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评弹唱的好的评论(100句)
一、形容评弹的美文
1、喜欢的朋友请转发朋友圈
2、已出版诗集《远方的诗:年轮》、散文集《尚博祖屋》《童年与故乡》(上下册)《寻梦菱湖》(全三册)。拟出版散文集《一样的河流》、诗集《防风十四行》。
3、尹小平老师说:“《寻梦菱湖》是一部记录菱湖乡思乡愁、传统生活的文集;有着家史、地方史、国史的的意义,是一部浸润着作者家国情怀的书。绝对开卷有益。”
4、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衷的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5、与菱湖特产(如菱、淡水鱼、蚕桑、菱湖雪饺等)有关;
6、自编自演摇滚评弹《时尚苏州》
7、我和父母辈的故事;
8、文章选题参考“寻梦菱湖”笔会邀请函;文章要注重写出“寻梦人”生动有趣的经历及体验细节,以个体记忆的故事为主。
9、苏州评弹又称“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合称。评话只有说没有唱,说演的题材大多为历代的英雄和侠义公案,主要剧目有《三国演义》《水浒传》《七侠五义》等,风格豪放粗矿,故又被人们称为“大书”;弹词有说有唱,以家族风波和爱情故事为主,主要有《白蛇传》《珍珠塔》《三笑》等,题材小,风格相对较为柔和,所有又被人们称为“小书”。苏州评弹演出的类型主要有长篇评弹、中篇评弹、短篇评弹和评弹选回。长篇评弹是苏州评弹的主要类型,可分为几十段甚至数百段,每段称为“一回”。故事中的高潮部分,称为“关子”。中篇评弹一般分为三四回,而且往往是评话演员和弹词演员同台演出,有说有唱。
10、概括对比,利用纵向和横向的背景穿插,展现评论者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素养
11、之后便有“雄和晓”书场、“一品香”书场。前辈杨先生也曾听老人们回忆,他的父亲杨少伯便是当年新市书场积极拓展者,在抗战胜利前后,杨少伯先生在后弄自己老宅处开办了一家书场,命名为“雄和晓”,当年也是前来听书的人甚众,盛况空前,书场之名红绝一时。
12、新市"后弄"——江南评弹的传奇之地
13、苏州多桥,也多优美的诗句,更多古老的传说。这是每一个大街小巷里都藏着故事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行走,就仿佛走在一幅历史的画卷里。
14、众筹启事告知本书每一位作者,并确认认购意向;认购自主自愿。
15、很多人都说袁小良老师“花头经太多”,这样“花头经”的背后,是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更是真正把评弹作为自己生命一部分的信念。试想,莫说对已经囊括了所有曲艺大奖、取得了相当高艺术地位的袁老师,就是对普通的艺术工作者,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谈何容易?而袁老师,每天除了要处理繁忙的工作,更需要日日琴不离手曲不离口,几乎是想想就觉得非常人所能及,更何况传承和创新这样的大事。
16、每组组长负责该组日常组织工作;成员分工合作,尽可能每周或者每两周推选一两篇主题作品;
17、夜游船上听评弹,别有滋味。有多少人在听,多少人听得懂,并不重要,寂寞本身也是一种价值。这余韵悠长的琴声,是吴山越水的背景,也是吴山越水的灵魂。姑娘一字一漾地唱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对情侣依偎在窗边耳语。世间再糯软的评弹,也软不过他们的呢喃。
