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霍去病到底有多牛(100句)

2023-02-05 14:27:1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历史上有比霍去病厉害的吗

1、超常胆量,快速机动,霍去病在河西作战中,并不是按计划进行,在敌人腹心作战,公孙敖未到指定地点接应和支援,霍去病只能依靠极快的速度出其不意,率先发动攻击,不给敌人反应和准备的机会,这次霍去病又创造了辉煌战果。俘虏了匈奴王子、相国、都尉等百余人,迫使匈奴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这次歼敌3万余人。

2、韩信和霍去病都是汉朝名列前茅的大将之才,但要说谁才是汉朝第一将才,我认为非东汉名将窦宪莫属。

3、白起: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讨伐楚国的时候,攻入楚国的国都郢城。长平之战的时候,打败赵国,坑杀赵国降卒。一生攻占城池70多座,为秦国的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4、狭长的河西走廊,用现代的普快火车,几乎要走一天一夜,大家有机会可以体会一下我国这段特有的地理环境。

5、简单说几个:优秀的著名人物孔子

6、位在酒泉市的霍去病雕像

7、汉景恒候冠军大将军霍去病的时代匈奴依然非常强大,霍去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六击匈奴,杀匈奴十一万余。其中自己为主将四次!更有年仅17的霍去病领八百骑首战匈奴,斩首两千余,擒拿单于祖父还有匈奴国相,封冠军侯!

8、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霍去病的功夫给人印象比较深刻就是身法奇快。他曾在狩猎的时候猛然一箭射中了曾经刺伤卫青的李敢,而且是一箭毙命,出招之决绝令人惊叹。而后来霍去病和匈奴对战的时候也可以看出其闪电作战的特点,孤军深入千里奔袭,都是讲究的先发制人快速克敌制胜的方法。

9、霍去病是中国历史名将的上限,只有与他并肩的,没有能超过他的。只要是北伐打到异族西迁的或者打到异族灭族的都可以与霍去病并肩。帝国双骄的卫青,勒石燕然的窦宪,北征乌桓的曹操,吊打石勒的祖逖,生擒颉利的李靖,征服高丽的徐世绩,进击北元的蓝玉。。功劳都可以与霍去病比肩。

10、其霍去病带兵打仗的时间比较短。霍去病从17岁上战场,到23岁去世,他一共驰骋沙场的时间只有6年。由于带兵打仗的时间比较少,相对来说,所立的功劳也就不是很多。卫青则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20多年,而且一直是那时候汉朝的最高统帅,因此,他所建的功劳肯定是最大的。

11、不过卫青能够把自己的外甥带在身边征战,想来还是比较疼爱霍去病的,所以平时有空指点一下霍去病的功夫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身在军中,经常会有培训,在征战的过程中还能接触到很多不同的功夫等,善于学习富有天资的霍去病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之下,要想拥有比较好的骑射剑法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12、窦宪出身窦氏家族,窦氏家族从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开始发迹,自此之后家世显赫。到了窦宪的曾祖父窦融,成为东汉开国功臣,更是奠定了窦氏家族在汉室江山的地位,在朝廷享有崇高的威望。

13、皇帝怒不可遏,对窦宪:吼道:“你的主人还在浪费时间,何况是一个恶棍!国家抛弃宪法就像一只孤独的皱巴巴的老鼠耳朵。”窦宪知道他这次害怕了,窦女王立即去劝他,这样刘炟就放心了。刘炟命令窦宪立即将庄园归还给公主,从那以后,窦宪的权力也一落千丈。

14、封狼居胥是我国历史上对于武将的最高荣誉之细数整个华夏历史,封狼居胥的也不过5位,有汉朝霍去病,明朝蓝玉、朱棣等。那么历史上第一位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将军到底有多厉害呢?他曾经直捣匈奴腹地,自损1万人歼敌7万多人,打出了汉朝最强气势,堪称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战神。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霍去病将军的神勇经历。

15、霍去病就是在这样的战略意图下,认为匈奴第二梯队后备力量必在数百公里之内,跑不远,快速机动穿插寻求战机可以达到惊人的效果。当然光有想法也不行,还要有付诸行动的运气。

