观点。
3、霍光之所以称“薨”,是因为东汉班固修史书比较规矩,所以称“薨”。
4、历史对战神霍去病的历史评价:
5、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据说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诅咒汉军,因此水源区产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处饮食了带有病菌的水,而后病倒。扩展资料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6、漠北大战结束后,李敢获封为关内侯,出任郎中令,“顷之”李敢因父仇击伤卫青。
7、元狩六年(前117年),因病去世,年仅23岁(虚岁)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由披铁甲的官兵列队将灵柩护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东,葬于外形仿祁连山状的高大墓中,墓前还有汉武帝为表彰其战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圆雕石刻。上书其座右铭:“匈奴末灭,何以家为!”李白《乐府诗胡无人》写道:“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虎剑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8、平民百姓,生前无名、死后无名,所以死了就是死了,就像冰澌溶泄一样,发出“澌”的声音,取这个谐音,就是“死”。
9、24岁在今天看起来很年轻,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平均寿命在30岁左右,13岁就能结婚,没有抗生素的冷兵器时代,得了感冒或者是伤口被感染,都能要了你的命的时代,24岁去世真不算什么。
10、就只有卫氏家族了,霍去病虽然是卫青的儿子,但是霍去病每次征战都没有给卫氏带来历史,甚至还夺走了他们一部分的权力。
11、战神霍去病是怎么死的?霍去病死于谁之手?
12、当霍去病远征匈奴之际,宫廷却酝酿着动荡和杀戮。此时,多疑且迷信的刘彻,将卫青、李敢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留痕迹。在一系列的“离间”和暗斗中,很多人都死于非命。李广自杀是该段历史的转折点。霍家绝后,忠于武帝的卫氏集团却是最后的赢家。这个覆灭和崛起的过程,显得太过残酷和玄乎,让人简直不能接受和容忍。它让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权力的中央汉武帝他才是整个事件的终结者。
13、柏梁殿烧毁之后,神君失去了栖身之所,渐渐的,她就再不显灵,从此淡出了汉武帝的视野。
14、两千年前的医疗水平有限。数次领兵出征的劳累,长时间处于艰苦的环境,对霍去病的身体造成不可治愈的伤病。
15、就拿李敢那事来说,霍去病杀了李广儿子李敢,汉武帝反而为霍去病掩盖真相,如果要杀霍去病,直接定罪不就了事了,先打入大牢,然后再让酷吏拷打,不就结了,何必这么麻烦?
16、霍去病17岁两出定襄,19岁三征河西,21岁统帅三军,驰骋漠北。直击匈奴,追到肯特山,封狼居胥。从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汉武帝封其大司马,封邑一万六千一百户,成为最年少有为的万户侯。但是天妒英才,霍去病23岁便去世了。
17、答案是否定的。通过种种迹象显示,霍去病显然是非正常死亡的,那么真凶究竟是谁?
18、被匈奴人毒死的,就更加不可能了。匈奴人可是敌人,怎么知道霍去病的行踪,如果知道了霍去病的行踪,不早就干掉他了,还用下毒这么麻烦?
19、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20、而更加奇怪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之中,详细记载了这位少年天才的葬礼过程。
三、霍去病是咋死的?
1、霍去病是一员纵横沙场的武将,能骑善射,身体素质过硬,不可能体弱多病;23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身体还处于上升期,也不可能是积劳成疾;若是有瘟疫,为何没有大面积蔓延,为何随同他一起征战漠北的将领没有染上,为何潜伏期会长达两年?这一连串的疑问,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2、这是《汉书霍光传》的记载。《汉书》是班固编写的。所以,在班固看来,霍光就应该定位为诸侯一级。
3、这里面,是否有一些不可告人的情况呢?