18、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父亲已去世十年,我这个浮躁的中年人终于在某一天黄昏,无意中听了一段《莺莺操琴》,如沐春风,如闻天簌——是父亲的在天之灵在昭示我吗?近年来的心浮气躁快要让我窒息。《莺莺操琴》是名家蒋月泉的代表作,唱的是《西厢记》里的一段: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19、再说小书,严雪亭的杨乃武密室相会一段,杨乃武为平冤屈,弄清真相,引小白菜入密室,讲出实情此时的言行表情,内心波动说得确实不错。蒋月泉的玉蜻蜓厅堂夺子一段,徐元宰、徐长锁、张国勲当时的内心世界讲得如此生动,表情真切。特别是张鉴庭的开篇"颜大照镜”实是精品,当颜佰亚长到20多岁第一次看到自已的尊容,大吃一惊,把镜中的自已当魔鬼,他的吓人表情,表演得如此逼真,让人难以忘怀。如此的例子难以胜数。所以评弹演员远胜文艺界众位,能引起菱湖人对其好感和兴趣久久难忘。
20、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美得大气,美得宽阔,美得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和循规蹈矩、端庄典雅的仪态。而苏州则不同,苏州的美有着小家碧玉的委婉,有着清新自然的古韵。她有一丝的羞怯,一丝的扭捏,她不加修饰的随性,让人有了容易亲近的感觉。苏州的美,是江南的婉约,是一阕宋词的细腻,是让人留恋的湿漉漉的甜腻。
二、形容评弹唱的好的评论
1、菱湖知名古迹(古桥;王家王状元、孙家孙榜元、徐家花园、五桂厅、杨光泩故居、吴昌硕故居、明朝厅、任鸿隽祖居、徐森玉故居、章荣初旧居等名人故居古建筑等)的典故、传说及个人经历见闻;
2、菱湖虽小,观众不少。演员恁着说、噱、弹、唱吸引观众。当先生将醒木一拍,场内鸦雀无声。不管评话还是弹词,一般二十天左右一档书,每场二个小时。听书的观众大多是老听客,天天到场,买票多数买联票。由于菱湖观众对评弹要求特高,一般三等演员在菱湖很难立脚。幸亏菱湖有沈敏和李勲二位老人与评弹界交往深厚,再加上菱湖的美味佳肴。请来的演员全是国家一级演员,所有的流派唱腔的原创人员都曾来过菱湖。
3、“寻梦菱湖”系列主题文章最终成果:《寻梦菱湖——“童年与故乡”一个乡愁样本》。具体方案将逐步细化深化。
4、如果没有了评弹,没有了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那就不是苏州了,更谈不上喜欢了。苏州评弹,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是苏州二干五百年历史的传承,是苏州这座城市的特色,没有了城市特色,还会吸引四面八方游客来苏州旅游吗?更谈不上喜欢了。
5、著名作家冯骥才曾作诗一首赠小良老师:“弹如风弄竹,唱似水过石,说乃花满地,只怪我来迟”。我第一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有一种会心一笑的感觉,是同为“良粉”的那种懂得,也忍不住想说冯先生一句,还不迟,幸好听到了袁老师的评弹,否则真是人生一大憾事。而对于我们这些评弹粉丝而言,能和袁老师共同看着这姑苏城的姹紫嫣红开遍,能在读书时就聆听到中国最美的声音,能够对吴文化有这样亲切鲜活的了解,能够将袁老师口中的苏州传递给更多的人,能够告诉别人,传统曲艺可以很古典也很时尚,我们,何其有幸。
6、以准确到位的表情和形体动作
7、我们叫评弹为说书,说书先生都是一出戏一出戏的唱,唱腔软糯委婉动听充满着水乡韵味,情节更是引人入胜让人长知识。小桥流水吴韵流淌凝聚着几代苏州人的记忆,我从小就是听着评弹一路长大的。
8、总之,都市评弹需要有反映都市生活的鲜活题材,需要有体现都市神韵的杰出人物,需要有适合都市观众欣赏趣味的表演样式,需要有展示都市风貌的舞台环境,而这四者,林剧都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是一部相当成功体现都市评弹艺术魅力的创新之作。而更值得额首庆幸的是,林剧由此得到了两岸不少“初登门槛”的年轻观众、特别是大学生观众的肯定和欢迎,这使我们对评弹艺术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明媚前景充满希望。