16、还有一次李广率领4000骑兵出关作战,遭遇了匈奴单于4万骑兵包围,李广全军覆没,也射杀了匈奴差不多同样数量的敌人,将功抵过,另有两次李广率军出战,一次是无功而返,一次迷路后自杀了,这就是李广的一生,没有任何功劳被记在史书上,而卫青与霍去病的功劳数字则是清清楚楚的。

17、霍去病18岁那年,跟着他的舅舅卫青第一次上了战场,参加漠南之战。如无意外,作为一个普通的有志青年,应该是跟着队伍打打酱油、写点随军感悟,战场观后感什么的,获取亲临战场的初始经验值。

18、漠北之战结束,霍去病与卫青皆取得了重大胜利,匈奴虽然没有灭亡,但也元气大伤,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还手之力。而卫青和霍去病,汉武帝分别为两人加号为“大司马”,同为汉帝国最高级的官员。

19、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20、从那以后,匈奴再也不敢袭扰大汉朝。

二、霍去病到底有多牛

1、可能有小伙伴会疑问,韩信真的什么都比不上霍去病吗?肯定不是的,就拿带兵打仗来说,霍去病就没有办法跟韩信比。比如韩信什么作战都OK,大小战几乎都没有失败过,对战机的把握杠杠的,几乎无人能敌。

2、为什么我说霍去病被严重低估了?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正确认识到他的厉害。率领10000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袭,堪称战神。率领匈奴人在匈奴腹地收人头,堪称神话。率领匈奴人在匈奴腹地收人头,还能顺手收复更多的匈奴人,并带领他们打回去,然后一起去匈奴圣地祭天,封狼居胥……这已经不是神话了,神话都不敢这么写。而开始这些工作时,霍去病还只有19岁。

3、皇帝大怒,对着窦宪一阵狂骂:“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皱腐鼠耳。”窦宪这回才知道害怕了,窦皇后马上前去劝说,好不容才让刘炟消了气。刘炟勒令窦宪即刻将庄园还给公主,而从此之后,窦宪的权势也是一落千丈。

4、霍去病的成就,成为了后世无数军事将领的毕生追求。但是,让人遗憾痛心的是,在公元前一一七年,霍去病离奇逝世,年仅二十三周岁,他的死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5、对于历代的民族英雄,我们后世华夏儿女要大声的喊出来,英雄永远值得后世敬仰,不管历经多少风雨岁月。

6、对于霍去病战功远超战损的赫赫功绩汉武帝尤其赞赏,不仅加封他大司马,而且再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益封,就连卫青都未得益封。

7、《马踏匈奴》虽然朴实,但却象征我们民族的不屈、勇敢以及执着,纪录着我们民族的鲜血、苦难以及光荣,也在告诉着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华男儿、华夏英雄。

8、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大部分纨绔子弟都是懵懂无知的。这些人利用他们家族的权力在市场上颐指气使,作恶多端。有时候,纨绔子弟中会有很多天才,比如我们今天的英雄:窦宪

9、探险队看似阵容强大,但汉军人数并不算太多。窦宪、耿秉领兵8000,南匈奴左谷里王率数1万骑兵,南匈奴可汗亲率1万骑兵,辽将军领兵8000胡强骑兵,共三路人马,骑兵数万,堪称多国部队。

10、霍去病,西汉青年将领。虽然他仅仅只有24年的短暂生命。他却像流星一样,在短暂的时光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创下了永远无法令国人忘怀的功绩。

11、这是一个恶劣的集体,他们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无数罪恶。

12、单看韩信和霍去病两人,所处时代不一样。韩信是在秦朝末年内乱的中国驰骋疆场,而霍去病所处的时期是汉武帝雄心壮志一心要灭掉匈奴的时期。

13、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震古烁今!