4、有人说霍去病是汉武帝杀的。原因有四:因为霍去病贡献太大,比卫青将军还大,贡献给了高震;敢于擅自射杀李赣,无视汉武帝的,是霍去病;魏国的外戚霍去病写了一封信,要求汉武帝立他的三个儿子为王,然后要求他回到封地,这无异于为太子谋利。
5、班固:骠骑冠军,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
6、根据西汉史书资料中记载,霍去病是因病去世的,年仅24岁。但是这些资料中并没有提及霍去病是得什么病而死的。正因为如此,才让人们对霍去病英年早逝猜测纷纷,后来还有流言说他是被汉武帝赐死的,这种说法其实是没有历史依据的。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人,西汉中期名将、军事家、外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以及名将卫青的外甥,权臣霍光同父异母兄长。
7、那一晚,霍去病病逝,终年二十四岁。
8、第二种猜测就是被政治敌人杀害。可是由于当时的政治比较敏感,因此霍去病的死亡也不允许史官记录在案,而司马迁当时并不能真正的了解历史的真相,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给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而对于霍去病的死因他浑然不知,因此司马迁也不敢妄下断言。
9、虽然很多解释说“卒”代表着善终,但是毕竟那个横扫漠北、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骠骑将军大司马,年仅24岁的霍去病,在人生巅峰的时刻,如白驹过隙,匆匆的3年战场风光生涯就此彻底结束,让人无法信服其中因由。虽然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曾经说霍去病是病死的,可以合理解释为什么一代将星突然消逝,或许这是唯一的真相。但是把霍去病放到他生前的权力格局中来看,霍去病的死或许有更多的因素。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他的母亲曾经和卫子夫一样,只是平阳公主家的一个歌姬。只是命运殊途,霍去病的出生和他的舅舅卫青一样低贱,更关键的是他还是一个黑户。
10、看起来,好像有些不太正常。
11、霍去病死于瘟疫一说,很有市场,目前国内大部分影视剧、电影都加以采用。
12、等于说,卫氏外戚集团,从此全被连根拔起了。当然,汉武帝本人也没想到事情最后会搞这么大,他的追悔莫及已经通过事后对刘据的平反、追思、追封体现了出来,可惜已经没什么用了。
13、把霍去病的所有战功集合起来,你就会看到他是多么的了不起:
14、关於霍去病的死,朝廷肯定会对外公布一个死因,否则怎麽向即将出征的将士们交待。然而司马迁居然将此遗漏掉了,他不厌其烦的详述霍去病的葬礼,却单单漏掉了最关键的主因,简直是不分轻重之至。
15、据说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因此水源区产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处饮食了带有瘟疫的水,而后病倒。可霍去病死在元狩六年,漠北战后2年。什么瘟疫得病后2年之久才发病死人,而且霍去病还凯旋而归在京城待了很长时间。
16、此女神也不知姓什么,叫做什么,当时人们就是称之为神君。
17、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因为匈奴单于拒绝对汉称臣,汉武帝再一次进行战争动员,决心歼灭单于主力。然而在准备过程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年仅23岁。汉武帝因此被迫暂时停止了对匈奴的作战。霍去病陪葬茂陵,谥“景桓侯”。取义“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
18、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霍去病是自杀的,也没有证据证明霍去病是他杀的。霍去病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大将,国之栋梁,汉武帝不杀他,谁能杀得了他?古代的人,寿命普遍很短,霍去病经常长途奔袭,浴血沙场,身体极度疲劳,加上汉朝时候医学不发达,突然发病死亡,其实是非常平常的事,并不奇怪。不要说汉武帝时期,就是现在,年纪轻轻身体强壮的,突然就去世了,也是常有的事。
19、阴谋死因二:权力斗争害死的。
20、这不可能是太史公的失误遗漏,似有春秋笔法,故意语焉不详。霍去病去世时,太史公四十多岁还不到,也许知道其中真相,只是不方便或不被允许呈现。
四、霍去病因为什么死的
1、第二种非常主流的说法是:霍去病死于瘟疫。
2、但是,霍去病去世之时正当青年,正是人生百无禁忌的大好年华。此前远征万里都没事,怎么回国没几年就染了大病呢?