9、伴随着幽美柔和的幕外独唱《再别康桥》在剧场上空弥漫,当大幕徐徐拉开时,观众看到的是靓俊的二男二女四位演员分别端坐在两桌四椅上,而且演员身上的服饰也一改传统意义上的男长衫、女旗袍,分别穿上了洋溢民国色彩且符合角色身份的专门设计的时装。与此同时,舞台背景上则出现了虚实相间的、具有民国装修特色的、由黄梨木条格组成的“太太客厅”的窗门布景。而更令人惊奇的是,演至金岳霖把一付对联挂在墙上时,舞台蓦地从空落下“梁上君子”与“林上美人”两大条幅。这一宛如机关布景的舞美设计完全突破了往昔评弹的舞台传统,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10、当年的评弹艺术传播是来自于苏州和上海这些大码头的时尚文化,也是当年江南表演艺术载体中最接民间地气的文化载体,百姓爱听,爱欣赏,新市书场常常夜夜爆满。据有关资料显示,从光绪末年,20世纪初新市书场环境开始逐步移入“后弄”。最早由南京人绰号麻油和尚(即杨莲青之父)开办一家书场,邀遍当年江南所有评弹名家,并将自己的儿子杨莲青托付给苏州评话名角全如青先生拜师学艺。
11、寻梦吴兴女子启秀小学(以该校创办人后代及历届校友为主体);
12、我猜他们想急切地摆脱我,却没想到会遭遇眼泪|程果儿
13、我们看见的水阁上的窗子就是支摘窗,也叫和合窗,——和合这个名字真好,令我们在疲惫的婚姻之中肃然起敬。百年好合呵,同里的水阁同里的和合窗!流转在窗子里面的无非是一些凡人一些小事罢了。
14、青树学校、吴兴女子启秀小学、联合诊所旧闻;
15、评弹是濡湿的,滴到心间,夜里会下毛毛雨,沾了潮的雏蕾,会顺着河流而开。评弹是寂寥的,无助中想抓住聆听的稻草,拾救自己一段距离,算是青睐算是缘份一次。评弹注定属于江南的,因为北方的干燥是养不活它的,即使养活了,也是病恹恹软软沓沓的。那就呷着茶,并不轻薄地听着评弹,一睹南方的面容,一遇南方的人情世事。因为相见所以心动,因为心动所以常见。倾听,是最好的相逢。回味,是极好的重逢。
16、寻梦菱湖新生代(以1960后及更晚辈为主体);
17、《寻梦菱湖》的出版发行,为进一步推动乡土文化创作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地方样本,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菱湖的文化繁荣和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8、针对热象,连续发声,凸显评论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19、轿厅里有两副轿子,漆水很好,即使是在幽暗的屋子里,轿子也给人一种随时随地都能出发的急迫感觉。
20、本土学者李惠民老师说:“《寻梦菱湖》为菱湖人找回童年之梦、故乡之情提供了舞台和路径,乡情难忘、乡愁续缘,文化之根、故土之恋,尽在这短短一年余的三百七十余篇长短不一的回忆篇章中,反映了不同历史年代菱湖人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的社会生活的片断,没有豪言壮语、亦无慷慨激昂,更没有无所作为、又无悲观沉沦,只有青少年稚嫩目光中记述的亲见亲闻亲历的人事和心路历程,从中揭示了一个值得告诉子孙的秘密:这就是中国历史名镇千年水乡菱湖人文精神潛移默化代代传承的印痕。坚信经参与此项编写的诸君努力,《寻梦菱湖》必将在乡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三、描写评弹的诗
1、竹篮里,是水淋淋的荸荠,莲藕,茨菰,菱角;
2、网师园的夜花园有,不过价格不菲.盘门内的不正宗,过过场的.如果想体验真真的评弹不如去书场听,价格便宜,在现在这种寒冬天也不必象在园林那种四处漏风的陋室内吃西北风.目前比较适合旅行者的书场有玄妙观西面的品芳茶室,宫巷内的天一书场.另外十全街的钱塘茶人和石路的海纳川饭店每晚也有评弹助兴.