14、元狩二年(公元前121),西汉已获取汉匈之战绝对的主动权,带着明确而又综合的战略意图,霍去病带一万骑兵出征河西,河西之战正式拉开帷幕。前后三次出征,彻底从匈奴手中夺取河西走廊。从此河西走廊永久的融入华夏民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虽然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几度丢失,但河西走廊永远是历史上历代统治者和华夏子民魂牵梦绕的地方,永远和华夏民族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15、每一个时代总会出现一个英雄,而要说能够与霍去病相媲美的武将,那么一定要有窦宪的名字,虽然两个人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他们所做的事情都被后世所传颂。窦宪的名字跟霍去病相比较起来,肯定没有霍去病这么出名,但是他却是能够和霍去病相媲美的。

16、打通丝路,促进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大融合

17、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

18、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19、不过有一个人,可以说是历史上演义小说里面最强大的人。

20、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霍去病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三、霍去病为什么厉害

1、他所奠定的中国北疆新格局,促进了中国边疆统一和中华民族的融合,所以窦宪的历史功绩最大。后世评价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至乃追奔稽落之表,饮马比鞮之曲,铭石负鼎,荐告清庙。列其功庸,兼茂于前多矣。”

2、霍去病,无疑是一个军事天才,而且还是非常年轻的军事天才,民族英雄。

3、韩信一生,参加的战争主要是中国国内诸侯之间的内战,在对外战争的舞台上并没有崭露头角,因此从国际知名度上,他比不上霍去病,更与窦宪差距甚远。

4、元狩二年,霍去病再一次率一万骑兵,转战千里五国,歼敌近九千,俘获匈奴祭天金人,此后又率数万骑兵歼敌三万,俘获大量匈奴王公大臣,直通河西,元狩四年,率五万人马出战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此后漠南无王庭,另外霍去病对于匈奴的态度不仅仅是打,更是会利用拉弄重用他们,形成附属军,为自己而战,更懂得因敌于粮,以战养战,最大化的造成了匈奴的损失。

5、漠北大战时,李敢曾随霍去病出战匈奴。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李敢因私怨刺伤大将军卫青。西汉刺杀全军最高统帅是灭族死罪,虽被卫青压下,但没过多久(居无何),霍去病为亲复仇,在甘泉宫的射猎中射杀了李敢。

6、根据西汉史书资料中记载,霍去病是因病去世的,年仅24岁。但是这些资料中并没有提及霍去病是得什么病而死的。正因为如此,才让人们对霍去病英年早逝猜测纷纷,后来还有流言说他是被汉武帝赐死的,这种说法其实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7、杨再兴是南宋抗金名将,历史上的他比《说岳》中的更猛。有人竟然说杨再兴是虚构的演义人物,也很是无语。

8、韩信是楚汉争霸时期的第一大将,他的战略制定、战术运用、统兵能力都是当时之最,无人可比。

9、让霍去病名流千古的自然就是赫赫有名的漠北之战,这场战役汉朝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基本上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匈奴边患。史学家都习惯用“暴秦强汉”来形容这两个朝代,那么汉朝的强大可以说和漠北抗击匈奴的胜利是有极大关联的。一方面汉武帝这个总指挥在大政方针决策方面十分得当,而另一方面靠的就是卫青霍去病等人的骁勇善战。而前线将领中尤其是以霍去病最为神勇厉害,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表,在当时汉朝斩杀的有名号的匈奴王共有21人,其中有10人是霍去病击杀的。

10、霍去病死后,举国悲痛,汉武帝下令调来军队从长安站到霍去病的坟墓,并且,令人把霍去病的墓地建成祁连山的样子,用以展示他立下的军功。

11、据记载,光是负责补给的队伍就有50万之多。此次深入漠北去征讨匈奴军主力部队,霍去病率部奔袭2000余里,仅仅损失15000人,共歼灭敌军70000多人,俘获了3名匈奴的王爷,83名匈奴的高级官员。可能是希望一并抓到匈奴的单于,霍去病马不停蹄,领兵继续前进,一直杀到了狼居胥山(如今蒙古的肯特山)。

12、从那以后,匈奴再也不敢进犯汉朝,汉朝也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和平。对于霍去病这位军事天才,后世无数将士都在追寻他的脚步,把他当做偶像。大概天妒英才,霍去病命非常短,23岁就离奇去世,给人生划上了句话,至今没人知道原因。

13、此后多次奉命出塞攻打匈奴,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主力,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14、此时的霍去病只有22岁。

15、也许上帝只是想让窦宪趾高气扬。公元88年,刘炟去世,享年33岁。最令人费解的是,刘炟没有设立部长助理。汉武帝刘肇,即位时,年仅十岁。结果,他的儿子和母亲都很强大,东汉的权力落入了窦女王的手中

