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偶手法的诗句(100句)
一、含有对偶手法的诗句
1、——于谦《立春日感怀》
2、从形式与内容两个角度简要分析下列对偶句的类型。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清溪比作明镜,人对着溪水就如对着明镜,鸟儿飞过水面时的倒影宛如穿梭在屏风中。描绘出清溪清而静宜的特点。
4、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5、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6、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7、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8、(1)从内容上,是慨叹光阴似水流的正对;从形式上是隔句对。
9、——杜甫《江汉》
10、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1、■□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12、这里,顺便讲讲古体诗的对仗
1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赏析诗句
14、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15、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只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16、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具有了立体感,也让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1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句运用了对偶手法。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例如:东风恶,欢情薄。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载素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你自己注意分析下句子,其实找对偶句不难的,相信你看了这些例句就已经懂了。——精锐莘庄中心高中语文周老师
18、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
1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无名氏《画》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崔颢《黄鹤楼》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对酒》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0、■□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二、运用对偶手法的诗句
1、(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2、正确的方法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3、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4、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
5、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6、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7、李清照:不讨好,不解释,不勉强,不凑合
8、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具有了这种立体感,使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9、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远看山有色,近闻鸟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1、■□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1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3、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
14、对于合掌,这里需要多说几句。王力在《诗词格律》中讲诗词对仗时对合掌下的定义是:“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大忌。”由于合掌是上下两句毫无新意的重复,所以,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文字空间,而且也使人生厌。
1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6、(2)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
17、后台回复“资料”领取新学期语文学习资料包
18、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9、“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20、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三、有对偶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2、(诗词微塾)格律诗中的对仗通病
3、在诗句中,把同一过程、同一现象、同一事物,不厌其烦地重复,实在是“九斤老太太”(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的唠叨,定性为“诗家大忌”并不为过。
4、“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东北”与“西南”,虽然也可表示东西南北四方,即任何地方,但在该诗中与“风尘”“漂泊”等搭配,表示的就不再是泛指,而是指比较具体的东北和西南了。这两句是说,自从安禄山在东北方造反,遍地战尘,我的一些亲友从此支离分散。我漂泊在西南天地之间,有家难归,怕今生已还乡无望了。
5、展开全部近体诗中的对偶句很多,一般一首诗中四句都有一对,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如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一般看句子的结构和用词,上下两句都有相似之处,一般词性相同,句子结构相同。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9、“孩子被打了?打回去啊!”61岁犯罪心理学教授竟然这样说…
10、对偶是最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修辞格式,在古今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的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偶在形式上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韵律感,节奏明快,便于朗读、记忆和背诵。
1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2、——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13、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14、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
1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16、如:“一”与“万”,“红”与“黑”,“上”与“下”等等。因此它们彼此之间就具备了对仗的性质。由于它们绝大多数是和其它词构成词组,从而也把这种对仗性质带给了词组,使本来就有对偶性的相关词,对仗性进一步增强,使本来缺乏对偶性的某些词具有了对仗性。
17、(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18、——李商隐《菊花》
19、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造化赋形,文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不相须,自然成对。”对仗(对偶),这里主要是指律诗的要求而言的。“律”即是严格的规定和法度。律诗是一种极为讲究平仄和对偶的严谨诗体,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讲求对仗(有些首联和尾联也有对仗的)。
20、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四、对偶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双减”政策的落地,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2、——岳飞《满江红·写怀》
3、■□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意思的修辞方式。
4、有些虽用同一个词来对“雨中”,但所形成的意境各不相同。如以“灯下”相对的共三个:王维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张籍的“归使雨中发,寄书灯下封”。这种广泛性给诗人构思遣词带来方便,从而使这三类词被使用的频率也必然比较高。
5、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6、——白居易《梦微之》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9、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10、古代诗人们在近体诗中对仗求其工,在古体诗中对仗求其拙。在他们看来,拙和高古是有关系的。其实并不必着意求拙,只须纯自然,不受任何束缚就好了。
11、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就律诗来说,根据“五(字)不论,六(字)分明”的要求,其中的“不论”就是对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的平仄放宽,下句中的“分明”就是对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的平仄从严。当然也有词性少有不对的。比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12、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13、部编40首古诗词情境默写
14、谈谈诗词中修辞手法——通感
15、(诗词微塾)格律诗节奏的基本规则
1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7、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9、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诗词微塾)格律诗中起承转合须注意的事项
五、用对偶手法的诗句
1、古体诗则不要求平仄相对。如白居易《伤宅》:“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又如岑参《白雪歌》:“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3、其次,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4、《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花木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山园小梅》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送友人》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古风二首》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画》无名氏——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野望》王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静夜思》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6、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7、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8、——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9、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2、五更角鼓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1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14、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及解析
15、■□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16、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17、2021新高考语文Ⅰ卷(山东)及答案
18、拟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对偶”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反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19、(参考答案)比喻新奇,或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以柳叶如眼、梅色如腮,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万物复苏的春光,烘托出萌动的“春心”,使离情更加浓重。
20、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