3、“寻梦菱湖”志愿者招募启事
4、暂定可认购数量1000套,数量有限;认购者将获得精美认购证书。
5、从两部、三部乃至多部影视剧提炼出共同的主题或人们关心的话题也是众多影视评论的一个显著特色。吴孟婕的《岁末银幕“吃”的巧合》这篇“文艺评弹”,将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冯小刚《一九四二》、陆川《王的盛宴》三部影片串联起来加以综合分析,因为光看“外形”,三部影片存在许多“巧合”:同期上映,都与“吃”有关,而且都触及灾难、别离、生存、人性、信仰等主题。但是作者通过对作品脉络清晰、条理明确地分析,认为无论从叙事风格还是价值取向上,三者对比明显,反差极大。并由衷地认为在记录和表现时代方面,它们无疑比一些按订单赶制的、用特效或搞笑堆砌而成的流水线产品更具启发性。画龙点睛,显示出深厚的专业素养。
6、新年新气象,浙江日报文化新闻版继续强化对“文艺评弹”这一优秀栏目的打磨和包装,分别为吴孟婕、李月红、刘晨茵、刘慧等重要作者设置了“孟婕走笔”、“文艺李论”、“晨视茵语”、“慧眼识珠”等一系列个性化的子栏目,接连刊发了《遥远的致意》、《舌尖上的年味暖到心头》、《作为一种慢的跑步》、《让更多中国故事走向世界》、《让文艺评奖回归本真》、《上不上春晚猴王都在那》等融合新闻报道的佳作,不断奏唱文化浙军的澎湃新乐章。
7、如今随着时代的多样化发展,日常交流苏州人说普通话的越来越多,用苏州方言说的评弹也慢慢地在音乐世界里沉寂。
8、林剧题材还展示了一批名动中外的青年才俊的激荡风云与感情纠葛。试想,“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中国建筑学泰斗梁思成、享誉中外的逻辑哲学家金岳霖、风流倜傥的一代诗人徐志摩,再加上中国近代史上的标杆人物梁启超、胡适等,这么多的时代英杰汇集在一个评弹作品中,该是多么领人心驰神摇的事情。特别是林剧重墨浓彩所描写的“三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复杂的感情故事,更易激起当代青年人的极大兴趣。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一人生难题,如何在道德与感情的冲突中取得平衡与胜出,这不仅是一道摆在当初林徽因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难题,而且也是摆在当代好些青年人之间的难题。共同的生活难题当头,怎么能不触动林剧新观众的兴奋点呢?
9、其二是,各种原汁原味、脍灸人口的大段流派唱腔,使浓浓的传统评弹味蒸腾激越,入耳难忘。这里有雍容大度的“记得当年初相会”的蒋调;有柔美清丽的“休道我体虚弱病缠身”的俞调;有苍劲老辣的“未曾提笔泪盈眶”的陈调;有激扬刚烈的“忆昔当年在北平”的张调;有委婉百转的“国色天香陆小曼”的丽调;有节奏明快的“休道我空谈逻辑”的薛调;有流畅舒展的“他是当年留学赴英伦”的小杨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美奂美仑的“中国最美的声音”,不仅使资深年迈的大批老年听众如痴似醉,大呼过瘾,而且也让不少青年观众初尝鲜头,惊喜万分。
10、河的两岸,是窄而陡峭的;岸上有走马转阁的回廊,有伸向河面的茶楼,书场,酒肆;还有住家户,住家户后门的石梯坎,姐儿妹儿们蹲在石梯坎上,洗菜,濯足,淘米;她们的印花巾,像一朵朵彩色的香草;
11、吴丽彰老师说:“《寻梦菱湖》作者群体很特殊,年龄跨越很大,中间真正作家寥寥无几,很多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都能听从内心的呼唤,用最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里,诠释小镇近代人文历史的沧桑巨变。这是菱湖文化区块的独特成果,将为今后研究本镇历史文化提供有力的佐证。