16、同时对天才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天才实际上就是身边高能量人士,能成为天才其中有重要的一点:“天才可以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看到事务正确的路径,并能沿着自己所认为正确的路径和方向成功的达到预期目标。”也就说天才做事情是不需要交太多学费的,不需要有昂贵而漫长的试错路径。天才除了有想法,还能把想法变成现实,属于那种传说中既能看病又能治病的高手。所幸,华夏民族从来不缺这样的“天才”。

17、霍去病打通河西。霍去病在河西系列战中,彻底打通了河西,让汉朝得以控制河西走廊。从此,河西走廊成为中原国家的一部分,为中原国家有效降低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以及对外交流,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如此,霍去病还给予了匈奴毁灭性的打击。匈奴不得不远遁。《史记》介绍:“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这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为此,匈奴还留下了“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样伤心欲绝的歌。

18、一直到匈奴首领面前的时候,霍去病不容置疑地让其首领处决那些哗变的士兵。霍去病这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势深深地震慑住了匈奴首领,也震慑住了军营中四万多的士兵,最后哗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9、作为杰出的青年将领,霍去病运用熟练突袭作战战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对匈奴进行毁灭性打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就记载:“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没有任何实战作战经验的霍去病,率领800骑兵一往无前奔向莽莽的大草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获敌人2028人,斩杀了匈奴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两次功冠全军名留青史,受封冠军侯。

20、因为窦宪个人劣迹斑斑,后世王朝大都宣扬忠义,这种顽劣之人肯定不多说,而且是反面典型之一。单单讨论战功的话,窦宪还是要高于霍去病的。(被欧洲人称作“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大帝,匈人领袖)被窦宪打败消失的北匈奴去了哪里?窦宪击败的北匈奴余部去了哪里呐?我国史书称不知所终,被汉王朝打怕了的北匈奴西迁,跑到了欧洲罗马帝国的地面上去作战了,他们先后出现在黑海岸边、多瑙河沿岸,和当时的原住民哥特人一起袭击掠夺罗马帝国,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灭亡。

四、霍去病真的厉害吗

1、匈奴人都听说过郅都的手段,如果落到他的手里肯定是生不如死,所以匈奴人不敢攻击他驻守的雁门关。而且汉武帝时期的汉朝军事力量很强大,有很多的防御措施,匈奴人大部分都是骑兵,很难攻击城池,很可能会成为汉朝的俘虏,成为郅都的俘虏。

2、霍去病收复河西平原,使匈奴唱起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此战使匈奴退居焉支山。

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霍去病的人生还真是一个闭环,他的出生是因为自己是父亲抛弃了自己的母亲,所以他一出生就是私生子。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帝国最优秀的将军,拥有的无数的女人。然而他却依旧没有逃脱这个闭环,依旧没有给自己找一个妻子,而他的儿子也最终没有了母亲。

4、霍去病与舅舅卫青的关系亲厚,两人虽然战功显赫,但从不结党,更不养士(门客),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而且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为求得好名声去养士呢?而霍去病也跟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从霍去病请立三子封王的上疏也可以看出与卫青维护太子刘据的一致立场。

5、霍去病确实很厉害,可以说,没有霍去病,现在的汉族也就不存在了,他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屡战屡胜,为收复被匈奴占领的国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霍去病,当时的汉朝疆土也不会那么大。中原自古总是被匈奴侵犯,汉高祖也难以解决这个困扰,而汉武帝时,霍去病却攻破了恼人的匈奴,给汉朝带来了真正的和平,可见他是有多么厉害。

6、这里倒不是说匈奴国力有压倒性的优势,主要是战争成本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原农耕文明上千年。西汉对匈奴初期的战略基本处于守势,大兵团骑兵作战也还在酝酿中,尤其是战马和骑兵战术,没个数十年成不了规模,更别说战斗力。

7、或许老天就是想让窦宪继续嚣张,公元88年,年仅三十三的刘炟去世了。最让人不解的是,刘炟竟然没有设置辅臣,汉和帝刘肇即位之时仅十岁,于是乎子幼母强,东汉大权落入窦皇后之手。

