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是对偶句的古诗(100句)

2023-02-04 15:25:4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古诗中有对偶句的句子

1、(10)描绘了山中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的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正对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对偶是最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修辞格式,在古今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的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偶在形式上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韵律感,节奏明快,便于朗读、记忆和背诵。

5、(7)状写早春花草向荣的趋势。正对

6、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宿府》)

7、饮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劲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沔水诗经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鴥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诗》

9、由于汉民族语言具有便于作成对偶的特性,所以上溯周秦典籍,下逮近代歌谣,乃至口头戏谑,常是采取这种排偶形式。这一形式是素来就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把对偶形式由偶然产生发展成为有意识的大量创作,这是魏晋以来逐渐讲究声律的结果。经典对偶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宋汪洙《神童诗》

10、■□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可以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11、先看谢灵运对偶中的双声叠韵相对:

12、(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13、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多句对偶

14、(3)从形式上是隔句对。从内容上,是慨叹光阴似水流的反对。

15、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16、笔者不敏,学习先贤,也在律诗创作中,注意双声叠韵的相对。

17、(4)描写西湖雨后初睛的美丽景色的正对。

1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9、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0、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七里濑》)

二、是对偶句的古诗

1、梅竹何日报新春?愁绪万千萦苦身.

2、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3、反对的上下联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反对能以正反对比的方式突出事物特征或道理。(13)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否则,到老将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以对比方式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催人奋进。

4、到南齐永明时,沈约、谢朓、王融等善识声韵,作诗不仅注意押韵,而且调平仄、讲四声,于是形成了一种新诗体——永明体,开唐代近体诗的先河。可以说没有南北朝时的诗,特别是没有沈约、谢朓等人的声律研究,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对仗句产生,也就没有唐代近体诗特别是律诗的产生。

5、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6、一首律诗的成败,对仗的优劣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仗的优劣,又和读书多寡和对生活的体悟的深浅有关。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飞语),此之谓也。

7、在这两句诗里,诗人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之状,以此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1、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赠刘景文》开头的这两句诗,是符合对偶句的特点的。首先它们都是七个字,字数相等。其次它们结构相同,意义对称。上句的“荷尽”对下句的“菊残”,上句的“已无”对下句的“犹有”,上句的“擎雨盖”对下句的“傲霜枝”。再次它们词性相同,平仄相反,使得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现代作家刘士杰评论《赠刘景文》诗时说:“首二句对仗工整,清丽隽永。”

1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3、每周试玉(238)|嘉宾(孙临清李金生独孤食肉兽梦烟菲)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1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1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17、今天,您点“在看”了吗?

1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9、上二例中,“艰难”和“潦倒”,叠韵相对。“荏苒”和“萧条”,双声对叠韵。

20、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三、对偶句的诗句有哪些

1、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4、从形式与内容两个角度简要分析下列对偶句的类型。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7、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8、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9、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满招损谦受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10、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11、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3、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14、■□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1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6、■□双关也称隐语或者谐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17、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1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两句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河破碎比作狂风中的柳絮,身世浮沉比作雨骤的浮萍,生动形象地写出国家的动荡。

19、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20、比拟可以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四、带有对偶句的古诗

1、《诗经》中所用对偶句极少,只有零星可数的几例,可见当时的作者是无意为之。“靓闵既多,受侮不少”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它出自《柏舟》(邶风)篇。“靓”同“遘”,“闵”同“悯”,全句为:遇到的痛心事已经很多,受到的侮辱实在不少。还有如《小雅·采微》诗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也是极为工整的对偶句。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李白最“狂”的9句诗,只想跪下唱《征服》

4、(8)天空中随风飘浮的一抹白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串对

5、不是。对偶也叫对仗,古体诗如乐府诗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中只有律诗讲用对偶,而且是只要求颔联和颈联对偶,首联和尾联则不要求。

6、预感式示现:即把未来的的事情说得如同出现在眼前。

7、“双减”政策的落地,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8、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9、这首诗的用韵,谢灵运参照何种韵书,已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从后来的《广韵》知道,其用韵全在“侵第二十一”中,此作未越雷池一步。

10、你好,我的解答分了恋和婚这两个部分,希望能帮到你。一爱情、恋慕的描写周南:关雎、汉广;召南:野有死麕;卫风:芄兰、木瓜;王风:采葛、大车;魏风:汾沮洳;唐风:绸缪;秦风:蒹葭;陈风:泽陂;桧风:羔裘;鄘风:桑中、干旄;邶风:燕燕、匏有苦叶、简兮、静女;郑风:遵大路、女曰鸡鸣、山有扶苏、狡童、褰裳、风雨、子衿、出其东门、野有蔓草;齐风:鸡鸣、东方之日;陈风: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扬、月出;小雅·鱼藻之什:隰桑。‍二婚嫁场景的描写周南:葛覃、桃夭、麟之趾;召南:鹊巢、何彼禯矣;齐风:著;小雅·甫田之什:鸳鸯、车舝。

1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对于诗歌来说,对偶是修辞的需要,对仗是格律的要求。可以说,对仗是要求严苛的对偶。对仗的要求大致是;字数相等、结构对称、字面相对、词性一致、平仄相对、避免同字同位相对。所谓词性一致中,数词、颜色词、方位词,一般不和其他词类相对。窃以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诗成为学习对仗者的范本。以对仗的要求来衡量谢灵运山水诗的对偶,并不完全相符,每每“缺项”,故而只能以对偶称之。但是,谢灵运诗作的对偶,又比一般的对偶严谨,故有此文,以求正于方家。

14、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湖湘楹联”,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

15、(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鹤雀楼》)

16、小楼周刊(244):2021年第二十六期

17、两个字的古声母相同是双声。两个字的古韵母相同是叠韵。诗人利用这种词语的特性,巧妙地安排到诗歌中,使诗歌铿锵悦耳,强化了韵律,对紧张的诗歌节奏也随之放缓。

18、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具有了立体感,也让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19、戴叔伦写的且诗中有对偶的句子的古诗:除夜宿石头驿作者: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山行作者:戴叔伦山行分曙色,一路见人稀。野鸟啼还歇,林花堕不飞。云迷栖鹤寺,水涩钓鱼矶。回首天将暝,逢僧话未归。

20、(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五、对偶句的诗句有什么

1、(9)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正对

2、追想式示现:即把过去的事情说得历历在目。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较之律句的平仄要“二四异声”,那么“潜虬媚幽姿”“薄霄愧云浮”“进德智所拙”“初景革绪风”“池塘生春草”诸句,显然达不到律句的要求;但是“飞鸿响远音”“新阳改故阴”“萋萋感楚吟”“离群难处心”诸句,又是“轻重悉异”!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8、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9、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10、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1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

1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3、对偶句的产生、发展、到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对仗,不但为律诗提供了格律上的重要内容,也为对联的单独出现以致形成完美的艺术体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12)从时间、空间纵横两方面着笔,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15、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入彭蠡湖口》)

16、■□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17、孩子写作业太慢,原因有这几种,趁早改正!

18、■□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修辞手法。

19、综上所述,对联起源于诗歌,成熟于唐代律诗,唐以后才出现单独使用的对联。唐以前或许有单独存在的对联,但不成熟,只是偶然为之,谈不上广泛使用。

20、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