12、我第一次在水上听评弹,不由沉浸在那清丽婉转的弦索叮咚声中,忽然间人也好像轻松起来,空灵了许多。这才明白《红楼梦》里贾母所说的,听戏要隔着水才得其韵。一粒粒圆润的音符,在波浪中一步三摇,滑过我们慵懒的神经,又随着细碎浪花落在古老的护城河上。
13、苏州评弹和刺绣、苏州园林被称为苏州三绝。这三绝无论这评弹、刺绣、园林艺术的塑造的都是这样精美、清新、秀丽,使人感受到苏州人的聪慧智巧和这艺术的无穷的魅力。在这月夜江南小河边潺潺流水声中的茶楼里,喝着春茶听着这清音雅乐般的评弹来那不知有多惬意哟!在白天铺着青石板的水乡小镇上徜徉在店铺里,欣赏着精细雅致的、惟妙惟肖的苏绣画品里。或是带上家人流连在这清泉流韵千姿百态的亭台楼阁,琪花瑶草和山石奇叠相趣成荫的苏州园林中,真让人领受到苏州三绝的艺术魅力而使人惊叹万分来......
14、陈豪先生说:“《寻梦菱湖》作者们和主编真是为菱湖人民乃至湖州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千年古镇又因《寻梦菱湖》而熠熠生辉,菱湖文化因《寻梦菱湖》更显示其湖州文化的精装版和浓缩版。菱湖的众多名人、特色建筑、悠久民俗等文化也因《寻梦菱湖》而绽放异彩……这本书用菱湖人的情感和智慧,印证了菱湖古镇‘最集中、最丰富、最完整’的历史遗存和水乡文化,显示了菱湖应有的极高的湖州重要古镇的地位。”
15、之前笔者提到袁老师自创了“小良调”,要知道,自创流派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就好似武侠小说中门派开山鼻祖一般,是王重阳这种只在口口相传中出现的一代传奇,真是艺人一辈子的荣耀,可以拿出来大书特书。然而但对待此事,袁老师只是表示,自己是得到了太多前辈的指导和影响,结合自己嗓音特点,按照书中人物,再借鉴了自幼喜爱的京剧老生马派唱腔和当前的流行音乐,加以揉合,有了点自己的特色,因为他想的是作为演员,必须要做到最好,要传承要发展,才无愧于自己吃的这碗饭,而对于创造流派这样的名头,他从未刻意想过。
16、对于评弹的认识,我和许多人一样,仅仅停留在弹词开篇《蝶恋花》上,现在稍稍有了点评弹知识,才知道,《蝶恋花》高亢、向上的曲调仿佛与真正意义上的评弹音乐相去甚远。
17、苏州评话:用苏州方言说讲的评话。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的杭嘉湖地区。清乾隆时已形成。说者多为一人,坐说不唱,或穿插吟诵賦赞、诗赞一类韵文。表演时以扇子、手帕等为道具,以醒木击桌加强气氛。表演上讲究说表、噱头、口技、手面和眼神等,一般具有较大幅度动作,并注意模拟各种类型的人物。传统曲目以历史故事和武侠、神怪故为主,有《三国》、《隋唐》、《金枪传》、《英烈》、《岳传》、《绿牡丹》等三十多部。
18、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娓娓动听。
19、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快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
20、评弹分两种。一种是光说不弹不唱的评书。一种是男弹弦子、女弹琵琶的弹词。评书和目前北方地区的评书(或称评话)类似,只不过用的是苏州方言。由一人表演。弹词一般由一男一女两位演员表演,边说边弹边唱。唱词时而委婉优美,时而高亢清亮,非常好听。但是您要不懂苏州方言,听起来有点吃力。
四、赞美评弹的句子
1、再次听评弹,是在灯光旖旎的山塘街。和朋友一起踏上了一艘夜游船。唱评弹的姑娘身穿一件素雅的旗袍,清纯的面颊上隐约可见素雅的淡妆,头发上卡着素雅的发夹,宛如融入了窗外涛声的灯影。她表情并不多,但指尖一动,河水恍如泛起了流光。