8、其实对于汉朝而言,霍去病的作用实际上要远超过于自己的舅舅卫青的,不仅仅是从二者的战绩上来做对比,更是从二者的实际造成影响力上来进行比较,卫青其实都要略逊于自己的外甥霍去病的,再加上个人性格上的不同,更是拉大了二者的这种影响力,为什么这么说呢,个人分析如下:霍去病战绩上更为的炫目为什么说霍去病的战绩要更加的炫目呢?首先霍去病十七岁初战匈奴,就敢亲率八百轻骑孤军深入直袭匈奴,不仅全身而退还俘获了数千匈奴贵族高官,甚至还有匈奴单于的祖父,叔父之类的”皇亲“存在,而这无论从战果,还是造成的实际影响力上来看,都无疑是巨大。

9、最后对匈奴作战结果上,窦宪经过几次征战,北匈奴王逃跑,最终不知下落,北匈奴直接灭亡了;而霍去病让匈奴远遁1500里,只是吓跑了,并没有完全消灭。

10、因此,霍去病认为这里是匈奴力量最薄弱的环节。当张骞出使西域,进一步确认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后,河西之战,最终被汉武帝提上日程。

11、霍去病的儿子历史上有记载的只有霍嬗,但这个霍嬗死得太早了,虽然汉武帝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可是他还是在随汉武帝到泰山的路途中早早地死去了,而且由于年龄太小,没有留下后代,让历史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霍嬗是霍去病正妻的孩子,是得到汉武帝正式承认的霍去病后代,所以在他死后,霍去病的景恒侯就无人继承了。但是霍去病还有另外的儿子也是肯定的,虽然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但这个儿子为霍去病生了两个孙子,一个叫霍山,一个叫霍云,后来因为霍光的请求,也被封了侯,可惜的是在霍光死后,他们陷入到霍氏的叛乱中,被汉宣帝处死了。这2个孙子有没有后代,史书没有留下记载,但以他们的年龄来看,有后代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有没有全部被汉宣帝杀光。

12、大汉的封侯制度非常严格,与杀敌数和俘虏数强相关,常说“李广难封”,实际上李广并不是政治上旁落,是杀敌数量并没有达到封侯的标准。纵观汉匈之争,一场大会战下来可以有数人封侯,靠的就是杀敌数和俘虏数。

13、所以霍去病是那个时代的战神。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超过了他的叔叔。也是从这一刻起,所有的汉人都树立了一种自信,那就是犯了汉室之罪的人,即使远在天边也会受到惩罚。

14、霍去病此次出征不仅收复河西走廊,还歼敌4万余人,俘虏众多的匈奴王室人员。同年秋,受命驱逐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局部降众事变的紧急关头,霍去病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事变者稳定大局,浑邪王才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汉朝控制住河西地区后,为后来的丝绸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匈奴唱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而匈奴的这一首诗歌可谓是道尽了内心的血泪!

15、霍去病创建出了一套远程奔袭,快速包抄,就地取材的战术,这一套战术,使得他能够在和匈奴的作战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总之,霍去病作战时间虽然短,但他所创造的,都是标志性的事件。因此,后人对他的印象,明显高于卫青。

16、在史书记载中,霍去病是一个挺起了伟人脊梁的人物。虽然在很多历史记载中,汉武帝是一个伟大的君王,汉武帝和卫青的结合确实保持了战略上的主动。但要知道,匈奴在当时是空前强大的。说它是亚洲第一绝对不为过。

17、所以说,不论霍去病的战果,但论在对于民族自信力的提升情况上来看,霍去病对于这种自信力的提升的作用是要高于卫青的,而且效果也要更好些。

18、而且在很多历史记载中,匈奴的疆域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当时的汉朝,所以两国的战争是真正的两个超级大国的战争,我们不是一次两次就能相互抗衡的。

19、戴罪立功,燕然山刻石勒功

20、韩信和霍去病都是汉朝著名的将领,韩信是兵家四圣之人,也是“谋战派”的代表人物,纵观韩信的军事生涯,除去最后一战,其它的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而每一战都是用自己的谋略取胜。

五、霍去病为何这么厉害

1、韩信曾经只是一个平民,他非常的贫困潦倒,没有做官,也没有经商,度日都成问题。而且就连他母亲死后都没有钱来办丧事,但是他的性格却非常好,后来受到别人的提拔,但是他也经常受到别人的侮辱。曾经就有一个屠夫说如果韩信怕死的话,就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结果韩信就真的从他胯下钻过去,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