3、这只是意识形态上的原因,还有一个非常客观的原因。因为这个原因,司马迁就是想规矩也规矩不起来。
4、霍去病17岁两时便定襄,功冠全军;19岁时三征河西,开疆拓土;21岁时统帅三军,纵横漠北。然而,这位天之骄子却在他人生23岁时划上了休止符。
5、霍去病这个名字在中国古代史上,可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之所以有名,是因为霍去病的一生创造了诸多的奇迹,不仅仅因为他的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而是因为他以最年轻的年龄,创造出最伟大的功绩。
6、倒是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补记上说了个大概,霍去病是病死的,但也只是借霍去病弟弟霍光之嘴说出,“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究竟得了什么病,还是没松口。霍去病之死与汉武帝有关,只是猜测其死因的众多说法之一后世猜测霍去病死因的说法主要有五个。它们分别是,功高震主,为汉武帝所杀;饮食不慎,感染瘟疫;因射杀李敢一事忧郁而终;诈死隐居;患病。
7、霍去病有嫡子叫霍嬗,约生于公元前120年,生母不详,霍去病死后,年仅四岁的霍嬗就袭冠军侯的爵位,公元前110年,武帝在泰山封禅的时候,仅带他一人上山,可见汉武帝对他的宠幸。
8、我们用上帝视角,尝试分析一下霍去病的死因。当时围绕在太子刘据身边的外戚实力太强了:内有亲妈皇后卫子夫,姑姑兼舅妈平阳公主;外有大将军卫青掌兵,姨夫公孙贺时为太仆,后来还成了丞相。刘彻不怕外戚争夺皇权,就怕外戚控制太子,日后架空他。分化卫氏集团就成了刘彻的当务之急。他把突破口选择在霍去病身上。
9、以霍去病的死为界线的话,卫青代表的卫氏集团很明显地,在霍去病死后开始被汉武帝削弱,当年的何等风光的五候被削去四候,卫青更是被闲置十多年。老卫青死后,最后一个候爵也几乎被削掉——如果不是平阳公主极力周旋让长子卫伉继承的话。
10、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据说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诅咒汉军,因此水源区产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处饮食了带有病菌的水,而后病倒。
11、我们从霍去病死后的情况,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2、为何汉武帝为霍去病安排规格这么高的葬礼?生怕后人不知道还记载这么详细?有点补偿的意味。
13、前139年,18岁的刘彻(古时算的是虚岁)在平阳侯府做客,此时卫青的三个姐姐,均未出嫁。汉朝法定女子过15岁不婚者,三十岁之前,分五等交税,每升一等加征一算,到三十岁加到五算,即一年要交六百钱。虽然平阳侯家的奴仆能免税,但奴婢作为王侯家的财产,只能奴婢内部婚育,不外婚本身就是在增加主人的财富。
14、霍去病身边有着许多大将,但这些人与霍去病关系并不紧密,常常是被汉武帝临时调派来追随霍去病。一旦大战结束,又被调派到别的地方。霍去病又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霍去病看起来风光无限,少年即建立大功,实际上此人在军事上是绝代天才,在从政上却是个弱智——或者说,因为他背景太深厚,以至于他不屑于在权力斗争上耗费心思。
15、初次征战即率领八百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16、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推进,有一种新的说法大致可以解释霍去病的死因,那就是霍去病实系自杀身亡,因为自漠北大战后,霍去病受到了汉武帝的极其崇高的嘉奖,霍去病大有取代卫青之势,因此卫霍之间的矛盾就逐渐显现了出来,但是霍去病为了挽回卫青的信任,因而随后霍去病在策立卫氏的三皇子为王的过程中出了很多的力,但是并没有获得卫青的再度认可与信任。
17、与卫青、霍去病同时代有位名将叫做李广,历史上有个李广难封的成语。李广为什么难封呢?
18、(新朋友)点标题下“精英的文史哲”订阅!