2、三是这里的书场听众品味高。新市古镇书场往往以众多“刁钻”听客而闻名于评弹演艺界。这里本地的老听众,书艺欣赏极有品位,不是单纯欣赏而已,而是戏后进行交流,对演员的说白、运腔、流派、音色、咬字、手式,醒木应用等书艺,进行当面交流,提出听众的看法。评弹艺术讲究的是“说、噱、弹、唱”,而其中“说、噱”又是重中之重,可谓是“三分弹唱七分噱”,在新市老辈评弹听众里也有这样的说法:“不过新市码头关,难闯苏杭大上海”。
3、如果说,梦里有江南,那江南的梦里一定会有苏州的影子,苏州的山塘街、苏州的平江路、苏州的木渎镇,都是江南多情的眉目。
4、我的灵魂不死——李大钊的“三个最后”|缪国庆
5、菱湖传统习俗(如庙会、会市等);
6、由于菱湖听众以老听客居多,对书的内容早已熟悉,一回书从那儿开始,到那儿应结束,中间有什幺唱段一清二楚,但是因为爱好,心该情愿花上二角钱,坐上二个小时,静静的听,细细旳品,这就是嗜好,是评弹的引力,所以每场总是客满,也是听书人的爱好所在。当琵琶声响就能知道什幺流派,什幺唱词。同一部书,每档先生各有不同之处,这就是百听不厌的引力。当听得入味时人们会咪着双眼,摇头晃脑,口中默默跟着哼上几句。如对先生不满意时,有个别捣乱者在先生对面吃上酸梅子之类,让先生看到后嘴巴痒痒,因酸而流口水,影响唱曲而当场出羞。如在说书过程中有微小的口误或漏洞,会向先生送上条子让先生难看。
7、《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国曲艺出版社1983年出版,1万字。中央文献出版社于1997年再版,5万字。
8、一般的文艺演出需要几十或几百人的戏,评弹只靠二人的嘴巴,一把琵琶、一把三弦,能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人可扮演剧中多个角色,根据人物需要使用各种方言,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及各种表情和动作是那幺的真切和合情合理,它既是通俗文化又是髙雅艺术,通俗得人人能懂,老少皆宜,不分场合,无需布景、道具等设施。不论在文化、历史、道德、音乐都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9、《寻梦菱湖》全三册,15万字,共36辑,2020年8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杨宏伟主编。本书是“寻梦菱湖”集体写作成果集,集结了2000后到1920后各年龄层近90位作者450篇文章;乡情难忘、乡愁续缘,文化之根、故土之恋,尽在其中。反映了不同历史年代菱湖人悲欢离合的社会生活,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菱湖作为转型中国缩影的集体记忆、智慧与情感。本书是江南水乡古镇菱湖一部内源性寻根行动成果,是以“乡约乡愁乡叙”为承载的“童年与故乡”一个价值无尽、魅力独具的地方样本。
10、五一去苏州游,朋友领我去位于李公堤的春蕾茶馆,席间听一曲《梅竹》,我们都感觉非常棒。似乎是有每人35元最低消费,要留心看店门口招牌,很容易错过。
11、山塘街有个山塘书院在这里听评弹是要单点的,不过,唱得十分好。如果想听正宗的苏州评弹,又不想人太多,这里是个不错的选择。点一首曲子的价格50至120元不等。地址:方基上58号。
12、我邂逅苏州评弹还是多年之前,悠长深巷中,琵琶声嘈嘈切切,苏州话平仄婉转,如黄鹂出岫,甚是迷人,从此倾情。后来听范宗沛的新式评弹《摆渡人之歌》,西洋声乐成了配角,钢琴点缀中,雨水桨声一丝一丝地沁进去,未伤及评弹说唱的半分,却把以水为魂的苏州玲珑地挑了出来,包括巷子,包括船,包括酥糖式的人文美感,由耳入心,如一把小伞开在灵府的快活,那些唱词遂顺着伞檐滑下。
13、http://blog.sina.com.cn/byjn
