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成语对仗词大全(100句)

2023-02-04 15:24:5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对仗词大全

1、此为湖北蒲坼凤雏庵联。“五”句式如杭州适园一联:

2、这是汨罗屈子祠一联,写的也是奸贤两种人的对比。上官大夫靳尚陷害屈原,而司马迁则高度推崇屈原,《史记》谓之“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

4、《一夕话》载旧时一知府与一童子的对句:“童子六七人,毋如尔狡;太守二千石,莫若尔x。”下联童子故意留一个字不说,知府问是何字。童子云:“给我赏钱,则是‘廉’字,不给则为‘贪’字。”有的缺字故意用“?”代替。算式联:1999年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去世,享年仅63岁。为纪念这位大师,有人作了如下一副“算式联”:1+2;7×上下联均为算式。上联“1+2”,是指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命题。这是陈景润以毕生精力攻克的一个世界数学难题。这个“1+2”,早已成陈景润先生的象征。下联“7×9”,七九既表明他的享年,同时也是痛悼大师英年早逝。

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

6、这两联都是不对而又声势相应,所以不对似对。没有线迹裁缝的痕迹,自然有一种妙趣。

7、③桌上任无人醉酒,窗前却有雀鸣歌。

8、杜师雄真豪士,临祠大哭,至今草木有余悲。

9、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下联集王禹偁《黄岗竹楼记》和苏轼的《放鹤亭记》。古文佳句,荟萃一联,别有韵味。

10、借对在使用某个字词的甲相时,又借用该字词的乙相来与另一个字词相对。借对又谓之“假对”。借对分为如下几种:借音对:“曾经沧海千重浪;又上黄河一道桥。”其中“沧”借其同音“苍”对“黄”。借形对:昆明五华书院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景行行止”原本节奏应为“景行——行止”,这里借其“景行行——止”外形与“糺缦缦兮”对仗。借声对:某地孔庙联:“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其中“冠”应读仄声,此处借其平声(guān)对仄声“配”。五是借通假字对。方尔谦贺女儿婚联:“两小无猜,两个古泉先下定;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泉”通“钱”。这里不用“钱”而用“泉”,无疑是借其通假字与“酒”对仗。

11、句法变式:张中行先生在《诗词读写丛话》中提出:“律诗中间两联结构不可用同一个模式,否则算合掌。”他这里所说的结构即指诗的句法结构。律诗中间对仗的两联如果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就容易显得呆板。如:

12、“两小无猜,两个古泉先下定;

13、虾须对。上下联各有三句。前两句自对。举例略。

14、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杜甫《秦州杂诗》)

15、“天下”二字完全重复。但用在这里似乎并不使人感觉重复。而且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气势。

16、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但这是专指平收句(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

17、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如:

18、太守二千石,莫若尔□。

19、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

20、自对格式十分复杂,有人罗列出数十数类型。这里另介绍三种特殊的自对句型:虾须对。上下联各有三句。前两句自对。举例略。燕尾对。上下联各有三句。后两句自对。举例略。鼎足对。上下联各有三句。三句皆自对,如某人自题联: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前听钟,后听笛,里听书。

二、成语对仗词大全

1、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2、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

3、④官者惊之多噩梦,民夫叹矣尽欢情。

4、释义: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也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

5、此四联“故梦”、“白骨堆”、“九水”、“缠老树”都是虚写,“长波”、“黑煤洞”、“一山携两岳”、“余晖似月照新池”都是实写。一句写虚,一句写实,虚实相映。

6、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27)楚歌

7、⑤君曾至也情知否,我欲别之兴未足。

8、上下联全部重字。相传清朝纪晓岚曾送给一个铁匠一副一言联:

9、①醉矣湖中景,悠哉画里人。

10、②悒悒黑煤洞,森森白骨堆。

11、羹对饭,柳对榆。短袖对长裾。鸡冠对凤尾,芍药对芙蕖。周有若,汉相如。玉屋对匡庐。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