2、尤其是曹老板,如果当年征乌桓之后在辽宁封禅,那他的历史地位绝对要高于霍去病。毕竟国内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都不是上下一心的汉武帝时期能想象的。曹老板在大灾大难的背景下国内平定诸侯,安抚流民,稳定政治格局,延续汉朝国祚的情况下还能兴起建安文学,吊打乌桓,这个能力和水平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份的。

3、基督教里的核心人物,不光是基督教徒,不信教的人对他也非常熟悉,而且经常会给耶稣过生日。

4、我觉得在宋朝,除了卫青和霍去病以外,还有一位将领也是非常的厉害,他就是韩信,我们常说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他在军事和兵法上都拥有极高的造诣,所以他被后人尊称为“兵仙”和“神帅”。

5、实际上舟曲所发生的泥石流在自然界来说并不是很大的。关键是这个城镇建设在一个泥石流多发地带上。也可以说是发生在人类居住地上损失最严重的一起泥石流灾害。

6、但是很尴尬的是霍去病死了,这是汉帝国的一大损失,但是霍去病好像还没有成家。那不就说明霍去病没有后代了吗?

7、霍去病,打到匈奴的王庭所在地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上设坛祭天,宣告征讨匈奴的成功,称之为“封狼居胥”,是古代军队将领最高荣誉之一。

8、夏鲁奇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是李存勖的护卫指挥使。

9、霍去病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祁连山。封土上堆放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

10、可能很多人不知,如若没有霍去病,那么,可能就没有如今的汉族。他六战以拓疆土,这对于汉朝来讲,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从那开始,中原的人们才用汉族来自称。可以说,如若没有霍去病,那么,可能如今的汉族要改称唐族了。

11、是的,李无霸就像拍苍蝇一样拍死了120万大军。如果我们按李元霸拍了4个小时来算,那么他每秒要拍死1200000/14400=3个人。

12、而我们来看看韩信,怎么看怎么没有这个壮志豪情。他比较在乎是自己是否可以封侯,而不是一心一意为国家,因此从壮志豪情这方面对比,霍去病完胜。

13、张骞就是凭借着粗略的方向,一边走一遍画地图,根本不知道匈奴人主力在哪里,以至于两次被匈奴人抓去放羊,一放就是好几年。

14、霍去病,一说起来这个人,怎么看他都像是现在穿越玄幻小说里的男主角。他几乎拥有穿越小说里主角的全部特性,首先是他出身卑贱,是一个小官和公主府上的奴婢私通生下来的私生子,在他17岁的时候,勇冠三军。之后,万丈光芒加身,震慑四方。

15、霍去病与生俱来的天赋是普通人在后天学不到的,当年的西楚霸王,如今的霍去病,都在二十岁左右便可统帅三军,从胆识再到人格魅力,便足够其他人学习一辈子。以弱冠之年,而立不世之功,如此罕见的统治力,便注定了霍去病是天生的将帅之才,霍去病的英年早逝或许是他的命数,在沙场之上早已是战无不胜,再无敌手,唯有生老病死能够夺走他的生命。

16、果然到了半路,休屠王就变了卦,结果被浑邪王杀死。在受降仪式上,许多浑邪部落的将领不愿意投降,当他们看到汉军的队伍,纷纷准备勒马而逃。霍去病见浑邪部落阵型松动,心知有变,于是他率兵驰入敌群,斩首8000余级,顺利安定了这些降虏。

17、试想,让你持续拍4个小时苍蝇,估计你拍个半小时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坐骑无双提到李元霸,不得不提他的坐骑:风白点万里龙驹马,又称万里云。

18、然而匈奴人的噩梦仍没有结束,汉军胜利班师后没多久,霍去病又卷入重来。而这一次,霍去病带来了更加强大的军队。此战中,霍去病像往常一样甩开自己的辎重部队,以雷霆之势插入河西。精锐的汉朝骑士迂回千里,然后铁壁合龙,揍得匈奴人晕头转向,四散而逃。

19、从壮志豪情这方面对比,霍去病完胜。

20、通过分析史料我们发现,霍去病和卫青所率的5万军队所代表的数量,只是具有战斗力的军队数量,属于野战军序列。实际上包括后勤保障等在内的队伍有十几万,漠北之战等于是大汉王朝向匈奴发起了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