14、寻梦菱湖民国风(以有民国成长及教育背景的作者为主体);
15、拙政园内有个评弹茶室,可以边喝边听,有茶客去才开唱。茶室离入口处不远,在入口处左方。其对面为一般茶室。
16、《寻梦菱湖》顺利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17、评弹起源于江苏苏州,最早大约是在明朝,是一种流行于江南的曲艺形式。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评话,表演者以男艺人居多,一般只说不唱,类似北方的评书。评话的演出内容大都以历代兴亡的英雄史诗和侠义公案为题材,主要书目有《三国》、《水浒》、《英烈》、《隋唐》和《七侠五义》等。由于评话的演出内容和表演风格比较粗犷豪放,所以评话又称“大书”。弹词,一般为双人档,一人弹奏三弦,另一艺人弹奏琵琶,也有单档或者三档组合,说唱相间。弹词的题材,大多是讲家族兴衰和爱情故事,主要书目有《珍珠塔》、《玉蜻蜓》、《白蛇传》、《三笑》等。另外,又因为弹词的题材比评话要小,表演风格也更加纤细柔和,所以又称“小书”。
18、这世上越来越不缺少繁华和热闹的地方,越是热闹的地方,越会让人有一种无法融入的距离感。而苏州却像跌落在繁华都市里的一个古朴的村落,它依旧慢慢地行走,慢慢地陪伴着时光一起苍老。
19、写文字的人都知道,写作不难,难的是坚持。十年如一日讲述“小良牌”苏州故事,得著名漫画家范其恢老师配100多幅漫画、得朱寅泉先生、张继馨先生、马伯乐先生写序言和书名,最终集结成《吴袁吴故》这本妙不可言的书。要知道,这几位老先生几乎都是八九十高龄,这样为一个后辈尽心尽力,可见袁老师素日为人,无愧于“其德足以昭其馨香”的评价。是的,社会上对艺术家的评语常用“德艺双馨”这个称呼。所谓德,我想不仅仅是指对待艺术要严谨要认真,更指获得成就身处高位之后的谦虚好学,不忘初心,而这些,在袁老师身上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
20、应该说,这次林剧的开篇之期就能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殊为难得,但作为“初啼莺声”的新作,似尚有这样或那样的有待继续完善和推敲的空间。就笔者所见,或恐主要有二:一是如何在铺陈感情主线的同时,通过剧情的设计和主要角色的语言和心理交流,更全面地、更直接地展示林徽因的杰出成就和出众才华;二是如何在艺术创新的同时,通过各种主要表演手法,更协调、更深刻地传承和体悟评弹的精神内涵与美学意蕴。
五、评弹的形容词
1、在同里,在珍珠塔景点,窗的种类很多,有半窗和支摘窗。半窗配有窗棂花格,刻有各种图案,花格上有糊纸的,夹纱的,夹蛎壳防雨的。支摘窗又叫和合窗,一般在长厅,书房,厢房或庭院中多见。上扇可以支起,下扇可以摘下,其余部分仍然保持大面积空棂围护的装饰效果。
2、林剧题材所展示的是一种大都市的生活韵律。从北洋政府时期的北平到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从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大学校园到中国上流社会的“太太客厅”,林剧向观众展示了一副绚丽多姿的城市画卷,其艺术效果就相当于当今好莱坞“007”大片,故事情节发生地遍及全球名城丽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去一睹究竟。
3、本文刊载于《传媒评论》杂志2016年2月刊
4、现在苏州交通广播108每天都有学苏州话的节目,我衷心希望评弹这一苏州魁宝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