19、阴谋死因一:汉武帝害死的。
20、所以,霍去病被迫自杀说,也不靠谱。
五、霍去病在哪死的
1、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在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起冢象庐山”。谥号为“烈”,取《谥法》“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之意。卫青薨后,汉武帝因文武名臣欲尽下求贤诏。
2、卫青手下的人为了害霍去病,故意把李敢曾经殴打卫青的事给泄露出去让霍去病知道了,霍去病年轻气盛,为了给自已舅舅卫青报仇,亲手射杀了李敢,结果就让霍去病闯下大祸,原本以为汉武帝会杀了霍去病的,不杀至少也会让他坐牢吧,没想到的是,汉武帝反而包庇霍去病。
3、有时候常常在想,霍去病为什么要叫霍去病?不能叫霍云,霍山,或者叫霍青呢?因为霍去病的名字中有一个“病”字,而且还是“去病”,去病的意思就是去除疾病,难不成霍去病小时侯常常生病不成?
4、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汉武帝为了消灭匈奴主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
5、一晃,秦朝一统天下,汉朝又代秦而立。虽然朝代更迭,女神君的名气却越来越大。汉武帝即位之后,其母王太后听闻神君大名,亲自将神君请入皇宫。
6、霍去病的去世是在准备战争阶段,适逢汉武帝急于用人之时,而霍去病也一直忠心耿耿一心报国。因此,既无拥兵自重,也无威胁皇权,更当用人之际,汉武帝并无害死霍去病的理由。因此,霍去病之死与汉武帝无关。霍去病之死的其他说法据《汉书·本纪》记载,“骠骑将军登临瀚海,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这个说法应以上述记载进行推断而来。说的是霍去病的部队出征时不带粮草,完全依靠掠夺敌方粮食。
7、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是岁郑伯亦卒。
8、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9、霍去病以极端的方式处死李敢,最可能的想法是:挽回亲情。
10、纵观司马迁论述汉匈战争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他从底层收集了很多消息,但是这些消息大多只是肤浅的,琐碎的。真正对战争起作用的决策谋略和大政方针司马迁没有记下来,给人感觉是不分轻重,偏激狭隘。
11、所以,成功荡平了匈奴的威胁之后,“飞鸟尽,良弓藏”,霍去病随后被宫中各种势力所不容。
12、史记记载: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13、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被汉武帝所杀,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例子数不胜数,韩信也是这么一个例子,由于自身的条件过于优秀,军权掌握过于充裕,朝野中威信比较好,将士们纷纷拥立霍去病,这可能让汉武帝感到了威胁,故此汉武帝暗中除掉了霍去病,这也是为什么司马迁对霍去病死亡的记载只有寥寥一句的原因,因为在权力的压迫下司马迁不敢去知道霍去病的死因。
14、拒绝了汉武帝,却被霍去病拒绝的女神很羞愧,很羞愧,转身掩面而走。
15、所以,关于霍去病之死的各种阴谋说,都是假的。
16、事实上,霍去病的死不那么简单,是个阴谋,他是被人谋害死的。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一人,就是他的伯乐,功在千秋的汉武帝。
17、元狩六年(前117年),因为匈奴伊稚斜单于拒绝对汉称臣,汉武帝再一次进行战争动员,决心歼灭单于主力。然而在准备过程中,或许是多次领兵出征的劳累,长时间处于艰苦的环境,霍去病却因病早逝,年仅二十四岁。汉武帝因此被迫暂时停止了对匈奴的作战。
18、因此,汉朝官方对霍去病的死因公开的说法就是,病死的。
19、二人同步加官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官衔秩禄与大将军平起平坐。汉武帝以为这样可以分化舅甥之间关系,他发现失算了。一则不想卫青对霍去病的迅速蹿升心如止水:后生可畏,外甥更可畏。水土不服,墙也不扶,舅服你。二则霍去病本人用在两件事的实际行动标明了站队卫氏集团的鲜明立场。
20、李继白:“无敌之将于古能得数人焉,汉则霍去病,三国则赵云、马超,苻秦则邓羌、张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