12、事对选取重要的材料和准确的史实作联,以事对事。“夏鼎商彝,秦碑汉瓦;刘略班艺,贾策扬经。”这是一副概述我国古代优秀历史文化的对联,是典型的事对。有的事对在其叙事描述中暗含某种情感志向。如左宗棠自题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句式论对联分上、下(联),贴于楹柱则谓之左、右。上、下联的句式可以分为三种。每边一句者,谓单句对。每边二句者,谓双句对。二句以上则谓多句对。

13、与炫酷词性押韵平仄对仗的词是什么发威词性上,都是动宾结构词组押韵平仄上:炫酷(仄仄)对发威(平平)对仗上:炫、发:动词,酷、威:同为形容词名用,两词同含张扬之意。

14、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15、虚实映照:即一句写虚,另一句写实。如:

16、诗词格律知识:格律诗词入门讲座

17、句式是指一句诗的节奏。参考(节奏)

18、“高山流水”的对仗词是:曲高和寡高山流水拼音:(gāoshānliúshuǐ)?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造句:高山流水歌唱道:我得到自由时便有了歌声了。人常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尼亚加拉高山流水位于尼亚加拉河上。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他的作品虽然动听,可惜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19、标点符号联:据《中国楹联学》中记载:1949年4月1日,南京大专院校学生举行“反迫害、反饥饿、反内战”示威游行,遭到当局军警的镇压,死2人,伤100余人,酿成血案。几天后,在为死难者举行的追悼会上,挂出这样一副对联:

20、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三、南北对仗词大全

1、诗词格律知识:近体诗格律汇总

2、像:奇琴、精酒;妍月、好花;素雪、丹灯;翻蜂、度蝶;黄槐、绿柳;意忆、心思;对德、会贤等都属双声对。

3、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4、流年”的对仗词:绝对:逝水。去岁。去日。落日。往日。逝日。碎月。相对:望月。晓月。朔月。竟日。夙日。

5、“雪”对“船”。“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一个对仗联。“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船”指不远万里从东吴开来的船只。它们都是名词,读音分别为仄、平。雪:普通话读上声,古代读入声,都是仄声。

6、流水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一般的对仗,都是并行的两件事物。但流水对却是一意相承,两句可以当作一句来读。这种对仗又称为“串对”。如:

7、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43)近体诗

8、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特点为:

9、蓝水河网络诗社(蓝社)出品

10、(诗词学堂)绝句作法:溯因法

11、就句相对:一句中有的词语自成对仗。如:

12、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最着名的反对联应是清代徐氏女题西湖岳飞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联之褒,荣于华衮;下联之贬,严于斧钺。对比尖锐,爱憎分明,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13、五是借通假字对。方尔谦贺女儿婚联:“两小无猜,两个古泉先下定;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泉”通“钱”。这里不用“钱”而用“泉”,无疑是借其通假字与“酒”对仗。

14、②敢迈巴人拙步履,强登白雪雅厅堂。

15、(造句):雪花在天地间轻舞,仿若天使。

16、(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诗眼

17、诗词格律知识:古诗词常用词汇小辞典

18、对仗的词语: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 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19、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28)五言诗

20、鼎足对。上下联各有三句。三句皆自对,如某人自题联:

四、对仗词大全娓娓而谈

1、“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2、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3、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第四句用甲韵,第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4、亦称"辘轳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第四句用甲韵,第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5、“长征老战士;文革病诗人。”

6、诗词格律知识:格律诗一定要有“格”有“律”

7、散文对又可分为两种,古文对与白话文对。清代俞樾喜以古文句式入联,不工而化,登峰造极。无独有偶。近代陶行知则喜以白话口语入联,通俗易懂。俞联如: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布四方,是亦足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浩浩落落,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8、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9、为表示鼓励、认可、欣赏

10、又叫无音联,指用手势演示事物的形象特征来表达联意,而不用语言文字说出或写出,双方意会而不言传,心照不宣。历史上最有趣的一副哑联,是苏东坡和他的好友佛印和尚合做。说的是苏东坡谪贬黄州,一日与佛印泛舟长江。二人酒过三巡,佛印向东坡索句。东坡从舟中走到舟边,叫了一声佛印,随即用手往左一指,笑而不语,佛印循着所指方向望去,只见岸上有只大黄狗正在啃骨头。佛印心有所悟,呵呵一笑,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江中。原来他们二人的动作是一副精巧的哑联。用文字写出就是: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河上骨,谐音“和尚骨”;东坡诗,谐音“东坡尸”。这当然是两人谐谑打闹之语。