5、没有音响,没有灯光,身材纤纤的苏州女儿,怀抱琵琶,船头落坐。许是船尾,看不清苏州女儿的表情,苏州女儿像一片香樟树叶,轻轻地就落在了船头,不怯不等,手指在琵琶的弦子上一晃动,美妙的音符就像细水,流进了船仓。我痴了。我曾经为家乡戏的铿锵声调而水风大起,也曾为黄梅戏如泣如诉的唱腔而平湖微澜,却从不曾听到这样抑扬顿挫、春蚕吐丝、和风细雨般的歌唱。
6、凡听书之人,大都文化水平并不髙,但演员能将观众引入故事的场景之中,亲有感受。评弹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但绝不低俗,语言对白都是生活中的平常语言,但经过提练,富有人物的心理特色,富有戏剧性,劝人为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宣扬忠、孝、节、义。扮演人物栩栩如生,令人捧腹,伸张正义时激动人心,使人肃然起敬,一般的唱段文字精辟,所以常常引来学校的语文老师前来。
7、林徽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可多得、也是尽人皆知的传奇女子。关于她的故事迭见于人物传记、戏剧影视等各类文艺作品中,以至广大中青年知识分子耳熟能详。这对于林剧的创作而言,既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资料,又提出了如何超越的难题。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上海评弹团的编导演职充分运用了评弹的美学特色,从“奇”字上做足文章,从而使林徽因这一典型人物的艺术魅力光彩夺目。
8、评弹不是陕北民歌。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
9、寻梦青树学校(菱湖中学)(以历届校友为主体);
10、假如我的前世,是江南浣纱的女子,那我一定是生在烟雨中的苏州,房前是满树的绿荫,屋后是长满青苔的石阶,河水涓涓流过,春雨盈盈落下。如诗的美好就在柔软的江南如诗一般浅浅地滋长。
11、(作者:周立言,女,1987年生,助理研究员,昆曲及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硕士研究生。创办"姑苏荷言"旗袍品牌。)
12、与本书出版有关的活动全部结束后,众筹金额如果有多余,则成立“寻梦菱湖基金”;多余金额一次性或者阶段性捐助、赞助古镇菱湖的文物保护、社会弱势人群抚恤等事业;或者用于与本书有关的成果开发文化活动。
13、郭萍应霁民/浙江传媒研究院
14、许多人边问边情不自禁地伸颈向上望去,最希望看到一座高大威武的塔屹立在眼面前,当然,浑身上下必须镶满珍珠。
15、历时两年,170多万字体量的《寻梦菱湖》得以完成。把菱湖的故事说给您听。故事变成了文字,文字搬进了书里,也把一件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愿这一抹炎炎夏日里的清凉,带给菱湖人民更加美好的福音。感恩杨宏伟先生,让菱湖民间写作的群体,汇聚成了一股独特的正能量。愿所有的寻梦人,都能梦圆今生。”
16、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17、塑造人物从来就是任何文艺作品的第一要务,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集中所在。林剧在塑造林徽因这位女主人公上是相当成功的。
18、“寻梦菱湖”笔会邀请函
19、故乡的消逝是一种哀痛。转眼间,曾经鲜活的人物、曾经清晰的场景渐行渐远,三代之后或许都将淹没在茫茫尘土之下。我们来过吗?说过吗?笑过吗?痛过吗?有谁还记得我们轻微的旅痕?有谁还知道精彩的陈年往事?
20、江南的水是江南的血液,江南的雨是江南的水袖。水总是在不断地流动着,而水袖时不常的扭动着腰肢轻轻一甩,那风情、那媚眼就柔软了整个的江南。
下一篇:没有了