11、2第一名:有对无。比如忽从憔悴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无人开口共谁语,有酒回头还自倾。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色洞玉壶无表里,光摇金盏有精神

12、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互相补充,内容相似或相关。如毕沅题岳阳楼联: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璧我重来。“上联写两位传说中的神仙美眷,下联则写两位诗哲文豪。互相映衬。

13、诗词格律知识:写古典诗词的练字诀窍

14、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15、②夜遣孤灯陪倦月,朝催惰日展明霞。

16、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前,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17、②晴朝放眼堪寄兴,雨夜和声复断肠。敢迈巴人拙步履,强登白雪雅厅堂。前联为反对,后联为流水对,两种句式并相成趣。

18、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着二百五十余卷书,流布四方,是亦足矣;

19、上联是个“酉”字,下联还是“酉”字,而且这“酉”字怎么说也与打铁无关。铁匠自然不明所以。纪晓岚解释道:“上联正看,是你的打铁砧;下联横过来看,是你的风箱”,铁匠这才恍然大悟。如徐渭一联,见于清代李伯元《南亭四话》:

20、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31)太康体

五、对仗词大全三字对

1、(出自):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41)长庆体

3、校对:冷月总监:碧岩雨音

4、一是相同的词性即可以对仗,不必再分小类。

5、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汉兴推马武,夏谏著尨逄。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6、羊角对、无情对是对而不联,另外还有一些更特别的对联,它们是“联而不对”。既然不对,不应称为对联,但因其有意不对,故称为不对之对。不对之对虽形式不对、表面不对,而本质、内容却绝妙可对,令人拍案叫绝。不对之对有如下几种类型。

7、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8、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

9、诗词格律知识:浅谈古诗词的虚实结合

10、外文字母联联语中插入外文字母,以表达中文不能表达或不易表达的意义。尚没有看到全部为外文字母的对联。笔者所见,有一副半外文字母联,说的是民国时期,某地一位数学教师因工作劳累过度病死,留下一家老小,状况十分可怜。同校一位英语教师,作了这样一副对联:为XYZ送了君命;叫WFS依靠何人?上联的“XYZ”,是数学中常用的未知数符号。这里借指数学。继而借指数学教学工作。下联“WFS”分别是英语单词“Wife(妻子)、father(父亲)和son(儿子)”第一个字母。

11、(平起平收与仄起仄收)

12、方位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13、床上安床床上迭床床上叠床床上施床床下安床错上加错豆萁燃豆讹以传讹讹以滋讹防不及防防不胜防公门有公冠上加冠国将不国国中之国话里有话话中有话急人所急疾味生疾见所不见见所未见将门出将将门有将节中长节精益求精举不胜举轮扁斫轮忙上加忙眉下添眉美益求美梦中说梦难乎其难难上加难年复一年欺人自欺巧上加巧亲上成亲亲上加亲亲上作亲亲上做亲人无完人仁者能仁忍无可忍日复一日日甚一日日慎一日山上有山神乎其神数不胜数损之又损天外有天痛定思痛头上安头头上著头头痛治头微乎其微为所欲为闻所不闻闻所未闻屋下盖屋屋下架屋屋下作屋相门出相相门有相新益求新刑期无刑玄之又玄衣锦褧衣贼喊捉贼枝外生枝桎辖之桎罪上加罪

14、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第六句用甲韵,第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15、错综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不拘位置,颠倒错综,以成对仗。错综对主要是解决因平仄不调而采用的补救手法。如:

16、甲字的发音跟乙字的发音相同,诗中用甲字,借同音的乙字跟联句中的相应的字相对。如:

17、②心知黑幕难揭晓,情耐白衣怎诉屈。

18、洞辟几时?问桃花而不语;

19、学联必备|对仗妙用二十六法

20、(诗词学堂)绝句作法:总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